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精深的智慧,远大的抱负,无比坚强的毅力。他们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后世的人们作出了表率,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们的名字为后世所知,人们永远记着他们。这,就是名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名人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名人故事 篇1
高尔基小时候家里很穷,没有办法,他只好到一家裁缝店当学徒。在裁缝店里,小高尔基一边干活,一边想方设法读书,老板订了一份《俄罗斯报》,小高尔基就趁老板不在时,偷偷看这份报纸。
有一次,小高尔基从邻居家借来一本小说,趁老板晚上睡着以后,在窗边借着月光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过了一会儿,月亮躲到了云层后面,小高尔基兴致正浓,怎肯罢手,就点燃一盏小油灯继续看下去。不一会儿,老板醒过来,他看见小高尔基在油灯下如痴如醉地看一本厚厚的书,不由得怒气冲冲地说:“看什么看,你把我的灯油都快用没了!”老板娘也醒过来,像一头母狼似的扑上去殴打小高尔基。
小高尔基无法忍受下去,他二话不说,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裁缝店。小高尔在背着行囊来到伏尔加河边,他注视着波光点点的伏尔加河,心里感觉有些悲伤,可是很快他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因为他在一艘轮船上遇到了一位和蔼可亲的胖厨师,并做起了胖厨师的洗碗小伙计。更让小高尔基感到惊喜的是,胖厨师是个书迷,他有满满一箱的书,而且愿意让小高尔基随便读。小高尔基高兴极了,一有空闲时间就如饥似渴地读书,有时还和胖厨师一起讲书中的各种问题。
小高尔基一边读书一边思索,从大量的书籍中明白了许多人世间的道理。大量的阅读也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滋养,使他最终成为苏联大文豪。
名人故事 篇2
汪应铨,字度龄,清代江苏常熟人。康熙年间曾参加科举考试,中了状元,但他却因此气死了一位嫁给他的姑娘。
原来,汪应铨中了状元后,年纪已过了40岁,他的身材虽还不错,但脸上满脸麻子,皮肤又黑又粗,有虎背熊腰之态,无宋玉潘安之貌。而他却偏偏想在京城娶一个小老婆。消息传出之后,有一小家碧玉,姓陆,年方二八,容貌姣好,粗通文墨,听说新中的状元要娶妻,她受那些小说、戏曲的影响,满以为状元都是翩翩美少年,这正是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于是托人作媒,愿意嫁给汪状元作小老婆。
新婚之夜,洞房花烛之下,陆小姐一见汪状元的尊容,真是大失所望,懊丧不已。但因名份已定,木已成舟,只好自认命苦,徒叹息而已。新婚之夜有闹新房的习俗,汪状元同学同事不少,劝酒的更多,这位状元竟一点没觉察到新娘的烦恼,犹自狂饮狂欢,结果一醉而睡,根本谈不上去温存新娘。新娘本已心中不快,又觉新郎不解风情,一味贪杯,心中痛苦更增几分。到了半夜三更,新郎突然大吐大呕,枕头被套皆被污,秽气弥漫,令人作呕。新娘见此,心中痛苦万分。辗转反侧,不能成寐,越想越气愤,遂产生轻生念头,而汪状元仍酣声大作。于是,这位陆家的碧玉,汪家的新娘,竟自缢而死,风流未试,情债已了。可怜一位如花似玉的小姐,竟被不解风情的汪状元活活气死了。时人听了这一消息,曾作诗一首说:国色太娇难作婿,状元虽好却非郎。
名人故事 篇3
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不但才华横溢著作等身,而且广招门生奖掖后进,运用著名的启发谈话启迪青年智慧。每当人们赞叹他的学识渊博,智慧超群的时候,他总谦逊地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
被人们称颂为"力学之父"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热学上,他确定了冷却定律。在数学上,他提出了"流数法",建立了二项定理和莱布尼兹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学,开辟了数学上的一个新纪元。他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伟大科学家,然而他非常谦逊。对于自己的成功,他谦虚地说:"如果我见的比笛卡尔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缘故。"他还对人说:"我只像一个海滨玩耍的小孩子,有时很高兴地拾着一颗光滑美丽的石子儿,真理的大海还是没有发现。"
扬名于世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谦虚地说自己"只学会了几个音符"。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自己"真像小孩一样的幼稚"。
法国化学家安德烈取得了化学成就时,他对慕基人之一。他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欧文斯学院专门为他设立了有机化学的新教授职位,格拉斯大学选他为名誉博士,这许多荣誉丝毫没有改变他的谦虚为人。
肖莱马逝世后,恩格斯在悼文中称他:"是世界上最谦虚的人。"
名人故事 篇4
你看我像—座山峰吗?我这个人身高不管怎么站都成不了山峰。而且,没有—座高峰不是被人征服的,我们不要做高峰,而要做登上山顶的人!
有—次,爱因斯坦在—所大学演讲,—位女生站起来问:“你被誉为科学界的巨人,你认为自己是巨人吗?”
爱因斯坦微笑着说:“巨人并不是长的高大的人,大家看我如此瘦小,怎么能有巨人的形象呢?也许我看的远—些,那也只是因为我站的高—些而已!”
—个男生接着问:“您提到比别人站的高—些,我想起不久前您在阿尔卑斯山的高峰之巅曾和—位女士长谈过—次。我不想问您谈话的内容,只想知道站在山顶的那—刻,您有没有意识到在科学史上自己也已站成—座山峰呢?”
爱因斯坦仔细的看了看发问的人,问:“你看我像—座山峰吗?我这个人身高不管怎么站都成不了山峰。而且,没有—座高峰不是被人征服的,我们不要做高峰,而要做登上山顶的人!”
说着,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行字:站在山顶,你并不高大,反而更加渺小!
“最后我可以告诉大家—句话,这句话也是我在阿尔卑斯山绝顶之上对那位女士讲的最后—句:‘任何—座高峰都是可以征服的,世上从无巨人,只有站得更高的人!’”
台下掌声—片。当年在阿尔卑斯山聆听爱因斯坦教诲的那位女士,正是居里夫人。
名人故事 篇5
王充小的时候,是个文静的孩子。他不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追逐嬉戏,而是经常一个人坐着发呆。他的父亲见他这样呆板,完全没有小孩子该有的生机与活力,很是生气,就对他说:"你看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儿得多愉快呀,你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儿呢?"
王充低着头说:"他们总是上树逮鸟,要不就是捉蝉,尽伤害它们,我不喜欢。看它们多可怜呀!"
"那你想做些什么呀?"
"我想读书写字!"王充一反常态大声回答。
父亲听了很高兴,不久就送他进书馆去读书。书馆里有一百多个学生,对于那些调皮或者完不成老师的背书任务的,都要被先生狠狠地用戒尺敲打手心。其余的同学几乎都挨过打,唯独王充是一个例外。他因为勤奋好学而倍受老师的喜欢。结果,同样的时间和年龄,王充比其他同学学的知识多了许多。有一次,老师给他讲《论语》等两部古书。讲完以后的第二天,老师就让他背诵,他背得既快又准。老师又惊又喜,问他:"别的学生都觉得这两部书难背,你怎么这么快就背下来了?"
王充回答说:"您讲一段,我就背一段。所以您讲完,我也就背下来了。"
小小年纪的王充,竟能这般用心,老师不禁对他刮目相看。十五岁的时候,他就被推荐到了京城最高学府太学,当了一名"少年太学生"。
名人故事 篇6
拿破仑的“理想之星”
在拿破仑还是一个单纯的小朋友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的叔叔问拿破仑,将来长大想要做什么?拿破仑在听叔叔这样问他之后,马上滔滔不绝地发表了心中构想已久的伟大抱负。小拿破仑从他立志从军开始,一直说到想带领法国的雄兵,席卷整个欧洲,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超级大帝国,并且让自己成为这个大帝国的皇帝。
不料,叔叔听完小拿破仑的抱负之后,当场大笑不已,指着小拿破仑的额头,嘲讽道:“空想,你所说的一切全都是空想!想当法国皇帝?那是不可能的!依我看,你长大之后,还是去当一个小说家,反倒更容易实现你的皇帝迷梦——”小拿破仑被叔叔这一阵抢白,非但没有动怒,反而静静地走到窗前,指着远处的天边,认真地问道:“叔叔,你看得到那颗星星吗?”
这时还是正午时分,拿破仑的叔叔诧异地走到窗前,茫然地答道:“什么星星?现在是中午,当然看不到啊!孩子,你该不会是疯了吧?”再次面对叔叔的质疑,小拿破仑却是依然镇定而冷静地说道:“就是那颗星星啊!我真的看得到,它依然高挂在天边,不分日夜,一直为了我而闪烁着,那是属于我的希望之星;只要它存在一天,我的梦想就永远不会破灭——”
事实上,那颗希望之星从未高悬天际,它一直躲藏在拿破仑的内心深处,凭借内在希望之星的引导,终于使得拿破仑成为真正的法国皇帝。
名人故事 篇7
明朝的著名大臣李东阳从小就有神童的美誉。他四岁时就能写一尺的楷体大字,还善于对对子。有一天,李东阳的老师出了一个上联:“砚向石边见口。”这是拆字联,将“砚”字拆为“石”和“见”。李东阳应声对道:“笙从竹下生声。”把“笙”字拆成“竹”和“生”,对得很是工整。还有一次,父亲李淳给李东阳出联:“虎豹关中,不是关中虎豹。”李东阳略加思索,对道:“麒麟阁上,皆非阁上麒麟。”小东阳因为天资聪颖,被视为神童举荐给当时的皇帝朱祁钰。皇帝召见他时,因为李东阳太矮小,只能由太监扶着他迈过皇宫的门槛。
皇帝打趣道:“神童腿短。”李东阳应声对道:“天子门高。”皇帝大喜,又让他写“麟”“凤”“龟”“龙”等十余个大字。当小东阳写到“龙”(繁体字为“能”,笔画很多)字时,手腕乏力,最后一勾便用自己的小靴子沾墨水印上。皇帝看了很高兴,将他抱到膝上坐着,把上林苑的珍果赏赐给他吃。
当时李东阳之父已站起身来,在台阶下等候命令。皇帝又出了一个上联打趣道:“子坐父立,礼乎?”意思是说:“儿子坐着,而父亲却站着,这合乎礼法吗?”李东阳不假思索地应答:“嫂溺叔援,权也。”意思是:“嫂子掉进河里,小叔子去拉她,这是权宜之计。”皇帝听罢,连连点头,微笑着说:“真不愧是神童!这孩子将来一定能当宰相。”
名人故事 篇8
牛顿从事科学研究时非常专心,时常忘却生活中的小事。有一次,给牛顿做饭的老太太有事要出去,就把鸡蛋放在桌子上说:先生!我出去买东西,请您自己煮个鸡蛋吃吧,水已经在烧了!
正在聚精会神地计算的牛顿,头也不抬地嗯了一声。老保姆回来以后问牛顿煮了鸡蛋没有,牛顿头也没抬地说:煮了!老太太掀开锅盖一看,惊呆了:锅里居然煮了一块怀表,鸡蛋却还在原地放着。原来牛顿忙于计算,胡乱把怀表扔到了锅里。
吹肥皂泡的疯老头
牛顿搬进一幢新楼以后,开始研究光线在薄面上是怎样反射的。他每天都在读书、思考。早上起床穿衣服,突然想到了研究中的问题,他就像被定身法定住了一样,呆住了,然后开始实验或工作,所以他时常穿错了袜子或者在夏天穿上秋天的衣服。
太阳光是最好的光源,肥皂泡是最理想的薄面,太阳光照到上面,它为什么会变得五颜六色呢?
牛顿的脑子里翻江倒海了。他提着一桶肥皂水走到院子里,吹起了肥皂泡。你看,他那两只眼睛直盯着飘来飘去的肥皂泡,一个泡破了,接着又吹一个,从太阳一出来他就吹,一吹就是几个小时。
邻居家的小孩子从楼窗上伸出头来,冲他叫:疯老头!你一只脚没穿袜子!
邻居家的老太太摇着头:老小,老小,老了倒成了孩子!
后来人们知道了这疯老头就是英国皇家学会的研究员,他吹肥皂泡是在研究学问,不禁对他肃然起敬了。
名人故事 篇9
就在贝多芬一心准备投身音乐大干一场时,命运向他露出了狰狞的面孔。
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就发现自己的听力急剧下降,对于一位风华正茂,踌躇满志的钢琴家和音乐家来说,听力的衰退不啻于世界末日。但贝多芬进行了顽强的抗争,并说出了那句传送千古的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当时的贝多芬还爱恋着一位叫朱丽叶塔的姑娘,著名的钢琴奏鸣曲《月光》就是献给她的。
然而幼稚风流的朱丽叶塔辜负了贝多芬的一番情意,后来竟与一位男爵订了婚。耳聋的治愈日渐渺茫,又痛失心仪已久的恋人,这双重的打击使顽强的贝多芬支持不住了。
1802年他写下了一封绝笔信,即现在被称之为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遗书》。在信中他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内心深处的理想和痛苦。凡是误解贝多芬的人,如果仔细总结了他的遗嘱,都能发现其中真实的原因,从而原谅他的种种缺点。不过他还是重新振作了起来,他那坚强的个性不可能屈服于命运摆布。
还是那篇遗嘱中,贝多芬说道:“是艺术,就只是艺术留住了我,啊!在我尚未感到把我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觉得我是不能离开这个世界的。他比从前更加发奋和努力。“一切休息都没有!——除了睡眠以外,我不知还有什么休息。……”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特别是1824年完成的第九交响乐,成为他全部作品之冠。
名人故事 篇10
一个喜爱足球的女孩,考了许多年都没有被足球队录取。按照身体条件,她真的不是很优越。但是体校教练总是鼓励她:“下次肯定能成功。”后来,她终于进入了足球队。多年后,她成为中国女子足球队的队长。她就是孙雯。
一个身材矮小的女孩,喜欢上了乒乓球,所有的人都不看好她。但是她的父亲对她说:“你很优秀,真的。”她后来成为乒乓球国手,她的名字叫邓亚萍。
也许没有人会说她们的成功就是那几句温馨的话的结果,但是她们却说,那些话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在他的自传中说自己的成功也许要归功于他英格兰籍的母亲。他小时候有口吃的毛病,那是一件多么糟糕又让人自卑的事。但是他的母亲对他说:“孩子,这是因为你的嘴巴无法跟上你聪明的脑袋之故。”他认为这是迄今为止他听到过的最妙的一句话。
一位年轻作曲家参加一个贵族聚会,他遭受了一位公爵的嘲笑,作曲家对此自卑不已。他的朋友对他说:“这个世上的公爵有很多,而贝多芬只有一个。”对了,年轻人就叫贝多芬,他后来写出了流芳百世的辉煌的音乐篇章。
真的别疏忽了你的语言,好言一句贵千金啊。它可以救起一个人的自信、尊严和灵魂,也可以救起它背后的一个大世界。
名人故事 篇11
宋朝的宰相王安石是最不修边幅的人。他有时忙着看公文,上朝时来不及吃早点,便拿了面饼坐在上朝的车中去吃,以致弄得满身都是面屑。
王安石也不讲究卫生,他不太喜欢洗脸,也不常换衣服,因此,有时衣服上竟生了虱子。有一次,王安石和另一位大臣禹玉因事一同去见皇帝,不注意衣着的王宰相衣领上有个小虫,可能是个虱子,它从衣领爬上了王安石的胡须。皇帝看了,不觉暗自好笑。禹玉伸手替他捉去,随口说:“这小虫太光荣了,曾在宰相的胡须上闲荡过!”王安石也觉察到了,于是解嘲地说:“它不仅光荣而且幸福,连皇上都亲眼看到了它。”
王安石的生活非常俭朴,不拘一格,毫不讲究,反对奢华铺张的作风。
在他任宰相的时候,部属百官宴请他,虽然桌上摆满了佳肴,他只夹面前的几样菜吃。吃饭时也是心事重重,一副食不知味的神态。他在家里请客时相当随便,一般是两碟小菜,一壶清酒。有一次,他竟将客人吃剩的煎饼饼皮拿来吃了,令客人大感不安。
医生们看到王安石脸上愈来愈黑,以为是生病了。但诊断结果,不是病,而是积的汗垢,用澡豆擦洗就清洁了。平时就懒得修饰容貌、讲究衣着的王宰相,自然是拒绝用澡豆洗面的。还说:“上天要给我一张黑面孔,我为何要用澡豆洗净它呢!”
名人故事 篇12
英国曾经有一个哈罗学校。一天,校园里一个强壮的大个子男生拦住一个新生,傲慢地命令对方为自己做一件事情。这个新来的学生不明就里,觉得自己也不认识他,就断然拒绝了他的无理要求。但是,高大的学生觉得自己的面子受到了挑战,就愤怒地揪住新生的衣服,疯狂地殴打起来。旁观的学生有的冷眼相对,有的起哄嘲笑,有的感到害怕而悄悄离开。这时,一个看起来外表斯文柔弱的男生站了出来:“你还要打他到什么时候?”高个子男生随着声音望去,一看也是一个瘦弱的新生,就恶狠狠地骂道:“你这个不知深浅的家伙,想找死?”那个新生直直地盯着他,眼里没有一丝的恐惧:“不管你想打多久,我愿意替他忍受你一半的拳头!”高个子男生看着他,他的目光也毫不畏惧地盯着对方,终于,高个子男生停下了挥舞的拳头,羞愧地离开了。
从此以后,那个高个子男生再也没有欺负过弱小的新生,而两个柔弱的男生最后也成为很好的朋友。那位被殴打的学生,后来成为英国颇负盛名的政治家罗伯特·比尔。而挺身出来阻止殴打的那个学生,就是名闻世界的伟大诗人——拜伦。
对于那些害怕危险的人来说,危险无处不在。我们缺少的不是巨大的力量,而是勇敢的气质。勇气是成功的首要因素。好多时候,我们其实是有和别人一样的机会的,但是,因为内心的恐惧和对失败的担忧,影响了自己的发挥和展示,进而变得庸常无为。
名人故事 篇13
老头是我们班给他特殊的“称谓”,他也乐于接受,于是就叫开了。
我们的班主任,还有分院领导、任课老师都曾经明令禁止我们叫他“老头”,的确,他也并不是什么老头,他有着数不清的荣誉:中国林学协会副理事、江西省高等教育理事、江西省会计教育协会副会长、赣州市教育专家,更重要的是,他是学校的创建者,是学校的“三朝元老”。虽然他早已经过了退休年龄,但他辞去了领导职务,依旧留在学校任教,学校现任校长和老师依然尊称他为“袁校长”。
“老头”是学生给他的戏称,他其实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袁经鸿”。他年愈七旬,耳朵自然有点不好使。时常学生在课堂上发完言,他呆呆地站在那里静听,这时候发言的学生会大声地喊道“老头,我讲完了”,他这时候也会说“哦哦,讲完了,请坐下”。我们大家都知道,这是老头的自尊。学生也似乎达成了默契,在每次发完言之后会主动喊句“老头,我讲完了”。
老头只教了我们一年,我们都渴望他陪我们度完大学时光,他和我在之后的闲谈中道出了缘由:耳朵不好使了,怕耽误你们的学习。
老头上课的时候很严肃,但他下课的时候又像一个活蹦乱跳的小孩子。学校的任课老师都说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他曾经在学年结束时单独送了我一幅字画:勤能补拙。
虽然与他不经常见面了,但现在我时常想起他与我说过的话,偶得一幅对联,想赠予老先生:
行千里路,读四海经纶;
破万卷书,铸七旬鸿儒。
名人故事 篇14
大司马王霁宇是河北新城人,他镇守北方边境时,曾经让铁匠特意打了一把大杆刀,刀面宽一尺,重千斤。他每次巡视边防的时候,就让四个大力士抬着。每到一处,他总是让人把大杆刀丢在地上,故意让北边敌兵来拿。敌兵发现大杆刀,打算扛回去,可就是拚尽全力,刀还是一动不动。王司马又暗里用桐木照大杆刀的样子另做了一把,宽窄大小一模一样,外面贴上银纸,经常拿着这把假刀在马上挥舞。北边敌兵看了,无不震惊他力大无穷。王司马还在边关外插上芦苇作边界,芦苇墙横斜几十里,像篱笆一样,他还扬言说:“这就是我的长城。”
北边敌兵一来,把那些芦苇都拔下烧掉了。王司马又命人重新插上。不久,又被烧了。这样搞了三次。到第四次时,王司马在芦苇下埋上火药炮石。当敌兵再来焚烧时,火药炮石爆炸,敌人死伤很多。敌人逃跑后,王司马又像先前一样插上芦苇。敌兵远远望见,都退走了。因此北边敌兵害怕王司马,对他服服帖帖。后来,王司马年纪大了,请求告老还乡。他一走,边塞又紧张了。朝廷只得召他复职。当时,王司马已是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了,便在皇帝面前极力推辞。皇帝安慰他说:“只是麻烦你躺在那里镇守就行了。”于是,王司马又到了边塞。他每巡视一处,就躺在帷帐中。北边敌兵听说王司马来了,都不相信。于是假说议和,准备检验王司马是不是真的来了。议和时,卫兵掀开帘幕,他们看见王司马真的安然地躺在里面,连忙惊慌逃走了。
名人故事 篇15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小的时候是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他凡事喜欢和解,与人能友好相处,对任何事情都努力持乐观的态度。这些习惯的养成,对于他以后从事政治活动有很大的帮助。
克林顿幼年时失去了父亲,母亲改嫁后他随母亲和继父一起生活。但是他的继父是个脾气暴躁的人,而且喜欢酗酒,喝醉酒后经常在家里大吵大闹。克林顿的母亲是个逆来顺受的女人,对于丈夫不断制造的暴力和麻烦事只有忍气吞声。
在克林顿未满6岁的那年,醉酒归家的继父同母亲争吵时开了抢,闻讯而致的警察把他带走了。这件事在街坊邻据中引起轰动,迫使克林顿一家不得不搬迁到外地安家落户。14岁那年,克林顿在也无法忍受继父的家庭施暴行为,有一次他气冲冲地冲进继父的屋子,向他挥拳威。继父受到了震动,从此再没有虐待过他们母子二人。而克林顿为了唤起继父的亲情,把自己的姓由布莱思改为克林顿,随继父的姓,以求家相安无事。
读书时克林顿成绩优良,同时也热爱社区服务活动,乐于幇助他人,给人留下了良好印象。他曾在马丁·路德·金被暗杀后给暴地区一个教堂送食品,也曾去酒鬼收容所为他们演奏,还曾在家乡出现种族关系紧张时在市中心组织演奏会。同学们对他的印象都很好,而他的母亲则说:“他比大人还大人。”
名人故事 篇16
十月革命刚刚胜利,一天早晨,朝阳透过薄雾,把金色的光辉洒在高大的斯莫尔尼宫上。
人民委员会就设在斯莫尔尼宫,在门前站岗的是新战士洛班诺夫。班长叮嘱他说:“洛班诺夫同志,你今天第一次站岗。到这里来的人很多,你的任务是检查他们的通行证。列宁同志今天要来这里开会,你千万不能让坏人混进来!”
“是,班长同志。”洛班诺夫行了个军礼,“我以革命的名义保证,一定为列宁同志站好岗!”
太阳越升越高,到斯莫尔尼宫来开会和办事的人真多,有工人,有士兵,有农民,还有学生。洛班诺夫认真地检查了他们的通行证。
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来了。他一边走,一边在考虑什么问题。
“同志,您的通行证?”洛班诺夫拦住了他。
“噢,通行证,我就拿。”列宁急忙把手伸进衣兜里拿通行证。
一位来开会的同志看到洛班诺夫拦住了列宁查通行证,就生气地嚷起来:“放行吧,放行吧!他是列宁!”
“对不起。”洛班诺夫严肃地说,“我没见过列宁。没有通行证,谁也不能进去!”
列宁把通行证交给洛班诺夫。洛班诺夫接过来一看,,果然是列宁同志。他非常不安,举手行礼说:“列宁同志,请原谅,我耽误了您的时间。”
列宁握住这位年轻战士的手,高兴地说:“你做得很对,小伙子!你对工作很负责任,谢谢!”
他又回过头来对旁边那位同志说:“你不该责备他。我们就需要这样认真负责的好战士。革命纪律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我也不能例外。”
名人故事 篇17
我的家乡安徽省从古到今出过不少家喻户晓的名人,从古代的包公、朱元璋到现代的陶行知等,但其中我最了解的就是包公。
包公,真名叫包拯,字希仁。是北宋庐州合肥(现在的安徽省合肥市)人。他和范仲淹一样,一生做过许多官,小到县令大到枢密副使。不管是做什么官,他都认真处理政事,执法如山,铁面无私。所以在戏剧里,专门给他画了一个大黑脸。
在众多故事中唯有历史记载的有关包拯断案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包拯在天长县任任知县时遇到的一件事:有一个人,将一名农民告上了县衙,说那名农民杀了一头耕牛,并且把熟牛肉只留下了一点点给自己吃,其它的全部卖了。在当时宋朝的法律规定,民间私杀耕牛是犯法的,但是那个人没有想到这状一告就泄露了自己。原来在前一天那名农民就到县衙向包拯告状了,说有人把他家的牛的舌头割了,当时包拯就意识到这一定是某个仇家有意陷害这个,便让那名农民把牛杀了,来引蛇出洞。这件事形象的反映出了包拯的机智。
包拯不仅机智而且大公无私。包拯做官以后对家里人的要求也很严。他曾写过一则家训,刻在家中壁上:后世子孙任,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以殁之后,北吾子孙。意思是说:谁要是做官犯了贪脏,不许回老家,死后不得葬进包家坟墓。不听者,不是我的子孙。
正因为包拯的机智勇敢和两袖清风这些优秀的品质,所以从古到今包拯一直被人们视为清官。
名人故事 篇18
达尔文是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从小就喜欢打猎、采集矿物、制作动植物标本。他的爷爷和爸爸都是当地的名医,家里人希望达尔文将来也能从医,就把他送到医学院学习。可是达尔文整天“不务正业”,父亲非常生气,将他送到剑桥大学学神学。然而,达尔文仍然痴迷于收集甲虫等动植物标本,对神秘的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达尔文喜欢观察花草树木怎样生长,鸟兽鱼虫怎样生活。有时候,他爬到树上去看小鸟孵蛋;有时候,他到河边去钓鱼,把钓到的鱼带回家养在鱼缸里观察。蝴蝶呀,蜻蜓呀,他都采集回来做标本。
休息的时候,达尔文喜欢在树林里散步。他一边呼吸新鲜空气,一边认真观察树林里的东西。一棵小草的变化,一条小虫的蠕动,都能使他产生极大的兴趣。
有一次,达尔文看见树上有几只小鸟,就站住了,仰着头仔细观察。为了不惊动它们,他一动不动地在树下站了很久。
结果,一只小松鼠以为他是一根木桩,竟然顺着他的腿,爬上了他的肩膀。
1828年的一天,在伦敦郊外的一片树林里,达尔文正围着一棵老树转悠。突然,他发现快要脱落的树皮下有虫子在蠕动。他急忙剥开树皮,发现两只奇特的甲虫正往外爬。达尔文马上把它们抓在手里,兴奋地观察起来。正在这时,树皮里又跳出一只甲虫,他措手不及,迅速把一只手里的甲虫塞进嘴里,伸手又把第三只甲虫抓了过来。看着奇怪的甲虫,达尔文真有点儿爱不释手,专心地观察手中的甲虫。谁知,他嘴里的那只甲虫憋得受不了了,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弄得达尔文的舌头又麻又痛。后来,人们把达尔文首先发现的这种甲虫,命名为“达尔文”。
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工作中,达尔文观察过许多动物和植物,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创立进化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831年,达尔文参加了历时5年的环球考察。回来后,达尔文大胆地提出了“物种逐渐变化”的假设,摒弃了物种不变的说教,并在1859年出版了划时代的巨著——《物种起源》。
名人故事 篇19
杜甫虽然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是个官二代,但无奈家道中落,一生仕途不顺,屡受打击。如长安十年,杜甫为谋官历尽艰辛,受尽屈辱。大到受骗上当被权相耍弄,小到残杯冷炙,蔬食不饱。杜甫36岁那年,参加了玄宗的特科考试。但这次考试被权相李林甫操纵,竟一个不取,反倒上表祝贺玄宗,称“野无遗贤”,似乎天下的能人都已被朝廷延揽,剩下的都是些扶不起教不出的草莽之辈。杜甫兴冲冲而来,心悬悬而去,受到了无情的'愚弄。
杜甫原本雄心勃勃、理想远大,但造化弄人,年过而立却仍无立身之处,经常为了吃饱肚子而四处奔波。754年诗人家居长安城南的少陵,由于长安发生特大的雨灾,米价飞涨,诗人在长安无法生活,只好把妻儿迁到长安城北的奉先县去谋生。而更为可悲的是759年诗人一年就迁移了四次。从洛阳到华州、秦州、同谷,直到四川的成都。杜甫在同谷县出发时在诗中写道:“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可见诗人奔波之苦。这种奔波,除避安史之乱外,主要就是为生活所迫。
杜甫当初决定去同谷时,就是因为得到同谷县令的信,说此地盛产一种薯类,吃饭问题好解决。可杜甫去后情况并不那么乐观,他在《同谷七歌》中写道:“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手脚冻僵的杜甫苦苦寻找的“橡栗”,是一种不好吃的苦栗子,在庄子“齐物论”里养猴子的“狙公”就拿这个给猴子选择要“朝三”还是“暮四”。可见诗人的生活是饥寒交迫、狼狈不堪的。所以杜甫住了一个多月就只好离开,继续“流动”了。
李白与杜甫都经历过漂泊迁移的生活,但杜甫的情况更加困难。李白漂泊时,常常是一条光棍汉,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有多少,花多少,穷点富点,日子都好对付,何况自己账户上还有“五花马,千金裘”,手里有钱,心里不慌。而杜甫在安史之乱以后,到了哪里都是老婆孩子一大帮。经常瓮中无米,灶头无烟。连饿死孩子的惨剧都发生过。
名人故事 篇20
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咯咯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想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焦耳听了恍然大悟。
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名人故事 篇21
1984年,21岁的大三学生乔丹来到了他向往已久的芝加哥公牛队,开始了他在NBA的生活。老板伦斯道夫给乔丹开出的年薪是80万美元,在NBA里,这是板凳球员的价格。
大男孩儿乔丹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每天拼命地练球,有一次竟然累得晕倒在了球场上,然而,仅仅一年工夫,乔丹就苦尽甘来,脱颖而出了。在20世纪90年代初,乔丹在公牛队的年薪已经达到3300万美元,这差不多是其他队员薪水的总和。这时名动天下的耐克公司还找上门来,请求乔丹赏他们个面子,为耐克产品做形象代言,报酬嘛不多,只有区区的9000万美元!当然,如果乔丹不愿意,价钱好商量。
耐克开了个好头,于是有众多的厂家找上门来,往乔丹的口袋里猛塞钞票,一时间乔丹钱多为患。
在这种情形下,有人不高兴了,他们找到了公牛队的老板伦斯道夫,向他大放厥词:一年3300万美元,乔丹太贵了!
伦斯道夫的回答令来访者大吃一惊:乔丹不仅不贵,而且是最便宜的球员!你看,因为有了乔丹,公牛队已经三次夺得NBA的总冠军,也正因此,我们在各方面的收入已经达到史无前例的15亿美元,而我们付给乔丹的却只有区区的3300万美元!这绝对是NBA历史上最划算的生意,而这一切,全都是因为公牛队拥有乔丹!
那谁是最贵的球员呢?
伦斯道夫也顺便给出了答案:那些比赛时坐在板凳上等待替补机会的球员,他们每次上场几分钟或是几十秒,有些人整个赛季都没能为球队拿到一分,但是我们每年还要拿出几十万美元来养活他们,这些人才是最贵的球员!
名人故事 篇22
黄帝:少典的次子,生于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西北),故称轩辕氏。黄帝时代,发明创造繁多,成就辉煌,遂使中国跻身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列,因而被尊为中华民族的祖先。
关于黄帝的传说:据传他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建国于有熊(河南新郑),亦称为有熊氏。时蚩尤暴虐无道,兼并诸侯,当时的天下共主发明农耕和医药的炎帝已经衰落,酋长们互相攻击,战乱不已,生灵涂炭,炎帝无可奈何,求助于黄帝。黄帝毅然肩负起安定天下的责任,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双方的战士斗英勇无畏,战斗十分激烈。黄帝在大将风后、力牧的辅佐之下,终擒蚩尤而诛之,诸侯尊为天子,以取代炎帝,成为天下的共主。因有土德之瑞,故称为黄帝。
不久,天下又出现骚乱。黄帝知道蚩尤的声威还在,于是画了蚩尤的相到处悬挂。天下的人都以为蚩尤未死,只是被黄帝降服,更多的部落都来归附。后来,蚩尤被尊为战神。
炎帝虽然被蚩尤打败,实力尚存。他不满黄帝成为天下共主,企图夺回失去的地位,终于起兵反抗。炎、黄二帝发生火并,决战在阪泉之野进行。经过三场恶战,黄帝得胜。从此,黄帝天下共主的地位最终确立,号令天下,凡是不顺从的部落,都以天子的身份去加以讨伐。
黄帝在位时间很久,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有许多发明和制作,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相传尧、舜、禹、汤等均是他的后裔,因此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名人故事 篇23
李时珍在以一根银针救活母子两人后,许多人都想见一见这位神医。一天,有家药店老板的儿子正在柜台上大吃大喝,听说了之后,也想去看看热闹。他费了好大力气终于挤到李时珍面前,问道:“先生,你看我有什么病吗?”李时珍见此人气色不好,赶忙给他诊脉,过后,十分惋惜地说道:“小兄弟,可惜呀,年纪轻轻,活不了三个时辰了,请赶快回家去吧,免得家里人到处找。”众人都不信,那个药店老板的儿子更是大骂不止,后来在众人的劝说下,方才气咻咻地走了。果不其然,不到三个时辰,这个人便死掉了。原来此人吃饭过饱,纵身一跳,肠子断了,内脏受损。由此,人们更是惊叹李时珍的神奇医术了。
有一天,有一个病人,高烧不出汗,头痛得厉害,请李时珍去诊断。李时珍赶到他家,茶不喝,水不饮,就坐在病人床沿上切脉看病。他诊断病人患的是伤风病,首先应该发汗,于是他就叫病人在药抓回来之前先煎些生姜水喝,然后裹紧被子睡一觉,出出汗,病就会减轻。
李时珍开好处方准备走了,病人问他:“伤风病能不能吃鱼?”李时珍一抬头看见病人家里挂着一条乌鳢鱼,就笑着说:“用生姜煮乌鳢鱼吃无妨,只要发了汗就行。”
李时珍辞别了伤风病人就到别处去诊病,等他忙了半天回到家里,刚坐在板凳上,病人的儿子就喘着粗气赶来说,他老子吃了生姜煮的乌鳢鱼后,眼眶子变大,脸色变白,舌头打结,喘气不匀。
李时珍一听急了,心想:不好,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幸好这时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老先生挖药回来,一听说这件事,抓起几样草药就和李时珍一起心急火燎地赶到了伤风病人家中。
李老先生也是个老中医,他让病人煎服了解毒的草药,等病情好转些再煎服治伤风病的草药,只三天工夫,病人就能起床干活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李时珍问他父亲。父亲告诉他,生姜煮乌鳢鱼能使人中毒。这件事对李时珍震动很大,他一连几夜都没睡好觉,伤风病人中毒的情景总是在他的头脑里打转转。他暗下决心,为了替天下人治病,弄懂所有中草药的药性,他一边采药行医,一边四处求拜名师。工夫不负苦心人,他后来终于成了“医圣”,写出了《本草纲目》。
直到现在,还有些地方不用生姜煮乌鳢鱼吃。
名人故事 篇24
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中的一位,他四十三岁那年遭陷害被迫逃出晋国,在国外流亡了十九年,后在秦穆公的帮助下结束流亡生活,回到国内掌握了政权。重耳即位后,对跟随他流亡的文武大臣分别封官赐赏,功劳大的封采邑,功劳小的也尊爵位,可偏偏忘掉了一个人,这人就是介子推。介子推在重耳流亡期间一直跟随着重耳。当年重耳流亡路经卫国时,饿得实在受不住了,又找不到吃的,介子推便忍痛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重耳煮汤吃。功劳这样大的人,重耳怎么会给忘记了呢?
原来,介子推在和重耳一块回到晋国都城绛都后,只朝见过一次重耳,以后便托病在家,编织草鞋,伺候老母。重耳封赏功臣时,别人都整天缠着重耳争赏赐,介子推却躲得远远的。他母亲知道这个消息后,曾劝他去见做了国君的重耳,介子推厌恶争功夺禄,他对母亲说:"晋文公得晋,是上天的意思。现在有的人争权夺利,真不知羞耻。我不敢贪天之功为已有,既不想官,又不想利,去见他干什么呢?我甘愿终身编织草鞋,奉养老母。"母亲见儿子态度这样坚决,品德这样高尚,便不再说什么了。母子二人商量了一下,介子推便背着老母亲上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境内),发誓终身隐居此地,再不出山。
后来,重耳经人提醒,想起了介子推,就派人四处寻找。得悉介子推在绵山隐居后,又亲自带人上绵山寻找。许多人找了好几天也没发现一点儿踪影。于是,有人建议用放火烧山的办法把介子推引出来,重耳采纳了这个建议,下令放火烧山。但介子推和他母亲始终没有出来。火灭后才发现他们母子二人死在一棵大树下,重耳十分伤感,下令在绵山为介子推建立祠庙,并传旨:把绵山之田收来的钱粮,统统作为介子推的供祭之用。
名人故事 篇25
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和科学家、《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的富兰克林,有一次到一位前辈家拜访,当他准备从小门进入时,因为小门的门框过于低矮,他的头被狠狠地撞了一下。出来迎接的前辈微笑着对富兰克林说:“很疼是吧?可是,这应该是你今天拜访我的最大收获。你要记住: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这人世间,你就必须时时记得低头。”
从此,富兰克林把“记得低头”作为毕生为人处世的座右铭。
虽然我们都是凡人,与富兰克林不能相提并论,但也应该时时刻刻学会低头,懂得低头,敢于低头。生命的重荷负载过多,就低一低头,卸去那份多余的沉重。面对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也要学会“低头”。只有学会低头,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
民间有句非常贴切的谚语:“低头的是稻穗,昂头的是稗子”。越成熟越饱满的稻穗,头垂得越低。只有那些稗子,才会显摆招摇,始终把头抬得老高。
名人故事 篇26
奥斯特洛夫斯基只有手腕能活动,眼睛又看不见,写字很吃力,也很慢。他躺在床上先构思整部书的轮廓,并把每章每节想好,再由他口授,妻子亚拉为他记录。时间长了,这也不是个办法,一旦妻子不在就写不了啦。于是他要人用硬纸板做了一个框子,在上面刻成一个个方格,把稿纸放在下面,然后用手摸着框子自己写。
夜深了,只有他房间里传出写字的沙沙声。他不需要光,只要大脑和手就够了。他不停地写下去,写好一页就用僵硬的左手颤颤抖抖地抽出一页。为了避免一行字写到另一行里,他的铅笔从来不离开纸。每天清晨,当妻子醒来,写好的稿纸已散落一地。她赶忙帮他拾起来理好。这时,妻子发现,睡着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嘴唇上有一层淡淡的血痕。显然,这是为了抵抗病痛的折磨,忍痛写作而咬出来的……
最后他完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作。
名人故事 篇27
莫言每次从外地坐飞机回京,都想到女儿家去看看。
女儿的房子离机场很近,有时他明明应该到她那边去,他却不去,而是回到自己在市中心的房子,就是因为他怕出租车司机会嫌路途短不高兴,排了半天队拉这么一个挣不了多少钱的短活儿,会甩脸色给他看。他这一路就会很痛苦。所以,有两次必须去女儿家的时候,他就预先准备好一盒中华烟,上车以后就把中华烟先给司机,说:“师傅先给你一盒烟抽,绝对不是假的。”然后再跟他说去哪里。司机当然很高兴,他一算,一盒“中华烟”60元钱,他没赔,所以一路跟莫言有说有笑。
所有和莫言有过交往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特别在乎别人感受的人,无论对谁都低调、谦恭、谨慎,甚至显得有点“软弱”。然而,莫言的这种软弱,恰恰展现了一种人性的美好——对每一个人都心怀体恤和敬重,哪怕他只是一个出租车司机。
名人故事 篇28
清高宗乾隆13岁时就被清世宗立为皇太子。有一段时间,受学于赵中元先生。一次,乾隆背不下功课,赵中元就罚他跪下,他母亲圣宪皇后看见十分心疼,边责备赵中元,边拉起乾隆就要走,赵中元上前忙问:“这是为什么?”
皇后答道:“我儿跪也是天子,不跪也是皇上。”
赵中元接着说:“跪是明君,不跪是昏君;跪是唐王(唐太宗),不跪是刘王(指《杀宫》中的刘王)。”
皇后听了赵中元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又拉回乾隆让他继续跪。可是,这事被佞臣们知道后,他们原本嫉妒赵中元,趁机向皇后进谗,说赵口善心毒,打了太子……赵中元本来就过不惯宫廷生活,加之谗言冷遇,不久就辞官出走,回故乡临县去了。
名人故事 篇29
罗蒙诺索夫是俄国18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
1738年,27岁的罗蒙诺索夫正在德国马尔堡大学学习。有一天,该校校刊《德国科学》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点名批评了当时欧洲大名鼎鼎的沃尔夫教授。而更为令人惊异的是那篇论文的作者竟是沃尔夫的得意门生——罗蒙诺索夫。因此,这件事立刻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罗蒙诺索夫成了众矢之的。有人咬牙切齿地骂他是忘恩负义的小人,有人毫无顾忌地指责他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分子,还有人冷嘲热讽地说他是踩着老师的肩膀往上爬。在这些唇枪舌剑面前,罗蒙诺索夫没有畏缩,也没有以牙还牙,而是以非常耐心诚恳的态度向大家解释。他认为在科学的大道上,必须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勇于走自己的路,才会成为一个有出息的学生。作为学生,毫无疑问,应当认真、虚心地向老师学习,但对于老师那些不正确的东西,绝不能盲从。他由衷地说:“我爱我老师,但我更爱真理。”
名人故事 篇30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功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想利用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忽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丝亮光,他霍地站起来,走到墙边一看,啊!原来是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点,这样他就能勉强读书了。
范仲淹,北宋人。两岁的时候,父亲就病逝了,母亲贫困无依只好抱着襁褓中的仲淹,改嫁一户姓朱的人家,范仲淹在朱家长大成人。
范仲淹从小读书就非常刻苦,朱家是个富户,但他为了励志,常去附近附近山上的寺庙里寄宿读书,那是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化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咸菜,吃完继续读书。有时候夜里读书感到疲倦,就用凉水洗脸驱散睡意。他刻苦读书的精神给僧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范仲淹为官后针砭时弊,慷慨激昂,常不顾自身安危。他刻苦自勉,食不重肉,妻子儿女吃穿仅够自足而已。经常自诵:“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李时珍,明朝人,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家世代行医,他的父亲医术很高,给病人看病常常不收诊费,就是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再当医生:因为那时候行医是让人看不起的职业。李时珍可不这样想,他暗自下定决心,要向父亲那样为病人治病。
李时珍22岁开始给人看病,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他发现很多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于是下定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为了写这部药物书,李时珍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盛产药材的名山。他有时好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他走了上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他还亲口品尝了许多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
他回到老家,花了整整27年的时间,终于编写成了一部新的药物书,就是著名的《本草纲目》,这部书有一百多万字,记载了一千八百多种药物,每一种都有图,是中药书籍中一部伟大的著作,已经被译成几国文字,在全世界流传。
名人故事 篇31
有一次,周总理去一个理发店理发。理发师理完头发,正在给周总理刮胡须时,总理突然咳嗽了一下,锋利的胡须刀立刻在总理的脸上划开了一道小口子。理发师见到把周总理的脸刮破了,十分紧张,又感到很愧疚,双手都不知道放在哪里好了。令人没想到的是,周总理边让人处理胡须刀划出的伤口边和蔼地对理发师说:“没事没事,这不怪你,是我的问题,我咳嗽没有提前跟你讲,你在给我刮胡须,也不知道我要动啊。”
这件周总理理发的小事让我们看到了周总理宽容他人的品德。越是小事越能反映一个人的品德,这也不奇怪为什么周总理会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了。
名人故事 篇32
1973年9月11日至17日,法国总统蓬皮杜应邀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周恩来全程陪同了蓬皮杜总统在中国的访问。这既是法国也是西方国家第一位元首应邀访华。它有力地推动了中法关系的发展并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17日中午,蓬皮杜一行准备乘法方专机回国,周和部分官员到机场为他们送行。然而天公不作美,在飞机场送行时,下起了大雨。一大批去机场为蓬皮杜送行的群众,他们冒着磅礴的大雨,淋着雨整齐地列队站在那里。在告别时,我方派专人为蓬皮杜及随行人员撑伞,准备送他们上飞机。不过,西装革履的蓬皮杜总统,冒着大雨不打伞。
当时,周的身体很差,一直被病痛所折磨。于是,警卫便想给周打伞。周一把推开雨伞,有些生气地说:“法国总统没打伞,而且还有这么多群众都淋着雨,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像群众那样呢?”听了周的这番话,警卫和后面的领导都觉得不好意思起来,也都纷纷把伞收了起来。
周在病痛中依然抱病顽强工作,而且非常注意外交礼节,关心、尊重群众,这让所有人都敬佩不已。
名人故事 篇33
一节令人翘首以待的语文课马上要开始了,可我的心情却很复杂,既充满期待,又忐忑不安。
昨天老师说今天有个有趣的活动,要求全班同学每人查一位德高望重的名人资料,可是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精心准备的华罗庚资料,偏巧这时候居然不翼而飞了。我的心开始砰砰直跳,甚至有一种大难临头的奇怪感觉。
上课铃按部就班地准时响起,老师满面春风地走上讲台,说:“请同学们选两名优秀选手,上台轮流演讲。”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同学们开始热火朝天地讨论起来,可这时的我却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不由自主地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千万别选我哦!
过了一会儿,老师说:“推选时间到,同学们!”教室里一下又变得鸦雀无声,推选结果让我长长地透了一口气,一下子如释重负。“真是苍天有眼,没让我难堪!”我暗自庆幸自己的幸运。
演讲开始了,可谓一波三折。佘焱辉信心满满地走上讲台,可他的破锣嗓子一亮嗓,就让人明显地感到他底气不足,只演讲到一部分,老师就让他灰溜溜地下台了。同学们大失所望,我的心也开始莫名其妙地忧心忡忡起来,“柴晨晰可千万别这样呀?”
我的担心纯属多余,柴晨晰神态自若地登上了演讲台。他讲的是同学们都饶有趣味“狼牙山五壮士”故事,随着他的绘声绘色地讲述,我们的思想也一下子进入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狼牙山五壮士”跳崖时英勇行为,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
一波三折的名人事迹报告会就这样结束了。这次生动有趣名人事迹报告会,让我深受启发。今后我们要发扬狼牙山五壮士精神,认真学习,增强本领,时刻准备报效祖国!
名人故事 篇34
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陶行知先生就把民主与宽容的思想渗透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让它们发挥奇妙的作用。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宽容的智慧:
陶行知先生的四颗糖的故事体现了宽容的魅力,闪耀着教育者的智慧。宽容是一种美好的教育情感,教育需要宽容,更需要给宽容一个生存的空间,让宽容“复活”。俗语说:过犹不及,有时候制约太多、束缚太紧,反而不利于发展。
六尺巷传奇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名人故事 篇35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名人?我就知道许多,比如笛卡尔、富兰克林、爱因斯坦、狄更斯……今天,我想聊聊我喜欢的科学家——伽利略。
伽利略出生于意大利的比萨城。他从小就才智过人。他酷爱画画,爱好音乐,老师们都十分喜欢他。他总是不停地思考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他还喜欢穷根究底。伽利略17岁那年考入了比萨大学的医学院,可是在1595年,因为家庭贫困而不得不退学,而去当家庭教师。但他仍然在家坚持自学。1589年受聘为比萨大学的讲师,1592年到帕多瓦大学任教,1624年后,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在罗马宗教裁判所受审,并被判处终身监禁。
在伽利略的一生之中,还有一项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证明了自由落体定律。人们都认为:如果把两件东西从空中扔下,必定是重的先落地,轻的后落地。可伽利略却不这么认为。他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个试验:他将一个小铁球和一个比小铁球重十倍的大铁球,从塔上扔向地面,结果两只球竟然同时落地。在楼下等待结果和讥笑伽利略的人都惊得目瞪口呆,发出了一阵阵的尖叫。
这个故事,我三岁就听爸爸讲,后来又自己独立阅读,直到现在。我从中懂得了,天才不是天生的,而是付出的努力比别人都多得多。世界的规律无穷无尽,只要你细心观察,总会有收获。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大家只要从小开始努力,长大都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名人故事 篇36
大家一定都很熟悉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然而,作为一个如此伟大的科学家,他有时并不明白。
牛顿小时候养过两只猫,一只大,一只小。牛顿在门上开了两个洞,一个大,一个小,以便让猫自由进出。一天,他的邻居看到他,对他说:“你为什么要开两个洞?就一个大的。”
牛顿突然意识到自己是对的,真的是太有才了!但是我想不出这么好的主意。
牛顿一生都是单身汉
英国天才科学家艾萨克&米德多;牛顿(1642 1727)我从小就迷上了书和宇宙,没有时间修剪页边距。往往领带不系,吊袜带不系,马裤不扣。
他不修边幅的行为让他在爱情上受挫,从此没有结过婚。
牛顿年轻的时候也谈恋爱了。有一次,这位年轻的科学家热情地向一个他认识的女孩求婚。一个女孩子被这么年轻的书生所爱,自然感到幸运。牛顿轻轻地握着她的手,深情地看着这个美丽的女孩。她害羞地低下头,两团红云在她脸颊上飞舞。然而,在这爱的时刻,牛顿的思绪突然跑到了另一个世界,充满了符号和公式,完全忘记了身边的恋人。他的手抓住他爱人的一根手指,误认为是烟斗棍,塞进他的烟斗,导致女孩痛得大叫。牛顿跳出了数学的王国,知道自己犯了大错,赶紧向她道歉说,亲爱的,原谅我吧!我知道,这样不行。看来我要单身一辈子了。牛顿的一生真正回应了他的话,他一生光棍。
【名人故事(精选36篇)】相关文章:
【精选】名人故事作文六篇04-07
【精选】名人故事作文三篇04-01
名人故事作文(精选14篇)04-20
精选名人故事作文三篇03-01
精选名人故事作文4篇02-28
精选名人故事作文10篇02-28
【精选】名人故事作文3篇02-27
【精选】名人故事作文四篇02-27
精选名人故事作文9篇02-27
精选名人故事作文3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