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对父母的亲情,往往是一些留在脑海深处的极感性的记忆,这记忆不需要别人提醒,它深深刻在脑海,哪怕是支离破碎。
我的脑海里有这样几幅。
画面一:一个冬天的下午,父亲上班走了,我偷偷地跟在后面,可忽然父亲不见了,面前出现了一个老大的池塘。爸爸下池塘了?我赶忙追了下去,只听得池塘外有惊呼声……醒来的时候,我感到暖洋洋的,睁开眼,发现我被一个小被子包裹着搂在父亲臂弯里,父亲低头看了看睁开眼睛的我,一脸严肃,我不喜欢的表情。
画面二:我去了父亲的办公室,周围叔叔们都逗着我问我来干啥,我攀着父亲的座椅爬上去给父亲耳语,父亲侧着头听完就仰头哈哈大笑。那笑声,总让我想起一群受惊的白鸽扑愣愣地起飞。
(长大后问母亲这画面的因果,母亲说,那是在城里住的时候,她让我去父亲单位叫父亲回家吃饭,我第一天去说:“爸,你妈叫你回去吃饭。”一群人大笑,第二天,我改成了“咱妈叫你回去吃饭”,又被笑,那是第三天的画面,我耳语的是:“就,就是叫吃饭哩。”)
画面三:我一个人孤寂地在父亲单位的深宅大院里玩,母亲来了,我高兴地张开双臂去迎接,母亲笑着从兜里掏出一个金光闪闪的小勺子,我抢过来拿在手中,把玩不已。吃饭时,早已能自己吃饭的.我,让母亲用这把金闪闪的勺子喂我,我吃得肚子鼓鼓的。
画面四:春暖花开的季节,天是那样的蓝,太阳是那样的暖,山是那样的绿。头上不时有银亮的飞机轰隆隆地飞过,脚下弯曲的小河叮咚有韵。路边的柳枝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母亲红红的笑脸犹如春风里的一朵桃花。她领着我从父亲的单位往乡下的家走,这二十几里的山路我不知“走”过多少回了,父母常常把我像一件行李般地让赶集的村民们捎来捎去,可那肩头臂弯里的记忆如今都模糊不清了,唯有这次我自己走路的记忆却依然清晰。母亲折下一根柳枝,用手一捋,洁白纤细的柳枝头上就有了一团摇曳的碧绿。
“来,拿着,妈教你唱小燕子。”
我高兴地接过这只“小燕子”,跟妈妈一句一句地唱着:
小燕子,穿花衣,
年年春天来这里。
我问燕子你为啥来,
燕子说,
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那时,燕子在我心中没有概念,我自然把它想象成我见过的山里最多姿多彩的鸟,有着长长的尾巴,翠绿的羽翼,黑黑圆圆的脑袋,红红的尖嘴和脚趾。可长大了才知道燕子原来是那样很不溜秋的丑样,便怎么也喜欢不起来。)
看着母亲那难得的笑脸,听着母亲的甜美的歌声,我觉得自己没看够也没唱够,可那二十几里路竟那样不经走,太阳还在天上,而我们却到家了。
画面五:父亲抱着我在粮站的院子里教我唱歌:
张大春你白眼狼,
娘把你养大你忘了娘。
人家养儿孝顺娘,
我把你养大你成了精。
父亲的歌声不像母亲的歌声那样好听,我听过的这也是绝无仅有的一次。不知是因为绝无仅有我才印象如此深刻,还是因为唱歌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始终有一条巨蟒在翻腾,成了精么,好像“精”就应该是那样。
知命之年早已过了,陪耄耋父母聊天的时候,母亲总能记得一些你过去怎么淘气、她怎么“教训”的一桩桩“公案”,你听来总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甚至你会不自觉地否认:那是我么?
可这些难得的历历在目的画面,却并没有被父母看重,即使我提起来,父母也不以为意。其实,这些细节,才是最能滋养亲情、最可熏陶性情的材料。
【以亲情记忆为主题的作文】相关文章:
2.以记忆为题的作文
4.以亲情为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