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我做更好的自己
年少时物资匮乏,生活贫困,整个小学阶段我除了语文课本之外,没有看过别的课外书,每次写作文都是我最头疼的事。到了初中高中以后,感觉学习越来越吃力。其实也没觉得自己不认真去学,可是学习效率就是不高。读《苏霍姆林斯基》,我明白了读书少,阅读能力差是我学习的最大障碍。相反,记得我高中时的一位同桌,经常带些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之类的去看,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我时常听他口若悬河的讲故事,讲梦想,但我总是席下一位缄口不言的听众。之后,他如愿突破高考,金榜题名,进入象牙塔深造,而我高考落榜,并一度陷入迷茫困顿。所幸后来我进入了当时的电大师资班,三年学习之后,幸运地做了一名教师。
我被分配到偏远的山区小学,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我,没有对人生轨迹多加描摹,也没有对职业生涯加以规划。虽然,我喜欢跟孩子们玩在一起,也感觉日子过得尚且如意。可是两年之后,我慢慢地觉得困倦。上课和考试交替,学生的成绩牵动着老师的心,一次又一次的打击让我窘迫无措。那时的山区小学,也没有什么教育书籍为我指点迷津,其他老师也是过着同样的生活。连我自己都找不到努力的方向,感觉不到幸福,我何以引导孩子走向光明未来?
课堂语言的生涩贫乏,课堂结构简陋空洞,真的像是一个在机械化工作的“教书匠”。更让我焦灼不安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岁月的磨蚀,对孩子的“爱”也在渐渐变淡。常常失控的对着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大发雷霆,或者在办公室里偷偷地与其他老师谈论着那些考得差的学生“真笨”。脾气变得越来越差,我常常在想,我是怎么了,怎么变得这么凶?身体、精神状况也十分堪忧。
岁月如梭,转眼已到中年,我做了母亲,自己的孩子也该上学了,当老师的',如果连自己的孩子也教不好,如何来谈为人师表。于是我买来几本家教方面的书,诸如《哈佛女孩子刘亦婷》、《立》、《长大不容易》等,正式这些书,让我明白了教育在人一生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来到花园学校以后,我接触到了更多的教育方面的书,学校推荐的书《优秀是教出来的》,告诉我当老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课本知识,还应教给学生生活常识,比如在公共场合怎样做个有教养的人;《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给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力争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薛瑞平的教育日志》,心平气和地教一年级,引领孩子和家长一起读书,用她的话说:孩子也好,家长也好,读书在他们那里,正在成为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情。给孩子们播放音乐,如《渔舟唱晚》《高山流水》《梅花三弄》等经典名曲,让孩子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安静下来,细细感悟。
“最高效的课堂,是人人有活可干的工作场。”“理想的教育关系中,没有绝对的教与被教的界限。真正的成长,总在师生双方发生。教师同时是学生,学生同时是教师。如果教师不能从学生那里获得滋养,那么这种教育终究是半拉子工程。”以上观点摘录自薛老师的教育日志。薛老师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教育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去做的,原来教育是一门多维立体的工作。做好了,便有精彩纷呈的收获。
花园学校的办学理念是:每天读书半小时。读书不是一句口号,教师和家长实实在在地陪伴孩子读书,全都在读书的过程中受益无穷。看着孩子能安安静静地享受读书的快乐,也因此一天天的进步,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视野,不知不觉的在自然而然中扩展;观念,不知不觉在自然而然中萌生;行动,不知不觉的在自然而然中趋于合理和完善。
读书,让我的精神充沛起来;读书,让我的心胸开阔起来;读书,也让我的信心倍增起来;读书,让我遇见更美好的自己。我将在教育工作岗位上更坚定地走下去,并走好每一段路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读书,让我做更好的自己】相关文章:
1.做更好的自己作文
2.让自己变得更好
3.让自己变得更好
4.让自己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