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贤下士是不是贬义词

2017-11-06 贬义词

  礼贤下士,指帝王或大臣降低自己的身份,敬重和结交那些有才德的人,使其为自己效劳。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礼贤下士是不是贬义词,欢迎阅读。

  【褒贬性】褒义词

  【成语名称】礼贤下士

  【成语拼音】lǐ xián xià shì

  【字词释义】

  贤:指贤士,有美德、有才能的人。

  下:谦居于别人之下,以示对人尊敬。

  士:旧指有知识学问的人

  泛指地位高的人降低自己的身份,用非常尊重和礼貌的`方式来对待地位比自己低但非常有才华的人。使之为己效劳,此方法一度成为招贤纳士的良方

  【成语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性质】褒义词

  【近义词】彬彬有礼、以礼待人

  【反义词】居高临下、盛气凌人

  【英文翻译】honour worthy men of letters

  【成语出处】

  1.《新唐书·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谦介,为宗臣表,礼贤下士有终始,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2. 刘向 《说苑·尊贤》:“孔子闲居,喟然而叹曰:“铜鞮伯华而无死,天下其有定矣!”子路曰:“愿闻其为人也何若?”孔子曰:“其幼也,敏而好学;其壮也,有勇而不屈;其老也,有道而能以下人”子路曰:“其幼也敏而好学则可,其壮也有勇而不屈则可,夫有道又谁下哉?”孔子曰:“由不知也!吾闻之:以众攻寡,而无不消也;以贵下/贱,无不得也。昔者周公旦制天下之政,而下士七十人,岂无道哉?欲得士之故也。夫有道而能下于天下之士,君子乎哉!” ”

  【成语典故】

  齐桓公礼贤下士的事颇多,在此仅举一二:《新序·杂事》载,齐桓公听说小臣稷是个贤士,渴望见他一面,与他交谈一番。一天,齐桓公连着三次去见他,小臣稷托故不见,跟随桓公的人就说:“主公,您贵为万乘之主,他是个布衣百姓,一天中您来了三次,既然未见他,也就算了吧。”齐桓公却颇有耐心他说:“不能这样,贤士傲视爵禄富贵,才能轻视君主,如果其君主傲视霸主也就会轻视贤士。纵有贤土傲视爵禄,我哪里又敢傲视霸主呢?”这一天,齐桓公接连五次前去拜见,才得以见到小臣稷。又据《管子·小问》载,一天,桓公与管仲在宫内商讨要征伐莒国的事,还没行动,已在外面传开。桓公气愤地对管仲说:“我与仲父闭门谋划伐莒,没有行动就传闻于外,这是什么原因?”管仲曰:“宫中必有圣人。”桓公寻思了一下,说:“是的,白天雇来干事的人中,有一个拿拓杵春米,眼睛向上看的,一定是他吧?”那人叫东郭邮,等他来到齐桓公跟前,桓公把他请到上位坐下,询问他说:“你是说出我要伐莒的吗?”东郭邮果敢地说:“是的,是我。”桓公说:“我密谋欲伐莒,而您却言伐莒,是何原因?”东郭邮回答:“我听说过,君子善于谋划,而小人善于推测。这是我推测出来的。”桓公又问:“你是如何推测出的?”东郭邮说:“我听说君子有三种表情,悠悠欣喜是庆典的表情,忧郁清冷是服丧的表情,红光满面是打仗的表情。白天我看见君主在台上坐着红光满面,精神焕发,是打仗的表示,君王唏吁长出气却没有声,看口型应是言莒国,君主举起手远旨,也是指向着莒国的方向,我私下认为小诸侯国中不服君主的只有莒国,因此,我断定你是在谋划伐莒。”桓公听言欣喜他说:“好!你从细微的表情和动作上断定大事,了不起!我要同你共谋事。”不久,齐桓公就提拔了东郭邮,委以重任。总上所述,正是齐桓公礼贤下士,选贤任能,才为其霸业蓄备了大量的有用人才。

【礼贤下士是不是贬义词】相关文章:

1.炙手可热是不是贬义词

2.厚积薄发是不是贬义词

3.闷骚是不是贬义词

4.粗心是不是贬义词

5.骄傲是不是贬义词

6.夺取是不是贬义词

7.单纯是不是贬义词

8.争分夺秒是不是贬义词

动作贬义词有哪些 无缘无故是贬义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