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名人故事作文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名人故事作文 篇1
麦哲伦1480年生于葡萄牙北部的一个破落的骑士家庭。10岁左右进入王宫服役,充当王后的侍从。16岁时进入葡萄牙国家航海事务厅,因而熟悉了航海事务的各项工作。
那时哥伦布已经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达伽马也从印度返航并带回了巨大的东方财富。怀着对东方财富和远洋探险的向往,麦哲伦1505年参加了海外远征队,从此开始了远洋探航的生涯。在这次远征印度、马六甲、马来群岛的过程中,为了与阿拉伯人争夺贸易地盘、取得亚洲南部海洋的霸权,远征队与阿拉伯商人和沿途的居民打过几仗,麦哲伦因而也三度负伤。
麦哲伦伤愈后,在返回葡萄牙的途中船只触礁。在大家心灰意冷之际,麦哲伦挺身而出,带领幸存的海员克服重重的困难,直到得到援救。由于这次事件,麦哲伦被提升为船长,被留在了印度。此后,麦哲伦在印度和东南亚一带参加了殖民战争,并在这一带进行了探索和游历。
他从实地了解到在东南亚群岛的东面是一片汪洋大海。他坚信地球是圆形的,并猜测在这片大海的东面,肯定是哥伦布发现的美洲大陆。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次环球探航。1513年麦哲伦回到葡萄牙。他一再请求国王允许他组织船队进行环球探险,然而国王却不理睬他,绝望的麦哲伦只好在1517年离开祖国,投奔西班牙塞维利亚城的要塞司令。要塞司令非常欣赏他的才能和魄力,不仅把女儿嫁给他,还向西班牙国王举荐了他。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计划得到西班牙国王的批准,与他签署了远洋探航协定。
按照协定,麦哲伦被任命为探险队的首领,所率船队的船只由国家提供,航海费用由国家负担。探险过程发现的任何土地,全部归国王所有,麦哲伦充任总督,新发现的土地的全部收入的二十分之一归麦哲伦所有。为了监督麦哲伦,国王又派了皇室成员作为船队的副手。
1519年9月,麦哲伦率领一支由200多人、5艘船只组成的浩浩荡荡的船队,从西班牙塞维利亚城的港口出发,开始了环球远洋探航。
经过两个多月的海洋飘泊船队,越过大西洋来到巴西海岸。船队沿海岸向南继续航行,在第二年一月来到了一个宽阔的大海湾。
“海峡找到了!”“海峡找到了!”
名人故事作文 篇2
莫扎特被公认为音乐史上的神童,他很早就显露出了在音乐方面的非凡天赋和卓绝才能。从莫扎特的童年中,你能看到一个孩子对待音乐的积极心态,对艺术事业的执著追求。虽然不能人人皆为天才,但对广大孩子来说,神童莫扎特绝对是具有传奇色彩、又值得学习的好
莫扎特被公认为音乐史上的神童,他很早就显露出了在音乐方面的非凡天赋和卓绝才能。从莫扎特的童年中,你能看到一个孩子对待音乐的积极心态,对艺术事业的执著追求。虽然不能人人皆为天才,但对广大孩子来说,“神童莫扎特”绝对是具有传奇色彩、又值得学习的好榜样。
小时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钢琴前面,按着琴键细听,并努力弹出他曾经听到过的音乐。一次,莫扎特的父亲和朋友一起回家,看到4岁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写东西。父亲问他在干什么,莫扎特说他正在写钢琴协奏曲。父亲把五线谱纸拿过来一看,激动得流出了眼泪,他对朋友说:“你看,他写的这些又正确又富有意义啊!”天资加上勤奋和用心,这就是神童莫扎特!
名人故事作文 篇3
8岁的她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都落到最后。这让好胜心极强的她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害怕上体育课。妈妈安慰她:跑到最后没有关系,但是一定要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是:只追你前一名同学。
小女孩点了点头。再跑步时,她就奋力追赶她前面的同学。结果,每次只追前一名,到了学期末,她的跑步成绩已到了中游水平,而且慢慢喜欢上了体育课。
9岁时,她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应用到学习中。
20xx年,这个只追前一名的女孩从北京大学毕业,并被哈佛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录取的唯一一位中国应届本科毕业生。
她的名字叫朱成。其后,朱成在哈佛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读博期间,她当选为有11个研究生院、1。3万名研究生的哈佛大学研究生总会主席。这是哈佛370年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学生出任该职位,引起了巨大轰动。“只追前一名”,真实而又适度的期望,引领她脚踏实地、胸有成竹地朝前走。“只追前一名”的理念不像其他的大道理那样难懂,它简单易行,很容易激起自信心和斗志,目标虽小但是具体。在实现这个目标时,会心无杂念,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去做。在一次次小的成功中,当你得到了他人的认可和赏识,就会逐步走向大的成功,也许就会做出一番大的事业来。
名人故事作文 篇4
朱德的扁担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抛官弃禄 追求真理
驻沪州期间,暂无战事,朱德结交进步人士,共同探讨救国救民之路。在此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思想更倾向于进步,尤其是《新青年》杂志上的进步文章,引起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和对俄国革命的向往。在四川军阀的逼迫下,朱德随滇军回到云南,朱德任云南警察厅长职务,利用业余时间请教员教授英语,为出国学习作准备。后来军阀唐继尧把滇军赶走,朱德离滇回四川,四川军阀刘湘和杨森很欣赏朱德的才能,加之他又是四川人,因此,特地空出一师长的位置等着他并许以厚禄。穷苦人出身的朱德,已经确立救国救民之志,他不再为高官厚禄去打伤害平民百姓的“混”仗,而是要追求光明、追求真理,探索救民于水火救国于危难的道路。因此,他毅然拒绝了刘、杨的挽留,顺江东下来到上海见到了孙中山。此时孙中山正发愁无将领兵讨伐陈炯明,以十万元军晌相许,请来朱德出面组织桂滇军攻打陈炯明。但朱德出国寻求真理的决心已定,他婉言谢绝了孙中山之邀。朱德弃高官,抛厚禄,只为追求真理的鸿-志,对于一个三十六岁的人来说真是难能可贵的。因为他已不再是热血青年,而是成熟的中年,此时的选择是理智的选择,是一种坚定的义无反顾的追求。
1922年10月,朱德来到柏林见到了周恩来,他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此前,他曾向陈独秀提出过入党要求,陈独秀认为他当过旧军官,断然拒绝,周恩来则表示愿意介绍他入党。朱德在德国入格廷根大学进修社会学和哲学,在德国期间因参加工人运动两次被捕。1925年他第二次被捕时被吊销了护照并遭驱逐。离开德国后,朱德来到苏联,先入东方大学学习马列主义,后到军事培训班学习现代军事。在那里他结合中国的实际,产生了“部队大有大的打法,小有小的打法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必要时拉上队伍入山打游击”的思想。朱德抛弃高官厚禄,寻求救国救民之真理。他出国数年,不仅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而且找到了革命的道路。
力挽狂澜 拯救危局
红军反“围剿”失败,撤出了经营数年的根据地,在与敌人的激战中转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直到1935年打下遵义城,才在周恩来和王稼祥等人的积极主张下召开会议。会上,朱德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批判王明“左”倾路线,赞同毛泽东进入最高军事指挥小组。会议之后,朱德仍担任军委主席、红军总司令,他坚决赞成并支持毛泽东的战略和战役行动。协助毛泽东完成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的指挥,他常亲临前线,指挥战斗,表现得镇定自若。在危险、困难、牺牲面前,朱德沉着冷静,临危不乱。刘伯承称赞他“志坚如钢”,“在任何困难面前,但然如坐春风”。红军摆脱蒋军的围追堵截之后,在懋功与第四方面军会合。讨论今后的去向时,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提出北上陕、甘,建立革命根据地。朱德坚决拥护这一方针。会后,率部北进。但张国焘却不愿意北上。直到中央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委后,他才开始北上。张国焘到达阿坝后再次生出异心,他要朱德与他联名致电中央,反对北上抗日的方针,朱德断然拒绝张国焘的要求,与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张国焘不听劝告,率兵掉头向南,朝川康边境退逃。在张国焘率领队伍逃跑的过程中,朱德一直坚持斗争。张国焘曾开会围攻朱德,朱德却泰然处之。张国焘逼朱德反对毛泽东,朱德警告说,党是一个整体,不能搞分裂。他想把朱德赶出部队,朱德坚决留在军中作干部、战士的思想工作,揭露张国焘的真面目,促使受蒙蔽的干部战士觉悟。经过朱德不屈不挠的长期斗争,红四方面军的广大干部战士开始觉醒,迫使张国焘同意北上。中间又出现了几次反复,终于把这支队伍带到了陕北,实现了一、二、四三个方面军的会师,保存了革命的种子,壮大了红军的队伍。朱德到达陕北,汇报了与张国焘的斗争经过后,毛泽东称赞他“斗得有理有节,临大节而不辱”,“度量如大海,意志坚如钢”。
名人故事作文 篇5
就在贝多芬一心准备投身音乐大干一场时,命运向他露出了狰狞的面孔。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就发现自己的听力急剧下降,对于一位风华正茂,踌躇满志的钢琴家和音乐家来说,听力的衰退不啻于世界末日。但贝多芬进行了顽强的抗争,并说出了那句传送千古的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
当时的贝多芬还爱恋着一位叫朱丽叶塔的姑娘,著名的钢琴奏鸣曲《月光》就是献给她的。然而幼稚风流的朱丽叶塔辜负了贝多芬的一番情意,后来竟与一位男爵订了婚。
耳聋的`治愈日渐渺茫,又痛失心仪已久的恋人,这双重的打击使顽强的贝多芬支持不住了。1802年他写下了一封绝笔信,即现在被称之为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遗书》。在信中他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内心深处的理想和痛苦。凡是误解贝多芬的人,如果仔细总结了他的遗嘱,都能发现其中真实的原因,从而原谅他的种种缺点。
不过他还是重新振作了起来,他那坚强的个性不可能屈服于命运摆布。还是那篇遗嘱中,贝多芬说道:“是艺术,就只是艺术留住了我,啊!在我尚未感到把我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觉得我是不能离开这个世界的。”
名人故事作文 篇6
林语堂曾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英文课,一次,开学第一天,上课钟打了好一会儿他还没有来,学生引颈翘首。林先生终于来了,而且夹了一个皮包。皮包装得鼓鼓的,快把皮包撑破了。学生们满以为林先生带了一包有关讲课的资料,兴许他是为找资料而迟到了。谁知道,他登上讲台后,不慌不忙地打开皮包,只见里面竟是满满一包带壳的花生。
他将花生分送给学生享用,但学生们并不敢真的吃,只是望着他,不知他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林先生开始讲课,大讲其吃花生之道。他说:“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说到这里,他将话锋一转,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要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名人故事作文 篇7
今天,我在小名堂写作班图书柜上拿了一本书看,书名叫《中外名人故事》。其中有篇文章《发明留声机的爱迪生》深深吸引了我。文章中写道,爱迪生在调试电话时注意到声音的强弱与传话器模板的颤动程度有关,经过多次实验后,便发明了留声机。
爱迪生从生活的实践中发现声音强弱与颤动程度的关系后,便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既然说话能使模板振动,那这种振动也可以发出原来的声音。于是,他产生了发明一种留住声音的机器。在他的努力钻研下,一种会说话的机器——留声机问世了,这在当时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
生活中的一个细节,让爱迪生萌生了发明留声机的想法,从这里可以看出,爱迪生善于观察和思考,从而激发起创作的兴趣,最终发明留声机,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其实,我们生活中用到的许多东西,都是人们仔细观察并刻苦钻研的结果。如鲁班被长满了锋利的齿的一种草割破手指,经过多次试验后发明了锯子;瓦特通过煮饭蒸汽顶开锅盖而发明了蒸汽机;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些发明和发现,都来源于实际生活,这说明知识都藏在万物中,就看我们有没有用心去观察和思考。正是因为他们善于观察和思考,从一些现象总结规律,并想办法如何利用这些规律,才有了这些发明和发现。反过来讲,如果对这些现象熟视无睹,不仔细看,不认真想,不动手做,人类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发明和发现呢?
爱迪生等人的事例告诉我们,知识的源泉就是生活。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和思考。生活的纷繁差异,自然界的神奇不可思议,还有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解开。
我觉得,我们要向爱迪生学习。学习他这种对万物充满好奇的心,对事物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不怕苦不怕累,不断探寻知识的海洋。
【名人故事作文汇总七篇】相关文章:
1.名人故事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