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妙解“仁”的哲理故事

2021-11-20 哲理故事

  孔子,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孔子妙解“仁”的哲理故事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有一天,子贡气呼呼地对孔子说:“老师,齐桓公杀了管仲的主人子纠,这个管仲不但不为主人殉死,反而去辅助齐桓公。在我看来,管仲大逆不道,是不仁龌龊小人!”

  孔子听后微微一笑,问:“有一棵树栽在路中央,阻碍人们通行方便。有人拿斧头把树砍断了,作为树主人应该在砍断树的地方再栽一棵树,还是主动地帮助砍树人把树挪移走呢?”

  子贡沉思须臾,答:“倒在路上的树妨碍人们通行,当然要把树挪移开!”

  孔子继续微笑着说:“树、树的主人和砍树人三者的关系就像子纠!管仲和齐桓公之间的关系一样,管仲辅助齐桓公何错之有?”

  子贡听后一愣。

  孔子解释:“管仲之举乃真正仁德之举。因为,仁德是爱与善的'具体表现,诚与忠的的闪现流露,不仅镶嵌在个人修养上,更要表现在一个人的心界上。管仲辅助齐桓公后,使齐桓公称霸诸侯,国富民强,老百姓享受着他带来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我们还像以前一样生活,贫困潦倒,苛捐杂税压得百姓生犹如死。这是你和我愿意看到的凄惨景象吗?”

  子贡听后豁然开朗:“仁德是以拥抱天下人的情怀为己任,以别人的幸福为个人付出辉映,从而提高全民素质与素养的饱满度。”

上一篇:奇迹发生在坚持中的哲理故事 下一篇:蛇有蛇路,拐有拐路的哲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