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安全环保工作,深入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环保健康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集团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基层建设纲要》和《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见》,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基层安全环保健康基础管理,狠反“三违”行为,强化污染源综合治理,深入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监测检查,大力推进HSE管理体系和清洁生产,促进HSE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努力实现安全环保形势的明显好转,为集团公司持续有效较快协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
(一)安全生产工作目标
集团公司安全生产总体目标:
1、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
2、员工伤亡事故千人死亡率控制在0.04以内,交通事故千台车死亡率控制在0.8以内;
3、安全生产形势实现明显好转。
各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的目标:
实现“五个杜绝、三个不超、四个全面、二个确保”。
1、“五个杜绝”。即:杜绝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安全事故;杜绝井喷失控和井喷着火事故;杜绝重特大工业生产火灾、爆炸事故;杜绝一次死亡3人(含)以上的员工伤亡事故、交通事故(同等及以上责任)、火灾事故;杜绝一次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的事故。
2、“三个不超”。即:特级、一级企业员工伤亡事故千人死亡率不超过0.04(其中二级、三级企业员工伤亡事故千人死亡率不超过0.035,事业单位员工伤亡事故千人死亡率为0);企业员工伤亡事故千人重伤率不超过0.30,事业单位千人重伤率为0;交通事故千台车人员死亡率不超过1。
3、“四个全面”。即:全面修订操作规程和岗位职责;全面实施基层单位“两书一表”;全面落实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全面完成各级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
4、“二个确保”。即:确保关键装置、要害部位的生产安全;确保企业公众聚集场所的安全。
(二)环境保护工作目标
集团公司环境保护总体目标是:
1、有效遏制重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
2、实现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全部达标排放;
3、控制污水中石油类排放总量240吨,COD排放总量6500吨;控制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5.0万吨,烟尘排放总量5.5万吨。
企业环境保护控制目标是:
1、二级以上企业杜绝重大及以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三级企业杜绝较大及以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事业单位杜绝一般及以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
2、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全部达到政府规定的控制标准;
3、老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5年削减2%,新污染源达到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的要求;
4、重点装置、设施清洁生产内部审核率100%,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100%,环境保护验收执行率100%。
(三)健康工作目标
1、杜绝重特大职业病危害事故和放射卫生事故。
2、企业职业病年发病率控制在0.05‰以下;
3、职业健康检查率达94%以上,
4、高毒危害因素作业和从事放射工作员工健康检查率达100%;
5、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监测率达95%以上,其中高毒作业场所和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达100%;
6、企业职业健康保障能力与应急救护能力明显增强,建立较为规范的职业卫生档案和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三、“安全环保基础年”活动
2006年在全系统全面开展“安全环保基础年”活动,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矗活动主题为“强三基、反三违、严达标、除隐患”。主要活动内容:
1.进一步强化“三基”工作。各企业要把基层基础工作作为“安全环保基础年”活动的重中之重,继续搞好基层岗位责任制和安全操作技术规程的制修订,形成科学配套的规章制度;全面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全员安全培训,增强“三种意识”、提高“三种能力”(即:安全环保意识、责任意识、法制意识和安全环保技术操作能力、行为规范约束能力、应急反应能力),不断提升员工综合安全素质。
2.继续狠反“三违”行为。要大力开展典型案例和法律法规教育,开展经常性“三违”辩识训练,进一步规范安全操作行为;进一步完善反违章管理机制,健全违章积分记录和处罚台帐,从严从重查处干部违章指挥和员工有章不循、冒险蛮干等严重违章行为。
3.是严格污染物的达标排放。开展污染源排查,建立或完善环境保护台帐及动态记录;分级明确每个排放口的达标排放责任人,及时治理污染源;强化环境监测,按程序及时报告监测结果,确保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排放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4.继续开展事故隐患治理。重点开展事故隐患排查和评估工作,分级建立隐患台帐和监控方案;全面实行事故隐患的消项(关闭)制度,加大隐患治理投入,加强整改跟踪监督,确保重大隐患整改和监控措施落实。
四、安全生产主要工作
根据集团公司2005年12月22日会议精神,2006年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主要任务是:抓好五项安全工作重点、强化五项安全管理、落实好十项安全工作措施。
(一)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突出抓好五项安全工作重点
一是井控安全。要突出加强井控管理网络建设,落实各级井控职责,严格执行各项井控规定和规程,进一步落实井控巡视制度;要建立井控装备判废标准,加大井控仪器、装备研发力度,保证井控装备的投入;要切实抓好井控培训,提高员工井控技能;要高度重视高危地区的井控工作,落实高温高压井、含硫井、探井、特殊工艺井、欠平衡钻井等重点井的井控工作,坚持按地质和工程设计方案施工,杜绝随意变更设计和先干、后改、补批现象。
二是炼化装置安全。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加强对在役炼化装置(设备)和生产工艺系统的安全评价与评估,及时关停、淘汰不符合安全技术要求和落后的装置(设备)及生产工艺;要大力完善关键生产装置、要害部位的动态监控,强化“五大纪律”执行力,严格工艺指标变更审批和联锁、摘除、恢复审批制度,以及大机组“五位一体”特护制度;要加强炼化装置岗位巡回检查,以及检维修、开停车安全措施落实的监督检查,严细对易燃易爆、剧毒危险化学品储存、销售、运输现场的管理,从本质上提高安全系数。
三是天然气生产安全。要继续加强对天然气生产、储运、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抓好天然气勘探开发和净化过程中的防范硫化氢中毒工作,以及天然气集输、储运等管道、加气站和运输车辆的防火防爆工作;要充分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强对天然气生产、处理、储运设备设施和防静电、防雷电装置的检测检验,确保天然气生产安全。
四是长输管道安全。要突出抓好油气长输管道的安全运行管理,加强检测检验和巡检、维护工作,对穿越、悬空及易腐蚀穿孔的管段要重点巡查,对威胁管输的要及时改造,强化监控;要进一步完善管道应急抢修体系建设,提高抢修能力,减少管道事故的发生;要继续深化管道违法占压和打孔盗油专项整治,重点整治违法占压管道安全监控措施的落实,以及向地方政府的报告和备案的'落实,全面掌握违法占压管道和存在事故隐患管道的治理情况。
五是海上勘探开发安全。要严格执行国家海上石油作业有关规定,完善作业者与承包商的监督约束机制,明确安全职责分工,健全海上石油作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强化海上施工作业全过程的风险控制和现场监督;要突出抓好海上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尽快适应海上作业方式,满足海上技术能力要求;要加速海上设备改造和技术装备更新,加强海上石油设施第三方检验的监督管理,认真执行海上石油作业许可和认可制度;要加快建立海上应急救援中心,完善海上石油作业应急预警和救助体系。
(二)强化安全监管职能,进一步加强五项安全生产管理
一是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要建立重大危险源动态管理系统,健全重大危险源管理台帐和技术档案,实行分级管理与监控,定期向集团公司和地方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情况;要严格执行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三同时”制度,按规定进行安全预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设计、工程、基建、安全环保等部门要严格验收把关,避免出现抢工期、压投资、忽视安全的现象;各职能部门要严把设计、采购、施工、制造等各个环节的安全质量关,避免留下新的隐患。
二是风险和应急安全管理。要强化基层HSE风险管理,提高HSE“两书一表”运行质量和效果,广泛开展岗位危害识别,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危害识别能力、关键作业的风险控制能力;要加强风险和应急知识的培训,人人了解掌握本岗位、本工种、本生产区域范围内的危险因素、危害后果,以及防范措施,做到没有风险识别不能干,没有操作规程不能干,出现异常情况不能干,情况不明不能干,坚决杜绝麻痹侥幸思想和“走捷径”作法;要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全面完善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特别是基层现场处置预案,做到“应急有预案、救援有队伍、联动有机制、恢复有措施”,搞好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和修订完善工作,提高各类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认真做好应急联防联治的协调工作。
三是施工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各企业要以“施工现场标准化、岗位操作标准化、基层管理标准化”为主要内容,制定具体的施工作业现场管理标准和考核办法,并年内全面推开。要加强安全合同管理,严格审查施工单位安全资质,搞好外来人员的培训教育;要提高生产安排的计划性、科学性,合理、均衡组织生产,防止正常生产施工中的突击行为,严禁随意缩短工期、抢工期和倒排工期;要加强重点工程、交叉作业、进入有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起重吊装作业、抢修作业等特殊作业细节安全管理,全面推行重要操作确认制、涉及多方作业许可制,以及特殊作业的操作票制;各企业、各部门都要按职责规定加强对施工作业现场的检查和抽查,充分发挥安全监督站的现场监督作用,严格坚持岗检、巡检、日检、班检等基层检查制度,切实提高检查质量。
四是消防安全管理。要深入落实各级防火防爆安全责任制,严格动火作业、临时用电作业等审批制度,严格落实民爆物品采购、运输、储存、使用、销毁等环节的安全防范措施,完善炼化装置稳高压水系统、消防通道和消防设施;要重视和加强气防工作,搞好气防演练。各炼化、油气生产企业要根据生产装置、罐区大型化发展的实际,重新修订完善消防灭火预案,并认真组织演练。要进一步加强专职消防队伍建设以及值勤和战训工作,开展消防、气防达标活动,进一步落实公众聚集场所火险隐患治理工作。
五是交通安全管理。要加强对驾驶员队伍的专业化管理,控制非专职驾驶员开车,严格内部准驾证制度,严格审批长途车派发;要进一步加强对载客车辆、重点车辆、驻外车辆、零散车辆和出租、租赁车辆的监督管理,坚持车辆回场检查制度;要落实道路风险识别和削减措施,严肃查处酒后驾车、无证驾车和超速、超载、超限等交通违章行为,7座以上载人车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和高精尖仪器车辆、特种工程车辆,都要装配行车记录仪或GPS定位系统,提高交通安全管理科技水平。
(三)加大工作力度,认真落实十项安全工作措施
1.认真总结回顾安全生产工作。各企业要对近3年来的企业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总结,查找薄弱环节,针对存在的重大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性措施。3月底前将总结材料报集团公司安全主管部门备案。
2.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各企业要组织机关人事、纪检监察和安全部门对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督查;企业所属单位要组织人事和安全部门对基层管理干部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是否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检查,对岗位员工是否掌握本岗位操作规程和安全职责进行考试。继续实行各级行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述职制度。各企业要在6月底前将机关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修订后的岗位操作规程目录向集团公司安全主管部门备案。
3.狠抓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各企业要进一步落实集团公司《决定》,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建设,按照工作实际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专业管理人员,加强专业安全监督站建设,按需建立企业安全监督总站,企业、企业所属重点二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总监、副总监要全部配备到位。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机构自身建设,规范内部工作程序,健全和加强基础资料台帐建设。
4.狠抓安全培训。从2006年开始,全面实施安全专项培训,分级组织实施,分级考核。集团公司组织每年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环保工作领导进行集中培训,其中主要负责人每年不少于16学时,分管领导每年不少于24学时。其他人员由各企业负责分级培训和考核,重点抓好市场化用工和班组长轮训,基层员工每年集中轮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
5.狠抓反违章工作。各企业要健全完善违章记分记录和台帐,组织编写《干部手册》和《员工手册》。对基层认真开展反违章活动和自觉抵制“三违”行为、认真查找违章现象的员工,应给予表彰和适当奖励;对触犯反违章禁令的人员一律先离岗教育,视情节给予组织、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对一般违章的员工,除当场处罚外,实行积分,分数累计超过限值的,一律离岗教育,并给予行政或经济处罚。
6.狠抓施工现场安全检查。集团公司安全主管部门将组织各专业安全管理专家,开展专业安全检查。重点组织以井控安全管理为主要内容的钻井、井下作业安全检查;以生产安全运行、设备安全管理为重点的炼化生产装置安全检查;以海上安全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海洋施工作业检查;以防范重特大交通事故为主要内容的交通安全检查;以现场安全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基建、炼化检维修安全检查;以执勤战备、队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消防安全检查;以规范安全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边缘低效井安全检查;以重大节假日、季节转换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检查。企业要组织安全、生产、设备、技术等专家开展不定期、不通知等形式的安全检查。
7.狠抓重大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隐患治理。集团公司将完成重大危险源动态管理系统,制定石油石化企业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标准,按类别统计备案。运行事故隐患动态管理系统,按排查、评估、立项治理、验收消项等四个阶段分别统计,实行网上上报。
8.狠抓事故管理。集团公司将重点开展好专业处室月度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和部门季度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会,定期通报全系统安全生产情况,抓好较大及以上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和结案情况的备案工作,集团公司将组织编写典型事故案例汇编。
9.狠抓应急体系建设。重点针对灾难事故类应急预案分类组建专家库,按照事故类别建立处置方法库,按专业、区域组建、完善抢险队伍。全面修订各类应急预案,适时组织对企业各类应急预案的编制、培训、演练情况进行检查。
10.狠抓“安全环保基础年”活动的落实。各企业要制定具体的活动运行方案和保障措施。各企业都要确定试点单位,树立典型,以点带面,逐步推开。集团公司将适时抽查督导,拟三季度召开“安全环保基础年”活动经验交流会。
五、环境保护主要工作
2006年环境保护工作将围绕开展“安全环保基础年”活动,以确保环境安全为重点,抓好清洁生产,严格环保达标,夯实三项基础,加强三项管理。
(一)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
认真落实《集团公司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见》,把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作为集团公司实现环境保护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1、制订“十一五”环境保护计划。按照集团公司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的总体要求,各企业要对“十五”环境保护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分析,制订“十一五”环境保护计划和2020年发展纲要,确定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并将重点污染治理项目、重要基础能力建设落实到“十一五”计划中。
2、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要认真贯彻《集团公司关于加快推进清洁生产的实施意见》,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使用有毒有害原材料进行生产,或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单位,要依法开展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并按规定程序报告。对于生产规模孝危险性高、环保隐患大的装置要认真清理,凡不符合国家清洁生产政策的一律关停淘汰。对于基层重点生产单位、生产装置,开展清洁生产内部审核,制定并实施清洁生产方案,采取切实有效的监控措施,确保环境安全。
3、创建“绿色基层队(站)、车间(装置)”。狠抓清洁生产在基层的落实,重点提高基层技术人员、专业人员的清洁生产能力,认真履行环境保护责任。要制订分类控制的清洁生产指标体系,严格落实HSE“两书一表”,确保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设施良好运行。要加强创建绿色队活动的宣传,树立典型,推广经验,提高全员清洁生产意识,实现基层单位环境保护规范化管理。
4、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加强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重点推广钻井、井下作业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技术、炼化特种污水处理技术、恶臭污染控制技术,以及环境安全应急技术。要加强集团公司重大科技项目“循环经济系统研究与技术集成”课题的实施,倡导“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生产模式,启动辽河油田、兰州石化等区域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
(二)严格遵守环保法规,全面实现“三废”达标排放
认真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全面实现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达标排放,把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作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基矗
1、组织开展工业污染源排查。结合各企业的实际情况,全面深化污染源排查工作。基层要结合清洁生产内部审核,重点对废水、废气、固体废物,以及噪声等污染的产生情况进行排查,进一步明确排放物的名称、种类、数量等项内容,同时逐项与国家地方环保标准进行对照分析,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台帐及其动态记录。企业要组织环保专业技术人员对基层单位的排查工作情况进行验收,结合环境因素识别与筛选,形成污染源调查报告。
2、加强污染治理基础建设。严格按照标准设计、配备和使用环保设施与装备,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确保全面实现达标排放。根据污染源的排查结果,针对存在的污染隐患,编制环境管理方案,并组织专业力量进行评审,形成可行的整改计划,及时组织实施。按照分级管理原则,明确每个排放口的达标排放责任人和整改计划的落实期限。对污染物排放不达标不得直接向外环境排放,凡发现违法排污和倾倒危险废物要严肃追究责任。
3、强化环境监测与监督。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环境监测,并建立或充实原始资料档案,按程序及时报告监测结果。新装置开工和施工作业前,环境保护部门要组织环境审计,确保环境保护设施达到设计的要求;生产过程中,要安排或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定期监测,并严格依据监测结果定量监督考核;施工完成后,环境保护部门要组织内部环保验收,确保污染物治理和生态恢复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
(三)抓好基层基础工作,提高环境保护监管能力
认真汲取“11.13”事故教训,重新审视环境保护工作,狠抓环境保护基础建设,全面提高本质环境保护能力。
1、完善环境保护制度建设。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参照国际石油公司环境管理惯例,重点完善以HSE管理为基础,以清洁生产为技术政策,以ISO14001认证为促进的环境管理体系。加强制度体系建设,认真清理、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包括环境评价、污染治理、清洁生产、环境信息、事故应急等制度规范,履行环境责任、关注环境公益、确保环境安全。加强环境保护组织体系建设,完善各级环境监管、环境监测机构,重点抓好环保目标责任制的落实,把污染事故控制、环保达标率和清洁生产指标层层分解,明确决策、生产、施工作业、运输等环节的环保责任人,把环保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各个环节和每一个岗位。开展环保法律执行情况大检查和环保达标考核,加大监督力度,严格查处环保违规行为。
2、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按照“树立负责任的大公司形象”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开展以“责任?和谐”为主题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编制《环境保护宣传手册》。对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重点开展环保普法教育,采用组织专家深入企业定点培训的方式,普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知识;对环保管理人员重点开展环保专业培训,采用理论培训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环境保护专业化管理水平;对基层员工开展岗位环境风险培训,重点以案例教育为主,组织开展环境因素识别和筛选,落实岗位环境风险责任和控制措施。组织好“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鼓励全员参与,树立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环境保护意识。
3、切实抓好敏感区环境整治。以确保环境安全为重点,开展小化工专项整治、钻井废物专项整治、燃煤电厂二氧化硫达标专项整治和环境敏感区专项整治,突出抓好涉及松花江、黄河、辽河,以及环渤海湾、三峡库区等企业的水污染治理。要加大环境保护投入,把环境隐患治理项目优先落实到年度投资计划中,严格按计划组织实施。切实加强重点污染源、危险化学品和放射源的监控,严格监督检查,严格追究事故责任。加强海外项目环境风险管理,开展重大环境因素普查,制订环境管理方案,确保海外投资环境安全。
(四)加强生产全过程环保监控,提高环境风险控制能力
切实增强控制环境风险的责任感和应对环境事件的敏锐性,把加强生产全过程环境监控能力建设作为2006年的工作重点。
1、加强环境评价管理。继续贯彻《环境影响评价法》,严格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验收制度,完善石油工程环境监理体系建设。做好集团公司“十一五”计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推行集团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内部技术预审,配合国家做好环境风险评价的清查,保证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措施达到环境安全的要求。对重大技术、工艺、装备的改造,严格实行清洁生产审核制度,使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2、加强环境监控管理。建立集团公司污染排放浓度超标和生态环境安全的预警机制,加强污染源排放口规范化整治,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对重点污染源实现在线监测和集中控制。集团公司制订《环境隐患管理办法》,按照“红、橙、黄、蓝”进行分级,定期组织专家进行技术审计,对重点环境隐患实行分类分级管理。按照《集团公司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发展自动监测、应急监测,鼓励开展环保信息交流,发布环境保护公报。
3、加强环境应急管理。继续组织企业开展ISO14001认证,系统开展环境因素识别和筛选,重新认识环境风险因素,制订环境管理方案和应急预案,落实隐患治理、监控、应急措施。要重点针对污染物超标排放、化学品泄漏、有毒气体扩散、危险废物管理、海上溢油、放射源控制、生态破坏等环境敏感问题,加快建立“企业自救、属地管理、区域联防”的应急体系,完善各级应急预案,配备应急装备,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能力。
六、职业健康主要工作
(一)加强职业健康管理与制度建设
1、健全和理顺职业健康管理机构。加强对职业健康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明确职业健康管理部门,充实各级职业健康管理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切实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企业领导目标管理责任制,将职业健康工作纳入企业业绩考核体系内容,真正把职业健康管理落到实处。
2、积极开展创建国家职业卫生示范企业活动。要加强对“创建”活动的领导,从抓各项基础工作入手,坚持和规范企业职业健康管理,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加强软硬件建设,认真组织开展自评,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克服薄弱环节。要细致的做好申报工作,主动接受地方政府评审和指导,全面提升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水平。
3、加强职业健康制度建设。依据《职业病防治法》以及新颁布的职业卫生法规标准,加紧制、修订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逐步形成涵盖企业职业健康管理、职业健康监护、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检测、建设项目评价、防止职业中毒和应急管理等规章制度体系。要进一步规范会议制度、请示报告,健全职业健康工作程序和工作资料台帐。
4、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机构建设。要充分发挥企业职防机构、健康体检中心(机构)作用,加强工作指导,充实专业人才,强化专业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要积极创造条件,按要求更新检测、体检和应急设备,改善工作条件,积极争取相关资质,更好地为企业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防治和疾病预防等提供全面服务与技术支撑。
(二)扎实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1、狠抓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落实。认真制定年度职业健康检查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计划,做到年有计划、月有进度。要严密组织员工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职业健康检查,确保职业健康检查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监测计划、内容、质量和经费的落实。要重视健康检查评价环节,及时掌握员工的健康状况,采取积极措施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2、严格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切实加强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日常和年度监测与评价工作,严格检测点、检测场所和检测周期。要加大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特别是具有高毒危害因素的监测和监控力度,委托的检测机构必须有相应的资质和良好的服务与质量保证。要狠抓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作业场所的治理,对存在“超标”或有严重职业病危害隐患的作业场所,必须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整改和治理,杜绝职业病危害事故和次生事故的发生。
3、加强放射卫生防护与管理。认真贯彻《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做好放射人员健康监护工作,严格从事放射工作员工职业健康检查和个人剂量监测,健全放射卫生健康档案和个人剂量档案。要加强放射防护设施、设备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与使用,坚持日常和定期的场所监测,严格操作规程,教育和检查放射工作人员防护设备用具使用佩带情况,确保放射卫生安全。
(三)狠抓职业健康基础工作
1、认真开展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普查。普查工作以《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为依据,以查清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重点,以整治职业病危害突出问题为关键,重点弄清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危害种类、防护情况以及对员工健康的影响。要把普查工作同制定规章制度、职业病危害治理与防护、健全职业卫生档案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普查工作,企业要建立较为准确的数据资料库,为加强生产管理,改善施工作业场所工作环境与防护效能提供依据。
2、抓紧职业卫生档案和统计信息管理。按照《集团公司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的要求,组织有关人员抓紧完善职业卫生档案和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做好台帐和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继续抓好职业健康统计,完善统计内容,按期上报统计报表。上半年集团公司将适时组织对部分企业职业卫生档案和台帐资料的建立与管理进行检查观摩,进一步统一规范企业职业卫生档案。
3、重视做好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及警示标识管理。要加强对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防护用品的检查维护,严格做好员工职业病危害防护,切实重视改善施工作业队(站)卫生条件和车间场所辅助卫生用室。要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准确告知员工所在岗位的职业病危害的种类、预防措施、检测和评价结果。规范警示标识、公告栏和告知卡。年底对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进行专项检查,保证防护设施运行良好,个人防护用品性能可靠。
4、坚持做好建设项目职业卫生评价管理。新、改、扩建项目必须纳入职业卫生评价管理。要认真组织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严格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计和施工过程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确保新、改、扩建项目职业卫生评价和审查工作的落实,保证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设施设备符合国家建设项目“三同时”的规定和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
|
(四)大力推进基层和施工作业健康管理
1、重视HSE健康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对施工作业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估和控制,进一步完善“两书一表”中的健康内容,提高职业健康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使职业病危害与健康风险识别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要加强健康管理审核,及时消除和削减健康风险,积极推进健康管理工作的有效持续改进。
2、加强基层和“一线”施工作业现场和营地健康管理。做好施工作业员工的健康保障,配备专兼职驻队卫生人员,认真解决好边远地区作业员工的看病就医问题。高度重视职业并传染并地方病防治和员工突发意外伤病的救治。严格环境、饮食、饮水卫生管理,注重调剂和平衡膳食,努力提高员工身体健康素质。
3、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送健康到一线”系列健康服务活动。要加强领导,严密组织,因地制宜,继续扎实开展“送健康到一线”系列健康服务活动。要把健康服务同HSE健康管理、健康监护、健康知识普及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真正把对基层和“一线”员工关怀的好事办好、办实。
4、抓紧赴海外施工作业企业的健康管理。严格落实出国前、施工作业期间和回国后的员工健康检查,健全和完善海外施工企业的职业卫生档案和员工健康监护档案。要切实做好员工疾病防治以及突发疾病的救治工作。重视加强出国随队医务人员的选聘、培养、管理,周密做好医药器材配备、采购和保障工作。
(五)加强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加强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管理。健全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加强企业应急救护站(队)建设,突出做好高危、高毒作业场所急救站管理。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演练,增强企业保障和处置突发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能力,增强企业职业病危害监测、预报和紧急救治的快速反应能力。要发挥企业职工医院医疗救治、疾病预防等资源优势为企业应急管理服务。要高度重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急救用品、应急救治设施设备、急救药品的配备,认真抓好维护与检测检查,使其处于良好可靠的状态。
(六)深入开展职业健康教育与培训工作
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工作要围绕着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岗位职业病危害防护、应急救治知识以及健康常识为主要内容来进行。认真组织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要注重全员性和实效性,坚持“培训在先,预防在前”的原则,要突出做好企业法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和技术机构专业人员的培训,严格落实员工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认真组织开展个人防护和紧急救治训练,提高员工自我防护和自救互救能力。开展积极的健康教育,培养员工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增强员工健康意识,指导员工掌握职业病防治知识、健康知识以及正确使用防护设施与设备方法,提高广大员工职业病危害防范与防护能力。
【安全环保工作要点】相关文章:
1.要点近义词
5.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