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长篇哲理故事

2021-06-25 哲理故事

  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像人一样,有着生命和意志。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动物长篇哲理故事(通用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动物长篇哲理故事 篇1

  一个雾气茫茫的傍晚,整天泡在酒色里的虎王醉醺醺地走出不夜宫,到林子里寻乐子。不远处,一只闷闷不乐的野猪东倒西歪地走了过来,竟没有发现对面走来的是它们的虎大王。原来,这只倒霉蛋居然也喝醉了!“大胆草民,见了本王为何不行礼?”老虎打着酒嗝,威凛凛地喝道。野猪呼呼地喘着酒气,它瞪着滚圆的眼睛围着老虎转了一圈,歪着嘴说道:“哈哈,可笑,一只金黑猫也敢冒充老虎!”感觉受到严重侮辱的老虎顿时暴跳如雷,它咆哮着:“对本王不恭的兽民将立刻受到惩处!”说着,饿虎扑食的姿势立刻显现出来。

  野猪脑子被酒冲撞得轰轰响,它觉得眼前的家伙就是一只可笑的黑猫,一只比这家伙大很多戴着王冠的老虎逼死了自己的全家,让所有的兽民过着悲惨生活的老虎似乎与眼前的黑猫有些相似。

  “不要说是只黑猫,就是只真老虎也并没有那么可怕!”野猪冷笑道。老虎再也容不得野猪多说一句话了,朝它扑了过去。野猪只觉耳边一阵风声,便感情况不妙,一跃躲过了老虎的猛扑。而老虎却重重地摔倒在地。还没等老虎站起,野猪乘着酒兴飞奔过去,用它那强劲有力的嘴巴把老虎翘起几米高,老虎重重摔了下来。如是几次,喝醉的老虎再也爬不起来了。兽民赶来了,它们看着躺倒的老虎,愤怒地剥下它的虎皮。令所有兽民惊奇的是,虎皮里面竟然包裹着一只肥肥的老鼠。当然,这只可恶的老鼠已经在野猪的重摔下早已没有了呼吸。

  亲爱的读者,我想告诉你们的是:

  披着虎皮戴着王冠如老虎般咆哮的不一定是真老虎,很有可能,它是一只披着虎皮的老鼠。

  动物长篇哲理故事 篇2

  有两群鸭子,其中一群特别会下蛋,每天可以下一只大大的蛋;而另外一群则非常懒下蛋,两天或三天才下一只普通大的蛋。这两群鸭子各自生活互不干扰,各有各的池塘和草地,各下各的蛋。在猴年马月鸡日,懒鸭子群当中的一只鸭子来到了勤奋鸭子群当中,这里的一切让它非常惊奇,鸭子们竞争下蛋的场面非常热烈,每只鸭子对下蛋都非常有激情,非常有积极主动性,恨不得生出一个吉尼斯纪录的鸭蛋或者生下TWINS蛋来好让人刮目相看赞不绝口。这给新来的鸭子留下非常深的印象,于是它决定留下来,也决心像别的鸭子一样天天勤快的生蛋。一个月以后,它成功了。它每天也可以生下一个又大又白的鸭蛋来。

  世界一天一天在变,但勤奋鸭子与懒惰鸭子们的生活没有改变。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勤奋鸭子群里的一只鸭子出来散步时不小心走失了,却意外碰上了那群懒鸭子。这里的鸭子对生活没有什么向往,不会去勤快地寻找食物,对下蛋也没有什么兴趣,如果吃得不好或者没找到食物就根本不下蛋,懒懒散散的,高兴的时候今天下一个蛋,不高兴时过几天才下一个蛋。所以这群鸭子的鸭蛋产量非常的低。看到这一切,那只勤奋鸭子心凉了,可是它一时还找不回原来的集体,于是它暂时留了下来,和这群懒鸭子们住在了一起,时间久了,也就渐渐地习惯了它们的生活。可是一个月以后,曾经每天能下一个大鸭蛋的鸭子居然不会下蛋了。

  人是同样的人,但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结果。如果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群体里,受到周围的人感染,他也会努力勤奋起来,并且做得到自己的最好,成功的人或许成了这个群体的领导者,或者开创了他自己的新事业,或者在某一方面他是专家,是权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但如果呆在一个散漫懒惰的群体里,同样也会让一个优秀的人变成懒汉。如果他不能改变这个群体,那么就要被这个群体给同化。人总是有惰性的,当周围的人都不思进取沉迷于安乐,对工作得过且过,没有计划性,没有长远性,没有良好的执行力,组织框架松散无序,在这种环境感染下,再勤快的人也会变成一个庸碌无为的人。

  人不能改变环境,但环境可以改变人。一个人,如果自己不想进取,那么受到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懒惰环境的影响是最容易的。这时候的他不想主动地改变他自己的什么,他只会随波逐流。或许即使在一个勤奋的群体里他也跟得上,但这样的鸭子不会生出最好的蛋来,或者生出更多的蛋来。他的水平仅仅是在平均线以下,是属于随时可被淘汰的那一等人。

  肯用心做事的人都会积极地利用周围的有利环境对他的影响而实现他的目标,在完成他的工作之内,他会不断地挖掘自己的潜能,理论上来说,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在合适的机会之下一定可以转变为真正的工作力。若某个人在某项工作当中表现平平,并不是他最好的状态;但给了他一个机会让他从事另一项工作,或许缘于平时的积累,或者在这方面找到了他工作的潜力,因此便能比以前做得更好,做得更大,做得更强。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肯去挖掘。

  动物长篇哲理故事 篇3

  “大鱼吃小鱼”以往被视为常理,可是在信息社会的市场竞争中,有时不论大小,“快鱼吃慢鱼”的事时有发生。有人曾经形容说,美国人第一天宣布某项发明,第二天投产;而日本人第三天就将该项发明产品投放了市场。加拿大将枫叶旗定为国旗的决议通过的第三天,日本厂商赶制的枫叶小国旗,及带有枫叶标志的玩具,就出现在加拿大市场,且销售火爆。作为“近水楼台”的加拿大厂商却坐失良机。人们把这种市场竞争中“不快而死”的现象称为“快鱼法则”。

  一般的鱼都有储气的鳔,便于上浮和下沉,在水中游动自如。鲨鱼无鳔,只有不停的游动才能避免下沉,鲨鱼少一个生存条件,却成为了“水中霸王”。一般的鱼多一个生存条件,命运却不见得怎样好,有时还是会被鲨鱼吃掉。

  有的人条件欠缺,但不畏强手,奋力拼搏,创造生存条件,结果变劣势为优势,出奇制胜,成为强者,人们将这种生存方式称为“鲨鱼方式”。

  读书方法除了同类比较法、带题求解法、文理交替法、提要钩玄法等之外,还有一种鲸吞牛食法。对于相对价值较低的书,可用鲸吞式的泛读快读,得其梗概;对于相对价值较高的书,要慢读精读,含英咀华,像牛反刍一样。

  非洲草原上有一种吸血蝙蝠,常叮在野马的腿上吸血。不管野马怎样暴怒、狂奔,就是拿这个“小家伙”没办法,不少野马被活活折磨致死。科学家发现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极少,远不足以使野马死去,野马的死因是暴怒和狂奔。有的.人因芝麻小事而大动肝火,暴跳如雷,以致因别人的过失而伤害自己,自食苦果,可谓之“野马结局”。

  毛毛虫有尾随的习惯。法国科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毛毛虫在一个花盆边围成一个圆圈爬行,离花盆不远处放有食物。毛毛虫一个随一个爬了六七个小时,最后又累又饿而死。如果有一个毛毛虫破除尾随的习惯向其它方向爬行觅食,就可以避免惨剧发生。人也是这样,决不能一条巷子走到底,要善于另辟蹊径。

  动物长篇哲理故事 篇4

  小猴子从动物园里顺利地跑出来之后,它开心自在又悠闲地走在大街上,一边哼着小曲儿,一边快乐地想:哈,终于从这讨厌的动物园里出来了!那该死的管理员和唠叨的妈妈终于被我摆脱了!我终于可以想上树就上树,想爬墙就爬墙啦!

  它一边想,一边“嗖”地一下爬上了墙,它跑到东,转到西,可在忙碌的城市,没有人在意它,它无忧无虑地玩着,转眼间,到了中午,小猴子玩累了,肚子“咕咕”地叫,于是,它偷偷地来到一片果园,看见满树的苹果,口水立刻流了下来。于是,它三下两下地爬上树,大吃特吃起来。

  “哪来的猴子?竟然偷吃我种的苹果?”一位果农生气地拿着棍子朝小猴子跑来。小猴子吓得魂飞魄散,落荒而逃。它一边逃,一边想:如果我在动物园里,管理员一定会给我送饭吃的!可是现在,我现在可能小命都快难保了呀!

  终于,果农停止了追击,小猴子疲惫地走在大街上,全然不知夜晚的到来。忙碌的城市现在格外宁静。

  “汪,汪汪”从远处传来几声狗叫,原来,一只大狼狗又盯上了它,大狼狗跑得真快,一瞬间就出现在了小猴子面前,杀气腾腾地看着它呢!小猴子只好再一次落荒而逃。

  可是,天太黑了,什么都看不见,小猴子漫无目的地跑啊,逃啊,终于跳到一盏路灯前,借着灯光,它爬上了一棵高大、粗壮的树上。可是大狼狗脾气倔得很,在树底下不走了,小猴子心惊胆战地在树上睡着了……

  第二天清晨,小猴子睡醒了,趁大狼狗不注意偷偷溜回了动物园,猴妈妈见了,立刻上前把它搂在怀里,流着眼泪说:“孩子,你终于回来了!妈妈吓坏了!”管理员也长吁一口气。

  小猴子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说给了妈妈听,猴妈妈这才语重心长地对小猴子说:“孩子,在集体中才是最安全、最温暖的!永远都要记住,自由并不等于随心所欲呀!”

  动物长篇哲理故事 篇5

  蚂蚁家族的洞穴原本在离海几百米的荒草地,由于食物短缺,各个家族的竞争相当激烈。蚂蚁家族成员几乎倾巢出洞,每日也很难寻觅到足量的食物,大量的蚂蚁因饥饿而死。好端端的一个大家庭,日渐衰败,活下来的成员真成了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蚁后做出重大决定,举家搬迁到海滩上去,因为那里起码还有一些水草和虾肉可吃。家族成员虽有担心,但仍按蚁后的命令立即行动。蚂蚁们日夜劳作,很快挖掘出一条条通道,并在岩石后“装饰”了洞口,海水很难入侵。蚂蚁家族暂时缓解了危机,至少不用再为食物短缺而日夜奔忙和担忧。

  每天出去觅食的蚂蚁总能有所收获,这让蚁后颇为欣慰,她决定大量生育重新壮大自己的家族。但不久,她发现成员数量并没有增加,就问出行归来的蚂蚁发生了什么事。蚂蚁告诉蚁后,许多兄弟姐妹在沙滩上遇难了。原来,波浪将弱小的蚂蚁卷到了海里,蚂蚁天生会游泳,照理不会有危险,但鱼把它们当做了美食。

  面对体积庞大的鱼,弱小的蚂蚁确实无力反抗。蚁后召集家族成员商讨对策,有的提出重返荒草地,有的反对,因为荒草地的状况比这里更糟;有的建议往更远处搬,有的反对,因为更远处是沙漠,比荒草地的环境还差。更多的蚂蚁闭口不言,因为它们无计可施。

  蚁后沉思良久再次做出重大决定,要求所有成员一概不允许爬出洞穴。蚂蚁们对蚁后的决定颇为不解,长此下去不是坐以待毙吗?蚁后强调,这是一次按兵不动的“报复行动”,必须严格执行。

  几天后,风云突变,潮水汹涌。退潮后,蚁后命令所有成员倾巢出动。蚂蚁们迅速赶到沙滩,眼前的情景令它们吃惊不已:好多曾经吃掉自己同伴的鱼直挺挺地仰面躺在岸边。如此多的食物,蚂蚁家族真是享用不尽。蚂蚁们惊异于蚁后的远见卓识。

  涨潮时,鱼吃蚂蚁;落潮时,蚂蚁吃鱼。这个世界,原本没有绝对的强大与弱小,有的只是思维和精神的辽阔与狭隘。鱼和蚂蚁的命运不正说明了这一点吗?

  动物长篇哲理故事 篇6

  一天,动物们聚在一起,决定办一所学校,教育委员会由狮子、老鹰、海豚、松鼠和鸭子组成。

  狮子坚持跑步应该成为必修课,而老鹰则认为所有人应该学习飞翔,颇有些诗人气质的海豚说:“不学游泳,就不是真正办教育。”松鼠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大家都应该学会爬树。汇集所有人的建议,委员会出台了一份教学大纲。大纲的开头是这么写的:动物王国的每个公民都要学会教学大纲规定的所有课程。虽然狮子在跑步课上表现最好,但它的爬树课却问题重重:它总是从树上摔下来,弄得四脚朝天。很快它的脊柱就受伤了,连跑步都无法正常进行。因此,它的跑步课不但没有得最高分,分数甚至比别的动物都低。老鹰是无与伦比的飞翔大师,但游泳课让它的翅膀虚弱无力,还受了伤。

  很快它的飞翔课分数就掉到与松鼠同一个档次了。老鹰的游泳课从来没及格过,更别提爬树了。鸭子倒是学会了所有课程,但没有一样精通:跑起步来像醉汉,游起泳来瞻前顾后,飞翔水平马马虎虎,由于鸭子总是十分遵守纪律,它被获准免修爬树课。在它身上,大家终于看到了教学大纲的成果。动物们终于认识到,它们的教学大纲是糟糕的。教育不是按设定的同一个模式对所有人进行塑造,不是把一些知识灌进孩子稚嫩的头脑。

  教育是通过某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感悟到真理,而不是把真理强加给他们。如果我们不想让孩子成为没法跑的狮子,不能飞翔的老鹰,离开水的海豚,被淹死的松鼠和平庸的鸭子,我们就应该让他们受到真正的教育,而不应仅仅是对他们进行说教。

  动物长篇哲理故事 篇7

  一直以为,蜗牛背着那又硬又重的壳,是一生的负累。走得那么慢,无法飞翔,看不到更广阔的天地,被那个壳拖累了。

  在苏教版二年级下学期的课文里,有一篇《蜗牛的奖杯》,教育孩子不要骄傲,谦受益,满招损的故事,就用蜗牛做了主角。说在很久以前,蜗牛有一对会飞的翅膀,并且在飞行比赛中得了冠军,正因为它把奖杯当做炫耀的资本,整天背在背上,最后,成了壳,而蜗牛,再也跑不快了。

  回到现实,教育学生,蜗牛在这样的条件下,该怎样让自己活下来,活得出彩?活出生命的意义?

  如果,你有一个壳背在身上,你喜欢吗?

  当然,有喜欢这样生活的人。那是一间多么好的房子,走哪儿背哪儿,累了随时随地可以睡觉,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到这样的闲适,这样的自在的,虽然走得慢一点,虽然背在身上辛苦些,可是,幸福安稳总是要付出代价的。那些鸟尽管飞得高,不是天天忙着筑巢?甚至还有许多,没有安身立命的地方。

  但更多人不喜欢,那是慢生活,叫人不思进取,叫人懈怠,叫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活着,总要有自己对生命的理解,有自己的奋斗目标。一个人生下来,就只会保护自己,哪里还能想到更远的地方,更广阔的天空?哪里会创造出另一个世界?还另一份美丽给自己?

  是的,毛毛虫没有骨头,也爬不快,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因为,毛毛虫总有一天,会变成蝴蝶,那美丽的颜色,在花丛中,惊艳了多少人的眼。

  蚯蚓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也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因为蚯蚓会钻土,会松土,成了益虫,被人类喜爱。

  蜗牛,它的慢,我却并不反对,我想,它一定在说,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是的,它活得很久,它有耐性,向着目标,一直爬下去,爬下去。我看见过高树上的蜗牛,也见过高山的蜗牛,它从哪里来?它是靠着那柔软的身体坚定慢行,靠那个可以保护它的壳随时安家,它同样见证着生命的种种奇迹。

  在生存法则里,请永远不要歧视那些看似柔弱者,因为,它所做的看似微不足道的行动里包含着的强大力量,更震撼人心。

【动物长篇哲理故事(通用7篇)】相关文章:

1.长篇哲理故事

2.中长篇的哲理故事

3.动物哲理故事

4.关于动物的哲理故事

5.长篇儿童童话故事(通用9篇)

6.关于动物的哲理故事10则

7.关于小动物的哲理故事

8.哲理故事(通用25篇)

上一篇:幽默哲理故事 下一篇:心态的哲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