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
用希望救赎人性的昏暗。——题记
假期一到,又开始了自己喜欢的看电影学英文剧本课,所以提前预习了课程,并观看了剧本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不仅被故事情节深深打动,还被深深震撼了。
《肖申克的救赎》讲述了银行家安迪被诬告谋杀妻子和情人而被捕入狱,判终身监禁。在狱中,安迪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凭借着自己在经济方面的专业知识为自己谋得了一份相对轻松的工作,却也要帮助典狱长洗黑钱。在经过19年的卧薪尝胆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逃出了肖申克监狱,重获了自由。结尾也有《基督山伯爵》式的复仇宣泄,带给了我太多的思索和感触。
一条漫长的自由之路、一次灵魂深处的洗涤、一部不朽的励志经典。安迪透过监狱这一强制剥夺自由、高度强调纪律的特殊背景,救赎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恒久不变的真挚友情、百折不挠的灵魂铸炼和生生不息的命运之火,通篇涵盖的主题是“希望”。安迪用希望支持着自己近20年的牢狱之灾的痛苦,同样用希望激励着狱友瑞德不放弃假释的机会,用希望让曾经的罪犯重新做人,用希望让典狱长的罪行昭然天下、公诸于众。或许这也就是影片为何取名《肖申克的救赎》的原因所在吧。连安迪最终越狱成功,也是他不愿与黑暗同流合污,靠强有力的精神支持着,那就是希望!
如果说《肖申克的救赎》的政治意义是促进了罪犯的人权进步,那么他的思想意义则是人性的进步。那张丽塔·海华丝海报的背后就是通向人性升华的通道。在知情者被杀后,安迪认清了典狱长的真实面目,他对沉冤昭雪彻底无望,于是实施了越狱。回头来看,我们体会最多的就是安迪对希望的执着。“只要信念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希望就是照亮人生的一盏明灯,是将你从泥沼中解救出来的唯一办法。只有对生活充满希望,才会有活出精彩人生的勇气和力量。
寒假仍被一成不变的萧条、冷寂所覆盖,闷闷不乐中想到了安迪,瞬间对春日的希望让我在冬日的阳光中得到一丝慰藉。
春去秋来,岁月变幻;留下希望,迎接生活!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2
“人,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主人公安迪的这句话给我启迪很大,一个人只有心中有希望,并且用实际行动拯救自己,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故事讲的是安迪因被冤枉背上了杀死妻子和妻子情夫的罪名而被判了无期徒刑。经过他19年的努力,挖墙越狱了。安迪之所以能获取自由,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他有非凡的聪慧与天赋,还有他那坚强的毅力。安迪向几乎能弄到所有东西的瑞德买来一把小锤子,并把他藏在圣经中。瑞德开玩笑的说,要有六百年才能逃生,而安迪只用19年,他用海报贴住了那个挖的黑洞。安迪19年来抱着心中的希望,与对自由的渴望,去挖掘可以救赎他的通道。这便是他寻求自由的过程。安迪因为心中有信念,便没有被体制化。像老瑞德说的适应了监狱的生活就离不开监狱,而他不被外界所影响。而安迪最后通过雷声砸破了下水道管,忍着恶臭爬了500米。到最后的那一刻混着雷雨声,冲刷着安迪的全身冲着安迪20年在监狱的污秽……那一刻,他自由了!是啊!是安迪心中不变的信念是他对梦想。对自由的追求,他真正把自己救赎了!
我对《肖申克的救赎》的感受是:含义深刻复杂,虽然不能全部读懂,但也理解了以前从未想过的,心中充满希望与对理想中的自己的追求。鲨堡这个可怕的监狱就像我们人生中必定遭遇的极大的挫折。像老布,他就被“体质化”打倒了,最后选择了永远的宁静——自杀,可能会一点一点的打倒你,改变你,最后让你绝望。而海利和监狱长就像人生路上有权威的人,他们命令你,折磨你,为所欲为。老布被这一切打倒了。而安迪没有,他选择相信自己,不放弃努力与希望,耐心等待着生命中属于他的辉煌。他释放了。救赎了他自己。这也是一种人生价值观。老瑞德就是安迪的心,安迪寄托他去她自己与妻子快乐的地方,完成对妻子的赎罪。最后瑞德与安迪相拥,给电影了一个圆满的结局,真叫人心花怒放啊!安迪在拯救自己的同时也拯救了瑞德,让他也为希望而活。最后一刻,我与作者产生了共鸣,那就是——心中充满希望。
看完了这部影片,就仿佛自己也得到了心灵的净化,对人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相信自己,不放弃希望与努力……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3
《肖申克的救赎》让我有两个感叹:这是部没有女性角色的电影2、这是部没有女主角,还能排名第一的电影。
影片名为:肖申克的救赎,起初我以为肖申克是主角的名字,后来才被这是监狱的名字而震撼。一座监狱的救赎?我们似乎从名字中看不出监狱和救赎有什么关系,若肖申克是人名的话,观众倒是能理解更多,但正是因为以监狱为名,电影才能有更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肖申克关押了成百上千的犯人,若谈救赎,也应该是犯人得到救赎,而这个9.5分的榜首电影则是让犯人给监狱以救赎。
“救赎之道”是狱长对犯人们灌输的,他信仰基督,信仰主,作为监狱中权利第一的人物,又拥有治理的资格,所以,狱长在影片中说道:我只相信两件事,一是纪律,二是圣经。好像上帝赋予他这个特殊的权利一样。这些是狱长认为的救赎,但对于一个黑钱无数,滥杀无辜的狱长,他本应有另外的救赎,而他的救赎则由主角安迪来给:你得到救赎的方法不是洗礼罪恶,而是认识自己的罪恶。
肖申克对于狱长及狱警们而言是这么个为所欲为的地方,同他们在黑暗肮脏里得到更多罪恶,而对于原本“罪恶”的犯人,肖申克却是个正面和光明的地方,犯人在肖申克里体制化,善化,其中体制化更为具有影响力。肖申克的“体制化”,有两个成因:一是对于监狱,犯人普遍的心态,二就是归属感,Brooks更是突出了这一点:墙壁里,我工作着,即便是犯人,但跟犯人在一起,我便不是犯人,犯人能够接受犯人,同情犯人,在这里,我们都不是犯人;墙壁外,我工作着,我不是犯人,周围的人也不是犯人,但我曾经是犯人,在那些人中,我便永远是犯人。
Brooks虽然被释放,虽然得到了千万罪犯呼喊的自由,但他没有了归属感,他没有原因再继续工作,继续与人接触,Brooks,理所当然会选择离开。
这也是救赎,是Brooks的救赎。
反观救赎之外,再看“女性角色”这点,搜索整部电影,确实没有,安迪的妻子虽然出现过,不过也只是语言上提及而已,但稍微留心,我们便看到影片中有一段安迪广播音乐的片段,而电影里唯一对于“美”的形容也仅仅在于对这段音乐的描述上了,若我们把音乐看成是女主角,这位空缺的角色就有了作用,她可以很精神层面,她可以永远追求不到,她高高在上,就像圣母玛利亚,你望着她,深深感叹她女性的美丽。
“救赎”+“罪恶”+“精神感动”使我们在十几年后仍然感叹着《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4
肖申克的救赎讲述了年轻的银行家安迪误认为是杀害其妻子与情人的凶手,而被冤入狱,最终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越狱,获得自由之身的故事。
安迪入狱后,结识了黑人瑞德,瑞德告诉安迪: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那就是体制化。瑞德的这段话无疑是告诉安迪,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可是安迪却并不这样认为,希望从来不会破灭,他们可以关住人身自由,而内心的自由与希望是他们所触摸不到的。
在狱中,因他学过金融管理,最终谋得一份图书管理员的工作,为了让身边的狱友们能喝到冰啤,为狱卒逃税,最后为狱警洗黑钱。直到后面又送进一批犯人,其中一个犯人告诉他谋杀他妻子与情人是另一个人,当他把这件事告诉狱警,换来的是告知之人的死讯和他被关二个月的禁闭。狱警为了他能继续洗黑钱而选择把他永远的留在牢中,最终安迪明白真正的救赎只有靠自己,他用十九年时间用小铁槌凿开了美女图后的墙壁,爬过了500米的臭水沟,在那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晚上,看着安迪拥抱自由的神情,我深深为他寻求自由希望所震撼。
记得前面老布获得假释后,因习惯不了监狱之外的生活,而选择了自杀,无疑让我们看到在心灵受到束缚后而躯体回到生活中却习惯不了自由,精神与希望破灭后,人将走到尽头。
还有在瑞德获得假释前,狱警们问他的一句话:你是否改过了。他的回答是:我没有一天不后悔,但并非受到惩罚才后悔,我回首前尘往事,那个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和他谈谈,我试图讲道理,让他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是我办不到,那个少年早就不见了,只剩下垂老之躯。
影片最终告诉我们,体制无疑是可怕的,当我们依靠习惯与体制生活时,我们最终失去自我,而故事的主人公恰恰给我们上了一课,在任何挫折面前,人都不应该放弃追求自由与希望的路,它将是我们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影片落下帷幕,让我想起了我的`表哥,那个在16岁时因刺杀他人身亡而入狱的笨蛋,不知今天是否也在铁窗前忏悔,在他而暮之年回到社会看到白发苍苍的父母该是怎样一种心境,曾经的路早已面目疮痍,未来的路也将走得如履薄冰。可是我们是否也应该给他一个鼓励,因为一个错误我们不应该去否认他的人生,也许任何人可以否认,但惟独自己不可以放弃自己,因为有爱,所以无所畏惧。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5
首先我得说钱总的眼光的确十分犀利。看过《立春》后,我怎么也找不到王彩玲生涯的机遇,可钱总就是能找到两次机会;这次看完《肖申克的救赎》我有事找不到主人公—安迪的生涯有什么失败,但钱总就是能找到。
我认为安迪的一生的确有很多遗憾,自己的大好年华白白葬送在了肖申克监狱里,葬送了很多青春。但是,这只是一个人的命运罢了,我认为这不是什么失败,在厄运降临到安迪头上时,安迪已经做得相当完美了。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安迪的含冤入狱对安迪的一生可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它几乎夺去了安迪的青春。安迪在这几乎毁掉自己一生的灾难来临之时所表现出的沉着、理智、勇气是常人难于理解的。二十年如一日在监狱墙上凿洞,只用一张海报掩盖,一旦被揭开,自己只有死路一条,这样的沉着与勇气是令常人难于想象的。坦白的说,我做不到这一点,但是对在人生灾难来临时的态度,安迪还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影片中一个给了我很深印象的词语是“institutionalize”,意为“彻底改造”。Andy、Red、Brooks三人在监狱里呆了长时间后的表现是完全不同的。首先必须说,Andy并没有被“彻底改造”,这与他的身份是分不开的。他是一个银行长,所以即使在监狱里,他也能与外界保持着联系,并且在进入监狱之前它的社会经验也是相当丰富了。这是他在出狱后也能适应社会生活。
但Brooks与Red就不同了,他们都被“彻底改造了”,出狱后,他们都感觉自己完全无法融于社会。但这是两人的表现是完全不同的。Brooks上吊自杀了,而Red找到Andy,远离社会,一起过飘逸的生活。
我想这对我们也是有启示作用的。一个人在社会中总会遇到不顺。当我们的生涯发展早遇到挫折时有没有出路时,就不要与社会过不去,仍强求自己想要的,这样总会使自己身心憔悴,有时甚至会酿成像Brooks那样的悲剧。
对典狱长Warden来说,应该用一句“多行不义必自毙”来形容他。我想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涯发展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自己的人格优良。否则即使能一时顺风,终究还是会吃到失败的恶果。
不过对于安迪,有些事他也做的不太恰当,比如说他与典狱长交涉要求重审时,竟然说典狱长“迟钝”,这直接导致了这次交涉的失败。我想,一个人在社会中要想与他人交涉,一定要心平气和,不能像安迪那样。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6
一堵高墙,一圈铁丝,一群凶恶的狱警,将这个阴暗的囚笼与世界分离,围墙之内是肖申克,围墙之外是自由。
围墙之内是连阳光都不会久留的阴暗角落,聚集着一群被判终身监禁的失足者。在这里,只有服从,囚徒们都没有做为人的基本权利,甚至沦为他人发泄欲望的工具,他们只剩下了一副躯壳,行尸走肉一般接受着由内到外的改造,他们的灵魂早已埋葬在刚入狱的那个夜晚,仅存的一丝意识只用来捉弄他人以获乐趣,对他们来说,自由可能只是几瓶啤酒,几包香烟。在高墙之内,他们彻底失去了灵魂的自由,彻底丧失自我,完完全全被体制化了。
糟糕的伙食,繁重的劳役,黑暗狭窄的囚房,按理银行家安迪应该是第一个哭泣的人,可是他没有,他平静的接受了这个事实,不卑不亢的生活在围墙之内,因为他始终保持着灵魂的自由,并对生活充满希望,即使他在里面过得并不好。人想要些什么,总会失去些什么。安迪为了重建图书室,便利用自己所学的经济学知识,帮助狱警逃税,但他没放弃自我而成为别人的附庸,他用暂时的苟且去支持灵魂的自由。
围墙之外是真正的自由吗?其实不是,弄丢了灵魂的人变得一无所有了,被监禁了50年的老布获得假释,暂时获得了肉体的自由,却无法再适应社会的生活,死前只能通过刻字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而后来获得假释的瑞德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若不是安迪给了他重新开始的希望,他也只能成为第二个老布。
面对肉体没有自由的现实,无法剥夺的,只有精神的希望与灵魂的自由,这里的人们都站在钢丝绳的中央,看不到起点,也看不到终点,究竟是选择一路向前走,还是纵身一跃落地了事。相信只有少部分人选择前者,选择保持本心,坚定的向前探索。正是拥有着灵魂的自由,他们才出淤泥而不染,虽然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可是,只有拥有自由的灵魂,才能拥有从骆驼蜕变成狮子的可能。
围墙之内是如此,围墙之外同样如此,究竟是按部就班地重复,还是追求灵魂的自由,追求自己所爱,而不被物欲横流的社会蒙蔽双眼,这一切都取决于自己的灵魂。保持灵魂的自由,始终对生活充满希望,无论身处何地,无论围墙内外,都不会丧失自我,都能高贵自由地生活。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7
“有些人来上课是例行公事,而有些人连例行公事都做不到”。记得这句话是倒数第二节马克思课上老师说的,而那节课由于放电影,我就不去了,刚好便重伤于老师这句话了。今晚也不知道怎么来的雅兴,突然打开了这部老师在那节课上播放的电影,情节和画面都定格的非常沉闷,但也就是这种感觉,给了我一种希望,一直都期待着有一刻,这沉闷的束缚感觉能变成自由的欢快。安迪被冤枉入狱,但是他却一直坚定着信念,他一定可以出去,这个就是希望,能够出去并且拥有一栋别墅和一叶扁舟就是他的目标。为了实现他的目标,他一刻都没有停止过忙碌的牢狱生活,例行公事的干活,例行公事的写信给州议会,例行公事的帮狱官做假,例行公事的帮tommy上课……可能有很多事情,对他的目标并不会有非常明显的好处,但是在他向着目标前进的旅途中,何尝不需要其它的事情充实一下自己呢,在监狱办起了图书馆,帮tommy考到了证书……这又何尝不是人生精彩的一笔呢,助人为乐嘛。
瑞德保释出狱后像平常的犯人一样,根本无法融入现代社会,可能对于一个在监狱里面关了40多年的人来说,确实很难,他根本就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有了和安迪的那个约定,当他最后找到安迪所说的那个地方的时候,才明白,忙着去死,还不如忙着去活,哪有什么事情像生命那么有意义呀。人总是要有个目标的,没有目标的人,就会失去努力的方向,没有努力的方向也就会自然的感受的孤独,感觉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这样是很危险的。
整部电影,最主要的思想,还是那个老生常谈的道理,锲而不舍嘛,对!真的很深刻!
想想我自己吧,目标这个东西,又分为很多种,对于考研这件事情,我还是一直都很坚定的,决不动摇的,这是生活上的目标。还有感情上的目标呢?对那些事情,过节买点东西送送,有时候要关心一下,这也算是例行公事吧,可能影响并不大,但是也不能说这些事情本身没有存在价值。毕竟有些人做事情是例行公事,但是有些人连例行公事都做不到!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8
看完《肖申克的救赎》这部不朽的经典之作,我觉得自己的灵魂深处得到一次彻底的洗礼,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魏家伟随笔。故事与其说讲述的是主人公安迪成功越狱、重获自由,倒不如说是安迪从灵魂到肉体获得拯救的过程。
影片里,我深深的被主人公安迪对自由的渴望所震撼,当他从用二十年的时间挖开的隧洞逃向外面的世界时,当他迎着暴雨和闪电怒吼时,我仿佛看到了信念刺穿重重黑幕,在暗夜中划出一道亮光。
从安迪被误判为谋杀,判为无期徒刑开始,这就意味着他的后半生要在肖申克监狱里度过,然而安迪却有着与别人不同的想法,他对命运不服输,他的内心深处充满着对自由的向往。在强烈的求生欲的促使下,从入狱的第一天起他就开始为越狱做准备。
刚开始看此片,我觉得安迪想逃出戒备森严的肖申克监狱是不可能的一件事,然而影片中安迪所表现出的惊人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折服。
安迪之所以能够成功地逃出肖申克监狱,正是因为他心中充满希望,对未来抱着不灭的希望。肖申克的监狱,是座人间炼狱,不仅因为那里狱卒残暴、狱霸横行,而且是因为它对人的精神的磨蚀。在那种漫漫无期的禁锢中消磨生命,似乎只有全部放弃希望变成行尸走肉才能生存下来。所以其他的囚犯从来都没有想过要逃出这个监狱,逃出这个魔鬼的地方,然而安迪却与众不同,强烈的求生欲促使他用了20年的时间挖穿了整个“希望隧道”。
这是一种对命运的不低头,在绝望的黑暗之中流传的一个火种。安迪用他求生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在绝望之中命运依然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人生是自由的,不管是在什么时候,我们都有能力改变一切。在困难和命运面前,是选择失去自由换一个和平,还是搏斗命运去改变他,这永远取决于我们自己。
《肖申克的救赎》无疑是一部值得再三品味的佳作。从这部影片的主人公身上我们看到,希望是人们前进的动力,希望是美好的。人活着不能没有希望,否则会像失去控制的小船,随波浮沉。若有了希望,便有了前进的动力,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有了奋勇拼搏的力量。希望是热情之母,它孕育着力量,孕育着生命,它使濒临死亡的人看到了生存,使屡遭挫折的人看到了成功。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9
“人,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这是我在电影中映像深刻的语句。其实人生在世,多少名誉权利都不重要,百年过后都不过一捧黄沙,风一吹便随风散了,可能都没人记得你是谁,但大部分人总是会在这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关口徘徊不定,最终万劫不复,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上,大家从一开始的单纯善良变得老练圆滑,告诉自己,这个大染缸你不为自己涂上保护色,别人就会为你泼上墨……
电影中安迪本事与世无争的一个人设,却被陷害入狱,在监狱中被各种欺凌、被权利的压制,但他心中一直有个信念支撑着他,自由、解脱、救赎,我读懂的是他经历过一切后的淡然,回归自己平静生活,也读懂了身在社会一技之长的重要性,不论你有多少背景,当你身陷绝境的时候,只有自己的“智商”可以靠得住,它会给你打开另一扇门。
信念这个东西,总是虚无缥缈的,它是一个精神支柱,影片中因为安迪心中的信念,出狱过程中所有的困难,看起来常人无法做到的,他都做到了,这究竟是什么样的信仰,恐怕只有失去过自由,被人打入谷底才能深刻体会到,我无法感同深受,却被深深吸引着……
现在有多少人是浪费着自己的时间,却说着自己有多努力,多用功,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无用的努力,因为很迷茫,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更多人是持续性的懒惰,间接性的勤奋,以前我也是如此,总觉得时间还多,无法理解青春就是财富,时间就是金钱,跟一群小伙伴整天吃喝玩乐,并没有觉得我要学什么来对自己未来负责,时光荏苒,岁月无情,现在看来像是损失了好几个亿,最近两年我开始顿悟,各方面的东西都想学,如果可以我想要一天25个小时,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时间是最奢侈的,只有把握好当下,努力充实自己,最重要的还是要有时间管理概念,如果认真规划的话可以节省很大一部分时间,用来提升自己,现在的我更多的是注重效率,质量,做什么事情都应有一个目的存在,如果没有目的说明就是在浪费时间
有位名人曾说:人的一天其实有90%时间都被自己随意浪费掉了,真正只利用了10%的时间,或许有些更少,说明时间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0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励志型影片,我看了很多遍,依然感触良多。
影片故事情节很简单:被诬谋杀自己的妻子及其情夫的银行家安迪被判终身监禁来到了肖申克监狱。他的与众不同引起了黑人囚犯瑞德的注意并最终结成了很好的朋友。
安迪总是沉默寡言并尽可能地维护自己作为一个正常人应该保有的一切。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用自己丰富的金融知识帮助狱卒们“合法”地逃税,甚至帮助典狱长洗钱,以此换得一些对囚犯、对自己稍微宽松的待遇。
然而安迪终于从一个新来的囚犯那儿得知了自己妻子被杀的真相,当他向典狱长提出申诉的要求时却遭到了粗暴的回绝。因为此时贪婪的典狱长已将安迪当作自己谋取暴利的摇钱树,他甚至不惜杀掉那个知情的囚犯从而将安迪永远地留在肖申克来满足自己对于金钱无止境的贪欲。
安迪对于法律公正的幻想破灭之后,安迪成功地穿越了自己十九年来挖成的秘密通道,重新获得了自由。
是的,这是一部崇尚自由的电影。重要的是,它向人展现了取得自由的过程,它告诉你,自由不可能那么轻而易举,甚至可能会依靠向强权妥协来换取自身的生存,它告诉你自由是那样一个艰难甚至是必须穿越猥琐与肮脏的过程。
而高大森严的肖申克监狱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象征,仿佛我们在现实中经常遭遇的一种冷酷的权威的代表。当我们对自己还懵懂无知的时候,我们便开始不断地接受这种权威的训练、锻造和暗示,我们不断地被告诫要完全清除干净自己内心的道路,竭力地、由衷地接受它的教化,从而赢得它的奖赏,获得我们做人的一切需求:被尊重并实践自己单纯的梦想。他形象的表达了制度化之下的人是顺从制度失去自我,还是怀有希望找寻自由。
然而,它虽然闪烁着自由与人性的光辉,却是这么的英雄主义,当安迪终于爬出管道,滚到小溪里,镜头从仰角给了他一个全景,此时雷电交加,大雨滂沱,安迪靠着无比的毅力与信念获得了自由,不,在镜头里不如说他自己已经成了自由精神的象征;当安迪在海边实现着出狱前对自己的承诺---天哪,这些形象在让我们激动的同时又是多么的让我们觉得可望却不可企及。
《肖申克的救赎》把生命变成了一种残酷的选择。肖申克的救赎是我们简单的生活中值得一再回味的东西。相信自己,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属于自己的辉煌,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1
真正不灭的期望在哪里。也许,仅仅只是在我们自己心里的那一念之善罢了。
当我们心存着仁慈,以平常之心去对待所有对我们公平或者不公平的事情。
不管我们遇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我们总能泰然处之并且找到通往救赎的天堂之路。
——火神纪·题记。
史蒂芬·金编剧、蒂姆·罗宾斯和摩根·弗里曼主演、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的第一部银幕作品。在此刻看来似乎都是鼎鼎大名的这些人们,在这部电影公映的1994年的时候,最著名的也许只有史蒂芬·金和摩根·弗里曼。在当年来说,这部电影不敌同年问鼎奥斯卡的《阿甘正传》也许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这是一部极其轻缓的电影。我喜欢这部电影那种娓娓道来的语调以及这种大气的节奏。这种感觉似乎只能在某种伟大的作品上才能看到;比如之前说到的《阿甘正传》。最好的电影在节奏上来说似乎只有两种,类似这种轻缓的或者那种快节奏以营造紧张气氛见长的。
说这是一部不朽的电影也许一点也但是份,就算它在奥斯卡的角逐上失利了,但是同样改变不了这种现实。至少这是一部在你看完了之后永远也不会忘记的电影。电影用第三人称的旁白描绘了肖申克监狱二三十年间所发生的所有事情,以瑞德的视角描绘了安迪的作为和因为他而得到救赎的肖申克监狱。
超多的旁白和第三人称的视角赋予了这部电影既主观而又客观的叙述角度;而不管任何一种叙述角度都好,只要运用得当其实并没有优劣之分的,但是在我的个人喜好来说,我相比较较喜欢这种叙述方式。因为很安静,一向很安静,不带半点狂躁的味道。讲述者在安静地诉说,而我在安静地倾听。这就是我所说的那种轻缓味道里最安静的味道。
而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味道和这部电影的救赎主题是如此相得益彰的。所以,是不是也能够因此说,这部电影的这种叙述方式和主题是如此统一而给了这部电影有了那种足以让人迷醉的光茫呢。至少说,这是一部把这种叙述方式运用得当并且成功的电影。
一部伟大而不朽的作品似乎只要在我们谈及某种东西的时候就能让我们立刻联想到这部作品。比如监狱、救赎、期望、努力……我们会想到这部电影。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2
这个监狱,是座人间炼狱,不仅仅是因为它那里狱卒残暴、狱霸横行,并且是因为它对人的精神的磨蚀。在那种漫漫无期的禁锢中消磨生命,似乎仅有全部放弃期望变成行尸走肉才能生存下来。可是在监中服无期徒刑的安迪不一样意这样,他像是用一件无形的护身罩护住自我,心中永远有期望。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什么感动了我们是安迪历经20年的牢狱之灾、20年水滴石穿般地不懈挖掘,最终在一个雷雨交加之夜从500码长的污粪管道中爬出,奔向自由是安迪的朋友阿瑞在被关押40年后在假释审查官面前那番看似无谓,却令人动容的话(“我没有一天不在后悔,我回过头去看看往昔,那个愚蠢的男孩儿犯下了可怕的罪行……小男孩早已不见了,只剩下这个厌物,垂垂老矣。”)
是这些,却又不仅仅是这些。电影是在一点一滴的叙述中渐渐渗入我们的心灵的。如果要全讲述出来,就要把电影整个重讲一遍。是的,一点一滴地叙述,那撞击我们心灵的东西在你不设防间直触你的内心深处。即使在唯一能证明安迪是无辜的证人被监狱长枪杀了以后,安迪仍不肯放弃期望。阿瑞看到他在神思恍惚间讲述自我心中最完美的记忆与梦想,以为他快要精神崩溃了,“人的忍耐总是有限的……”他这样解释安迪。其实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也会如此原谅安迪:曾有多少人被残酷的环境毁掉啊!
可是——这真是好莱坞式的——电影竟然不给我们这个充满必然的杯具结局。安迪没有被命运毁掉,他获得了一个完满的结局。他重获自由,惩罚了监狱长等恶人,还与老友阿瑞在海边重逢。明白这情景是梦,好莱坞制造的梦,但我们仍然感激这梦,因为它实在是太完美了。回想一下这部影片,虽然讲了那么多残酷的事,但留在我们脑海中的竟然都是完美的记忆。比如安迪冒死向看守队长进言,为狱友们赢得了一箱破,大家在阳光下畅饮的情景;比如安迪不顾一切进入监狱长办公室为大家播放费加罗的婚礼的场面:你从来没有觉得自由的阳光是如此灿烂,莫扎特的音乐是如此美妙。那些平日里最粗劣最愚昧的人在这一瞬间都变得高尚美丽,容光焕发……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3
肖申客,一个散发着罪恶之气的监狱,没有自由,没有光明,没有人性。
该片以一名无期狱徒阿瑞的口吻讲述了另一名无期狱徒安迪追寻自由的感人故事。安迪本是银行的经理,却因一起杀人案成了替罪羊,被毫不讲理的送入了肖申克(之后叙述出安迪遭遇杀人案的事实)。与别人不同的是,安迪性格怪癖,刚强,在过暗无天日的监狱生活中还有着自己的越狱计谋。他逐渐与阿瑞成了死党,得到了一个足以改变命运的小锤子。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故事最后安迪成功越狱,阿瑞服刑40年后奇迹释放,以监狱长的贪污自杀和安迪与阿瑞的重逢为结局。
生命中毅力诚可贵。安迪入狱的第一天起就定下了坚定的信念——用锤子凿石墙!这个被阿瑞看做0年的工程,安迪用了20年就完成了。可谓是滴水石穿,两三米场的钢筋水泥在一把小锤子和20年的毅力前,就如那张海报一般一捅就破。当然,另一位主人公阿瑞也有着不屈的毅力。40年的等待,等白了一头黝黑的头发,等皱了朝气蓬勃的面庞,但等不掉的是乐观,镇定的心态。最终他的豁达、信念,使一个无期罪犯40年就出狱了。
生命中智力诚可贵。看完本片,我们无不赞扬安迪那睿智的头脑。安迪在短短20年间完成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为人不知的凿开水泥墙;帮监狱长“洗钱”使其无法自拔;借监狱长之手做出一个有名无实的“人物”;开办属于自己的图书馆——真是一个传奇人物。如此说来,不可能的越狱又何谈“不可能”
生命中希望诚可贵。影片中安迪与阿瑞的对话实称为经典。影片前半截阿瑞说,希望是危险的,它会把你越拉越深。安迪成功后,他说,希望是美好的,有了它才有动力。没错,希望是一切的动力。安迪心怀希望,他才会在逆境中爬向自由,尽管他的安全只能寄托于一张海报,尽管8000天如一日地担心,劳累,尽管要在下水道爬行几英里。
生命的种种可贵在”肖申克的救赎“中都体现了出来。有了感悟,才有阿瑞每隔10年的人生态度变化;有了勇气,才有最恐怖的监狱头头请安迪喝酒;有了乐观,才有这一对死党乏味而有趣的监狱生活——
总而言之,生命诚可贵。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4
虽说网上对这部片子评价很高,但是一直没机会看,知道昨天。
这部影片让我看到了坚忍与信仰,暂且不提十九年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就安迪饱受欺凌,从容淡定的那份精神就已经相当可贵了。他一如既往的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不执着于口舌之争和被禁锢的压抑,他自始至终都在顽强的默默地奋斗着,当他本可以在狱中平静的安度晚年时,他还是选择逃离这个平静地,去往更加自由的天空,他用自身默默地努力诠释了自由的含义与信仰的高尚。他的智慧是不容怀疑的,他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而更值得称赞的是,十九年来他独自承受这一切,心中的暗涌总有一天迸发。
“体制化”这个词也是一个亮点,联系现在的生活,我们总会为环境所影响,当物质世界破裂,谁又能保证精神世界不崩塌。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熟悉的接受的体制下,也理所当然的去适应,像老布,瑞德都习惯了狱中的生活,他们不了解外面的世界,也不愿去了解,即使外面有多美好,
他们也感受不到,因为环境导致了他们认知的差异,当然,我们不能先入为主,认为外面的生活才是更好的,对他们来说,在狱中才活的更加有意义。有些人适应了,有些人习惯了,有些人一辈子都不想离开,但是安迪,他从不放弃他的理想世界,对他来说,即使身躯被禁锢,他依旧可以在自由的精神世界里徜徉,他是个执着进取的人,他不甘于成为他人的奴隶,他要寻求自由,只属于他的那片天地。这不仅仅是部男人必看的励志片,更是所有人,尤其是和我年龄相近的90后该看的片子。整部影片都流露出神圣高尚的东西,挣扎,无奈,痛苦,平静,残酷,喜悦,我们该体验到生活中这些真实存在的情感,以及勇气,坚忍,淡然这些美好的品质。
在物欲纵横的今天,一颗平淡宁静的心是实现人格独立的保证。少些浮躁,少些埋怨,多点宽容,多点博爱,自然能看到大海的博大与湛蓝。谁也禁锢不了我们的自由,只要灵魂还在。对于当今社会的大多数人而言,生存问题是不存在危机的,物质生活好了,可别让理想置身泥潭,把精神追求抛弃一旁,那就只是行尸走肉而已了。同时,我们要懂得知足,懂得与人为善,这样,既不苦了自己又善待了他人。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5
近日读熊培云的《重新发现社会》,其中多次提到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熊培云的书是把电影来论述自由的。想起自己的影库里早就下载了这部电影,碍于该影片属于两个小时以上的超长片,一直搁置着想找空闲的时间看,今日忽得空闲,一个人找出影片静静地看完。
原来,电影是可以这样拍,电影是可以这样看,电影更是可以各人各有各的解读!
先说电影是可以这样拍的:剧本来自一个短篇小说的改编,长达两小时二十分钟的电影可以把长达二十年的冤案发生、入狱、越狱简练到总共不到十分钟的交代,剩下的所有的时间,都交给了人性、自由的描写!虽然没有看过原著小说,但是凭借常识,想必靠情节吸引读者的小说应该无法做到这样的结构,但是电影做到了。
。再说电影是可以这样看的:类似题材的电影不少,记得前几年还有过特别火的美式长篇电视连续剧《越狱》,想必大家记忆犹新,一般此类题材,卖点都是冤案的本身、越狱或者翻案的过程、以及越狱或者翻案后或光明或黑暗的结局,剧情反应的人性、感情之类的,观众必须通过情节去了解、理解。可是,熊培云因为《重新发现社会》一书主题的需要,从电影中看到了自由和限制这一哲学的矛盾,如果按照《重新发现社会》一书的逻辑,你的确会把电影中隐含的这一主题放大。可是我相信,熊培云只是出于他的著作论点的需要才这样写的,其实他和我,或者和你们大家一样,从电影中看到了人性,当然也看到了自由和限制的矛盾。
最后说一下,电影是可以各人有各人的解读。其实这个话题我根本解释不了,既然命题就是各有各的解读,我如何替每个人来解释?我只是想说,我们中国现在的电影,就像中国学生的作文,必须按照老师要求的“中心思想”去写,文章结构也必须符合老师布置的要求;而老师要求的“中心思想”和文章结构,又必须是按照升学考试的大纲要求来作。
行文到此,大家应该明白,其实我要说的,既是电影,也不是电影。
说的是电影,希望我们不要以为世界上只有好莱坞才有电影,也不要以为好莱坞只有3D大片和“越狱”,好莱坞也有“肖申克的救赎”!
说的不是电影,希望我们的生活不要像我们学生的作文一样要有“中心思想”,即便要有“中心思想”,也不要有规定表达“中心思想”的格式。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通用15篇)】相关文章:
《肖申克救赎》观后感12-27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09-04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通用13篇)10-23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5篇)11-18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5篇10-13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5篇)05-27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5篇03-29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000字03-13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800字03-06
肖申克的救赎700字观后感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