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略读后感
忽略读后感
1.
夕阳照应在洁白的镜子上,反衬在我们的身边,泛出点点光辉,我们这才发现我们多了许多东西,其实并不是,而是我们以前忽略了许多 ——题记
初读《忽略》这篇文章我感到有些吃力,但是待我再读上几遍,不经被这仅仅二十来行的文章吸引,“难道一位年长的母亲连一个几岁的孩童都不如吗?”
我不禁想起我们的现在社会的某些忽略:“我是一名学生,自然而然的比谁都在意分数,高分低分对于我来说是最重要的,因为这代表着我们的好坏,而谁又会去在意能力呢?”
虽然知识就像高楼大厦的地基一样,只有把地基打好大楼才能越来越高,培根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但是能力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东西啊!现在的人往往只注重知识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所以才造就了一批批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掌握了知识并非是掌握了能力,赵括“纸上谈兵”不也是一次忽略吗?由此可见,只知道纸上谈兵结果只有全军覆没,血染长平的下常阿拉伯一则寓言讲述的好:一艘小船在湍急的河流中行驶,一位哲学家问:“你知道政治﹑历史吗? ”船夫笑道:“不知道”。政治家又问:“你知道数学吗?”船夫还是不知道,“那太可惜了,你失去了半条生命!“不一会儿,风把小船吹翻了,船夫问:“你知道游泳吗?”“不知道”“那太可惜了,你失去了整条生命。”
哲学家知识是渊博的,但在生死的紧要关头他没有游泳的'能力,就只能“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可见能力是不可忽略的。
老师们,知识是根,能力是树干,分数是果实,只有根牢牢吸收知识树干才能粗壮,才能结出甜美的果实。所以,知识﹑能力和分数任何一样都是缺一不可的。
2.和作者一样,有种说不出而又怪不自在的感觉。因为忽略,而没有给予那孩子想得到的关爱;因为忽略,而没有体会到孩子给予自己的那份关爱;因为忽略,伤心了那孩子,更伤心的是自己的失败。
真的,忽略“真是一咱慢性毒药,在我们小心偏爱和不小心偏见的时候,深深伤害着爱你或可能爱你的人,遗憾的是,我们却浑然不知。”其实,真正感触的是,忽略更应该是一种社会问题。偏爱与针对,又何尝不是身为师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呢?自己也是如此。
往往,我们会因为某某表现不好,而针对于他,就会因此而忽略了他。好既成了坏,坏则更坏,这样就伤了他。往往,我们会因为某某表现极好,而偏爱于他,也会忽略了他的不是。好亦更好,不好也亦成了好,这样也是害了他。
想想,真是可怕极了。忽略有如此大的潜在危害,忽略会影响着人与人的关系,忽略易激起矛盾与冲突,忽略会无意伤害了对方,忽略真得在我们的生活中减少“误差”,虽然不能避免。
作品故事回放:奇奇因为前任老师的一句“这孩子很不招人喜欢”而在作者眼中有了最初的印象,后又与器材室老师发生争吵,形象有了下滑,最后竟以拾到一枚“假”扣子交给丢失扣子的老师,而一败涂地。后来,欢送会上,奇奇没有出现,“我”的问起,学生们“叽叽喳喳”的讨论,把所以不好的印象的根底掘了出来,全因我的忽略而误下了结论。原来,奇奇是为了帮我换凳子而与器材室的老师发生争吵,奇奇为了我袖口上丢失的扣子,一个人跑到镇上去买相仿的。奇奇都是因为关心“我”而“犯”下了一系列的“错误”,却一一地被“我”给忽略了。
作者当时的心情是:“脸上忽冷忽热起来”,“顷刻化为愧疚与不安”,“后来我专门写信给他道歉”。
读后心情:沉重而又感到悲哀,不知道是这样的忽略而伤害了孩子,还是这是教育工作中的一种错误倾向。忽略,使多少像奇奇一样的孩子,身受伤害。爱不但不得到肯定与回报,反而蒙受了痛苦的忽略。
读完篇文章后,我深有感触,常常地体会到,日常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关心每一个孩子,注意细节,留心他们的生活,多与他们聊天,说说心里话,争取了解每一个孩子,知道每一个孩子的不足与优点。
其实,留意在你面前飘落的每一滴雨,也许它正孕育着彩虹的美丽。
【忽略读后感】相关文章:
1.忽略的机会
2.忽略的机会
3.别忽略生活……
4.忽略的细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