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来到了花港东大门。门前这座小拱桥,名叫“定香桥”。据说宋
朝时此处有座定香庵,现已改为石平桥。过了小桥,大家看到公园门口挂着一块“花港
观鱼”横匾,这是著名书法家舒同的手迹。舒同是位老红军,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来到这个公园,各位或许会问,“花港”之名从何而来呢?据志书上记载,从前在西
山大麦岭后的花家山麓,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流经过此处注入西湖,因名“花港”。至于
“花港观鱼”的名目,源于宋朝。宋时有个内侍官叫卢允升,在这花家山下的花港侧畔
建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花园别墅,名叫“卢园”。他在园内广种奇花异草,蓄养了数十
种异种鱼。到了南宋宁宗年间,宫迁画师祝穆、马远等创立西湖十景名目时,就把卢园
也列入其中一景,题名“花港观鱼”。
请大家随我一同进公园参观。我们先去看一下右边的碑亭。这个碑亭是在清康熙三十
八年(公元1699年)初建的,到了清同治八(公元1869年)又进行重建。各位请看,
“花港观鱼”四个字是康熙皇帝的手笔,各位细心的团友或许已经发现“鱼”字的写法
跟通常的不一样,是的,鱼字少了一点,为什么呢?原来康熙是信奉佛教的,佛孝最讲
究的是普渡众生,因此他在题字的时候,想到鱼字下面是四个点,而“火”字在古汉字
中也可写成四个点,所以康熙故意在写鱼时少写了一点,表示鱼是在水中畅游,而不是
火中烧烤。大家再来看碑的背面,上有乾隆皇帝书写的诗:“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
身鱼嘬花;最是春光萃西子,底须秋水悟南华”。这块碑的碑阳和碑阴,分别由祖孙两
代皇帝题写,这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
过去的花港观鱼,只有一池、一碑、三亩地。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分别于1952年和
1955年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整修,形成了目前这座占地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的大型公
园。现在我们在浏览花港观鱼时,就好像进入了《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参观完碑亭,
大家随我再往左边走,只见前面有一座珑玲剔透的湖山石,湖山石后面,是一排苍劲挺
拔的雪松,新建的花港观鱼,就掩隐在这排雪松后面。
现在我们来到这座幽静的竹院,院内这幢画楼,原名小万柳堂,因后来罢售给上海商
人蒋苏盦,谷称“蒋庄”右边的一亭一池,就是当年康熙题景处,也就是原来花港观鱼
的旧址。
穿过竹院,绕过雪松,前面是一片大草坪。草坪周围种填了高大挺拔的雪松和浓密常
绿的广玉兰林带,使之同周围的景区分开,隔离噪声。这种用植物来分隔空间的处理手
法,突破了中国传统的以墙、篱等建筑划分空间格局的形式。草坪北临西里湖,从这里
可远望苏堤烟柳、西山层林。运用借景手法,突破了有限的园界,伸展了园林景色。草
坪西侧,种、植了一棵红杉树,红杉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于1972年访华时赠给我国的礼
物,周总理决定把红杉树苗种在杭州,花港的这一棵,是经培育后为纪念周总理而栽种
的。
草坪一角的假山叠石上建有一阁,就是藏山阁。这里原来属于红栎山庄,即高庄内的
庭园小品,建筑古色古香,毁于抗战期间,现在仅存的是这座玲珑剔透的假山和山上的
鸥渡亭。
花港观鱼在景区的布局上,根据自然地形,不是采用主轴线的导游方式,而是采用不
规则的景区组合,将游客引向主景区。它的整个布局是由牡丹园、红鱼池和松林湾后面
的花港三个部分组成。
【杭州花港观鱼导游词】相关文章:
1.花港观鱼作文
2.花港观鱼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