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农业谚语

2018-02-01 谚语

  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关于雨水农业谚语,希望能帮到你!

  1、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

  2、水是庄稼血,肥是庄稼粮。

  3、黑夜下雨白天晴,打的粮食没处盛。

  4、人靠地养,地靠粪养。

  5、春天比粪堆,秋后比粮堆。

  6、立春三场雨,遍地都米。

  7、麦田返浆,抓紧松耪。

  8、雨水非降雨,还是降雪期。

  9、待要庄稼好,底粪要上饱。

  10、春田肥料早运上,耙耢保墒不容停。

  11、河水井水双配套,水到用时有保证。

  12、麦怕清明连夜雨。

  13、伏里一天一暴,坐在家里收稻。

  14、抓紧划锄冬小麦,化一层来锄一层。

  15、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宽。

  16、雨水到来地解冻,化一层来耙一层。

  17、蓄水如囤粮,水足粮满仓。

  18、水深才能养大鱼,上中下部鱼三层。

  19、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

  20、伏里无雨,谷里无米;伏里雨多,谷里米多。

  21、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22、顶凌麦划耪,增温又保墒。

  23、春雨贵如油。

  24、春天粪筐满,秋天粮仓满。

  25、七九八九雨水节,种田老汉不能歇。

  26、大麦葵花和蓖麻,顶凌播种产量丰。

  27、地里铺上粪,家里座上囤。

  28、立秋下雨万物收,处暑下雨万物丢。

  29、大搞棉花营养钵,适时早播还省种。

  30、麦子洗洗脸,一垄添一碗。

  31、水满塘,粮满仓,塘中无水仓无粮。

  32、水来蓄满塘,用時不慌张。

  33、三月雨,贵似油;四月雨,好动锄。

  34、春雨满街流,收麦累死牛。

  35、麦润苗,桑润条。

  36、处暑下雨烂谷箩。

  37、春雨漫了垅,麦子豌豆丢了种。

  38、秋禾夜雨强似粪,一场夜雨一场肥。

  39、“雨水”雨增温度升,华北大地渐解冻。

  40、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41、黄河水可用不可靠,来水赶快把麦浇。

  42、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43、粪是庄稼宝,离它长不好。

  44、种地别夸嘴,全凭肥和水。

  45、黄河来水快蓄灌,莫待断流浇不成,

  46、水是金汤玉浆,灌满粮囤谷仓。

  47、立了秋,那里下雨那里收。

  48、一阵太陽一阵雨,栽下黄秧吃白米。

  49、水是庄稼血,没有了不得。

  50、春得一犁雨,秋收万担粮。

  51、养鱼宜用废弃地,烧完砖瓦挖鱼坑,

  52、清明前后一场雨,豌豆麦子中了举。

  53、雨水节,雨水代替雪。

  54、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

  55、春雨贵似油,多下农民愁。

  56、结合积肥整鱼塘,塘深地壮鱼粮增,

  57、牛驴骡马要加料,春耕春种如虎猛。

  58、处暑里的雨,谷仓里的米。

  59、地瓜育苗早打谱,抓紧盘炕和挖坑。

  60、黄河水可用不可靠,来水快把白茬浇。

  61、低产变高产,水是第一关。

  62、会耕会耪,无粪不长。

  63、夏雨稻命,春雨麦病。

  64、三伏要把透雨下,丘丘谷子压弯桠。

  65、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66、粪大水勤,不用问人。

  67、六月下连阴,遍地出黄金。

  68、果园认真来管理,剪枝刮皮把土松。

  69、春雷响,万物长。

  70、春天三场雨,秋后不缺米。

  古老的农业谚语起源

  农谚流传相当久远,不少古书上已有记载。农谚讲的是农业生产。广义的农业生产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农之中还包括农作物、果蔬、蚕桑等,这些内容在农谚中都有。

  再说,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壤、肥料、水分、温度以至于季节、气象、气候条件,这些方面在农谚中占有大量内容。农业生产又是由人在进行的,因此农谚中还有很多内容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经营管理的经验等。

  历史起源

  例如,现今流行的“秧好半年稻”,“麦要浇芽,菜要浇花”,“处暑根头白,农夫吃一赫”,“稻如莺色红,全得水来供”等农谚,见之于明末的《沈氏农书》:“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见之于明末的《天工开物》;“无灰不种麦”,“收麦如救火”见之于16世纪初的《便民图纂》;“六月不热,五谷不结”,“六月盖了被,田里不生米”等见之于14世纪初的《田家五行》;“若要麦,见三白”,“正月三白,田公笑赫赫”,见之于8世纪初唐朝的《朝野佥载》;“欲知五谷,但视五木”,“耕而不劳,不如作暴”,见之于6世纪的《齐民要术》。

  古书中引用的农谚,还往往冠以“谚云”或“古人云”字样,说明被引用的该句农谚起源更早,到底早在何时,就不一定都能在文献上找到。

  至少目前所知,有些农谚可以远溯至数千年前,如浙江农谚:“大树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一句,同样见之于西汉(公元前1世纪桓宽的《盐铁论》轻重第十四:“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骤雨不终日,飓风不终朝”与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三章“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相似。

  由于农谚的来源可以不断地追溯,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农谚的起源是与农业起源一致的。而农业的起源远早于文字记载,所以农谚的起源也一定在有文字以前了。

  农谚的作用

  农谚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它对于农业生产必然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被剥夺了读书识字的权利,他们的经验主要靠“父诏其子,兄诏其弟”的口头相传方式流传和继承下来,农谚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例如,在封建社会时期,还没有同代的温度计、湿度计等仪器,农民就拿多年生树木的生长状态作为预告农事季节的依据,因为多年生树木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定的'客观气候条件,于是产生了“要知五谷,先看五木”的农谚。

  在指导播种期方面,有许多反映物候学的谚语,如“梨花白,种大豆”;“樟树落叶桃花红,白豆种子好出瓮”;以及“青蛙叫,落谷子”等等。更多的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指出各种作物的适宜播种时期:如“白露早,寒露迟,秋分草子正当时”;“白露白,正好种荞麦”等。农民有了这些农谚就能掌握适时播种。

  另外如“立冬蚕豆小雪麦,一生一世赶勿着”;“十月种油,不够老婆搽头”等谚语,却是失败教训的总结,提醒人们要抓紧季节,不误农时。

  如果说,音乐、舞蹈、歌谣都起源于劳动,那么,农谚实在是农业劳动中从歌谣分化出来的一支重要分支。歌谣与农谚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倾诉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即着重社会关系方面的;而农谚则描写劳动人民与自然斗争,即着重生产方面的。

【关于雨水农业谚语】相关文章:

1.关于农业谚语大全

2.雨水节气谚语

3.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

4.描写雨水的谚语

5.农业生产谚语

6.关于雨水作文

7.关于立冬谚语

8.关于清明谚语

9.关于谚语介绍

农业谚语分享 农业谚语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