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报秋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报秋读后感
《报秋》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对比的运用是这篇文章突出的艺术表现手法。
太阳花又名“死不了”,但“死不了”都“种死了”;而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这是第一比。这层对比反衬出玉簪花生命力之强。
报秋的玉簪花不择环境,具的极强的生命力,总是保持洁净,秋季来临,花开灿烂,芳香浓烈,坦然“报秋”;而“我”却总处在“懒洋洋”的精神状态中,在人生的“收获”之秋“两手空空”,只有“不安和焦虑”。这是第二比。这一层对比既是对时光易逝而自己一事无成的惋惜,又是对人生该有所作为的期待。
朱敦儒对生活的态度是“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而作者却从玉簪花的身上悟出“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要主动地“领取生活”,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是第三比。这一比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指出了处在完全不同于朱敦儒所处时代与环境的人们应有的人生态度。
以上三层对比,层层推进。作者正是通过对比的手法来结构文章,彰显主旨。
二、试析《报秋》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报秋》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清晰地显露出作者的心路历程。我们了解了这一历程,也就触摸到了文章的主题。
这一历程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玉簪花的`开放,让先生感觉到时光飞逝,先是“一惊,随即怅然”;其次是玉簪花顽强的生命力,给先生以强烈的感受,尤其是此花“不要人照料”,“不挑地方,不拣土壤”,“随便种种”,就“蓬勃生长”,花香浓郁,而先生在这一、两年中,却“总在不安和焦虑中”;最后是兄长寄词,让先生感悟到“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要心中领取,便是逍遥”。
这一历程十分明晰,玉簪花仿佛是作者的参照物,它顺应自然,自在生长,生机勃勃。而作者自身呢?感叹时光飞逝,感叹秋来无获。由此,作者感悟到“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至此,文章的主题也就豁然开朗了,就是:时光易逝,要珍惜光阴,抓住现在,抓住人生的每时每刻,有所做为,不能虚度年华。
三、谈谈《报秋》的构思技巧
宗璞先生的《报秋》全文分成“报秋”和“知秋”两大部分。这两部分层层铺垫,前后勾连,结构严谨。
前六段写“报秋”,扣住一个“感”字。文章开篇写我看见平簪花“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先是一惊,随即怅然”。此句领起下文。我为什么一“惊”呢?原来“这花一开,没几天就是立秋”。作者在点题的同时,也巧妙地设下伏笔,让读者去揣摩“我”为什么“怅然”。2至4段用对比手法,极力状写玉簪花给人的深刻印象:开在百花凋零的初秋的玉簪花,呈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只有这种“生命力极强的花”才会在初秋让满园飘香,让人警醒“秋来了”。所以第5段就写玉簪花的芳香醒脑,并再次点题。
面对这生命力极强的玉簪花,作者自会观照自身: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两手空空”。这正是我“怅然”的原因。至此,第一部分也就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文章后三段写“知秋”,突出一个“悟”字。在吟咏朱敦儒的词的过程中“我”理解了“领取而今现在”的内涵。悟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至此,“怅然”悄悄消逝,人生的真谛自然悟出,于是在结尾水到渠成地点出全文的主旨:“领取自己那一份”,“领取生活”。
四、《报秋》的艺术手法赏析
《报秋》篇幅不长,但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法。
玉簪花开是作者悟生活、悟人生的起点,并由此展开了花与花、花与人、人与人的对比。玉簪花不同于太阳花等其它花,生命力极强,蓬勃生长,花开时芳香四溢,坦然“报秋”;而“我”到了人生该收获的“秋季”却“两手空空”,“总是焦虑与不安”。花与人的不同,引起了作者的思考,悟出了与朱敦儒不同的生活态度。正是这些对比,提起层层思索。这“对比”的手法运用得好。
作品既描写了花开之景,又直抒自我感慨之情,再引用古诗作更深层次的人生思考。全篇有景有情有思,有物有我有诗,描写、抒情、议论熔于一炉。这“立体”的手法运用得好。
文章一开头写看到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为什么“怅然”?作者却不马上回答了,设一个悬念,之后却铺开笔墨写玉簪花,直至第6段才作出回答。解除了这个“悬念”,文章似可收束,而作者却出人意料另起一笔,写兄长寄来的朱敦儒的词。而又正是这词解除了“怅然”,水到渠成收结全文。这“跌宕”的手法运用得好。
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使文章亦如秋日里的玉簪花,飘散着浓郁的芳香。
【报秋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1.森林报秋读后感
2.桂花报秋
5.报秋阅读答案
6.报秋的阅读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