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故事

2017-09-07 写人作文

辛弃疾的故事1

到底什么是爱国呢?我认为,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为了国家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历史上,有哪些人曾经为国家慷慨赴义呢?在宋朝就有好多爱国人物,如北宋的岳飞,南宋的文天祥、陆游、辛弃疾和李清照等。现在,我想要分享的是辛弃疾的爱国故事。
  
辛弃疾被誉为第一爱国词人,他是一位关心国家前途、民族命脉的诗人。公元一一六一年北宋被灭亡时,老百姓群情激愤,各地纷纷自组义军抵御金兵,当 时年仅二十二岁的辛弃疾就领导大约二千名农民对抗金兵,获得重要的胜利。辛弃疾的义行不仅打击金人的侵略,更鼓舞了人民抗金的信心。为了彻底打败金兵,义 军主帅耿京听从辛弃疾的建议,派他到朝廷商谈合作事宜。当辛弃疾圆满达成任务时,耿京却被奸人张国安所害。他悲愤填膺,只率领五十余人马就直冲五万人的金 营捉拿叛徒张安国,趁张安国与金将饮酒时,捉拿张安国至京城,斩首示众。而辛弃疾最后不得已只能南渡归宋。从此就在南宋一展他的长才。
  
辛弃疾南归后,他独排众议:“打击敌人,恢复国土,是关系到国家、生民的大业,不是皇帝或宰相的私事,应当上下一心共同参加。”但主和派却对辛弃疾的 抗金行动表示反对,从此之后,辛弃疾竟被逐出朝廷达二十年之久。直到辛弃疾六十四岁时,南宋大臣韩氏想再度进军中原建功立业才又把他找来,辛弃疾心愿未 了,想藉此机会实现抗金愿望,到最后还是未能如愿以偿,他去世前还一直大喊:“杀贼!杀贼!”可见其抗金决心至死不渝!
  
辛弃疾所做的一切,无不为国家着想的,可惜在最关键的壮年期被迫归隐山林二十年。他所写的词真情流露,令人荡气回肠,并蕴含有志难伸的感叹,也只能说 是时不我与!辛弃疾有此才华,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他爱好读书的结果。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应该要学习辛弃疾努力不懈的 精神,不但把读书当成习惯,甚至是嗜好,好好地学习书中的知识、汲取书中的智慧!

辛弃疾的故事2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辛弃疾指婚谢医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宋代医生社会地位很高,名医林亿等人按官阶为五品,故称医生为大夫、为郎中。医生也很受士民尊敬,官员路遇医生也要“马前唱喏”。当年,那位文武全才、壮志凌云被称为“词中之龙”的辛弃疾,对医生也极为敬仰,一次他请医生为夫人治病,痊愈后,把家中艺妓许配给这位朗中,并口占《好事近》一词诉其情衷,这个三全其美的好事,也因这首词传为佳话。

  据《词苑萃编》载,千秋忠义肝胆的抗敌英雄辛弃疾,在宋孝宗淳熙年间“人间走遍却归耕”,在江西上饶铅山带湖退居闲置,是时虽然仍有一定的俸禄,有称为“山园”的居第,有时仍可游山玩水,家中还养有乐妓,但和在位时已大不相同,收入锐减,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已是门前冷落车马稀。面临困苦之愁,辛弃疾在“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而寻求慰藉之时,妻子却因承受不了困顿和郁闷而病倒了。

  辛弃疾在焦急之际,延请住所附近一位乡村老郎中到家中为夫人诊治。老郎中五十多岁,丧妻后没有续娶,孤独度日。老郎中精心诊脉后知道病情重笃,紧皱眉头,并不多语。此时守候夫人诊脉的除辛弃疾还有一个吹笛子的乐妓,名叫整整。辛弃疾想到,整整已年近四十,在辛家从随多年还没有婚配,便指着整整对老郎中说道:“请郎中一定要尽力为荆妻诊治,如果在半个月内将病治好,得以康复,下官便将此人相许,作为酬谢。”郎中斜眼看了看整整之后,没有言语,皱着的眉头微微舒展,然后长长出了一口气:“夫人的病虽然很重,本医一定尽力,预计在十日内便可康复。”老郎中昼夜守候病人,仔细观察,尽心尽力,每日诊脉三次,亲自煎药,殷勤备至。不到八天,老夫人竟得以痊愈。

  辛弃疾十分高兴,不负前言,让整整收拾好衣物,并赠送一些钱物,随老郎中回去成亲。整整在辛家是乐妓身份,又常侍奉夫人,对辛家颇有感情,依依不舍。留连之际,辛弃疾口占一词《好事近》为她送行道:

  医者索酬劳,那得许多钱物帛。只有一个整整,也盒盘盛得。下官歌舞转凄凉,剩得几枝笛。觑著者般火色,告妈妈将息。

  整整听罢,明白了辛弃疾的良苦用心,随郎中离开辛家而去。辛弃疾此举,除偿付医药报酬外,更多是为整整的终身大事着想。郎中的职业是比较有保障的,整整跟了郎中,不至于受冻馁之苦。郎中也很需要有个伴侣,他此次为辛弃疾夫人诊治,倒是天赐良缘呢。

辛弃疾的故事3

  那一晚的鹧鸪,是否会穿破千年的历史风尘飞到我们面前?我们不得而知。但与我们相比,千年以来的鹧鸪,没有我们变化得那么快。与我们相比,它们离历史现场更近。那么,就让我们听听鹧鸪是怎么说的吧。

  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写道,“南渡之初,虏人(金人)追隆祐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幼安(辛弃疾)自此起兴”;“‘闻鹧鸪’之句,谓恢复之事,行不得也。”

  一部作品的历史意义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得以确定,它的审美价值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得以证实。”后人对于这首词的解读,多少都是站在罗大经的肩膀上而生发的。那么,鹧鸪究竟说了什么,让人以为辛弃疾表示“恢复之事,行不得”。难道怀有雄心壮志的辛弃疾,对于恢复失地也是悲观的?

  查宋人所著《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鹧鸪“生江南,形似母鸡,鸣云‘钩辀格磔’者是”。此“钩辀格磔”的鸣声,演化为“行不得也哥哥”和“但南不北”两种谐音,因而有两种不同的寓意。前一种从“行不得也哥哥”生发,常用以抒写离别之苦,后一种与南人思念故土之悲相联系。

  历史上的辛弃疾“壮岁旌旗拥万夫”,二十岁出头就成为抗金起义军的领袖,率领五十多人奔袭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南宋都城建康。从“沦陷区”山东初来南方,他对朝廷的畏缩并不了解,他曾写出《美芹十论》《九议》等关于抗金北伐的建议。但已经无意打仗的朝廷反应冷淡,只是把他先后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治理荒政,整顿治安。这与他的理想大相径庭。

  北宋张咏《闻鹧鸪》云:“画中曾见曲中闻,不是伤情即断魂。北客南来心未稳,数声相应在前村。”“北客南来”也是张咏的山东同乡辛弃疾的写照。他满怀救国之志,而朝廷对这位军事强人始终怀有戒心,处在不能不用又不能重用的尴尬境地。“闻鹧鸪”不仅引逗起他对沦陷故土的怀念,也撩拨着他内心的隐痛。他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并没有因为屡次受挫而颓废。“江晚正愁余”之“愁”,与《水龙吟》中“无人会、登临意”之“意”,正是一番滋味。英雄终有迟暮,但英雄之心不会死去。

  鹧鸪的鸣声不时划破山谷的寂静。朝代更迭已经不知凡几,鹧鸪似乎依旧在对我们诉说着辛弃疾的故事。

辛弃疾的故事4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辛弃疾热爱祖国的故事

  与陆游同时期的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和陆游一样,是一名坚定的反投降、反妥协斗士。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大片地区已成为金朝的统治区。辛弃疾自幼丧父,他是由祖父辛赞抚养长大的。宋朝廷南渡时,辛赞因受家口拖累,只能留在北方,并且担任了金朝的开封府知府等职。但辛赞身在曹营心在汉,念念不忘的是大宋政权。他常带领子孙们登高望远,放眼山河,希图恢复中原。他对辛弃疾寄予的期望尤其殷切,曾两次让辛弃疾去金都燕京参加科举考试,乘机侦察、了解金人的形势。

  在祖父的培养教育下,辛弃疾不仅诗文写得好,剑术高超,而且从小就立下了抗金爱国的大志。他曾豪迈地说:我要用词骂尽天下的贼,用剑杀尽天下的贼!

  公元1161年,金国的海陵王完颜亮率兵大举南下,想灭亡南宋,统一江南。但这时中原地区的百姓因不堪金朝的压迫,纷纷起义。当时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毅然率众起义,组织了有两千多人的队伍。后来他又带领起义部队,投奔了在山东影响最大的农民起义军领袖耿京,受到耿京的器重,让他掌管全军的文件和大印。

  1162年,完颜亮被杀,金世宗完颜雍即位。他对起义部队采取了劝降诱降、分化瓦解和调集兵力、严酷镇压相结合的政策。耿京领导的起义军,是他们重点镇压的目标。

  面对这样的形势,辛弃疾力劝耿京取得南宋朝廷的支持,接受南宋朝廷的领导,与宋军配合作战。耿京即派辛弃疾等十一个人为代表,去和南宋朝廷联系。宋高宗在建康接见了他们,并任命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辛弃疾为天平军掌书记。

  辛弃疾等人回山东复命,走到海州(今江苏东海附近)却听到了一个坏消息:耿京的部下张安国、邵进等人在金朝的收买下,杀死了耿京。起义军大部分溃散了,一小部分被张安国带去投降了金兵。张安国也被金兵任命为济州(今山东巨野)的知州。

  辛弃疾既愤怒又悲伤,他立即约海州统制王世隆,带了五十名精锐人马直奔济州,捉拿张安国。到达济州的那天晚上,张安国正和金朝的将领在中军帐中喝酒。辛弃疾率众出其不意地闯进有五万金兵的大营,活捉了张安国。他还向金兵宣称:宋军十万人马即将开到,劝他们赶快投降。军中不少将士都是耿京的旧部下,听辛弃疾这么一说,当场就有上万人投到了辛弃疾一边,跟着他南下。张安国后来在临安被斩首示众。

  辛弃疾的壮举在南宋朝野引起极大震动,不仅军民们非常敬佩,连宋高宗也连声赞叹。

  此后,辛弃疾便留在了南方。他被朝廷派往江阴做官。江阴虽靠近前线,但在主和派的势力下,辛弃疾的抱负和才能根本无法施展。宋孝宗即位后,重用主战派的张浚,南宋王朝第一次主动出击。但张浚在符离大败,宋金签订了隆兴和议,主和派又占了上风。

【辛弃疾的故事】相关文章:

走进辛弃疾作文07-21

辛弃疾:《祝英台 晚春》11-02

辛弃疾:《摸鱼儿》11-02

辛弃疾:《贺新郞》11-02

辛弃疾:《念奴娇》11-02

辛弃疾:《汉宫春》11-02

辛弃疾:《水龙吟》11-02

辛弃疾作文(精选42篇)12-07

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11-03

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11-02

海伦凯勒传 屈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