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非典型书虫。
典型的书虫看书很多。我看书不多,但是喜欢看书。这二者看似矛盾,但我所谓的看书不多,其中的“看书”概念,指的是把一本书认认真真读完。未读完的书,自然不能纳入看完的书。而我恰好喜欢浏览大意,有时甚至只看书名或者书籍的目录。
我对好书的定义是全方位的。不仅仅要有好的内容,更要有好的选题和策划、谋篇布局。这些内容大体能够通过书名、目录、序言看得出来。
好的书名应当对应了一个好的选题。这是针对社会科学类的著述而言。注意,社会科学现在似乎被许多书店滥用了。这里指的是严肃、严谨的社会科学。好的选题可以启发人思考。那么,何为好的选题呢?其一,选题对应的问题应当是“真问题”,这方面的论述可以参照卡尔·波普尔对于科学是什么的论述,既然社会科学同属科学的一个分支,其选题自然应当是科学的。而波普尔意义上的科学命题,必是具有“可证伪性”的,顺带说一句,不要对“可证伪性”望文生义,简单说,科学命题要是可以是被证明错,而尚未被证明是错的,那样的类型。
好的社会科学类的书籍,同样要具备一个严谨的逻辑框架。现在的大部分书,逻辑框架是不严谨的。当然,社会科学的书籍理应具备严整的.逻辑架构,人文类的或许书中讨论命题为好命题显得更为重要。什么是严谨的逻辑架构呢?简言之,符合逻辑认识的规律。注意,人类的认识可不都是逻辑认识,还有很大一部分认知结构,是属于感性认知和无意识认知的。严谨的逻辑结构便于作者有条理地阐释问题,更关键的是,便于读者接受书中的思想。目录是逻辑结构的一个体现。考察一本书的逻辑体系,往往从其目录便可看出多半。
而我这个非典型书虫,固然重视书籍质量——实际上是非常重视书籍的质量,——而更加关键的是,我更看中一本书的选题、策划,以及逻辑框架。
于是,可能我并不会真正读完一本书,但通过对目录(逻辑框架)的考察,我已经可以形成自己的判断了。
有一位作家说过,最好的读书方式,是自己写一本一样的书(当然要在读这本书之前),然后比较自己的写作内容与作者的区别。
我可谓是这样的“非典型书虫”了吧,我想大概是的。
【非典型书虫】相关文章:
书虫弟弟作文10-22
非典型性忙碌07-13
书虫读后感05-26
书虫读后感08-10
书虫450字作文10-28
非典型生活作文550字03-26
我的小书虫生活04-22
遭遇非典型肺炎-Meeting with SARS10-28
书虫生存游戏读后感08-13
小书虫朋友作文7篇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