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欣赏的作文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欣赏的作文 篇1
“闲看花开花落,坐望云卷云舒。”她的气质就是这般恬静,一如她名字中的“姝”,美好得如一块透亮的玉石,如一朵自矜的白莲,让人不忍玷污。
诗词大会的舞台上,她一出场就惊艳到了我。“濯清涟而不妖”,皓月当空的背景下,一袭飘飘然的长裙,微垂着头,轻缓地走到台中央,“不食人间烟火”,这便是我对她的第一印象。小巧的鼻梁上架着一副圆框眼镜,皮肤白皙,两缕发丝从颊边垂下,其余在颈后松松地扎成一股,随意而不失典雅,那袭长裙细看,是一只鸟儿在墨般的夜色中啼啭,似丝纱又似绸缎的质感把图案衬得愈发朦胧,整个人清清瘦瘦。
她屡次从百人团中脱颖而出,直杀攻擂台,在四名选手的角逐中,竟有一次创下了308分的佳绩。电视机前的我惊呆了,又恍然大悟般鼓起了掌,台上的导师与主持人也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镜头切换到她,只见她抿着嘴笑,眼角眉梢满是淡淡的笑意,却并无我想象中的狂喜。她端坐着,又忽然站起来,向百人团和导师的方向各鞠了90°的躬。
又是一次四人角逐,有一名选手于她之后,成绩却直逼本是第一的她,我不禁为她捏了一把汉,心中默默祈祷。“哗——”一片唏嘘,她惜败,我不住地叹气,却看到她没有多余的表情,只是那样淡淡地笑,又站起来,鞠了两次躬。导师调侃她,她也不过羞涩地笑笑,从容地回答,没有慌张,没有失望,还是那袭云似的长裙,托着她安安静静地下台。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她真如池中莲,不张扬又不落俗,却在万紫千红中那样引人注意。我欣赏她的淡然与宠辱不惊,像是从山水画中走出的人物,与恬静的自然融为一体;我欣赏她的诗情与才华,像唐宋的文人骚客,品诗论画、赏月抚琴。
欣赏源于喜欢,又转变为钦佩与祝福。我便也忠实地祝愿,红尘滚滚中,总能守住她的一份初心。
欣赏的作文 篇2
从前,有这样的一座城市,无论季节如何它都如春天一样温暖,没有一片雪花在这里留下足迹……在这个城市里,住着一位美丽善良的女孩,到过她家里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虽然无论是什么都是白色的,但是随处可见充满生机的植物和活泼可爱的动物。
一天,一个从外地来游玩了游客闻讯来她的家里拜访,觉得很奇怪,便问道:“为什么你的家里无论什么都是白色的?”这一句话好像刺痛这女孩的心,女孩凝视着地板,环顾了像冰做的城堡,哀伤的说:“因为这里,我从来不曾见到过雪花。
游客沉默了,女孩也很难过,或许,真的,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
这天晚上,女孩做了个不可思议的梦。
她见到了,一身洁白的圣女,圣女笑着说:“你会美梦成真的!”女孩不解的望着:“美梦成真?”圣女笑了:“因为你的善良打动了我,回去吧,回到你的世界,看看你的世界吧!”女孩惊醒过来,忽然发现了自己的手中多了一朵美丽洁白的雪雕花。
女孩呆呆的望着,“我的美梦吗?”女孩望了望窗外,叹息着:“可能吗?现在是春天……”女孩哭了,泪水滴落在花上,她向花朵哭诉着:“为什么,我就是不能看到美丽的雪花,洁白的世界?”喘息着,
用那颤抖的声音,轻轻的说着:“我其实只想见到美丽的世界,洁白的雪花,为什么,为什么就不能舍给我一朵永不融化的雪花呢?”女孩睁开了眼睛,擦干了泪水,却发现,手中的那朵花化作了水,滴落到了地上。
一只金黄的小狗过来,女孩抚摸着它的绒毛,笑了,笑得是那么悲惨,那么凄凉。
第二天,女孩起来时发现天变凉了,仓促的穿好衣服,从箱子里取出几条崭新的被子,盖在小窝里中小狗的身上。
打开门准备去买火柴时,一阵大风吹过,女孩睁开了眼睛,发现天空中飞舞着美丽洁白这晶体,没错,这是雪花……再看这座城市都被披上了白色的棉袄。
女孩惊讶极了,她奔跑着,随着风追着一朵朵落下的雪花,或许是为了留着这美丽的瞬间,她不停的跑着,跳着,就没有见到她那富有节奏的脚步停下。
或许她没有注意到,雪没有停下,继续飘落着,飞扬着,整整下了一天都没有停,女孩还是没有停下脚步,仿佛她要从世界的一边跑向另一边她才肯罢休。
她忘记了所有,只盯住了那些飘落的雪花。
可是她没有注意到:树木正在一棵棵倒下,动物们都被冻僵,仿佛世界上只有她有特殊的力量,不怕寒冷……最后她停下了脚步,倒在了雪地上,开心的望着天,可是她这才发现她倒在了一群冰冻的尸体上,女孩坐起来,发现世界除了白的还是白的,仿佛只有地平线是黑的,世界像一个大冰箱,无情的冻死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
女孩哭泣着:“为什么会这样?”女孩望着天:“圣女,纯洁的圣女,请告诉我,世界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圣女从天中降落到人间:“这不是你想要的吗?”女孩急哭了:“不,我要的世界不是这样的!!!!”女孩蹲着哭泣着,可是她看到了,世界变回去了,植物正在复苏,冻死的生命正在一个个的苏醒,女孩笑了,累的倒在了地上,甜美的睡去了。
过了几天,那位游客在来女孩家里玩时,只听见房间里动物们的嚎叫,进去时,却发现洁白的床上,一个甜美的女孩笑着沉睡着,永远的睡去了……
“我原本以为,你能选择最美好的愿望,可惜,你让我失望了。
“可是,你让我拥有了最美好的梦……”
“是吗……孩子,我可怜的孩子。
哦我的天,上帝,又一个孩子来到了我们的怀抱,这样做,真的好吗……?”
欣赏的作文 篇3
雨是飘落世间的精灵,千姿百态。
有时,雨丝斜织着,氤氲着水汽,湖光山色平添几分意境;有时,雨点拍打着,亲吻着地面,突起的水泡好似涌动的热泉,浸润着饥渴的荒原。但,假若狂风伴着暴雨,你也不必陡生恨意,只需打开窗,听雨、看雨,又别是一番趣味。不会想到风起云涌,只想感叹造物的奇妙,如此声情并茂,此景只应天上有。这等自然杰作定格在窗棂外,尽收眼底,飘飘然,感觉自己赛神仙了。
雨声为回忆谱曲,扯动欢快的幕布,浮现曾经的暖暖念想。
记忆里,最高兴的事莫过于下雨天呆在姥姥家。那是一所茅草房子,泛黄的泥土,古色的木头筑成它的全部。矮矮的、厚厚的黄土擎起了木质的顶梁,还有那木头小红门在吱吱呀呀作响,向别人炫耀着它的存在。不安而且不协调地杵在那儿,固执地死守阵地,趴在村子的那个角落里不肯隐去。
下雨时,我总是盼望雨水把泥土渗透,溜进屋子,然后光明正大地把房子漂走。就像《飞屋环游记》一样,载着梦想,顺着河流,漂向远方,流入大海,环游世界。可姥姥总“残忍”地告诉我:“茅草房是最结实的,几十年前,它被一榔头一榔头地敲打出来,足以抵御风雨侵袭。”的确,茅草房从未出现瓦房楼房的所谓裂缝。
所以,下雨天,我不再停留在幻想里,总是会出现在草房子后面的那片洼地上。平时,那儿并无特别之处。下雨天,雨水袭来,蓄起的水明晃晃的。挽起裤腿,在雨水中来回地淌,脚边晃动的是黑黑的甩着小尾巴不停流动的小蝌蚪,把腿弄得滑滑的,凉凉的,舒服极了,比在大运河光着脚丫钓鱼高兴多了。
姥姥却总喜欢扫兴地走过来,然后告诉我,水很脏。我全然不顾,依然玩得高兴。终于,她想到一个好办法,说:“小蝌蚪长大后会变作癞蛤蟆。就是那种有着绿色大脑袋嵌着凸起的似水晶球般的大眼睛的黏黏的东西。”我只知道《小蝌蚪找妈妈》,他们找了那么久,找到的妈妈竟然是癞蛤蟆 。自此,我不再去淌水了。
“简单的故事总是发生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王蒙如是说。我一直不信,然而在雨中,我发现了不一般的美好,天真、单纯,属于自己的小小幸福……
可是,有一天,我长大了,姥姥走了,茅草房也不在了。姥姥难道不知道吗?茅草房并不总是结实的,在没有人住的日子里,茅草房是如此得脆弱与不堪一击。就在姥姥走后不久,茅草房就倒塌了,它也去了另一个世界吗?它知道姥姥住不惯舅舅们烧去的高楼,所以去陪姥姥了吗?那,茅草房,在另一个世界,你要继续坚固啊!
中学课本里看到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感触颇深,这绝非矫情,是真的。我也是多么想在那锅灰旁,在那屋梁上,在那小红门上刻上我的名字。我更想在那片洼地上,在小蝌蚪的包围下再走一走。那些雨天,那间茅草房,那些本应成为我的证据的东西,再也寻不到了。生活在现在,记忆在过去游走,却化作无处可以漂泊的魂。
每个下雨的日子,总会想起姥姥,想起我们的茅草房。在我长大了的日子里,我仍旧喜欢雨。雨水触动心中的某根弦,很疼。可,只有这样,我才不会遗忘,遗忘那纯真时代,遗忘姥姥与小房子。
欣赏的作文 篇4
水乡的兰花黯然地烬烧,静静地躺落在铺满芍药的绵雨里,画屏上的红蕉沾湿,渐渐地模糊在被东风撕成支离破碎的记忆残片上,洒下一滴泪滢,润湿伤心。
车水马龙,交错在由繁杂拼凑的街头,喧嚣出异彩纷呈的欢娱。此地燃放着绚丽的礼花蹦出的激昂,那处安置着摆放月光的天井唱出的音籁,庙会时浓妆淡抹的少女妙龄,比睿山上僧侣吟叨出的圣歌,花间月下偷乐的爱情,以及躲藏在淡香里的你侬我侬,齐集一堂,演绎着柔情似水的流年。而余也找下一角,用浓重将洗不尽的铅华隐去,安详地倾聆这片大自然的清扬。
舞榭歌台,流转着安神宁静的气息,釉色衣衫的仕女褪去夕阳唱怅惋的色泽,连同空白着的天空一起融化在泛红的莲叶上,漂向水流去的远方。是东海吗,那里。江面造起白练,弥漫的袅袅云烟掩盖了窖烧了千万年的秘密,如幻境般迷乱了探花的神慧,只将蕴涵雅韵的旋律贯穿物体的线络经脉,勾勒成一条冗长美丽的丝线,连接或缠绕着生离死别的帙卷,而余也找下一角,墨隐其中,化作沉寂镶嵌在水泼青山,光净廊轩的画纸。
一帘幽梦,放映出恋人最后的那些皎洁呼喊。零散的风卷起时过境迁的尘埃,拉扯下飘逸的红枫和那只花开一瞬的悲凉,惆怅地步到开满彼岸的址坻,泫然泪下,晶莹中拖跨一整座围城,雨也潇潇而下,困住了停泊湖中的归船,归船上的良人啊,可知躺满惨淡的驿站不再迎接月光,连朱雀桥边的佳丽也休了憩,入了榻,熄了烛,宁了夏。而余也找下一角,阖上记载凄美的童话,让脑浆摇曳起归航的扁舟,导向黎明前天海相访的希幻。
美玉,美人,残剑,长虹,浸渍在漂泊的琵琶掀起的东风中,烟草不再那么醉人,酒意尚且不浓,而那撩人心扉的思念却雍容出离愁别绪,在长歌作哭的放荡里消逝在布满结局与回忆的古镇上,映刻时间的沧桑,安静地,绘画潇湘。
而余也在一角,安静地,绘画江南。
欣赏的作文 篇5
喝杯茶,欣赏一壶茶可以包括哪些内容?好坏高低的品尝层次又有多少境界?这是茶艺中人日夜探讨追求的课题。我们借此提出浅见,希望引发更多的境地。
对数杯茶的喜好次序常因您对它们的了解而起各种不同的变化,刚开始进入茶艺业工作者的同仁,对各种茶叶的评判往往与资深的人员不同。即使同一个人,原以为甲茶优于乙茶的,过一段时间的茶艺学习后可能会变得乙茶优于甲茶。这是举凡比较深沉,有“文化”的事物常发生的现象。拿一张装饰性很强的具象画与艺术大家的作品给以为对美术无甚了解的人看,他大概会选择前者,但等他经过一段时间的艺术熏陶,最后的选择会改变过来。
泡一壶茶,开始可以先观赏茶叶的外貌,从其颜色、深浅、揉捻的轻重、有无白毫、叶子的老嫩,先行了解茶叶的优劣与品质特性。接着以温壶以后的热度将倒入壶内的干茶香气引发出来,享受一下茶叶的“汤前香”;有人喜欢温润泡,也可以在温润泡之后欣赏之。
开汤之后,各种茶汤美妙的颜色不只赏心悦目,也可以了解泡好了没有?好不好?端起杯子,先问问茶汤香不香,有时汤前很香,但开壶后并不香,这品质就差了一截。最后是品尝与看渣,让茶汤在口腔内充分与口腔壁、舌头、齿根接触,深刻体会一下茶汤的浓淡、强弱、甘醇、苦涩、活性、收缩性等等不同的感受。泡完了将茶渣倒出,有经验的茶侣可以从茶渣清楚地看出采摘的情形,发酵、焙火是否良好,茶青受损过没有等等,将茶叶看得清清楚楚、欣赏得彻彻底底。
如何在泡茶的过程之中,将茶叶的各项欣赏、品评要项表现出来,如何训练自己在这些过程之中,敏锐地观察、享受、都是茶艺生活的乐趣与课程。
欣赏的作文 篇6
直到那一刻,我终于明白:它所绽放的美丽是来自于灵魂深处那一股推不倒、灭不掉的力量,而不是种形体上的荣誉所能绽放出的美丽。
看惯了场上欢呼雀跃的激昂,听罢了啦啦队高声鼓舞的鸣叫。曾为场上选手出神入化的技术而赞许,也曾为那至高无上的冠军而钦佩。
但是那一场舞蹈比赛……
舞台上的灯光闪烁为比赛拉开了序幕,迎来了各地参赛选手和评委们的隆重登场,场下人山人海,无数只眼睛注视着台上龙飞凤舞的风姿,台下观众无不默默赞叹。舞台上,舞者们意气风发,信心百倍,一场接着一场更为激烈、出色。台下观众可谓是拍红了手掌都不觉得疼,评委们自然也是眼花缭乱,难分胜负。
接近尾声的最后一场了。这是几个女孩排练的舞蹈,在伴奏的奏响之下,她们开始了一系列的动作表演。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的小心翼翼,眼神中那种追求梦想的欲望如烈火般强烈。神色匆匆之间,我很吃惊地发现其中一个女孩脸色发青,脸上痛苦的表情又强忍着微笑,牙齿紧咬着发白的嘴唇。我的心在七上八下地跳,没等我及时地反应过来。突然“硼”的一声,这个女孩倒下去了,重重的倒下了,全场像出了障碍的音响——顿时中失去了声音。担心着、紧张着、颤抖着……在这种快不能呼吸的气氛下,这个女孩却让人出乎意料地站了起来,脸色依然很青却带着坚毅而自信的微笑。虽然伴奏的歌声不停歇地飘扬着,可她的同伴们早已忘乎了来到台上的目的,纷纷围绕在这个女孩身边,数十双手扶起一双弱小的手,紧紧的握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她们手牵着手连成一条直线,继续完成她们剩下的舞蹈之路。顷刻间,观众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什么,只有用最衷心的掌声献给了她们,献给了这个舞台。那一刻的情景牵动着每一位观众的心,歌声久久回荡在会场之间……
不必知道她们比赛的最终结果如何,过程就足以告诉人们,因为人们心里是知道的。她们以最精彩的演出回馈了观众,舞台上的她们告诉了我什么是美丽。
我最欣赏那一刻的美。
欣赏的作文 篇7
你只是出现在书中的一个女子,可却让我自难相望。
你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自小就只在头上插一根簪子,穿着一身捕头的衣服,跟在父亲身后判案,并且最后总能找出真相,没有让任何一个罪犯成为漏网之鱼。这令所有人都赞叹不已:黄家有一个聪明的好姑娘。
我欣赏你的坚强和临危不惧。
从敬仰的人变成万人唾弃的人,在这一夜之间,你经历了一场天地间的颠覆,原本冰清玉洁的你却背上了弑父的罪名。你从没有为此失声痛哭,只是连夜赶往长安,只为洗清冤屈,让案件真正的经过告白天下。因此,我欣赏你。
我欣赏你的胆识与才华。
命途多舛,曾居蜀地的你早已和今日长安的你大不相同,你从未觉得委屈。当日误打误撞让你成为了王府中的宦官,你凭借自己的胆识,在万人面前直言不讳,令众人都对你刮目相看;你凭借自己的才华,破获了无数起血案,让罪犯不打自招,在长安树起威望。一路走来,你暗中调查你父母的冤案,同时又很好的隐藏自己的身份,两者必有密切关联。你一介女子,却可以凭借胆量与智慧走到这一步,实属不易。因此,我欣赏你。
长安城中,世事难料,风起云涌,在看不见的暗处,丝丝成线。剪不断,逃不过。我欣赏你的正直和公私分明。
你善良,待人真诚,平日平易近人、从不对亲人起任何疑心的你又怎会知道凶手竟然就在你的身边?当你层层剥茧,即将破获全案时,意外发现,真的是他。当时你没有一刻犹豫,亲手斩断自己的儿女情仇,亲手将他定罪,也亲手斩断了这桩冤案,真的做到了当日你亲口许下的承诺。因此,我欣赏你。
你,黄梓瑕,是一株朝着光开放的向日葵,正直,善良,不屈不挠,光明磊落,即使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你也从不低头。
你是一位奇女子,凭借自己的力量在长安站稳,凭借自己的才华拨开层层迷雾,最终使一切尘埃落定。
“万木之长,何妨微瑕”,即使惶恐不安,看不清命运对你我的安排,也依旧笃定,感受真实才是活着的意义,这也就是真相存在的价值。
欣赏的作文 篇8
我的老家在一个小山村,那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很多人都喜欢到那里玩,尤其是那里的田野,一年四季都是那么美不胜收。不信,你就瞧瞧吧!春天,田野里长出了绿绿的芽苞,过了一会儿,下了一阵蒙蒙细雨,雨水滴在芽苞上,芽苞就大口大口的喝下去,越胀越大,好象要爆裂出来似的。夏天,田野长出了嫩绿的小麦,阳光射过,小麦就发出了耀眼的光芒,美丽极了。田野里五颜六色的野花竟相开放,花的芬香吸引着蝴蝶,它们在上面翩翩起舞。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刚出门,就看见田野里一片金色,原来是麦田,那浓郁的麦香扑鼻布来。水灵灵的茄子紫的发黑,像一个大感叹号。地瓜成群结对的探出头来,好奇地东张西望。一个个淘气的花生又大又圆,好像在说:“吃得太饱了,该睡上一觉。”冬天,包菜宝宝圆鼓鼓的,真可爱,一个个换上了绿油油的衣服,好像在说:“怎么样,酷毙了吧!”萝卜姐姐涨红了脸,枇杷爷爷换上了白色的大衣,暖烘烘的。老家的景色一年四季都是那么独特、迷人,有空别忘了来玩玩哦!
欣赏的作文 篇9
今年的春节,母亲是在泰安过的。
为减轻她心灵的漂泊感,从节前购买年货到过节时的礼仪习俗,我们都尽量注意去适应老人传统的习惯。坐在客厅聊家常的时候,我也会想办法找些陈年话题,帮着母亲去捡拾那些清苦却温馨的岁月记忆。
按照妻子开玩笑的说法:有具备大学校长身份的儿子xx,研究员职称的儿媳妇做饭,再加上哈佛大学博士的孙子视频请安,我们接待老太太的规格应该还算可以,估计她这次多过几天没有问题。
实事求是的说,因为我们的努力,母亲的心情一直很愉快。除夕的时候,老人家一直坚持着看完春晚,等我放过了鞭炮,摆上供品,上好香,她面对泰山磕了个头,才去睡觉。
初三的时候,三弟和三妹一家都过来吃饭,老太太自然很高兴。初四初五气温上升,天气比较暖和,她一个人出去,到小河边转了转,看了看整个大院的环境。回来和我们聊起自己的所见所闻,也表露出少有的主动开朗的神情。
抓住这一机会,我就劝她,现在住宿条件好了,至少住到过了十五再换地方。她听后还是过去那句话:来过个年就行了,不能多住。再继续劝说,她便不置可否地答应着:到时候再说吧。
初六那天,妹妹和妹夫又过来了,说是来接母亲去他们家。按照过去的习惯,母亲换了地方,就不再回来了,到三妹、三弟家住几天,接着就会回老家。
“不是说好在这里多过几天吗,怎么今天就来接了?”我问三妹。
“过多少才算多哎,这就不少了。”三妹还没回答我的话,母亲急忙就把话头抢了过去。
我明白了,看来初三聚会时,老太太早就私下把来接她的日子给三妹说好了。早晨吃饭的时候,我们还劝她过了元宵节再挪地方呢,谁知她早就排好了自己的行程。妻子有点不高兴,认为早饭聊起挪地方的事儿,老太太一点信息都未透露,好像跟我们隔一层似的。
我告诉妻子,老太太就这性格,别跟她计较了。以前一直都这样,我们又不是不知道。除非在自己的老家里,其他任何地方,即使是住在自己的子女家,她都觉得缺乏生活的归属感,不踏实。找不到心安理得的感觉,人自然就待不住。
我曾经专门就这个话题给母亲交流过,问她干吗到哪里都是住不安稳,过几天就想走?她的解释是,在哪里都不如自己在老家里坦然、随便。
“那有什么不坦然的,又不是别人家,自己养大的子女,给你养老不是应该的?”
“儿子是亲生的,那儿媳妇呢,人家又不歉你的,干嘛要伺候你。”她那意思,人老了干什么都不行了,住谁家里都是个累赘,“人家对你好那是面子,掏里子说,你就是个负担,人心里得有数。别人咋样我不知道,反正时间一长,我心里就犯嘀咕。”
母亲说的“面子”,我理解就是指那些处于表面的抽象道理,譬如孝敬老人、赡养父母等等;她所说的“里子”,则是指感受、直觉等情绪方面的东西。事实确也如此,很多的时候,大道理谁都会讲,然而要把道理真正熔铸到情感里,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说到底,母亲之所以不管到哪里都待不住,过几天就想走,就是想在别人还没产生厌烦情绪的时候,自己见好就收,免得把关系搞僵了,连累了各家的小日子。
正是因为母亲有这个想法,在父亲去逝后,关于她的生活安排,我们曾经提出两个方案让她选,一是在三个儿子家轮流过,二是住在一个儿子家,采取一人出力大家出钱的方式。最后她都没同意,依然坚持自己一个人住在老家里。为了防止过年过节的时候,我们兄弟姊妹都往回跑,她才答应春节到三个儿子家里轮流过。
父亲去逝后的第一个春节,母亲是在我们家过的。那时候我们还住在文化路,楼层比较高,上下也不方便,过了春节,就同意她搬到了三妹那里了。母亲在三妹家住了几天,便回了老家。
针对母亲到谁家里都过不安稳的心态,我们曾经多次劝说,都效果不佳。把道理掰开了打碎了,一点点地给母亲分析,到最后她还是那句话:到哪里都不如自己在老家随便。
实在无话可说了,大家就挨家逐户地给她找榜样:“你也学学前门的大娘,你看人家,不管对哪个孩子,都是理直气壮的。”
“各人有各人的品性,你们也别劝了,我学不了。”母亲坚持说:“如果像××××似的,到最后惹得谁也不喜,那日子过个什么劲儿。”母亲说的.也是实情,由于观念上的差别,她身边的老人里,在婆媳关系甚而母子关系的处理上,矛盾不断甚至闹得不可开交的例子,不在少数。“你们也别让我犯难,我自己在家里,没有任何顾虑,过着舒坦。”
不管自己如何辛苦,也不愿麻烦别人,母亲这脾气,到老都没有任何改变,包括对自己的儿女。今年又该到我们家过春节,她早就告诉过我,过了腊月二十三再去接她,不能太早了。凑巧我妹妹妹夫腊月二十二回老家有事,母亲为了让我省一趟,就自作主张跟着他们过来了。
我们嘉和的宿舍有个小院,进出很平坦,居室里也很宽敞,母亲也觉着很方便。原来想这次能够多过几天的,哪知道她仍是不改老主意,春节一过,就准备挨家点个卯意思意思,便打道回府。
临出门,看到我愕然不解的表情,母亲悄悄给我说:这样热乎乎、香甜甜地走,正好。
说到底,她还是怕时间长了相互之间产生厌烦情绪,再处起来就没意思了。
母亲的这种心态与性格,是多少年独特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积淀形成的,不是你讲道理就能够让她转变的。既然如此,看来我们要尽孝,遵从她的意愿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的“新春走基层”栏目,曾在各地就“什么是孝顺”进行采访,受访者纷纷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给我的感觉是,凡是讲得到位的,都是贴近生活实际远离空洞概念的大实话。
落实到生活实际中的孝顺,真得是要因人而异。因为尽孝不只是让老人在物质上得到满足,更重要的还要感受到精神上的充实。让孝敬达到身与心的和谐统一,应该是最高的追求境界,而能让老人感受到一种顺心如意的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再具体来说,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文化背景下走过来的老人,身心需求是不一样的,难以用抽象空洞的大概念来一概规范。像母亲这样的性格,自己忙碌一辈子,到自己该享清福的时候了,反而怕麻烦别人,甚至亲生骨肉伺候她,她都心有不安。这是与她的处世哲学直接相关的。
从本质上说,一个人的文化水平高低,与识字多少甚而识不识字没有直接关系。无论思想认识、思维模式是复杂还是简单,最终抵达的,都是一种哲学境界。母亲的哲学,也即她对生活的基本看法,她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以及过日子当中体现出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等,已经凝结为一种基本信仰和人生态度,不可能随着几句解言劝语所改变。
如何认识母亲的哲学,我这几天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想来想去,我觉得放在母亲身上最恰当的,是“慎独”两个字。
当然母亲不识字,从小也没受过私塾的教育,不可能知道语出《中庸》的“慎独”有什么深切含义。但这并不耽误她受“慎独”思想的影响熏陶,在独特的生活环境里,逐渐形成自我的人格修养。表现在言语行为中,概括起来那就是:依理顺情,无愧于心;以身为范,慎独寡言。
就我所了解的母亲,以上十六个字,放在她身上,恰如其分。
我父亲弟兄三个,一直没有分家,母亲嫁过来,不但上有公婆,每天还要面临着三兄弟所形成的微妙关系。在这样的家庭里,她要想做一个好女人,赢得全家人的尊重,就不但要做到勤劳善良、吃苦耐劳,还必须以身为范、忍让寡言。不论人前还是人后,首先想着别人,无论大事还是小情,都抱着自己吃亏的原则。一句话,宁愿委屈自己,也想办法让别人心里得到平衡。多少年来,母亲就是这样安身立命的。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母亲刚强、自尊、忍耐、内敛的个性。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的大环境下,要沉下心来维持好一个家,就必须舍弃自身很多的现实利益,以追求心理上满足的方式来平衡自我。慢慢地,便逐渐形成了母亲不善或者更准确的说是不屑于空泛地表述,而以实际行动昭示众人的秉性。无论对谁,她都会省去空洞俗套的表白,坚持着自己认定的那个理儿,甚至有时会表现出一种不容商量的执拗。
我早看出来了,母亲生活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用自我牺牲所换来的那种内心的自豪感。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是我们国家最困难的时期,这个阶段,恰恰是母亲操持着一个大家庭,供养着三叔读完高中,成为我们村里第一个大学生。三叔在山东医学院还没毕业,放假回家,就有村里人来找他看病。每每这时候,我就会从母亲脸上看到最兴奋最欣慰的表情。
到70年代末,我毕业成为一名大学教师,再后来弟弟也上了大学参加了工作,在这每一个生活转变的节点上,母亲都会品尝到人生的满足与欣慰的感觉,只是她不便得瑟不善表达,而悄悄地把自我安慰深藏在心底。对于自己一辈子的付出,母亲没有更多的奢望,只要大家都顾家,都想着她,都过得好,这就足够了。
母亲的这种人生追求看似平凡,实际上却体现了很高的境界,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上讲,它也达到了尊重需求甚而是自我实现需求的心理层面。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村里婚丧嫁娶,要请主事的人,父母往往都是被邀请的对象。被邀请主持管理红白事务的人,在我们老家被称之为总理。好多的时候,父亲是男总理,母亲是女总理,老两口各指挥着一帮人,共同运筹着别人家的红白喜事。我们家在当地的辈份并不高,父母能有这样的待遇,足以说明他们在村人心里的地位与威信。我经常这样想,父母共同接受了邀请,当老两口晚上倚着床头为主家筹划事务的时候,是不是有点开常委会的感觉?!
总之,长此以往,老太太被众人抬得越高,就越不好意思找梯子下来了。年纪越大,她只好越不能掉以轻心,宁愿继续苦自己,也不能有损于自我的尊严。这样,辛苦自己,成就别人,也就慢慢成了一种做人的境界,一种行为的习惯。
这种习惯和脾气结合在一起,表现在对待自己孩子的身上,也就形成了一种任性。从我们的角度看,母亲过得有些太认真,太刻板,太不随性了,然而它既然成了一种秉性,要转变也难,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我所概括的依理顺情、无愧于心,以身为范、慎独寡言,体现在母亲身上,完全是出于生活中的自然,成了她生命的一种纯然表现状态。不论什么情况下,都能够始终如一,这就形成了“慎独”的高境界。
“慎独”的根本在于“慎心”,这一点从母亲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认准了那个理儿,就心有所主,无论别人怎么说,都不改变主意,换个角度说,再大的诱惑摆在眼前,都不为所动。
前年的时候,嘉和的宿舍刚收拾好,我们请母亲来新家过中秋。她来了,过得也很高兴很欣慰,可是只过了一周多的时间,就嚷嚷着该回老家了。我私下悄悄问她为什么,她说在这里时间长了,耽误儿媳妇上班。自己年纪大了,啥忙也帮不上,整天等吃坐喝的,心里不舒服。
我和妻子好劝歹劝,说她在这里一点都不麻烦,平时吃什么还是吃什么,这么大的房子,能有个老人住着说说话,多好啊。
“你想想那天晚上,彭市长两口子散步看到你,还很眼热我们呢。说都退休的人了,老母亲还这么壮实,多幸福啊。”
母亲却说:“别糊弄我了,谁不捡好听的说。再怎么说,我在这里只能是个累赘。”
别管你怎么劝,她心里守着的都是自己的老主意。母亲的哲学很简单,很朴实也很具体。遵从自我的感受来选择生活方式,只有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里,她才能找到脚下有根的感觉:心有所依,情有所寄,踏实从容,心里坦然。
离开故土她就有一种飘泊感,就是住在亲生儿子家里,“慎独”意识也会转化为一种自律情态,约束着自我的一言一行。每次来这里,母亲都会专门交代:你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看她鱼肉都不吃,一天早晨妻子给她多煮了几个鹌鹑蛋,好说歹说,她只吃了两个,剩下的要我们两个分着吃了。而且事后还不忘提醒说:千万不要再给她专门做饭了,早晨吃鸡蛋就行,多煮那几个鹌鹑蛋,让她心里不好受。
我们家平时吃水果就多,假期里就更不用说了,按妻子的说法 ,吃水果不但要日常化,关键是还要多样化。苹果、柑橘、梨子、柚子等等,每天都会洗上满满两小筐。让母亲吃,她说冬天不敢随便吃东西,不是这个太凉,就是那个上火。没办法,我就会把香蕉剥好亲自陪着她吃。第二天,再拿两粒金桔给她,告诉她这是止咳的,让她没理由拒绝,她才不得不吃。
妻子吃水果的时候,也不能总是自己吃,有时让让她,她总是那句话,你吃你的,不用管我。端几颗草莓给她,她最多也是只拿一两颗,意思意思就算了。妻子回到餐厅小声问我:老婆婆是真不愿意吃,还是谦虚啊?我只好回答,你都问过她了,意思到就行了,谦虚不谦虚就别管了。她有自己的想法,顺着她才是明智的。
晚上睡觉前,她端着洗脚盆出来倒热水,我跑过去提起暖瓶帮她倒上,想顺便给她端到卧室里,她态度坚定、甚至有些不耐烦地告诉我:“你甭管!我自己能端。”
老太太,就这么任性!
从慎心开始,严谨自律,慎始慎终,这可能就是“慎独”的精髓吧。这种精髓表现在生活中究竟会怎么样,我从母亲身上好似感受到了。在一般情况下,她自己能打理的事情,就不愿去麻烦别人。她内心里向往着一个心神自由的能动性世界,只要是自己还能够亲力亲为,就不愿意别人去破坏它。我只能这样来理解。
母亲是一个在大家庭里熬出来的“成功”女人。而她的成功完全是以自我的牺牲精神,超强的自我消解委屈的能力换取的。嫁到我们家后,先送走了追求精致生活的公公,又伺候生病卧床的婆婆,好几年如一日。老人都不在了,还要为丈夫、大伯哥、小叔子打理日常的吃喝穿戴,加上抚养自己的孩子,这不但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更需要坚强的毅力。特别是在农村合作化以后,女人需要和男人一样去地里干活,收工回家,男人能够休息了,可母亲还必须围着窝台忙前忙后,五冬六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没有“慎独”的自觉意识和牺牲精神,是坚持不下来的。
到现在我都还记的,一家人吃饭改善生活,萝卜炖草鱼,家里所有人每人一条,可吃饭的时候,母亲分到最后总是没有自己的,因为她根本不把自己算在内。八月十五吃月饼,每家只能分得一斤,用刀切开,每人一片,弟妹们拿在手里高兴地跑出去了,谁也不会想到母亲自己从来吃不到,最后只是把切掉的月饼渣放进嘴里。还有端午节煮鸡蛋,等等,凡是按人头分的稀罕东西,她总是把自己排除在外。尽管她的高风亮节没有得到过任何人的肯定和赞美,她也没有抱屈过。
随着年纪的不断增大,我有时候就在想,母亲一生遵从着“慎独”的哲学,她是不是需要刻意地抑制着自己的种种欲望,甚至有时候会有意地压抑着自我?最起码,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母亲会将自己的行为放置于大环境、小环境中反复衡量,进而设身处地的多为别人着想,以尽可能的满足对方心理作为处理事情的依据。
母亲的哲学的伟大,表现在她年老以后,则更值得钦佩。
老一代人吃过的苦,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实。所以我们看到有不少的人,会很容易把自己的委屈当成资本,借助岁月的积累编织成长长的绳索,一旦时机成熟,便用它对亲人进行道德绑架,以此来达到心理的平衡。体现在现实中,便形成了两代甚至三代人之间的严重矛盾。在进行社会文化道德评价的时候,我们的一些所谓理论工作者,也往往会到传统论理道德里去找依据,要求新时代的人去上演旧的“故事”。
母亲没有文化,但她从自我的人性体验出发,明白这是不可取也是不可能的。
母亲也会回忆过去,也会讲当年自己做儿媳做妻子做母亲所受的艰难,但她从来都只是感叹,不会埋怨,更不会想着通过下一代来自我找补。有时候妹妹们会给她开玩笑,说你看你,小媳妇的时候只会伺候人,现在自己熬成婆了,却开始怕儿媳妇了。母亲听了也只会说:那是什么时候,这是什么时候。
我觉得就这一点,母亲就比那些满肚子文化的卫道士们有见识的多。
越到后来我越才发现,我的一些秉性,更多是从母亲那里遗传来的。那种隐忍、内敛,那份缘之于骨子里的自尊,那种情愿委屈自己也不会多作解释的沉静心态,成就了自己,也限制了自身。有时候名利就在眼前,哪怕送出个媚笑,躬一下腰或者伸一伸手,就能得到。但就是超越不了内心里的那份自尊。作为熔铸于血液里的生命元素,你就是喊一千遍战胜自我,关键时刻还是依然固我。这样的秉性,限制了客观外在很多应该得到的东西,别人看起来有点可惜,可却也更好地维持着整个生命的平衡,因为到什么时候都无愧于心,所以人的内心永远轻松。
总之,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省事的母亲。她的自我苛刻,她的沉静隐忍,她那宁愿委屈自己也要让别人高兴的品性,在长久的岁月里逐渐凝固成不给别人找麻烦的性格脾气。作为一种母爱,它是静默深潜的,难能可贵的。可当我们自身足够强大的时候,就不再注意细细体味随着年老越来越处于弱势的母爱了。我们会自觉不自觉地从自我出发,按照自我的需要来实践所谓的孝道,甚至很多时候将行孝变成了自我心理的满足过程,把老人当成了纯粹的自我实现的载体。一旦自己的行为得不到迎合,还会对老人产生误解,甚至在心理上生发出某种程度的怨气。
这种带有自以为是的霸道之孝,一不注意,往往就会出现在生活中。真是值得每个人认真反思。
初八的时候,因为带着母亲去医院看眼睛,我们中午又聚集在三妹家里吃饭。提起了除夕的春晚,聊起来才知道,母亲陪着看了整整一个晚上,实际上什么也没看懂。她只是觉得过年了,心里高兴,所以坚持到12点之后才去睡觉。
我问母亲:那一个冬天里,老太太们都去你那里看电视,每天一坐就是一屋子,你们看什么?
她说:“放碟,看戏。”
怪不得一次电视上放往年的小品《打工奇遇》,母亲很兴奋地给我说:那不是赵丽蓉吗!原来,她们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心里也有自己的明星。这里的生活环境再好,也没有她所希望的那种人文环境。她熟悉的人文环境在老家,在那个住了几十年的村子里,离开得太久,她的内心就会找不到感觉,就会不适应。
正因此,我坚定了这样的想法,随母亲的心愿,她愿意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回去,都随她。
正月十六那天,我和妻子把母亲送回了老家。当她走进自己家门的那一刻,看着她的背影,满文军《懂你》那深情的倾诉之声,在我心中腾跃而起:
你静静地离去
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
多想伴着你
告诉你我心里多么地爱你
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颜
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
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
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
把爱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
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多想靠近你
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
把爱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
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多想靠近你
依偎在你温暖寂寞的怀里
【欣赏的作文9篇】相关文章:
2.欣赏的作文
5.有关欣赏的作文
6.欣赏自己的作文
7.学会欣赏的作文
9.【荐】欣赏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