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放学后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生很早就读过《孟宗哭竹》的故事,以前体会不是很深,今天再次学习时,突然有所悟,真是温故而知新,不亦说乎。
学生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前几个星期,校长因牙龈上火,叫我带小朋友到田野里采一点蒲公英的叶子回来。当时王老师说现在都夏天了,可能没有嫩叶了;助教说餐厅里有晒乾的蒲公英叶,是今春的。校长说新鲜的叶子下火效果好。吃完晚饭,我就和小朋友带著菜筐出发了。
春天来的时候,小朋友就在校园里采过一些蒲公英的叶子,凉拌了吃,味道很不错,鲜嫩可口。据说它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是药食兼用的一种植物。
我们出校门前,先到校园的路旁树下看了看,觉得叶子都太老了,就一心到田野里去找。可是,田埂上连蒲公英的影子都没见著,眼看天色渐黑,我们不由著急起来。当时我有点气馁了,可小朋友们丝毫没有放弃的意思,热情依然很高。我笑著说:“唉,我们学习孟宗哭竹吧!用至诚的孝心感动天地,土里就能长出嫩的蒲公英来!”小朋友们都笑了,看来哭是哭不出来的,但都在祈祷能快点找到嫩蒲公英叶。
一个小朋友说:“老师,我们还是回学校找吧,一定找得到的。”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我们只好又回到校园里找。她们蹲在地上,猫著腰,眼睛几乎都贴近地面了。我们找遍了整个校园,终于采到了一筐可吃的蒲公英叶。
学生今天回想起这件事情,突然悟到:凡事要向内求,向内求才求得到。
《八德故事》里说孟宗哭竹“非乞灵于竹也。而竹亦效灵。情到至处。不可以恒理测度者每如此。”孟宗哭的`时候并没有有心去乞求竹子长出笋来,可竹子被他的孝心感动了,竟然反常规地长出笋来供养这位孝子的母亲。这真的不是常理所能解释得了的。
说到这个“求”字,学生不由联想到经典里的很多教诲。
夫子在《孝经》里说:“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夫子的这句话和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所说的“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不是一个道理吗?
《了凡四训》里说“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教我们从真心里面去求,则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如理如法哪有求不到的?不仅道德仁义可以得到,身外之物,功名富贵也能得到。
人活在世上,可以说没有哪一个人是无所求,只是所求深浅广狭大小远近不同而已。
学生以前所求的是名闻利养,是五欲六尘的享受,渴望得到幸福美满的婚姻和成功的事业,可是,怎麽求也求不到,最后反而落得一无所有,生活过得一塌糊涂。吃尽苦头的我如果不是遇到传统文化、遇到《弟-子规》,可能现在还是继续在苦海中挣扎,最终是糊里糊涂地去。想想这样的人生,岂不是枉来人世走一遭?
今天的我是多麽幸运,在老祖宗恩德的庇护下,有缘遇到传统文化,遇到《弟-子规》。在圣贤教诲的薰陶下,我所求的是能早日完全开启孝心之门,圆满孝道,期盼早一天能成圣成贤。
能否求到?我坚信一定求得到。屈原夫子的名句给了我无比的信心和力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古圣先贤又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如果求不到,是自己没有从心地上下功夫。深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了凡四训》里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是不是一种消极的处世态度?不是。古语说的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种下善的种子、善的因,就会得善的果实、善的果报。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我们命里有没有全在于自己的造作,所以改造命运是有方法有理论可依的。
所以,在学圣学贤的道路上,我们可以抱持著“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态度,“人到无求品自高”。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求而无求、无求而求的人生境界,想获得幸福美满的人生,我们又何苦抱著那麽多的烦恼和妄想不放呢?
想到这里,学生的心突如明镜一般。人生怎一个求字了得!
【孟宗哭竹读后感】相关文章:
1.用哭竹生笋造句
5.孟佩杰读后感
7.宗月大师读后感
8.十宗罪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