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万物在更新,而我们在成长,这段时间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经验吧,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小结吧。你所见过的小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工作小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教学工作小结 篇1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3。 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材料有本质的,有现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去芜存精。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该详的要详,该略的要略。另外,在结尾处也可以附上下一步个人工作计划。
数学教学工作小结 篇2
本单元是学生在学习了认识角和直角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认识和判断钝角和锐角,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系并会用三角板来对角进行比较。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的图形变换。
上学期学习过直角,在认识学习直角的时候学生就已经初步的解除过钝角和锐角所以在学习的时候并不会表现得陌生,但是存在一些记反的现象,需要老师多次的强调。在学习和判断旋转和平移上给学生看了一些实物和视频所以也不会学得太吃力。在学平移时告诉学生平移就是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不发生方向上的变化。学生最开始会不太懂“本身不发生方向上的变化”然后在课堂上做了一系列的教师示范和学生亲自进行的游戏来弄明白。
平移格子时数格子是学生的弱项,所以这部分内容学起来比较吃力。学生大多表现的误区在数出了图形与平移后图形中的格子而不是从图形的一个点到平移后图形的对应点。应该让学生发现原图形经过平移后的对应点、对应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
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还发现学生对题目“分别把某一图形向左平移几格、向右平移几格”和“把图形向左平移几格再向下平移几格”容易弄混。应该告诉学生第一个题目分别平移是把原图形向左平移后画下来,再回到原图形向右平移画下来。而第二个题目要看到关键字“再”是先向左平移后暂时放在那再向下平移最后留在图上的只有一个原图形和一个经过两次平移后的图形。
数学教学工作小结 篇3
为了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摆脱封闭的“批量化生产”和“模式塑造”的教学形式,发挥电教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笔者针对小学数学课教学中的特点,做了一点尝试,即通过录像进行课堂小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小结方式可归纳为以下几个类型。
一、点睛型
这是一种常用的小结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根据需要播放几个电视画面,提纲挈领地归纳所学知识。如教学“运用减法性质进行速算”时,教师可播放下面一段录像:出示几组速算实例,并根据画面做必要的点拨:“一要看准、用准运算符号;二要根据数学特点,选择哪种方法计算快;三要记桩多减要加、少减再减’”。这样小结教学内容对该堂课能起到点睛生辉之效,不仅能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全面系统的了解,而且能使主要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清晰完整的印象。
二、悬念型
这种小节是在教学本节课知识的同时,教师通过录像设迷布阵,引出下节课要学的知识的一种方法。小学数学教材知识联系紧密,系统性强,采用这种小结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教学“圆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播放下面一段录像:大小不同的圆的图形;生活中各种圆的实物;小朋友用尺子测量圆形物体的周长和直径;出示一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加之必要的懈说词,给学生设下一个悬念。播后教师说:“下一节我们就来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的规律。”这样的小结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巧妙地衔接了新旧知识,为深入系统地学习新知识做了适当的准备,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激励型
这种小结是出示学生期望研究的问题,激励学生研究新的知识。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知识是分几个阶段进行教学的,如第五册学习小数的初步知识;第七册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减法;第九册学习小数的乘除法。在教完“小数的初步认识”后,播放下面一段录像:出示几组小数;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小数的实例;小数加、减、乘、除法运算的式子等画面,加上适当的解说词,然后教师说:“这些知识我们将在四年级和五年级分别来学习。”这样的小结会使学生感到“学无止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树起扬帆学海的壮志。
四、呼应型
这种小结需要都做到课前给学生设疑置惑,小结时释疑解惑。数学课不像语文、自然等学科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方法在创设有趣情境中,进行设疑置惑和释疑解惑。如教学“年、月、日”时,上课伊始,教师播放这样的录像:小鸡、小鸭、小狗、小猫、小马都来给小牛过生日,在欢乐喜庆的气氛中,小狗和小猫争论起来,小狗说:“每一年要过一个生日,”小猫说:“每四年要过一个生日,”他们争论不休。尔后教师说:“小猫和小狗谁说得对?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样便自然新颖地导入新课,讲究课继续括放录像:小马问小猫和小狗的生日日期,原来小猫的生日是闰年2月29日,所以每四年过一个生日。这样呼应,便实现了释疑解惑。这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形式不仅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领悟所教课的重点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游戏型
用录像进行游戏小结,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素质、知识基础等,寓教于乐,使教学方法与学生特点紧密结合。如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完“2”的认识时教师播放这样的录像:一群小鸭子的画面和小朋友模仿小鸭子的游戏。可小朋友们看完这段录像忽然象发现了什么齐说:“一群好小鸭,圆圆的小脑瓜,斜着长脖子,直着小尾巴,多么像‘2’字呀!”他们并在纸上画出“小鸭”和“2”字的交错、重叠画面。这样教学适合低年级小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具体形象思维占主体的心理特点,选取生动的游戏活动画面,能够使小学生集中注意力,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巩固了所学知识。
六、故事型
小学生部是故事迷,把知识融于故事中,配合欢乐的乐曲,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利用录像片唐憎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进行小结:一天,天气炎热,孙悟空叫猪八戒去找西瓜来解渴,过了一会儿,猪八戒汗流浃背地拿了个大西瓜回来。悟空说:“为了公平一些,每人吃四分之一吧。”猪八戒听后瞪大了眼睛,满脸不高兴他说:“西瓜是我找来的,应多分一点给我,我要吃六分之一,最少也要五分之一。”悟空听了大笑说:“好好,就依你。”马上切了六分之一给八戒,大家高高兴兴地吃了西瓜。可贪吃的八戒却在一旁拍打着自己的脑袋说:“傻瓜,我怎么比应得还少了呢?”一段生动形象的小故事使学生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受到了启发,从而对分数大小的比较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当然,用录像进行课堂小结,方法不仅限于此,形式也多种多样。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只要与教材紧密结合,与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相应知识结构相结合,运用得当,加之教者恰当的点拨,就能够优化教学过程,事半功倍地提高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工作小结 篇4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一学期的实际教学中,我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
备课时,我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不但要考虑知识的相互联系,而且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各教学环节的自然衔接;既要突出本节课的难点,又要突破本节课的重点。认真写好教案和反思。
二、认真上课。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体现新的育人理念,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真正实施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之中。课堂教学以人为本,注重精讲多练,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他们探究合作意识。对于每一节课新知的学习,我通过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们在生活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通过小组交流活动,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动手操作、掌握方法、体验成功等。鼓励学习大胆质疑,注重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从而,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认真批改作业。
对于学生作业的布置,我本着“因人而异、适中适量”的原则进行合理安排,既要使作业有基础性、针对性,综合性,又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实际,突出层次性,坚决不做毫无意义的作业。学生的每次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并做到了面批面改。个别错题,当面讲解,出错率在50%以上的,我认真作出分析,并进行集体讲评。
四、认真做好后进行转化工作。
本班39名学生中,学习中下者将近占一半,所以“抓差补阙”工作认真尤为重要。本学期,我除了在课堂上多照顾他们外,课后还给他们“开小灶”。首先,我通过和他们主动谈心,了解了他们家庭状况、经济基础、邻里关系等,找出了其中的原因,并从心理上疏导他们,拉近了我们师生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建立了自信心;其次,对他们进行了辅导。对于他们遗漏的知识,我主动为他们弥补,对于新学内容,我耐心为他们讲解,并让他们每天为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同时我还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表扬。通过一学期“时间、地点、内容、人物、措施”五落实的辅导工作,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缺点,如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和探讨上、信息基础教育上、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方法上等方面。本人今后将在教学工作中,汲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数学教学工作小结 篇5
近几年来,经过许多教育工作工作者的研究和探讨,对此问题已基本形成共识,并在教学过程中付诸行动。我们把在这种认识指导下进行的教学模式称之为“探索式教学”。
探索式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参与,全方位展示数学思维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揭示概念及思想方法的概括形成过程,暴露数学问题的提出过程,解决方案的制定选择过程以及探索数学结论的发现、论证过程。探索式教学是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拟在探索式教学课题组已有的成果基础上就探索式教学作一个阶段性总结。
一、重视背景介绍,通过概括形成概念、法则
教学中每一个概念的产生,每一个法则的规定都有丰富的知识背景,舍弃这些背景,直接抛给学生一连串的概念和法则是传统教学模式中司空见惯的做法,这种做法常常使学生感到茫然,丢掉了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极好机会。探索式教学就是要克服这种弊端,还概念和法则形成过程与学生。如方程的概念教学,传统的方法是给出方程的定义,然后给出若干式子让学生判别哪些是方程。探索式教学的做法是,先给出若干式子,然后让学生观察,找出其中的一些共同特点,如一部分式子是等式,一部分式子是代数式,在等式中又有一部分是含有未知数的,这样我们就把这一种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再如,在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距离的概念,传统的方法是给出异面直线公垂线的概念,然后指出两垂足间的线段长就叫做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探索式教学的做法应为,先让学生回顾一下过去学过的有关距离的概念,如两点之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距离有什么特点,发现共同的特点是最短与垂直。然后,启发学生思索在两条异面直线上是否也存在这样的两点,它们间的距离是最短的?如果存在,应当有什么特征?于是经过共同探索,得出如果这两点的连线段和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则其长是最短的,并通过实物模型演示确认这样的线段存在,在此基础上,自然地给出异面直线距离的概念。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得到了概括能力的训练,还尝到了数学发现的滋味,认识到距离这个概念的本质属性。类似的例子可以举出许多,这里不再多说。
二、提供开放问题,通过探索发现定理、结论
数学中的每一个定理结论都是前人经过艰苦的探索发现的。即使是一个一般的命题,一个猜想,其提出的过程也凝聚了数学家的智慧。传统的做法往往是给出现成的'结论,然后照搬现成的证明。这样做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总是心存疑虑:这个定理是怎么来的?这个证法是如何想到的?探索式教学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的被动局面,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疑虑,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参与探索,尝试发现,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教学,传统的做法一般是给出已知条件,即a、b是两异面直线,ab是它们的公垂线段,ab=d,a、b所成的角为q,m、n分别是a、b上的点,且am=m,bn=n,求mn的长。探索式教学应作如下处理,先提供一个开放问题,已知a、b是两条异面直线,m、n分别是a、b上的点,问如何确定mn的长?接下来是师生共同探讨的过程:
师:同学们想一想,要确定mn的长,首先要让两异面直线的位置确定下来,异面直线的位置如何确定?
生:一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二是异面直线的距离。
师:因此,我们添加则两个条件上去,即两条异面直线a、b所成的较为q,公垂线段长ab长为d,现在看一看,mn的长是否可以确定下来了?
生:还不能确定下来。
师:那么mn的长还与什么有关?
生:与m、n在a、b上的位置有关。
师:能否把这句话说的更精确一点,或者说用数学符号语言描述它?
生:与m、n分别到垂足a、b的距离有关。
师:很好。现在,我们将这个条件也添加上去,即设am=m,bn=n,现在mn的长可以定下来了吧?
生:没有,应当还有两种情况。
师:好,那么大家在讨论一下,是那两种情况,并就这两种情况来探索mn的计算方法。
经过师生的共同参与,公式终于获得了。
三、创设问题情景,通过研究制定解决方案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的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集中体现。传统做法往往是淡化“问题意识”,教者奉献该学生的是一些经过处理的规律问题和现成的漂亮解法,舍去了对问题的加工处理过程,也舍去了制定解决方案的艰辛历程,学生听起来似乎显得轻松,但数学的能力却未能得到应有的提高。探索式教学则是要强化“问题意识”,充分展现对问题加工处理过程和解决方案的制定过程,既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进行“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教学时,传统的方法是给出定理,画好图形,把课本上的证明讲解一遍。探索式教学则可以作如下设计:
第一步,提供问题:在水平的地面上竖起一根电线杆,现在请大家想一个办法,检查一下电线杆与底面面是否垂直?
第二步,设计解决方案:学生将电线杆抽象为一条直线,地面抽象为一平面,根据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设计方案如下:用一块三角板,让一条直角边紧贴电线杆,直角顶点靠地面,旋转一周,如果靠地面的一边始终在地面上,则可以断定电线杆和地面垂直,否则电线杆与地面不垂直。
第三步,问题的发展:教师在肯定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新问题:是否有比这个方案更简便易行的方案呢?如果有一个人没有让三角板旋转一周,而只是检查了两个位置且都和地面贴得很好,他就断定电线杆和地面垂直,你们认为正确吗?
第四步,问题的深化:教师要求揭示此问题的实质,并用数学语言加以表述: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且和平面内过交点的两直线都垂直,它是否和这个地面垂直?
第五步,设计新问题的解决方案:教师首先让学生利用身边的三角板和铅笔做模型作验证,发现确是垂直的,然后师生共同研究制定理论上的证明方案。
第六步,回到最初问题,给出合理的解答。
四、造就民主气氛,通过比较优化解题方法
在数学中,一个问题有多种解法是十分普遍的,传统的做法通常是将那些教者认为最佳的方法介绍给学生,害怕学生走弯路浪费时间。然而这些最佳的方法往往不是垂手可得的,学生有时很难想到,甚至无法想到。学生在赞叹教师“妙笔生辉”的同时又感到一丝无奈。
探索式教学则要求尽量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要打破权威,造就民主的课堂气氛,充分倾听学生的意见,哪怕走点“弯路”,吃点“苦头”;另一方面,则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评判各方面之优劣,最后选出大家公认的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在证明定理“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时,教材是利用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的。我们进一步引导学生寻找其它证法。有的学生提出用反证法证明,有的同学认为直接用定义证明,然后进行比较,发现教材中的方法并非最佳方法,这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的鉴别比较能力。
五、增加发散机会,通过交流,实行群体效应
数学中除了“一题多解”以外,还有“一题多变”、“一法多用”、“一图多画”等多种发散机会。探索式教学十分重视为学生增加发散机会,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参与场所,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因素,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并通过交流,集中群体的智慧,实现课堂教学的“群英会”、“大合唱”。
六、注意回顾反思,通过总结提炼数学思想
探索式教学要求充分暴露知识的发生过程,其中包括数学思想的提炼概括过程。数学思想总是蕴藏在各种具体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之中,它是知识的结晶,是高度概括的数学理论。数学思想不仅对学生系统地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具有指导意义,也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大有好处。探索式教学通过对学生知识的回顾、反思,对所有方法的概括、提炼,挖掘出其中的数学思想,并用数学思想指导数学教学实践。
如通过对解方程、方程组的回顾、反思,提炼出“降次降维”的思想、“换元”的思想、“转化”的思想,而这些思想又都属于“化归”思想。
再如通过对立体几何中论证方法的回顾、反思,提炼出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互相转化的思想,以及将空间问题化为平面问题的“化归”思想等等。
探索式教学体现了数学教学的本质,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德,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数学教学工作小结(通用5篇)】相关文章:
时间管理小结作文(通用10篇)01-07
转正小结02-01
青春期小结10-06
学农小结作文04-06
小结作文800字04-03
数学日记(通用11篇)03-15
学雷锋日活动小结05-16
军训小结作文(13篇)11-08
军训小结作文6篇09-19
军训小结作文(8篇)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