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团建工作历来是高校党建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多年来,我们认真贯彻执行中组部、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社会力量举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认真贯彻团中央、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社会力量举办的高等学校团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以党建带团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促进了各民办高校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
一、坚持党建带团建,统筹规划,规范管理
我们充分认识到“党建带团建”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团建工作的关键,高度重视党建带团建工作,把团的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党的建设总体规划,紧密结合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来促进、带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强化整体意识,形成整体合力,使团建工作在党建工作的带动下同步发展。截至2007年底,我省共有民办普通高校9所(另有独立学院12所),其中6所建立了党委,2所建立了党总支,1所建立了党支部;89%的学校建立了从校团委-团总支-团支部的三级组织架构,配备了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有固定的活动经费和场所,基本做到了责任明确、组织健全、运转协调、活动丰富。9所民办高校在校学生共计3.6万人,其中团员3.3万人,占民办高校学生总数的90.1%。各民办高校党委也始终把团的建设纳入学校党建工作体系,把团的工作摆到党委工作的大局中去考虑,坚持“五带一优化”(即:带思想建设、带组织建设、带班子建设、带队伍建设、带工作发展、优化工作条件),不断探索,努力创新,突出重点,全面带动,不断开拓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新局面。
1.思想上重视。我们联合团省委等有关部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意见》,将团建工作纳入到民办高校工作评价体系,量化评估指标,使民办高校共青团工作在人、财、物、阵地等方面得以保障,并在有关会议上反复强调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在实际工作中为共青团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各民办高校党组织定期听取共青团工作的汇报,研究共青团建设的重要问题,各党支部制定的工作计划及具体工作安排中,都体现出了党组织对共青团工作的指导和关心。
2.政策上落实。各校党组织在团建工作评价体系中,将“定期听取共青团工作汇报,认真研究共青团工作”、“共青团的组织机构健全,人员到位,团组织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文化活动丰富”、“加强团学干部配备”明确列入党支部的目标管理工作考评指标体系,每学年进行考评验收。有的学校将团委书记列为党政联席会议参加对象,鼓励团干部参与学校改革和发展重大议题的讨论。
3.机制上健全。各校一般都明确规定由校党委副书记分管、党支部由青年委员联系共青团工作的责任制。每学期初,党委分管领导对新学期共青团工作进行指导,提出具体意见,帮助解决困难,保证共青团工作顺利、扎实、有效地完成。党委还要求各系党支部书记为新生和入党积极分子做党课报告,在选配学生政治辅导员和学生党支部书记时,都充分考虑其对共青团工作的了解、熟悉程度。在共青团的重大活动中,党委发动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到重要环节当中,确保活动成效,形成了党委、学生党支部、党员三个层面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和支持,逐步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的良好工作局面。
4.措施上有力。各校逐步做到“三同步”、“五衔接”,即通过党建与团建的同步安排、同步实施、同步考核,实现团的思想教育工作同党的思想教育相衔接、团员队伍建设与党员队伍建设相衔接、团干部队伍建设与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相衔接、团的阵地建设与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相衔接、团建与党建的目标考核体系相衔接。
5.形式上渗透。各校均坚持以党内生活会制度、“三会一课”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带动团组织“二一二”学习制度(即:各团支部每学期开展两次团的思想教育活动、一次民主生活会、两次团支部大会),努力做到“三个上”:一是把学习内容放在网上,充分发挥校园网的覆盖功能,在网页中设立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党的基本知识学习园地、理论学习、讨论交流等专栏,开展网上党建知识学习,激发了广大团员青年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热情;二是把党章学习小组建在团支部上;三是把理论学习落实到人上,通过举办党的基本知识初级培训班的形式,对还未进入党校学习的入党申请人进行轮训,在很大程度上保护和激发了这一群体的政治热情和凝聚力。
二、夯实根基牢基础,丰富活动,锻炼队伍
团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的生力军,我们和各民办高校党组织不断适应改革发展的新情况和青年学生的新变化,紧紧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领导和推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帮助共青团探索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模式、新思路、新举措。在工作中,突出抓好三个层面工作。
1.突出抓好队伍建设。坚持选优配强的原则,始终把各级团组织班子建设作为党建带团建的重要问题来抓。及时指导共青团组织选配好各级团组织的负责人,对分团委书记、副书记、专兼职团干部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年龄等作出了明确规定,确保选拔优秀的年轻干部充实到团的干部队伍中。注重强化团干部的教育培训和管理,积极为团干部进修学习创造条件,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加强团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为团干部的健康成长、快速发展提供条件、创造机会。分团委坚持定期召开常委会、工作例会、民主生活会,鼓励团干部经常深入青年学生中,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团员青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倾听青年团员的真实想法、意见和建议,为各级党组织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提供依据。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学校党委大胆放权,充分发挥学生团干部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成为学生工作的一支强有力的队伍,团结带领同学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的建设发展。
2.突出加强组织建设。针对民办高校灵活学制、生源复杂、规模扩大等实际,积极探索了公寓建团、楼栋建团、社团建团等基层团组织设置新模式,促进民办高校基层团组织焕发新活力。如四川警安职业学院团委在公寓建立了楼层团支部,具体负责学生公寓文化活动的建设;四川天一学院实行“将支部建在寝室、将总支建在单元”的新模式,努力做到团的组织多重覆盖。健全“推优”工作机制,制定并完善了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工作实施细则、党员发展工作实施细则,要求团支部对团员青年中要求入党的同志逐个建立档案,至少每半年对他们在团内生活中的表现进行一次考察,及时向党组织汇报,并将其中的优秀分子向党组织推荐。截止2007年,全省民办高校各级团组织共推荐了两万余名入党积极分子进入党校学习,作为党的发展对象。
3.突出抓好思想教育活动。为了使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更好地结合起来,我们和各民办高校党组织注重创新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如开展“增强团员意识—爱校行”,“和谐校园大讨论”等党团支部工作“立项活动”,发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青年团员积极参与,提高了团员的组织纪律性以及自豪感、归属感,增强了团员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各校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重要作用,通过校办刊物、广播电台和闭路电视等文化阵地,积极开展文学艺术、体育、演讲、武术等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校的社会美誉度,助推学校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我们大力推进全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把“三下乡”活动和志愿者活动作为培养青年团员的重要载体,开展了扶危济困、敬老助残、无偿献血、法律咨询、环保宣传等活动,涌现出了大量的立足校园、面向社会的志愿者服务体系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
经过坚持不懈地进行党建带团建的探索实践,目前,我省民办高校已基本形成了“党重视团,团依靠党;党领导团,团紧跟党”的格局。这一格局的形成,使党组织真正成为团组织的指引者和领路人,使青年党员成为青年学生中的“粘合剂”、学生正确思想的“触发剂”,使广大团员青年向党员看齐,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强化团的队伍,从而真正使共青团成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三、认清形势定对策,开拓创新,再上台阶
我省民办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将制订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省民办高校团建工作。
1.针对党建带团建工作开展不平衡,加强督促和检查。目前,我省9所民办普通高校虽然基本实现了党团组织的全面覆盖,但是各校开展团建工作力度不一样,保障条件差异大。有的学校如四川天一学院党团组织都有独立的办公场所、专门的人员配备,党建经费也纳入学校年度预算;但也有个别学校至今没有独立的党团组织办公场所和专职党务人员,工作经费也无保障。对此,我们将与团省委等有关部门一道,加强督促指导,充分发挥学校党团组织的作用。同时,建议教育部和团中央制定文件,加强对民办高校团建工作的指导。
2.针对党团员教育管理不够规范,加强管理。我省民办高校的教师多是从社会或母体学校招聘,表现出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特点。一方面,从社会招聘的教师多为年轻人,往往受社会思潮的影响,入党、入团意识淡薄,在他们中间发展党团员存在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以兼为主的教师队伍中,党员和团员教师的流动性强,组织关系难接转,要有效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和管理是一个现实问题。同时,民办高校的学生属于三本以后的批次,学生整体的学习习惯、精神状态、行为规范等方面与公办学校存在一定的差距,对党、团的认同度有待提高。此外,民办高校课程设置的实践性较强,对在外实践的毕业班学生党团员的管理问题也凸现出来。对此,我们将进一步做好由团省委牵头,联合各高校团委成立互促互学团,广泛开展普通高校和民办高校结对帮建活动,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等方式,帮助民办高校团建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特别要指导民办高校借鉴公办高校流动党团员管理办法,改变单一直线型管理方式,建立流动党团员联系员等制度,借助网络手段对外拓展党组织功能,形成多元交叉辐射型的组织形态和管理方式。
3.针对党团员干部交流发展局限性,加强沟通。目前,高校之间的政工干部流动主要呈现出从公办高校到民办高校的单向流动态势,而由民办高校到公办高校却很难。但教学科研人才的双向流动却较普遍。出现这一差别状况的重要制度障碍就在于,教学科研人才有学术职称这一通行的资格认定;而党团务工作者却没有通用的职称,特别是民办高校由于其在领导体制、投资体制和管理体制上的特殊性,政工干部无法进行行政定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干部的自由流动。针对两类学校党团务工作者体系不兼容的问题,建议教育部开展专题研究,制定统一实行诸如“政工师”之类的职称评定办法,将民办高校政工干部纳入全国教育系统政工干部的统一管理,为政工干部的自由流动创造条件。
在指导民办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中,我们认识到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争取民办高校董事会及其成员等决策层支持,这是民办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顺利开展的前置条件;
二是找准党团建工作与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结合点,这是民办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有效进行的关键环节;
三是提高党团务工作者尤其是党组织负责人的整体素质,这是提升民办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水平的核心要素。
【学校 工作简报】相关文章:
1.学校元旦作文
2.学校的生日作文
3.学校的杨树作文
4.花的学校作文
7.学校元旦作文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