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车间统计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2018-03-04 范文大全

生产车间统计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2006年国家根据高等学校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对高校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这一次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对高校的人事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人事制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建立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提供了制度保证,从而进一步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解析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特点

(一)建立了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本次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全改变了原有的收入分配模式,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岗位绩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执行国家统一的政策和标准。岗位工资主要体现教职工所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薪级工资主要体现教职工的工作表现和资历;绩效工资主要体现教职工的实绩和贡献,是收入分配中活的部分;津贴补贴是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生活的教职工给予适当补偿和对苦、脏、累、险及其他特殊岗位教职工的政策倾斜。

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建立,完全是公平与效率的完美结合。一是强调了岗位的设置和管理,从总量上对岗位进行控制,建立长效机制,按岗定编,以岗位定收入,同岗同薪,体现公平性原则;二是强化了绩效考核,打破了“大锅饭”现象,以绩效体现收入的差距,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充分体现了效率性原则。

(二)实施高层次人才和主要领导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

本次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充分发挥了工资的导向作用,对高层次人才实行分配激励措施。对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一流人才、优秀人才、高层次人才或紧缺人才采用执行最高岗位工资标准、实行政府特殊津贴、给予一次奖励或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方法,努力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将“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思想落到实处,充分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有力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国家选择有条件的高等学校,探索建立单位主要领导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规范其收入分配,并结合考核结果,合理确定主要领导的收入水平,使单位主要领导的收入与学校的社会效益及长远发展相联系,加强了对高等学校主要领导收入分配的监督管理。

(三)收入分配宏观调控的完善

本次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入轨后,要求各高等学校严格执行国家的政策规定,一律不得在国家收入分配政策以及工资列支渠道之外,直接或变相发放津贴、补贴和奖金。各级人事、财政部门和高等学校主管部门要按管理权限和职能。加强对高等学校收入分配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等手段,加大对违反政策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决杜绝政出多门、资金渠道混乱的现象,维护收入分配政策的严肃性。

二、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人事制度提出的新要求

(一)合理定编,科学设岗,择优聘任

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首先就面临岗位的设置和管理工作。岗位总量的确定、编制的核准、科学合理的设岗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岗位的设置管理要与学校的发展定位相结合,与学校人才队伍发展规划相结合。与学校的.学科建设相结合,将促进人才队伍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优秀人才的成长和脱颖而出创造条件,留出足够的空间。从而切实加强高质量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要求按所聘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从而全面推行聘用制,按岗位要求进行择优聘任,破除职务终身制,平等竞争,真正实现“能上能下”的用人制度。高等学校通过聘用制度转换用人机制,实现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增加用人制度的灵活性,促进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强化岗位职责,重绩效,建立完备的评价体系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绩效工资的设置,充分搞活了分配机制,明确了激励导向,将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相联系,调动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为提高教职工的业务工作水平和工资待遇的提升创造了条件。

绩效工资的真正落实到位需要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根据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从总量上对工资收入进行调控分配,真正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水平合理、规范有序的收入分配制度,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

(三)缩小地区差距,推进收入分配透明,建立“阳光”工资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后,高校全面清理整顿津贴、补贴、奖金,规范收入,缩小地区差距,将众多津贴、补贴、奖金等非工资收入都透明化,切断各高校擅自“招兵买马”的工资性资金来源。高校设立专门账簿对人员收入进行核算管理,将发给教职工的收入一律纳入专门账簿核算,同时建立教职工个人工资银行账户,工资支付以银行卡的形式发放,工资收入完全在账面上透明化。

三、顺应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人事制度建设的几个方面

(一)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的建设,深化全员聘任制

岗位设置管理是优化配置人才资源、提高用人效益和质量的重要基矗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岗位设置管理,这也是做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高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需要,按照专业规律、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将工作岗位分成不同类型、不同等级,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利和任职条件。岗位设置时还应充分考虑与收入分配制度相配套,保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落到实处。岗位管理应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进行评估,明确各岗位的聘任期限。坚持因事设岗的原则。先有岗后有人,按岗聘任,实行全员聘任制,从而建立一支人才梯队,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推动人才队伍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考核制度的建设,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考核制度是根据高校教学、科研工作规律,以品德、知识、能力、业绩等为要素,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对教职工的工作实绩进行全面评价的制度。考核制度的建设,一是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二是要强化同行专家特别是校外知名同行专家以及专业组织和学生在评价体系中的作用;三是要积极完善分类评价标准。绩效评价体系要有利于创新和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实行目标管理。真正实现按劳分配、优劳优酬,起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人才激励制度的建设,引入竞争机制

人才激励制度是以鼓励劳动和创新创造为导向激励人才。人才激励制度的建设,一是要突出体现激励功能将教职工的劳动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相联系;二是要更新管理方式,将高校收入分配的总体水平与学校完成社会公益目标任务及考核情况相联系;三是要完善多种收入分配形式,采用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激励高层次的优秀人才,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在人事激励制度的建设中还要引入竞争机制,形成激励、竞争、择优的环境,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四)人员分类管理制度的建设,体现公平原则

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是按照各岗位特点对人员进行分类管理。人员分类管理在高校中主要是对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实行分类管理,以全面推进高校管理人员的职员制,推进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和职员化,严格控制“双肩挑”的比例。人员分类管理要严格控制各类人员的比例,体现教师队伍为主体的思想,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年轻骨干全身心地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人员分类管理还须体现各类人员的晋升通道,真正实现各司其职,为建立一支稳定的管理队伍创造条件。

(五)配套措施的建设,保障良好的人才环境

人事制度改革的全面实施,除了上述制度的建设外。还需进行社会保障制度、人才流动制度、人事代理或人才租赁制度、人员退出制度等配套制度的建设,真正实现“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促进人才的双向流动,激发高校活力,保障良好的人才环境。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好人做好、做成事。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做事,甚至走向反面。高校人事制度建设是一项根本性、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需要我们把握人事人才工作的规律性,不断开拓教育干部人事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生产车间统计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相关文章:

1.生产车间班长心得体会

2.谜语有哪些

3.舒婷的诗歌有哪些

4.工夫的近义词有哪些

5.安定的近义词有哪些

6.跌价的近义词有哪些

7.洞穴的近义词有哪些

8.主持的近义词有哪些

9.从容的近义词有哪些

上一篇:科学技术工作 下一篇:安全生产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