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读后感

2017-10-28 小学生作文

彩虹读后感

一次听到《彩虹尽头》是在07年雨果奖名单公布的时候,当时看到是文奇的新作,心中除了给作者的喝彩之外,就把对这部小说中文版的期待埋在了脑海之中,文奇小说的英文版从来是啃不动的,默默期待了快两年时间,终于看到了《彩虹尽头》,科幻世界编辑部借机推出了四本文奇的作品那是题外话,刚刚读完《彩虹尽头》,果然不负盛名,膜拜之余我要强烈推荐一下。

概括地说,这个书在两个方面都很优秀:

一方面是小说设定的前瞻性,故事中描绘的种种未来科技活灵活现,文奇身兼未来学家、计算机专家、奇点理论的拥护者多重身份,在这部小说背后完美地扮演了一位赛伯世界预言家的角色,全方位地把一个五光十色的未来世界摆在了读者面前。

一方面是小说的故事内涵,凡尔纳的《八十天环游地球》在当今这个八十个小时环游地球也不是什么稀奇事的时代也同样是一部伟大的.科幻小说。同样,相信《彩虹尽头》在脱去各种犀利的未来设定,甚至在各种幻想科技被实现甚至超越的未来,其故事情节、内在思想仍在能够灼灼生辉,为当今铺天盖地的赛伯小说当好一根高高竖立的标杆。

每次跟人聊到费诺·文奇,话题总是不可避免地滑向一种科幻类型——“赛伯朋克”。《真名实姓》是文奇创作中的一块里程碑,也是他的较早引入中国的作品之一。那部创作于1979年的小说,早在个人电脑(PC)这个概念刚刚在现实社会中出现的那个时代,《真》就描绘了一个网络高手在赛伯空间中闪转腾挪的未来世界,不少讨论认为《真》比创作于1984年的《神经浪游者》更有资格担当“赛伯朋克开山之作”的殊荣。说到这里,就发表一下个人的观点了:文奇的小说都很“赛伯”,但是一点也不“朋克”。想起前段时间讨论过一个话题“赛伯朋克在中国不吃香”,当时就有很多话想说,赛伯朋克类型的小说个人看得不多,但还是多少有一些理解。赛伯朋克(CYBERPUNK),是由表示“电脑相关、自动控制相关”的前缀“Cyber-”和代表“叛逆、颓废”的潮流名词“Punk”组成,而故事的环境正如这个类型表达的,是一种悲观挣扎的未来世界,技术的进步并没有为社会带来福音,反而为一个非常黑暗、底层的斗争提供了一个平台,使这些斗争的影响更加惊心动魄、影响深远。吉布森的小说里,除开口味独特的先进科技,一个个平行宇宙搬的赛伯空间,人格化、形象化的自动化软件之外;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社会非常不和-谐,黑帮势力异常强大,政府机关山高皇帝远,角色们一个个都挣扎在社会的底层,凭借着网络手段斗得倒也精彩纷呈。然而,在这以和-谐为最贵的二十一世纪,“朋克”的拳脚很难施展开来,对未来做出悲观的预言,提高人们的警惕本来是一件大好事,但是当今社会要得是“信心”,社会发展需要信心,赛伯朋克这种颓废、甚至末世的风格的确很难打开市场了。

这个时候在回到文奇这里,文奇的小说“赛伯”得无以复加,但是他基本不“朋克”。从《真名实姓》开始,还看过的有《循环》、《费尔蒙特中学的流星岁月》和《为和平而战》等,都或多或少有赛伯世界的入侵。少则骇客们借助互联网提供给他们的更多的眼睛观察世界,更多的手去改造世界;多则有一个平行于地球的赛伯世界,供骇客们穿行其间,并返回来影响世界;更多的像《循环》中,就干脆让角色们慢慢发现自己其实是生活在赛伯世界中的自动化程序。这些小说中的赛伯世界都很生动,代入感很强,计算机专业的文奇能够提供很多合理的未来技术细节让小说在技术方面很硬;但是,在这些小说中,读者看不到“朋克”:那些未来世界中有犯罪,但犯罪并不猖獗;故事中有惊心动魄的斗争,但那些斗争是偶发事件;小说中的人物也有三流九等,但很少看到小混混。因此,“赛伯朋克”这个称号并不适合形容文奇的小说。

【彩虹读后感】相关文章:

1.彩虹姐姐作文

2.彩虹鱼作文

3.雨彩虹作文

4.彩虹瀑布作文

5.《雨天、闪电、彩虹》作文

6.风雨彩虹铿锵玫瑰作文

7.彩虹色的花作文

8.彩虹鸟作文(4篇)

9.彩虹雨作文8篇

修好这颗心读后感 真情故事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