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鸡的成语故事7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闻鸡起舞
“闻鸡起舞”的鸡是指鸡鸣,舞是舞剑、习武。它说的是晋代人祖逖的故事。
祖逖胸情开阔,不怎么讲究仪表,但却胸有大志。起初他不喜欢读书,后来发愤攻读,学问大有长进,他与刘琨一道担任过司州主簿,感情很好,夜里经常同盖一床被子谈论国家大事,谈到激动的地方,即使是半夜也要坐起来。一次半夜里忽然听到鸡叫,祖逖踢醒刘琨说“这是吉祥的声音呀!”边说边下床,走到院子里舞起剑来。他们曾经相约:天下大乱,豪杰共想,他们就一道到中原去避难。晋元帝时,祖逖任豫州刺史,北伐渡江之际,他叩着船桨发誓说“不收复中原而再渡江返回者,誓不为人!”渡江以后,他率领部下与石勒的军*相持,收复了不少失地,恢复了东晋黄河以南的许多领地。“闻鸡超舞”,后来形容有志之士及时奋发自励。
2.鸡犬升天
通常是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这是晋代葛洪《神仙传》中记述的一则故事。
汉代淮南王刘安爱好寻求仙方神术,有个名叫八公的仙翁,传授给他炼制仙丹的办法。刘安炼成吃下以后,就在大白天升天而去。他临去时,将剩余的仙药放在庭院中,鸡和狗也吃了,都升上了天,所以鸡在天上鸣,狗在云中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宙官,和他有关系的人都跟着得势;而那些依附权势而长官发财的人,也被讥为“淮南鸡犬”。
3.鹤立鸡群
鹤代表高雅,鸡意谓平庸。鹤立鸡群,当然超乎脱俗了。这说的是晋代嵇绍的事。嵇绍是魏晋之际“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儿子,他体态魁伟,聪明英俊,在同伴中非常突出。晋惠帝时,嵇绍官为侍中。当时皇族争权夺利。互相攻杀,史称为“八王之乱”,嵇绍对皇帝始终非常忠诚。有一次都城发生变乱,形势严峻,嵇绍奋不顾身奔进官去。守卫宫门的侍卫张弓搭箭,准备射他。侍卫官望见嵇绍正气凛然的仪青,连忙阻止侍卫,并把弓上的箭抢了下来。不久京城又发生变乱,嵇绍跟随晋惠帝,出兵迎战于汤阳,不幸战败,将士死伤逃亡无数只有嵇绍始终保护着惠帝,不离左右。敌方的飞箭,象雨点般射过来,嵇绍身中数箭,鲜血直流,滴在惠帝的御袍上。嵇绍就这样阵亡了。事后惠帝的侍从要洗去御袍上的血迹,惠帝说“别洗别洗,这是嵇侍中的血啊!”嵇绍在世时,有一次有人对王戌说“昨天在众人中见到嵇绍,气宇轩昂如同野鹤立鸡群之中。”后来就用“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行很突出。
4.鸡口牛后
鸡的嘴巴,牛的肛门。愿意当前者,还是后者?
有一句成语就是“宁为鸡口,无为牛后”,简称”鸡口牛后”。这是战国时代苏秦的话。
战国后期,秦国最为强大,各国围绕着与秦国的关系和态度,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连横就是以秦国为核心,联合各国为一体,这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合纵就是秦以外的各国结成联盟,共同对抗秦国。前者以张仪为代表,后者以苏秦为代表。张仪劝韩王倒向秦国,苏秦则劝韩王切不可上秦国的当。苏秦对韩王说“韩国领土广大,地势险要,又有勇敢善战的军*,为什么要向秦国低头呢?韩国如果表示屈服,秦国一定首先要求割地给它。今年给这一块,明年它又会有背后的要求,韩国的领土有限而秦国的贪欲无限,您怎么也满足不了它。俗话说: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您要跟着秦国合作,那就是做牛后了,我真替大王您难为情啊!”韩王听了这一番话,又气又急,大叫道“先生说的对,我死也不能向秦国屈服!”苏秦是劝韩国宁可作一自由独立的.小国,而不要当秦国的附庸。鸡口虽小却是进食的地方,牛后虽大,却是出粪的地方。也有人认为“鸡口牛后”应为“鸡尸牛从”,鸡尸比喻独立作主,牛从比喻臣服于人。但“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已广为流传,并被人们以常使用。它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而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5.鸡鸣狗盗
这也是战国时期的故事。
那时的贵族都供养门客。孟尝君是齐国的贵族,普为齐国相,名声很大,他家的门客当然很多,号称“食客三千”。
三千门客之中,有不少人有各种各样的本领和才学,为主人服务效劳。有一次,秦国国王昭王请孟尝君访问秦都咸阳。孟尝君到达秦国后,秦国的国相很嫉妒他,劝秦王把他杀掉,以免他在秦国了解情况回去后,对秦国不利。孟尝君得到这个消息后很着急,赶紧托人去向秦王的宠妃燕姬求救。
燕姬提出条件,要孟尝君送她一件非常贵重的白狐裘。但孟尝君只有一件白狐裘,而且已送给秦王了。这时门客中有一个善于偷东西的人,象狗一样机灵。他在黑夜中潜入秦宫,偷出了那件白狐裘。孟尝君立刻把它献给了燕姬。燕姬向秦王求情,秦王答应放走孟尝君,让他们回国。孟尝君料知秦王事后会后悔,决定立即逃走。逃到函谷关时,正是半夜。关上规定,每天鸡鸣以后才能打开关门让商旅通过。这时门客中又有一个善于模仿鸡叫的人,模仿起鸡叫来,如同真鸡叫一样,引起附近村中的鸡都叫了。守关的人听到鸡叫,便打开关门,让孟尝君一行人过关,从而逃出了秦国。等到秦王反悔派兵追来时,他们早已离境很远了。这两个鸡鸣狗盗的门客,虽然救了主人,但其他的门客仍然瞧不起他们,认为他们既无高深的学问,也无堂皇的风度,只不过略施小技而已。
但从当时的实际情况看,如果没有这两个略施小技的门客,孟尝君恐怕要在异乡做鬼了;而那些自恃学问高深、风度堂皇的人在危急时刻却一筹莫展,无计可施。相比之下,那两个鸡鸣狗盗的门客倒是不乏应急解危的能力。后来用“鸡鸣狗盗”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6.杀鸡焉用牛刀
原话是“割鸡焉用牛刀”。从字面上就不难理解,杀牛的刀肯定很大,而宰鸡的刀自然是小刀,用杀牛的刀来宰鸡岂不是小题大做吗?
这个典故出自懦家的经典之一《论语》。孔子到了鲁国的一个小邑武城,他的学生子游,名叫言偃,当时在武城做官,孔子听到了弹琴唱歌的声音,他微笑着说“杀鸡何必要用杀牛的刀呢?”意思是说,治理这样一个小地方,哪里用得着施行礼乐教育。但想不到子游却回答说“从前我听到老师您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就会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好使唤了’”孔子听了便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的话只是和他开个玩笑罢了。”
《论语》中这句话已成为非常大众化的成语了,引申为办小事不必浪费大才。而杀鸡用牛刀,就是小题大做或者大材小用了。
7.山鸡舞镜
又叫山鸡起舞,典出《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山鸡爱其毛羽,映水则舞。魏武时,南方献之,帝欲其鸣舞无由。
公子苍舒令置大镜其前,鸡鉴形而舞,不知止,遂乏死。”《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回》:“丹桂岩山鸡舞镜,碧梧岭孔雀开屏。”三国时,曹植有一子名曹冲,年岁尚幼,已聪明无比,有成人之智。一日,南方遣人送来一珍禽名“山鸡”。此“山鸡”喜在清澈之水旁,见水中自影而起舞。曹操无法使之在殿上表演。年仅五六岁之幼童曹冲思得一法,命人取来大镜,置于山鸡之前。山鸡自镜中见其美丽之身影,仿佛身临水旁,得意忘形而翩翩起舞。越舞越有劲,不肯休止,终於精疲力竭而死。“山鸡舞镜”原指山鸡对镜起舞。后喻顾影自怜,自我陶醉,自我欣赏,常用此语。
【有关鸡的成语故事7则】相关文章:
2.有关鸡的谚语精选
3.鸡
5.我家的鸡
6.我家的鸡
7.我家的鸡
9.关于鸡的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