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用寒暄怎么造句?古典问候型 具有古代汉语风格色彩的问候语主要有“幸会”、“久仰”等等。这一类问候语书面语风格比较鲜明,多用于比较庄重的场合,在导游交际这一类追求平和、亲近的场合中用得比较少。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寒暄】:(hán xuān)
寒暄有三种释义,如今泛指宾主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在古代指肺有痰热,每感寒即发咳嗽的病征;也指年岁。
【解释】:
(1)指冷暖。白居易《桐花》诗:“地气反寒暄,天时倒生。”
(2)指年岁。徐陵《在北齐与宗室书》:“自徘徊河朔,亟积寒暄。”
(3)问候的客套话。陆游《南唐书·孙忌传》:“忌口吃,初与人接,不能道寒暄;坐定,辞辩锋起。”;也有作“暄寒”。《南史·蔡撙传》:“及其引进,但暄寒而已,此外无复馀言。”
(4)古病名。指[1]肺有痰热,每感寒即发咳嗽(即所谓“寒包火”、“寒包热”)的病证。《医学入门·咳嗽》:“又有一种遇寒则咳者,谓之寒暄。乃寒包热也。解表则除,枳梗汤加麻黄、防风、杏仁、陈皮、紫苏、木通、黄芩。”
寒暄的基本类型
问候型
(1)典型问候型 典型的说法是问好。常说的是“你们好!”、“大家好!”等等,这是近几十年来新型的问候语,也是导游交际过程中用得最多的一种问候语。另外近些年开始流行英文化的问候方式,如“嗨”等。
(2)传统意会问候型 传统意会型问候主要是指一些貌似提问实际上只是表示问候的招呼语。如:“上哪去呀?”、“吃过饭了吗?”、“怎么这么忙啊?”等等。这一类问语并不表示提问,只是见面时交谈开始的媒介语,并不需要回答。主要用于熟识的人际之间,在导游交际过程中,比较适用于导游员跟游客熟悉以后的问候。
(3)古典问候型 具有古代汉语风格色彩的问候语主要有“幸会”、“久仰”等等。这一类问候语书面语风格比较鲜明,多用于比较庄重的场合,在导游交际这一类追求平和、亲近的场合中用得比较少。如果导游员不顾旅行团的各种实际情况,自顾自地跟游客说“久仰!久仰!”、“幸会!幸会!”,很有可能会引起游客的反感,造成一些不良影响。
攀认型
攀认型问候是抓住双方共同的亲近点,并以此为契机进行发挥性问候,以达到与对方顺利接近的目的。导游员与游客接触时,只要留心,就不难发现自己与游客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共同点,像“同乡”、“自己喜欢的'地方”、“自己向往的地方”、“自己认为的人间好去处”等等就是与游客攀认的契机,就能与游客“沾亲带故”。如:“大家是广州人,我母亲出生在广州,说起来,我们算是半个老乡了。”“大家都是昆明人,我也算是昆明人。我在昆明读了四年书,昆明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了。”
关照型
关照型寒暄主要是在寒暄时要积极地关注游客的各种需求,在寒暄过程中要不露痕迹地解决游客的疑问或疑难。游客的需求有衣食住行等具体方面的,也有心理感受方面的,如果导游员在寒暄中能够有针对性地关注这些方面的问题,就能够一定程度地解除游客的某些必要的或者是不必要的担心,就能有效地活跃游客的情绪。
用寒暄造句:
1、现在的生活,温饱问题不在话下,寒暄语也多了。我和朋友寒暄了几句就走了。好久没见我的朋友,我看到他,总要跟他寒暄几句。投我一票吧!
2、回家途中遇到一个故友,不得不停下寒暄几句。
3、那种社交的礼数、权位的交易、字斟句酌的寒暄,与愉快心情是格格不入的。
4、我和我小学的同学在街上相遇,互相寒暄了几句就各自走了。
5、她从不拥抱我们,但总是和我们寒暄,将我们热乎乎的小手握在她那双秀美清爽的手里,她的手背上露出一些青筋,就像手上白嫩的皮肤细薄得遮不住它们似的。
6、他们俩一见面就寒暄起来,而且还没完没了,真让人心烦!
7、我们若在路上碰上熟人,应当跟他寒暄一两句;若视若不见,不置一辞,难免显得自己妄自尊大。
8、我忽然看见我小学的死党,便走过去跟他寒暄几句,然后就匆匆忙忙的离开了。
9、地气反寒暄,天时倒杀生。——白居易《桐花》
10、见面之后是省不了的一番寒暄,之后大家才纷纷进入了房间。
11、大年初一,亲戚朋友见面都要闲聊几句互相寒暄问个好。
12、吴明和王新坐在咖啡厅里,象多年的朋友,寒暄了一阵子之后,就转入了正题。
13、大伙们寒暄几句就各奔东西了。
14、大人们见面互相寒暄了几句,接着又埋头做着各自的事情。
【用寒暄怎么造句】相关文章:
1.用寒暄造句
2.怎么用真像造句
3.用无论怎么造句
4.用啜泣怎么造句
5.用启迪怎么造句
6.用波荡怎么造句
7.用扁柏怎么造句
8.用极冠怎么造句
9.用中稻怎么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