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抉择》有感

2021-01-29 读后感

读《抉择》有感1

  面对险境,是听从命运的安排,无奈的等待一切,还是与命运相抗争?

  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抉择》,他主要讲了一位叫巴尼·罗伯格的伐木工人去伐树,在锯树时,出人意料的是松树倒下时,撞在了另一棵树上,又反弹了回来重重的压在了巴尼的右脚上。瞬间,他昏迷了,醒来时发现自己的脚已无法动弹。于是,他用锯子果断的锯掉了自己的右腿。他的心理只有一个念头,与其在这里等死,不如自救,一定要活着回去。

  读完故事,一幅幅画面在我的脑海里回放,巴尼做了一个常人无法做到的决定,他如果没有那么做的话;或许会被活活的饿死;或许会被野兽发现而作为猎物,也有可能会失血过度而导致死亡。与其在等待死亡的来临,还不如让自己去创造一线的生机,不要听从死神和命运的安排,用自己果断的判断和行为,为自己取得了那非常渺茫的一线生机。这证明了他的抉择是值得的,他摆脱了死亡的厄运。有时候命运由不得自己,但我们可以创造命运,为自己创造奇迹。

  我在学校中也深有感触。记得有一天,我们班的郭宁在骑自行车时不小心摔倒了,这一摔,把他的右手摔断了,他没有放弃学习,还坚持每天来校学习。他只有一种坚定的信念,我不能放弃学习,即使右手骨折了,但我的左手还是完好无损的呀!我不是一样能照旧读书、写字吗?在面对困难时,他显得非常的坚强。

  “这样写字,不觉得很滑稽吗?也很累,还不如回家休息呢!我们看着也别扭。”

  “不累呀!我都不觉得别扭,再说这样还有利于右脑开发,我正好需要这样的开发呢!你们该羡慕我才对,我可是变成了双枪老太婆了。”就这样,一直坚持到他的左手恢复自如。看到他遇到困难时,没有沉浸在懊恼和沮丧中。而是,为自己创造了另一个春天而钦佩。

  丁玲曾经说过:“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够适应。”要相信自己,,始终相信自己的决定,为自己的命运之树,开出满树绚丽无比的命运之花。

读《抉择》有感2

  读完了课外阅读,我深有感慨。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文章是《16秒的生死抉择》。

  20xx年11月4日,李剑英正驾驶一架战斗机,在天空练习飞行。在离地2900米的时候,李剑英正准备降落至飞机场。突然,他的飞机遭到鸽群猛烈撞击,使发动机毁坏。只有16秒的时间让他跳伞。他向地面发出电报:“我撞鸟了,要调整跳伞。”一般驾驶员驾驶飞机撞鸟后,会直接说跳伞,可他却说调整后跳伞,为什么呢?原来李剑英驾驶的这片天空,地上住着很多户人家,如果盲目跳伞,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他决定迫降。没想到被水渠挡住了。12点04分25秒,飞机解体爆炸。李剑英用生命使几千多人免遭伤害。

  李剑英这种行为,是伟大的,可以看出他心中的信念比自己的身体要重得多。他心中的这种信念,使他发扬了军队爱人民的传统,让全世界看到他这种行为的伟大以及悲壮。李剑英在飞机将坠毁的这几秒时间里,没有决定跳伞,而是决定将飞机降落在机场上,他知道如果不及时跳伞会死亡,但是,为了不让更多人的死亡及伤害,毅然决定降落,成为人生中最为壮丽的16秒!

读《抉择》有感3

  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事后,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他做的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而妻子却不能死而复活。有的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不能死而复活。我听了人们的议论,也感到困惑难抉:“如果只能救活一个人,究竟应该救妻子呢,还是救孩子?” 于是我去拜访那个农民,问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他答道:“我什么也没想,洪水袭来,妻子在我身边,我抓住她就往附近的山坡游。当我返回时,孩子已经被洪水冲走了。” 归途上,我琢磨着农民的话,对自己说:所谓人生的重大抉择岂非多半如此? ——周国平《抉择》

  感想:

  抉择,往往就是在那一瞬间。当大家都遇到陷境,而本人又有一定的逃生能力时,一般会救出另一个人。而救出的那个人,是否一定是对自己最重要的人?我想,在现实生活中,不一定是这样。在苦难中挣扎的人,都是一条条活生生的命,救谁不一样呢?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舍近求远呢?在那痛苦抉择的刹那,不要去想很多,谁离你近,谁脱险的希望就大,而就要向他伸出援助之手。生活中往往会面临种种抉择。别多想后果,只需先解决眼前事。毕竟在某些特定的时刻,想得太周到也不一定是好事。

【读《抉择》有感】相关文章:

艰难的抉择·让人性复活-读《复活》有感03-20

读有感04-12

读有感08-18

读《窃读记》有感01-06

读挑山工有感05-19

读《女巫》有感05-19

读《简爱》有感12-24

读《匆匆》有感04-01

读女巫有感04-12

读《诗经》有感03-01

读《假如没有灰尘》有感 迷宫街物语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