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的读后感

2017-08-19 800字

四年级的读后感

前几天,老师给我发了两本《小学生之友》。放学后,我一回家便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读完这两本书后,我受益匪浅,但使我感触最深的,是一篇叫做

《哭泣的松香》的文章。这篇文章讲的是:有一个男孩,他是一个孤儿,很喜欢拉小提琴,并且马上就要演出了,可他不久前却不幸患上了无药可治的白血病,而且,他的生命马上就要结束了,可是他仍然坚持练习,直到最后一刻。演出的前一天晚上,他翻来覆去睡不着,突然,一位自称会魔法的医生出现在他面前,他送给了他一个海豚挂件和一块松香,并告诉他,只要在演出前,把松香涂在琴弦上,就会有一百个观众给他一百年的寿命,小男孩开始有些不相信,可是医生却用实践证明了他说的话是真的。晚上,演出开始了,小男孩照医生说的做了以后,一下子演奏了十六首曲子,演出结束后,小男孩回去睡觉了。第二天,事实却不像魔法医生说的那样,男孩最后还是死了。

读完了这篇文章后,我想:虽然小男孩患了白血病,但在病魔的折磨下,他不放弃,还是坚强的练习曲目。这遇到困难不退缩,克服困难,坚持到最后一刻的精神,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可想想我平时,一遇到困难就半途而废,生了一点小病,就不去学校……这些都是遇到困难就退缩,不坚强的表现。

读了这篇文章后,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遇到困难不能退缩,要迎刃而上,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习小男孩的这种精神,获得成功。

读完高尔基的《母亲》,按理说写出的读后感应该是关于赞美母亲的,可我却不想写那些,当然,母爱是值得永久歌颂的,只是在没有领会其真谛,没有触机灵魂的情况下写出的文章,只能是肤浅的,和那些无病呻吟的文章一样令人提不起兴趣.读完母亲。确实在一些方面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点。

1.母亲——作为生活在当时俄-国黑暗社会最底层的工人代表,从一个没有灵魂的麻木的人,一跃而为一个具有先进思想,为推翻沙皇统治而站在第一线的人。母亲身上,所发生得重大变化,让我们震撼,尤其是母亲不识字,却比那些识字的理解真理,理解俄-国的未来。这些与她的儿子帕沙卡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她的儿子是工人的代表,是工人运动的领导者,不断对他的母亲灌输革命的真理,将母亲的思想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当然这与母亲本身也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她对儿子的理解,对儿子所从事事业的信任,没有对儿子的自豪,对儿子深深的'爱,也不会使她在儿子被捕后,下定决心走儿子的路,从而真正成为一个革命者,一个大造新时代的人。这里我们谈到了理解,这不仅让我想到一句话:理解万岁。确实,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是无价的,理解可以创造奇迹,就像理解可以将帕沙卡和她的母亲,两个思想完全不同的人,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一座信任的桥梁。在现代社会,很多问题有待于理解来解决,代沟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试想,如果父母与子女之间加强交流,增进理解,又什么问题解决不了呢?有时候我感觉父母不理解我,当然,为题是出在双方。父母当总是让我一个劲的学习,殊不知,为了责任而学习是很累人的。

2.书中的革命者为了信仰,为了人类美好的未来而奋不顾身。其突出代表就是母亲的儿子帕沙卡和他的同志安德烈,雷兵等革命者。他们有着智者的信念,不知疲倦的像工人,农民宣传革命知识,剖析他们受苦受累而没有得到回报的原因,他们不惧资产阶级及其他们的走狗们,把坐牢当作工作之余的休息,出狱后依旧投身革命事业。这是多么让人敬重!这不仅让我想到了我国所经历的艰苦岁月,同样的故事也在我们这片热土上发生过,那些革命的烈士,将长眠在共和国的怀抱之中。这里提到了信仰,在革命时期,信仰高于一切,有着执著信仰的人会为它而抛弃生命。那些舍生取义的事迹一直被人们坐传倡,慢慢的好像已经成为了传说,我曾经怀疑,所谓乱世出英雄,不知道在现代社会,还会不会又为了信仰而献身的人,还有没有那份勇气,坦然地面对死亡,正气浩然。在那时,信仰是人们前进的动力,这不仅让我思索,伟人为了信仰而不断奋斗终究成为了伟人,而在当代,如何确立自己的信仰呢?我小时候想当五星上将,现在想来却也可笑,一没有军事才能,二没有军事胆识,三没有军事机遇,谈何成为将军?小时候想当将军想必那是战争片子看多了,盲目崇拜上面的将军罢了。说实话,从那时起就有点迷茫,在各方面的呼吁下努力学习,却终究没有确定一个明确的理想,总是过一天算一天,完成当前的任务就算了事。我也常想,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总是安慰自己,总之以后能报效祖国,名垂青史就是了。

【四年级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四年级读后感08-17

四年级写读后感的作文08-13

四年级英语读后感08-19

四年级作文读后感08-19

四年级课文读后感08-13

四年级寒假读后感08-11

四年级学生《女儿的故事》读后感06-19

四年级小学读后感作文08-12

小学四年级读后感作文08-17

雷锋读后感600字 四年级英语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