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味儿作文

2022-03-27 初一作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老北京味儿作文,希望有所帮助!

  老北京味儿作文 篇1

  北京——我国的首都!

  庄严的天安门城楼上人头攒动,典雅的故宫里金碧辉煌,皇家的颐和园令人向往,雄伟的长城令人折服!

  然而,当你远离这些旅游景点,靠近那些破破旧旧的地方时,你便一定会觉得糖葫芦儿的香气总在空气中氤氲,卖冰棍的老者似乎每拐两个弯就能看见一个,走到哪儿都能听到那地地道道的北京话儿……

  今年夏日,我总算是有幸领略到了国家首都的风采,见识到了五A级景区的雄姿,也深深陶醉在了那诱人的老北京味儿里……

  那诱人的味儿离我住的旅馆并不远。没错,我的旅馆正是座落在远离市中心的老胡同旁。每日白天穿行在庞大的人群、繁忙的地铁中,到了晚上早已是疲惫不堪,可每每“千里迢迢”赶回旅馆,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被那老北京味儿给“勾引”了去,体力等问题早已抛到九霄云外。

  顺着那味儿,我的脚步总会情不自禁地加快。出门右拐,拐进北京老胡同里,不知怎的,脚步却又慢了下来。我漫步在胡同里,望着“老北京人儿”的日常,真是心旷神怡——时而摇起扇子,闭目养神;时而挑逗鸟儿,轻声歌唱;时而正襟危坐,低头看报;时而聚集好友,谈天说地……然而,最令我迷恋的,是他们那满口妙趣横生的北京话儿。说实话,北京方言真蛮好听的,有时我甚至会听着听着而驻足于地,站得累了,便随手拣个小板凳儿坐下,那个时候真觉得自己简直失足跌进浓浓的老北京味儿中了,而且一发不可收拾,跌得深时,我甚至学起他们卷着舌头,拖着声音道出几句不正宗的北京话来,那难听得令我自己都哭笑不得。

  直至我从深谷中爬出来,才重又抖擞精神,走出胡同,步入老街。进入老街后,眼前逐渐亮了起来,也更加热闹了,放眼望去,哪个小卖部前没有“牺牲”了的老酸奶瓶,哪个小排档前不聚集着啃烤鸭的人儿,哪个卖冰棍的生意冷淡、孤苦伶仃,哪个小孩儿的嘴里不咬着糖葫芦儿?糖葫芦味儿,烤鸭味儿,老酸奶味儿,北京人味儿凝聚在一起,酝酿成了那令人陶醉老北京味儿,传到了街的每一个角落,也传到了我的心里。

  闻够了美食带来的老北京味儿,我便再向前走。北京的老街除了有美食,还有那些守着老手艺的人儿,有抓彩卖糖的,有卖卦算命的,有捏糖人儿的,有现场画像的……简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次,我路过一个小店铺,见一老者坐在其中,正聚精会神地读报。在他身前的,是一个个用玻璃瓶儿装的小玩意儿。他见我不解的样子,便放下报纸,告诉我说这是他用蝉蜕做的一个个小毛猴。他是个有文化底蕴的老头儿,他用毛猴编了许多幽默诙谐的段子。其中,“幸福就是有人陪,有钱不如有人挠痒痒”,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可以看出这位老者有一颗乐观开朗的心,对生活有达观的态度。最后,当我准备离开时,忽然看见了墙上贴的海报,我顿时惊呆了——这样一位行为质朴,看似普通的老者竟然曾上过电视台,与周立波先生PK过口才?真是高手在民间,我倒吸了一口凉气,似乎闻到了老北京文化、老手艺散发的独特的味道……

  每每至深夜,虽走出了北京老街,可那股别具一格的老北京仿佛仍围绕在我的身旁,久久不能散开……

  老北京味儿作文 篇2

  我们的首都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都城。都说各个地方有各种的味道,那老北京的味道是什么呢?又藏在哪里呢?

  北京的感觉就好似巨无霸:这边是皇家的宫殿园林延绵成片,那边厢新式的现代建筑高高低低错落成群,剩余不多的老北京式的四合院及胡同,则蜿蜒穿插在这座八百年都城的古老与现代之间,散发出浓郁的京式生活气息,弥漫于都城之上。

  老北京人的一天,从一顿丰盛的早饭开始。炒肝、豆汁、焦圈、糖火烧等……就拿豆汁来说,早餐喝豆汁必须两碗起,色泽灰绿最为正宗、具有浓醇,味酸且微甜的特色。尤其是老北京人对它有特殊的偏爱,外地人可喝不来,豆汁的气味酸而馊,好像泔水一般,还有一个段子。说看一个人是不是老北京,让他喝豆汁,如果吐了,就是外地人,如果一气喝完,那一定是最地道的老北京。喝这玩意儿可不好受。其馊、其腐、其烫、其酸让人呲牙咧嘴。非要猛吃两口焦圈和咸菜中和一下味道,不过喝上两次后就会感到通体舒畅,精气神大振。

  在北京,不但饭点有特色,要说最有北京老味道的,那一定是小商贩的吆喝声了。旧社会做买卖讲究吆喝。为什么呢?因为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通讯业。因此,用肉嗓子的吆喝成了唯一的告知大众的方法了。

  以前的吆喝极具特色,不像现在,无声无息。其吆喝声清脆婉转,抑扬顿挫,尤其是应时各货的吆喝声,更为悦耳,特点鲜明:“干、艮、倔、臧”各行吆喝声调也不一样,卖菜的声音悠扬,好听得很儿。

  香菜、辣青椒、勾葱、嫩芹菜、扁豆、茄子、黄瓜、青菜、架冬瓜,买大海茄、买萝卜、胡萝卜、卞萝卜、嫩芽儿的香椿、蒜儿、好韭菜——声音清脆,说的比唱的好听。还有糖葫芦:一轮冰糖葫芦来悠——葫芦——;卖包子的:来啊,吃包子吃包子,一口咬出了牛犊子来啊!我最喜欢的还是卖药糖的。

  买的买,捎的捎,卖药糖的又来了!“吃嘛味有嘛味,仁丹薄荷冒凉气儿,老头儿别管老婆儿事儿,管了事儿就生气儿!吐酸水打饱嗝,吃了我的药糖就管事儿,10块钱您买两伤,您们家里外边儿都顺气儿呦!”

  老北京味儿在哪儿?不就在这些最平常的小事中藏着吗?

  老北京味儿作文 篇3

  作为一名学生,我鲜少有旅游的经历。但幸逢暑假,有机会去北京游了一遭。

  游了几个地方,仓促间也未能好好乘着地铁逛逛京城,只记得了南锣古巷和天安门的风光。

  倒了多次地铁,终于得以回到地面。我猛一抬眼,就见着了两排老房子和拥挤的人流,听到了人们嘈杂的声音。往近了走,那一排排老房子越发亲近起来,一砖一瓦,都仿佛镌刻着老北京的风味,那是刻在骨子里的气息浸染出来的。听说这条巷以前住的都是富人王爷们,他们高贵的身份,又使人在看着这些砖瓦的同时,平白觉出些贵气来。人站在这两排老房子的中间儿,总忍不住挺胸抬头,从骨缝儿里搜寻着几句电视里见着的老北京话儿,和身边的人说笑几句应应景。

  有些老房子改成了店铺,我有心进到一家去里头买得是雪花膏,装在些古老的铁盒子里,仿佛几十年前,北京城里的店铺存活至今,拿雪花膏讨姑娘们的欢心。它好像沉睡了一段时间,再醒来,物是人非,只可惜它不知世事,还和以前一样,兜售些过时的商品。

  甜香味绕在鼻尖上,我抬脚跨出小店,便听得不远处有叫卖声:“捏——面人嘞!”“糖人,老北京糖人!”我凑上去,看中了糖人,自行吹了只鹿——当然,我只管吹,形状还是要师傅往出捏。眼前的糖团渐渐透亮了,成型了,一只鹿奔跑着,头上还有两个可爱吉祥的红点儿。我笑着将它举在头顶上,人头攒动间,一只金黄艳丽的小鹿驾浪而行,好不威武。

  驾着驾着,浪没了,鹿失了它施展的场所,只好打上头下来,被我捏在手心里。

  坐着地铁,又走了多少,已记不清了,似乎一瞬,就到了天安门。我之于天安门,是十分敬仰的,然而我在书上,网上见过它不知多少遍,就也提不上兴趣,反而天安门正前方有座塔出奇的高,把我给吸引住了。那塔上挂满了灯,金黄的亮给塔打上鎏金的色泽,古老的,翘起的屋檐,彰显它悠长的年岁。那灯只到一半,从我这儿来看,仿若一座塔悬空立在黑暗里,更不知有多神秘莫测了。我在这鎏金色的塔里,觉出些雄伟的气势来,并感到我国古时的威严与昌盛。

  无论是南锣古巷还是天安门前,它们都见证了无数岁月,甚至多少朝代的更迭。它们其实很老了,一不小心便会泯灭在时间里,化为灰烬,然而它过去的繁荣让它撑着一口气,终于迎来了如今的昌盛。跨过多少年月,那些屈辱不再,两代的盛世终于汇合交融,让古巷和天安门,以至整个北京,古老里透着些年轻。它们其实还很小,在时代的前沿,还有许多要它们经历,它们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就像中华这个古老的民族,他是一头雄狮,怒吼着苏醒于几乎破碎的古楼边,焕发了无数的活力。他会向前走,哪怕起点很久远,但他会越活越年轻。

  老北京味儿作文 篇4

  北京是什么味道的?哦,是古朴的,是庄重的,还是热闹的。

  恭王府是一个古值得一看的旅游景点,处处是假山水池,室内小园林,涉及别出心裁。最有意思的要数里面的藏宝楼,每一个房间都有一扇窗,每扇窗里藏着各式各样的金银珠宝,每扇窗子都各式各样,毫不相同。附近的四合院颇有富家人的味道,门框高大成大红色,显得厚重,庄严,上面不约而同都会挂有两个古铜环。两边站的石狮子威风凌凌,瓦片一层一层的叠起来,上面长满了厚厚的青苔,不时会有成对的旅游三轮儿过来,叮叮响,铃铛听得清清楚楚,响彻这百年时光。

  这种古老的气息不仅体现于房屋的样式,还在那热闹的小吃街。人潮涌动,密密麻麻塞得满满当当,就像一群蚂蚁在移动,这边人过来,那边人又过去,花花绿绿的店铺和熙熙攘攘的人群,能让你目不暇接。我们慢悠悠地行走在在上面,仿佛亲眼目睹当年天子脚下的繁华,大街上车水马龙,在黄皮肤的人群中夹杂着不少或白或黑,衣着怪异,语言奇特的外国人……正思索着,耳边开始“唱歌”,西边吆喝着冰糖葫芦味,东边喊着老北京爆肚儿,南边儿嚷着老北京羊肉串,冰糖葫芦色泽鲜艳,酸溜溜的让人继续开胃,多肉烤串儿又嫩又香,轻轻一咬香味就在嘴里打转,爆肚儿就是炸猪肚子,味道虽然不怎么样,但胜在有仪式感,这些都是老北京的著名小吃,让人垂涎欲滴,街上的人很多,人人嘴里都鼓鼓的,吃得尽兴。

  北京味道,值得回味。

  老北京味儿作文 篇5

  世界上很少有城市像北京这样具有无穷的历史魅力。宽敞的大道、辉煌的门楼牌坊、宏伟的宫殿……一切一切都像在诉说着遥远、漫长的历史味道。

  北京的“味道”在于故宫。故宫就是我们常说的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建筑。有著名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皇帝登基、朝拜等活动举行的场所。此为,故宫的房屋有9999间,每个门上的铜门钉也是横竖9颗,寓意是“永久”,有意味着江山天长地久。

  北京的“味道”在于驴打滚。驴打滚也就是豆面卷子,是北京小吃中古老品种之一,缘起于承德,盛行于北京,也是现在人们爱吃的小吃之一。

  北京的“味道”在于京剧。京剧又叫评剧、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它耐人寻味、韵味醇厚,在专业的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扬委婉,声情并茂,因此,它成为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北京的“味道”在于胡同。胡同又叫里弄巷。过去,北京是由千百份大大小小的四合院背靠背,面对面,平拍并列而有序地组成的。为了方便出入,院落间留出的通道就是胡同。由于许多有名的大胡同中产生了大量无名的小胡同,于是俗语有云:“著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

  北京的“味道”还在于……

  老北京味儿作文 篇6

  站在北京一些长长的胡同里,摸着那古老的石壁,一股弥漫着数千年历史的悠远绵长的味道扑面而来,仿佛使人置身于历史的画卷之中。

  评价北京在突破口腹囿围之余,品味若干元素亦会让人流连忘返。

  品北京不能不谈北京的山。山是这座城市的骨架。北京城背靠太行山余脉和燕山山脉。最高的山峰为京西门头沟的东灵山,海拔2303米。一路向东延展至通州,西高东低,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被亲切地称为“北京小平原”。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山脉好像镶嵌在北京城上的一条蜿蜒飘逸的发带,而这发带上最美丽的风景线非香山莫属了。那里的春天繁花似锦,夏天凉爽宜人,冬天银装素裹,尤其是深秋季节,更是绚丽多彩。站在香炉峰向东南眺望,远处的玉泉山和颐和园的万寿山在香山红叶的映衬下,遥相呼应,辉煌云霞……

  品北京不能不畅饮北京的水,这里有贯要三省市的潮白河,有北京母亲河——永定河,最有名的就是那京杭大远河。近几年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迁移到通州区,京杭大运河的修缮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着。岸旁绿树红花与潺潺河水相衬,暖暖香风吹拂两岸,河上的游船悠闲荡漾,漫步河畔,在青草繁花间小憩,好不令人陶醉!

  品北京不能不穿越北京的历史和人文。始由金国迁燕地,及至赤都照蓟川,这是中华人文始祖给北京留下的一缕印记。这里是华夏民族的心脏。战国时期这里称为蓟,辽代这里为陪都,称为燕京;金朝时改为中都,元代又称这里为大都,直至明代这里才被称为京师,乃至清;民国时期又称这里是北平,今天我们称这里为北京。每个时期、每个朝代、每个名字都铭刻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悠悠千载,一曲唱罢,琴声再起。这里有故宫、有长城、有天坛、可谓上天入地,穿越千古。且不说在这座城池的历史长河中如马致远、史铁生、王小波等一个个名人巨擘给北京留下的一笔笔财富,单说中国文学史,你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没有了老舍,近一百年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天平上砝码会不会轻了许多?这是北京的骄傲。

  品北京不由不感染于北京的人,于她时刻升腾的.气象中看到一个个追梦者来到这里追梦。这是一个包容了各种元素的蓬勃生命,她时刻在成长。

  老北京味儿作文 篇7

  我很小的时候到过北京一次,那时的空气质量可比现在好许多,蓝天白云,美丽极了。

  北京出名的食品,我只知道北京烤鸭。我吃过最好吃的烤鸭,是在北京吃的。烤鸭被切成片、块、丁,我们从皮开始吃。店主应该是经过思考的,切的鸭皮并非只有一层酥皮,还带着肉块,吃起来外酥里嫩。不大一会儿,大肉块便上来了。拿一张饼,夹一块肉,蘸酱,再放点儿葱丝,一股独特的甜味冲入口腔。甜而不腻,葱丝清脆爽口,简单又纯粹。

  老北京人有一股独特的北京气质,这是一种接地气、向实体按键工作的农民的气质,再配上一副圆框老花镜,十足的老古董、老学究。我一直十分好奇,这种气质是怎么来的。当看到天安门上那一幅巨大的画像时,我明白了。我仿佛看到了毛主席当年艰苦奋战时地情景,我看到了天安门城楼上那一道伟岸的身影。他亲切而不失庄重,他身上那股气质,永恒地留在了北京城,铭刻在了北京人的身上。

  北京城很老,战国时便是燕都,永乐大帝时还是燕都,现在依旧是。北京城很破,经受无数战争,毁了不知多少次。它是燕国坚守的信念,他是朱棣坚实的后盾。现在,它是中国崛起的依靠。北京城市是沉默地,当秦国进攻燕国时,它不说话,它只是默默地承受一切。它相信中国人,相信北京人,它相信它的儿女会重新崛起。

  这就是北京,比起江南水乡的苏杭美景,它不如;比起上海得繁华,它略逊一筹。但它比江南多了一丝成熟,比上海多了一丝沧桑。

  这就是北京,它像一位老学究。

  这就是北京,它像一位手上满是老茧的农民。

  这就是北京,它就像是人民的父亲,一位有着北京气质的中年人,简单而又淳朴。

  老北京味儿作文 篇8

  大家都有过过春节吧?春节是一个热热闹闹的节日,我是非常喜欢过春节。今年的春节,是在老家过的。

  正月二十,我们的餐桌上摆满了食物,一共摆满了四桌。红的红绿的绿。我们几个小孩子看见那么多美食,都流出了口水,准备大吃一顿。这就是所谓的年饭。当然,年饭主要不是吃,而是一种热闹的形式。我们几个孩子刚吃完年饭,就迫不及待的跑去外面买小鞭炮玩。

  到了正月二十一,就是拜年的时候,简单地说就是向大人问声好,然后像大人索取红包。如果你认识的亲戚非常之多,那你就发财了。

  正月二十二,这天要忙起来了,第一个项目就是去山上拜祖宗,拜祖宗的的形式有很多种,可以拿着几根香去,也可以直接拜,还可以烧钱作纪念。我拿着一大沓冥币,拿上打火机。一千亿一张。我拿了很多,然后烧掉了,这种感觉就是爽。

  接着,我们还拿出长鞭炮出来燃放,一个大叔燃放以后,漫不经心的走出来,随后听见:啪啪啪的声响,还有一些小孩捂着耳朵,但还是流露出了笑容。从山上爬下来,这一折腾,可累了。我睡的很香。

  正月二十三上午,也就是除夕这年,要贴新对联。带着一锅糯米胶(烹饪出来的那种),走遍屋子,把旧对联撕下来,然后贴上新的,我负责撕下旧的。虽然这个工作简单,但也不能乱撕,要对整齐,然后撕下来,不然的话就会撕成不规则形状,贴不上新对联。

  除夕晚上。我们每家每户都要放烟花,我们也开始放了。有一位大叔叼着烟摆好烟花,不紧不慢的燃放了。我连忙把耳套带上,这才开始了节目。在持续了3秒后,一束火花直速上升,在空中爆发出一条条彩带,接着又是一束火花冲上天,在许多烟花同时上升时,天空立刻映出焕然一新的景色

  直到看完春晚,我们才休息,这一天真累啊。

  老北京味儿作文 篇9

  老北京有老规矩,老规矩有老味道。

  在每一个北京的家庭中,这些老规矩时时刻刻地回响在孩子们的耳畔。这规矩中没有大道理,有的只是一种对立身行事的提醒。可对每个孩子而言,老规矩就是他们成长的模具,让人温润光泽;而对每个大人而言,老规矩中的字字句句都有“三味”。

  一是“情味”。老北京最讲情义,也最重感情,自然在教育中要透漏出人情练达。“做人要懂礼尚往来,不能太小气”“借了别人东西要知道还,知道感谢,再借才不难”,这些耳熟能详的话总提醒着我们心中要含情,做人才不“硬”。懂得尊重别人的感情,学会建立情感的纽带,一个人才活得从容不迫。整个北京城,就是在这份“情味”的笼罩下,显得温润,显得温暖,显得温情。

  二是“礼味”。北京人很重视家庭教育中的明礼。“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做客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这一切都是要构建“礼”的社会。长辈是亲人,该有的礼数不能少;外人再亲近,又不能由着性子不讲礼貌。这便是北京人,纵然有情,不可少礼。如果说情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那么礼便是这桥梁的根根基柱。有礼,社会方治,立身方正。孔子云“不知礼,无以立。”正是这个道理。

  三是“德味”。一个人长大总要持家行事,老规矩中自然要求“忠厚传世,勤俭持家”,自然告诫“俭以养德”。人人都希望孩子能顶立门户,那么这从小的教育,就是注重对德行的培养。其实,这是经邦济世的大教育。一个人有德行,家便能顺;每个人有德行,国便能兴。

  情味,礼味,德味,实质是有情,明礼,养德,这寄托着每一个北京家庭对下一代的殷切期盼,也蕴藏着每一个华夏儿女对社会和谐、国家兴盛的深深祝福。

  老规矩中的三味,是北京味,是人味。在此作诗一首:回望老规矩,重品北京味。

  老北京味儿作文 篇10

  说到饺子,我想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吧!在今天,饺子是速冻食品,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可大家知道吗?在北京,除夕之夜的饺子是十分讲究的!素馅饺子是用来敬神的,家人吃的则是肉馅的。在饺子,年糕这些众人所周知的美食之外,老北京人家还要打“豆儿酱 ” —这是由肉皮,豆腐干,黄豆,青豆等做成的凉菜,色如琥珀,类似于“肉冻儿”。此外还有“芥末墩儿”,这是用来开胃的凉菜。节日中人们食用油腻食品多,易生火,生痰,这些凉菜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老北京人古代祭神祭祖的糕点—沙琪玛等,不仅是北京地区等少数民族的食品,也是北京人家中必备的食物。昔日还有除夕夜食鱼的习惯,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后来则与“吉庆有余 ” 的吉祥话相关联,鱼既是美食,也是贡品。

  老北京不仅有美食,而且民居的历史也十分久远。

  北京民居大多为四合院。四合院的住房是我国最为普遍,历史最为久远的住宅形式。大多坐北朝南,南面为正房,北面为偏房,两侧为厢房,阳光充足,四间房由一个院子紧紧地连接在一起,俗称“四合院”。其布局为“一正两厢”,正房位置在在全宅的中轴线上,开间,进深,高度和装饰都居全宅之首。院子两侧的厢房陪衬着正房。院子是交通,采光,通风的地方,并配以绿化,成为休息与家庭活动的中心。

  老北京还有很多历史值得你去观赏,北京人很热情,他们随时欢迎外来游客的到来。

  老北京味儿作文 篇11

  人们提到北京特产,总免不了“北京烤鸭”,而我不谈这个,我要介绍老北京小吃。

  来到老北京前门的青云阁,据说谭嗣同、蔡锷都常常光顾。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香味儿,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卤煮火烧的。使我垂涎三尺。我要了一碗。往里面一看,火烧和羊杂混在汤里。我夹了一截羊小肠,细细的,放在嘴里咬,嫩嫩的、滑滑的、软软的,火烧味儿更绝,十分入味,据说是祖传秘方,经精心调制而成,难怪这么好吃,我连汤都喝光了,连碗都不用刷了。

  刚才的卤煮火烧是“小肠陈”的杰作(卤煮火烧其实是用卤水煮火烧)。这里有许多著名老北京小吃,如:“‘羊头马’、‘爆肚冯’、‘小肠陈’、‘年糕钱’、‘奶酪魏’、‘茶汤李’”等等,这些店很多都是百年老字号。也许人们对这些名字很陌生,其实前两个字是饭菜内容,最后一个字是做得最好的人的姓氏。我最喜欢“奶酪魏”的“宫廷奶酪”。乍一看感觉已经很不错了。吃到嘴里,便感到它的做工十分精良,口感细腻,入口即化。如果慢慢品尝,会吃出它特有的香味。由于刚从冷藏柜里拿出来,冰冰的,使它的味儿更好。虽然一小碗很快吃完了,但是却令我回味无穷。直至下一道菜上菜为止。

  豆汁焦圈是最著名的,在我看来喝不惯,老北京人却很喜欢它们。

  我喜欢北京,我更喜欢老北京小吃。

  老北京味儿作文 篇12

  “哈哈……”当别家传来一阵阵笑声时,我与家人正从地飞往北京的飞机上,准备去感受老北京的味道。

  经过几个小时的路,我来到了位于北京郊区的古北水镇。等待夜幕降临,去逛庙会。

  夜幕降临了,灯亮起来了,人多起来了。正当我兴致勃勃地看着灯展,一个摊位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一个吹糖人的摊位。我点一个狗,请他现场做。只见他先取了一团糖糊糊,然后扯出一根细长细长的丝来,不知怎么的,经过他一番捣弄,那根丝竟成了一根吸管;他娴熟地一边往里吹气,一边快速地捏着形状,一分钟不至,一只可爱的小狗就出现在我的面前,我惊讶地看着他,不仅惊讶于他的速度,更惊讶于老北京的传统手艺。

  继续往前走,映入眼帘地是五花八门的灯,有书童,还有猴王,有老虎还有市场……它们无一不展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精粹。

  看完了精美绝伦的灯展,大大小小的商铺进入了我的视线。咦?前面有一家金光闪闪的店子,难道是卖金子的?我带着期待与好奇,拉着妈妈快步走向“金店”。一踏进门,我就被惊呆了,这是一家卖秤的店子,与别家不同的是,这些秤全部是用纯金打造或镀金的,价格不菲。我被中国工匠的技术震惊了,秤代表公正,手一斜就会导致称不准,如此精致的器物也只有中华民族才能雕刻出来。

  一转眼已经接近凌晨了,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庙会,虽然庙会很快就会结束,但中国的传统会永远代代相传。

【老北京味儿作文(精选12篇)】相关文章:

年味儿作文08-21

老北京的春节习俗作文(精选22篇)02-21

味儿与样儿04-05

样儿与味儿04-05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600字11-29

冤枉的滋味儿作文300字10-28

年味儿的不可思议散文11-29

不嗅花香,且闻草味儿作文1500字03-26

我读《能闻出孩子味儿的乌龟》900字10-28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二单元作文:老北京的春节习俗11-03

有一个镜头溢满亲情 那一个镜头溢满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