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跳水有感4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跳水有感 篇1
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在往回航行,甲板上,一只大猴子把船长儿子的帽子夺了过去,并且爬上了桅杆,孩子也立刻追了上去……后来,大猴子把帽子挂在桅杆最高的横木上,自己坐在桅杆的顶端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最高的横木伸手去拿帽子时,所有的人都吓呆了,正在这千钧一发之时,船长急中生智,逼儿子跳进海里,使他得救了。
船长能救儿子,是因为他懂得随机应变。
看了《跳水》的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要懂得随机应变,不一定要生搬硬套,这样才能在特殊的情况下想出更好的办法。三国时期,诸葛亮来到东吴,周瑜因他识破了自己的奸计,便为难诸葛亮让他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说只需要三天。后来第三天他趁着大雾天,带着二十艘扎满稻草人的战船在曹操水寨前擂鼓叫战,曹操怕中埋伏、万箭齐发……等大雾快退之时,诸葛亮载着满船的箭扬长而去。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完成了常人无法完成的任务,令周瑜及其他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船长和诸葛亮的'机智让我也佩服得五体投地,以后我要像他们那样,遇到事情不应墨守成规,要懂得随机应变。背课文时,不要死记硬背,试试用巧妙的办法去记;做题时,一种方法行不通,就尝试用另外的方法;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去寻找简单有效的途径解决。
读跳水有感 篇2
《跳水》这篇小说是俄国著名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著。虽然这是一篇微型小说,但字字句句关联紧密,细细揣摩,意味声长。
比如:环境描写,风平浪静,看似简简单单、平平常常的一个形容词,不可能与文章有什么重要的关系,其实细细品味,你就会知道这个环境描写是极其重要的,是这篇文章的一个推动情节的线索,也是小说一波三折的导火索。因为风平浪静,所以水手们才拿猴子取乐,才会引起后面一连串事情的发生,这充分体现了作者写作手法的高妙,着实令人敬佩。
文章中每一个人物,每一个细节都是作者的有意为之,他们是一个整体,形成了人人有关的大环境。比如:水手拿猴子取乐;猴子挑衅孩子,越来越放肆,以至于后来孩子不顾生命危险去取帽子;水手们任由猴子孩子追逐,到达危险境地;船长又逼孩子跳水。一波三折的情节,又人物各自不同的表现串联,一个接一个,一个伏笔又一个伏笔。
故事是虚构的,但这个故事里的人物又感觉好像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遇到类似事情的时候,我们往往也会像二十位水手一样,做个快乐的看客。所不同的是,我们很难像他们那样在最危险的那刻恍然大悟之后,及时用行动去承担自己的旁观不作为之责。
精彩的小说,更精彩的是最后船长和水手们的选择。
读跳水有感 篇3
今天我们学习了列夫托尔斯泰的文章,只是我第一次读他的文章,就已经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印象。
列夫托尔斯泰是一名著名的俄国作家,他曾经写过许多文章如:《童年》、《少年》、《青年》。而这篇《跳水》这篇文章充分地表现了大作家写作的气势,无人匹敌,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吧!
这篇《跳水》的文章讲述了一个猴子为了逗水手们笑,把船长的儿子的帽子摘了下来,可船长的儿子咽不下这口气,和小猴子一起爬到了横杆的最顶端,他放下了桅杆和绳子,走到了顶端,水手们都已经惊呆了,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现在船长的儿子不知所措,就算拿到了帽子,也不可能转身,如果掉下来的话,肯定会摔得粉身碎骨。
如果我当时在场,肯定也会不知所措,可船长机智果断,没有一分一毫的停歇,立刻喊道,这点我远不如船长,随后,船长的儿子跳入水中,20名勇敢的水手把船长的儿子救了上来,孩子竟然活了下来!
现在,我觉得船长就是一名机智果断、沉着镇定的人!
【读跳水有感400字】相关文章:
读《小猫跳水》一文有感作文200字10-28
读有感04-12
读有感08-18
读《窃读记》有感01-06
读《简爱》有感12-24
读《女巫》有感05-19
读挑山工有感05-19
读《匆匆》有感04-01
读女巫有感04-12
读《诗经》有感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