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融融话风筝散文

2021-11-10 [第四单元]写一篇散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起散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散文的宗旨是文笔一定要优美,文章一定要流畅。“形散而神不散”。什么样的散文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意融融话风筝散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风送暖,莺飞草长,又到了放风筝的大好时节。广场上,公园里,到处都可以看到放风筝的人们。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手拉细线,将五彩缤纷的风筝送入晴空,不同颜色、不同形态的风筝交相辉映,把春日的天空装点得瑰丽多彩,别有情趣。随风高飞的风筝,宛若春天的精灵,寄托着人们的理想和希望。

  风筝在我国源远流长,有着2500余年的历史,雏形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出于战争的需要,古人以鸟为形,以木为料,制成可在空中飞行的“木鸢”。据《墨子·鲁问》记载,战国时期,鲁班就曾“削竹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秦末,韩信又发明了蔑扎风鸢。到了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人们开始用纸张糊制风筝。风筝又有了“纸鸢”之名。五代的李邺在纸鸢上装竹笛,风动笛鸣,似古筝响于天空,从此,人们把纸鸢改叫“风筝”,这一名称相沿至今。唐代,风筝只是皇室及贵胄子弟的娱乐用品,普通百姓很少问津,直到宋代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风筝才普及到民间,成为普通百姓喜爱的活动。

  放风筝是中华民族一项传统的、极富情趣的娱乐活动,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们留下了大量描写风筝的诗篇佳作。“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到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明朝画家徐渭把琳琅满目,造型奇巧的风筝及风筝飞向高空的.风采,描述得惟妙惟肖。“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人高鼎描写了一群天真活泼放学归来的村童,在春风春光中嬉戏放飞风筝的场面,令人读后叫绝。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探春作了一首风筝谜语:“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这段文字更是情趣盎然、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当时清明节前后放风筝的情景。

  经过长时期的演变,风筝发展到今天,呈现出了品种繁多、式样缤纷的态势。风筝制作逐渐形成南北两派制作风格。南派风筝纤细精致,北派风筝醒目粗犷。其中又以北京、天津、潍坊、南通等产地最为著名。北京的风筝注重写实,特别是工细、华丽,属传统的宫廷风筝;天津的风筝制作精巧,也有独特的风格;潍坊和南通风筝的特点是:绘画艺术性强,既有鲜明的民间艺术色彩,又有含蓄凝重的国画墨笔。改革开放以来,山东潍坊风筝更是异军突起。自1984年起,潍坊每年举办“国际风筝会”和“国内风筝邀请赛”,潍坊风筝已经享誉全国,影响世界。

  放风筝不仅是一项极富情趣的娱乐,同时也能健身强体,有益于身心健康。放风筝时,手牵风筝不断地跑步走动、仰视,全身随着风筝的升降起伏而变化,这种运动在不经意中便对身体起到了保健作用,让人感到心旷神怡、气血畅通、精神大振。尤其是极目远望,这对放松眼部肌肉、恢复视力有特别的好处。放风筝能愉神情、动形体、畅气血、练视力,是老少皆宜的“健身养目、祛灾除病”的户外体育活动。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阳光盈盈、生气勃勃的融融春日里,让我们与风筝结伴而行,与大自然作亲密接触,尽情享受风筝带来的无尽乐趣,让自己的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

【春意融融话风筝散文】相关文章:

1.春意融融绿色梦散文随笔

2.春意未尽散文

3.春意锦溪散文随笔

4.春意盎然散文600字

5.爱心融融

6.那个风筝散文

7.春意盎然写不尽散文

8.春意阑珊,爱已走远散文

上一篇:荷花咏散文 下一篇:静如山河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