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无中生有的意思是: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把没有的说成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无中生有是不是贬义词,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相关
【繁体】无中生有
【解释】道家认为自然界的物质来自视而不见的空间;把本来不存在的事说成确有其事
【引证解释】
1、道教语。谓万有生于无。
①语本《老子》:“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王弼 注:“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反於无也。”
②元 无名氏 《点绛唇》套曲:“道本无言行妙理,夺天地髓,就中只许自家知。无中生有人还会,玉炉内常把阴阳来配,要进火功,莫得迟。”
2. 谓凭空编造。
①《水浒传》第四一回:“你这廝在 蔡九知府 后堂且会说黄道黑,拨置害人,无中生有撺掇他。”
②《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子息从来天数,原非人力所为。最是无中生有,堪令耳目新奇。”
③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圈儿信》:“有好事者题一词於其上……无中生有,令人忍俊不禁。”
④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你别无中生有,拿 愫小姐 开心。”[1]
⑤明 施耐庵《水浒》第三十四回《镇三山大闹青州道 霹雳火夜走瓦砾场》量花荣如何肯反背朝廷?实被刘高这厮无中生有,官报私仇,逼迫得花荣有家难奔,有国难投,权且躲避在此。
简介
无中生有:《三十六计》中的第七计,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2]
原文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①。少阴、太阴、太阳②。
注释
①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诳,欺诈、诳骗。实,实在,真实,此处作意动词。句意为:运用假象欺骗对方,但并非一假到底,而是让对方把受骗的假象当成真象。
②少阴,太阴,太阳:此“阴”指假象,“阳”指真象。句意为:用大大小小的假象去掩护真象。
解释
用假想欺骗敌人,但并不是完全弄虚作假,而是要巧妙地由假变真,由虚变实,以各种假想掩盖真象,造成敌人的错觉,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这就是《易》经中所说的`少阴、太阴、太阳互相转化的道理,是一个中性词
按语
古人按语说:无而示有,诳也。诳不可久而易觉,故无不可以终无。无中生有,则由诳而真,由虚而实矣,无不可以败敌,生有则败敌矣,如:令狐潮围雍丘,张巡缚嵩为人千余,披黑夜,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得箭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潮兵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砍潮营,焚垒幕,追奔十余里(新唐书一九二《张巡传》《战略考·唐》)。
计名来源
本计计语出自中国古代哲学家(也有的称为兵家)老子《道德经》第40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揭示了万物第有与无相互依存、相互变化的规律。中国古代军事家尉缭子把老子的辩证思想运用到军事上,进一步分析虚无与实有的关系。《尉缭子·战权》中说:“战权在乎道之所极,有者无之,安所信之?”主张以“无”道假象迷惑敌人,乘敌人对“无”习以为常之际,化无为有,以虚为实,出其不备,打击敌人。可见,本计对特点是,制造一种假象,有意让敌人识破,使之失去警惕,然后又化无为有,化假为真,化虚为实;真的攻击敌人了,而敌人确依然以为是假对,不作防备,从而为我所乘,战而胜之。
【无中生有是不是贬义词】相关文章:
1.谨慎是不是贬义词
4.闷骚是不是贬义词
5.粗心是不是贬义词
6.骄傲是不是贬义词
7.夺取是不是贬义词
8.单纯是不是贬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