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哲理故事

2018-07-14 哲理故事

读书的哲理故事1

  梅勒洛夫被判入狱4年。惩罚措施有两种可供选择:去医院当护士或者再接受一次文化教育。梅勒洛夫可不想每天去医院给病人倒尿桶,所以就选择了后者。

  梅勒洛夫的任务是要大声朗读完列夫·托尔斯泰的四卷《战争与和平》,而且每页都要给监狱官转述一遍。这大出梅勒洛夫的意料,但他已无路可退。

  读第一页时,就有几个词把梅勒洛夫难住了,他怎么也看不懂。

  读啊!监狱官吩咐说,你,怎么,是文盲吗?

  我中学毕业,还有毕业证呢。梅勒洛夫生气地说。

  那你就大点声读吧。

  可这不是用俄语写的。

  这是法语,监狱官说,俄罗斯贵族子弟法语说得都跟俄语一样好。

  我不是贵族,法语我不会。

  可你的卷宗上写着你会三种语言:英语、德语和法语。

  我的学位证是我从市场上买来的。

  原来如此!如果我把这事告诉监狱长,监狱长还会再给你加两本。

  监狱官先生,您要是愿意,我给您跪下都成,只是求您别再难为我了。等我出去以后,我送您一辆‘奔驰’。

  算了吧,我才不稀罕你的‘奔驰’呢。看见没有?这儿有一个小星号,这叫脚注。这下面是俄语译文。

  梅勒洛夫勉勉强强地总算读下来了一页。

  可以问您一个问题吗?休息的时候,梅勒洛夫问监狱官。

  当然可以,你说吧。

  为什么大家都叫您博士?这是您的绰号还是您真的是博士?

  我真的是博士。

  那您怎么在这儿工作?

  我是文学博士。得跟书打交道。可现在外面那些自由的人谁也不读书了,只有监狱里还有被判读书的人。

读书的哲理故事2

  寺庙里塑有三教的圣像:先是儒教圣像,次是佛教圣像,后是道教圣像。道士见了,马上将老君移到中位;和尚见了,又将释迦牟尼移到中位;读书人见了,又将孔子移到中位。三位圣人自相说道:“我们原是好好的,却被这些小人搬来搬去,搬坏了。”

  【点评】《周易》:“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各种思想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而不是谁主谁次的地位之争。

读书的哲理故事3

  有个庸俗的人建造了一见精美的居室,室中罗列古玩书画,精美绝伦。客人来了,主人问道:“室中如有不相称的,请你指教,以便去掉。”客人说:“件件俱精,只有一物可以去掉。”主人说:“是什么东西?”客人说:“就是你。”

  【点评】金玉其外,抵不过败絮其中。

读书的哲理故事4

  有个人问:“樊迟之名是谁给取的?”另一人回答说:“孔子取的。”问:“樊哙之名谁给取的?”回答说:“汉高祖取的。”又问:“烦恼之名谁给取的?”回答说:“这是他自己取的。”

  【点评】有个词叫自寻烦恼,还有个词叫杞人忧天。世间本无事,庸人之扰之。你能改变的不必烦恼,去做就好,你不能改变的烦恼也没用。所以,因何烦恼?

读书的哲理故事5

  內务府包衣是清朝时出现的一类特殊人群,他们是汉族,又是旗人;是奴隶,也是官员。清代名臣曹寅正是其中之一。

  1690年,曹寅承袭父职,担任苏州织造,这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职位。按例,曹寅坐轿出行时,官民都得站起来向他施礼才行。可曹寅明白,自己在汉人眼里,是满人;在满人眼里,他是汉人,只不过是沾了皇帝的光,才有了如此高的社会地位。因此,曹寅为人处世总是低调行事。

  每次坐轿出行时,家人看见曹寅坐在轿子里,总是专心致志地低头看书,很少抬起头来。家人感到奇怪,于是有一次就忍不住问曹寅:“老爷出行都带本书读,也太勤奋好学了吧?”曹寅听了,微微一笑:“你注意到了吗?每次我坐轿出门的时候,街头的百姓看到了我,都要站起来给我施礼,那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我坐在轿里感到十分不安。于是,我就想到每次出门的时候,干脆就带上一本书,一路上就低头读书,这样一来,百姓就不用起身施礼了!”

  家人恍然大悟,原来,老爷是在替他人着想呢!

  放低自己的身份,时时体谅别人的难处,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读书的哲理故事6

  齐桓公坐在堂上读书。堂下有一位名叫轮扁的工匠正在斫着木头做车轮。他看见国王在那里专心看书,不觉好奇心动,就放下斧头锥凿,走上前去问桓公道:“请问大王看的是什么书?”

  “孤看的是圣人的.书。”桓公答道。

  “圣人还活着吗?”

  “早死掉了。”

  “那么,”轮扁说道,“大王所读的书,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

  桓公突然变色道:“寡人读书,你这个做木工的怎敢妄事议论!有道理讲出来,可放过你,讲不出道理,决不饶你的性命!”

  “好吧,”轮扁从容地答道,“就拿我制造车轮这行手艺来看,斫木为轮,要把轮子做得又牢固结实,又圆转灵活,就得有一种极熟练的技巧。譬如辐条和车毂之间的榫接,宽了虽然容易插入,但松而不固,紧了虽然坚固,但无法插入,因此榫眼必须斫得不差分毫,这种功夫只能靠得之于心,应之于手。这种熟练技巧只能从长期工作实践中养成,我不能用单纯口授方法传给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也不能不经过实习而把它继承下去,因此,我今年七十岁了,还得在这里做车轮。由此类推,圣人已死,留下几本书,也已成为过去的东西,难道大王所读的,还不是古人的糟粕么?”

  人生哲理:学习知识如果仅从书本上现成得来,而没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就算不上真正学习到有用的知识。

【读书的哲理故事】相关文章:

1.读书哲理故事

2.人生的哲理哲理故事

3.坚强的哲理哲理故事

4.哲理的故事

5.财富故事中的哲理警示的哲理故事

6.哲理故事乌鸦的故事

7.青蛙的故事哲理故事

8.哲理文章哲理故事

上一篇:错失了机会哲理故事 下一篇:人才哲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