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哲理小故事

2021-11-12 哲理故事

幼儿哲理小故事1

  课堂上,老师问:“鸟是靠什么飞翔的?”

  “翅膀!”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鸟光靠翅膀就能飞吗?”老师问。

  学生们想:“鸟不光靠翅膀飞,难道还需要靠别的来飞吗?”老师说:“如果空中没有空气,鸟光有翅膀能飞吗?正因为空中有了空气,鸟扇动的翅膀,才能在空气中产生气流,从而载起鸟的飞翔。如果鸟的四周没有空气,就是鸟的翅膀再大,鸟的翅膀扇动得再有力,也无法让它飞起来。”

  老师从鸟的飞翔,说到了人生。“同学们,如果哪一天,当你们的梦想‘飞’起来的时候,你们要记住,让你们‘飞’起来的,不只是你们自己的‘翅膀’,更有你们周边的人和那周边的环境。”老师说。

幼儿哲理小故事2

  美洲豹是一种濒临灭绝的动物,世界上仅存17只,其中有一只生活在秘鲁的国家动物园。

  其实,美洲豹既不是豹,也不是虎,它身上的花纹比较像豹,但整个身体的形状又更接近于虎,体型大小介于虎和豹之间,是美洲大陆上最大的猫科动物。为保护这只豹,秘鲁人从大自然里圈出1500英亩的山地修了豹园,让它自由生活。参观过豹园的人都说,这儿真是豹的天堂,里面有山有水,山上花木葱茏,山下溪水潺潺。还有成群结队的牛、羊、兔供老豹享用。奇怪的是,没人见这只老豹捕捉过猎物(它只吃管理员送来的肉食),也没人见过它威风凛凛地从山上冲下来。它常躺在装有空调的豹房,吃了睡,睡了吃。

  一些市民说它太孤独了。说一只没有爱情、没有伴侣的老豹,怎么能有精神呢?于是大家自愿集资,又通过外交渠道,与哥伦比亚和巴拉圭达成协议,定期从他们那儿租雌豹来陪它生活。

  然而,这项人道主义之举,并没给那只美洲豹带来多大改观,它最多陪女友走出豹房,到阳光下站一站,不久又回到它睡卧的地方。人们不知道它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地方。

  一天,一位来参观的.市民说,对手是原动力。它没有对手,怎么能不懒洋洋?豹是林中之王,你们放一群只吃草的小动物,能提起它的兴趣吗?这么大的豹园,不弄几只狼来,至少也得放几条豺狗吧?豹园领导听他说得有理,就捉了3只豺狗投进豹园。

  这一招果然灵验,自从3只豺狗进了豹园,美洲豹不再睡懒觉了,也很少回豹房。它时而站在山顶引颈长啸;时而冲下山来,雄赳赳地满园巡逻;时而冲到豺狗面前,放肆地挑衅。没多久,它还让巴拉圭的一只雌豹下了只小豹崽……

  对手是促使一切生物生存下来的最好的原动力。一只没有对手的生物,一定是死气沉沉的生物。一个没有对手的民族必定是一个不思进取的民族。同样,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组织如果没有了对手,也很可能要走向怠惰和没落。

  美洲豹在没有对手的情况下,毫无斗志,失去了它该有的威武;当它周围有几只强劲的豺狗时,它的斗志才被激发,重振美洲豹的威风。赛场上,旗鼓相当的两个对手之间的较量才是精彩的。人生处处如赛场,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对手,他可以让你产生不竭的动力和昂扬的斗志。

幼儿哲理小故事3

  《拔苗助长》

  宋国的时候,有一位农夫,嫌自己种的秧苗长得太慢,整天忧心忡忡。有一天,他又如往常一样去田里干活,看着这些秧苗,似乎一点没长,于是他开始冥思苦想,要用什么办法使地里的秧苗长得快一些呢?忽然他灵机一动,跑到田里把禾苗一个个地拔高,看着地里的秧苗一下子长高了不少,他开心极了。收拾好农具就准备回家。一到家就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干了不少活,总算让田里的秧苗长高了一大截。家人觉得奇怪,赶紧跑到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全都枯萎了。宋国人知道后一脸懊悔。

  很多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不可一味地求快,反而忽略了其根基。不该急于求成,否则只会把事情弄得更糟。

幼儿哲理小故事4

  《守株待兔》

  春秋时期的时候,在宋国,有一位农夫,他每天早上很早就到田里工作,一直到太阳下山才收拾农具准备回家。有一天,农夫正在田里辛苦的工作,突然却远远跑来一只兔子。这只兔子一看到农夫就跑得又急又快,一个不小心,撞上了稻田旁边的大树,把自己的颈部撞断了,兔子当场倒地死亡。一旁的农夫看到之后,急忙跑上前将兔子一手抓起,然后开心地收拾农具把这只兔子带回家里,晚上妻子做了香喷喷的野兔肉,两个人饱餐一顿。第二天,农夫继续到田里干活,可是他却没有以往专心了,一直东望望,西望望,希望再捡到兔子。农夫心想,天底下既然有这么好的事,自己又何必每天辛苦的耕田?从此以后,他整天守在大树旁,希望能再等到不小心撞死的兔子。可是许多天过去了,他都没等到撞死在大树下的兔子,反而因为他不处理农田的事,因此田里长满了杂草,一天比一天更荒芜。

  这个成语故事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在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明白想要收获,不能光等着坐享其成,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否则终将一无所获。

幼儿哲理小故事5

  在山乡采风时,我看见一个捕黄鳝的人,他手里拿着的那只小巧精致的捕捉笼引起了我的兴趣。

  那個笼子的体积不大,进口由一圈轻薄的篾片编织而成,朝里呈旋涡状。捕黄鳝时,往笼子里放些蚯蚓、螺肉、蝇蛆等做诱饵,就能引诱贪吃的黄鳝从进口钻进去。

  其实,这个捕黄鳝的笼子并没有什么复杂的机关,关键在于那一圈篾片。原来,黄鳝的尾部特别敏感,只要一碰触硬物就会向前游动,不知后退。人们根据它的这个特点设计了捕捉笼的进口,让钻进笼子的黄鳝老老实实待在里面不出来。倘若黄鳝敢于后退,那么这个笼子是无法囚禁住它的。

  黄鳝的尾巴是黄鳝的敏感点,也是它的缺点和弱点,使它鼓不起勇气后退,从而无法摆脱接下来的命运。若能鼓起勇气后退,那么黄鳝的命运将大有不同。

  在我们的人生里,也有这样或那样像黄鳝的尾巴一样的“敏感点”,那是我们不愿也不想去提起、去碰触、去直面乃至去克服的缺点和弱点,因此常常被人操控和利用,从而逃不出那只事先设计好的“樊笼”。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毫无弱点的人,有的只是懂得改正缺点,知道弥补自己短处的成功的人。

幼儿哲理小故事6

  《狐假虎威》

  从前有一座美丽的大森林。这里大树茂密,还有绿油油的草地,颜色鲜艳的花朵,小鸟在枝头歌唱,小动物在草地嬉戏玩闹。而狐狸也住在这片美丽的森林里。有一天清晨,狐狸睡醒以后,发现肚子很饿,便出门到处觅食。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正准备垂头丧气回家时,发现身后竟然出现了一只大老虎。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

  “为什么不敢?”老虎一愣。“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狐狸摇了摇尾巴,说:“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森林里的野猪啦,小鹿啦,兔子啦,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跟往常很不一样,都很纳闷。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老虎信以为真。其实他受骗了。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这则故事是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说的是狐狸凭自己的智谋逃出了虎口。不过后来都用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一旦把戏被刺穿,它不仅会被野兽围攻,还会被被欺骗的老虎吃掉。

幼儿哲理小故事7

  看到一则小故事:有一次,美国通用电气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应邀来中国给企业管理人员讲课。然而,听完课,很多人却感到大失所望。他们问杰克·韦尔奇:“您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杰克·韦尔奇回答:“那是因为你们只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知道”与“做到”,也就是知与行的关系,实在不是一个有新意的话题。可是因为二者脱节导致的天壤之别,又让人觉得总有发不完的感叹。

  几千年来,我们的先贤一直在强调“行”的重要性。《荀子》有云:“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朱子语类辑略》载有朱熹的类似观点:“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王夫之亦曾论述:“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以得行之效也。”《孔子家语》则说:“知而弗为,莫如勿知。”言下之意,知道了却不去做,还不如不知道。可见,“做到”比“知道”重要,并不是什么高深的道理。

  从“知道”到“做到”,需要付诸行动,克服种种困难。有的人,尽管“知道”却无法“做到”,原因大致有两个:一个是身上有一股惰性,总想不劳而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再一个就是停留在“知道”的空谈,光说不练,潜意识里从不把干实事当回事。可见,同样“知道”的事情,有人“做到”,有人“做不到”,差别就在肯不肯实干。“做不到”的人,或耽误于懒性子,或耽误于光说不练做表面文章,而耽误于空谈者尤其多。我们都知道,空谈误国、误事、误人,害处无穷。可是,在很多时候,有的人又偏偏热衷于空谈而不自知。到头来,成功对他来说,也就只能是一种空谈了。

幼儿哲理小故事8

  《孔融让梨》

  从前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懂事。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不少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们让弟弟先拿。孔融看了看盘中的梨,发现梨有大有小,但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这个故事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讲给孩子听后,可以告诉他们要懂得谦让,礼让他人。

幼儿哲理小故事9

  《掩耳盗铃》

  春秋时期,有一个人特别爱占便宜,甚至为了得到别人的东西,去偷盗。有一天,他路过一家人门前,发现门前挂着一个漂亮的铃铛,可是要怎么才能拿到呢?直接去拿的话,别人肯定会听到,如果别发现,就惨了。他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他认为很好的办法。把自己的耳朵塞住,不久听不见声音了吗?于是,到了晚上,他就把棉花塞住耳朵,偷偷摸摸地跑来准备偷走铃铛。结果他的手一碰到铃铛,就被主人听见了,跑出来将他当场抓住!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自欺欺人。弄虚作假的人虽然能够蒙混一时,但无法蒙混一世,他们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的,最终还是会露出马脚的。

【幼儿哲理小故事】相关文章:

1.简短哲理小故事

2.儿童哲理小故事

3.幼儿哲理故事

4.名人幽默哲理小故事

5.小松鼠采茶哲理故事

6.有哲理的小故事

7.哲理小故事15篇

8.哲理小故事(15篇)

上一篇:作文哲理故事素材 下一篇:幽默哲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