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作文

2021-02-25 语文阅读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阅读作文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阅读作文 篇1

  人人心中都有一汪清泉,洗濯你的灵魂,滋润着你的生命.只是因为日常的琐碎生活的纷杂,才掩蔽了她的环佩妙音,朦胧了她的清碧透明.

  夜阑人静,天籁无声.每逢这个时刻,你才能卸下沉重的面具,拆去心园的栅栏,真实地审视自己,在生命的深处,你终于倾听到一丝悠然的脆鸣.这是一首真善美的诗.像甘霖,像春风,柔慢而隽永.

  月隐星现,露重风轻.每逢这个时候,你才能正视裸露的良知,走出世俗的樊箱,在灵魂的高处,你终于感念到一波必然的律动.这是一支真善美的歌啊!像皓月,像秋阳,淡泊而宁静.

  逆风逆旅的你,每当回望身后的坎坷与泥泞,一道一道,一程又一程,你的心泉便豁然翻涌……终于了悟:生活不相信眼泪,失败也并不意味着扼杀成功!世上没什么永恒的侥幸让你永远的沾沾自喜,世上又有什么永恒的不幸让你永久地痛不欲生?

  生命的辉煌,拒绝的不是平凡,而是平庸!所以春风得意时多些缅想,只要别背叛美丽的初衷;窘迫失意时多些憧憬,只要别虚构不醒的苦梦!

  用心泉熄灭如火的嫉妒,用心泉冲尽如尘的虚荣,生命才会获得无限的轻松.絮絮低语的心泉明白地告诉你:人心并不是你想像得那样险恶丛生,生活也不像你渲染得那般黯淡沉重!

  远离卑劣的倾轧,躲开世俗的纷争,走近丁冬的心泉,倾听心泉丁冬……

  重温一抺美丽的心情;抚慰一颗疲惫的心灵;回首一段巷凉的人生.

  倾听心泉,让思想走向深刻纯净;倾听心泉,让生命愈加丰盈生动.

语文阅读作文 篇2

  一、作文注意事项

  1、认真审题,不要偏题。分析作文的具体要求,注意文体和字数。

  2、话题作文,应围绕话题拟一个好的标题,题好一半文。

  3、有一个精彩的开头和结尾,尽可能前后照应,开篇点题,结尾深化中心。

  4、行文语言尽可能生动,对人物、场景多描写。可引用名言警句,运用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5、选材新颖,不落俗套;可尝试书信体、日记等写作形式,有创造性。

  6、段落灵活,根据需要实时分段,切忌三段式。

  7、书面整洁,书写规范,写好后不宜再做改动。

  8、先构思,思考成熟后再作文,不要匆忙下笔,边写边想。作文前脑海里一定要有文章的轮廓,就是有写作的提纲。

  二、现代文阅读指导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

  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语文阅读作文 篇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小题。

  谈作文

  朱光潜

  我们对于许多事,自己愈不会做,愈望朋友做得好。我生平最大憾事就是对于美术和运动都一无所长。幼时薄视艺事为小技,此时亦偶发宏愿去学习,终苦于心劳力拙,怏怏然废去。所以每遇年幼好友,就劝他趁早学一种音乐,学一项运动。

  其次,我极羡慕他人做得好文章。每读到一种好作品,看见自己所久想说出而说不出的话,被他人轻轻易易地说出来了,一方面固然以作者“先获我心”为快,而另一方面也不免心怀惭怍,惟其惭怍,所以每遇年幼好友,也苦口劝他练习作文,虽然明明知道人家会奚落我说:“你这样起劲谈作文,你自己的文章就做得“‘蹩脚!’”

  文章是可以练习的么?迷信天才的人自然嗤着鼻子这样问。但是在一切艺术里,天资和人力都不可偏废。古今许多第一流作者大半都经过刻苦的推敲揣摩的训练。法国福楼拜尝费三个月的功夫做成一句文章;莫泊桑尝登门请教,福楼拜叫他把十年辛苦成就的稿本付之一炬,从新起首学描实境。我们读莫泊桑那样的极自然极轻巧极流利的小说,谁想到他的文字也是费功夫作出来的呢?

  小泉八云给张伯伦教授的信也有一段很好的自白,他说:“题目择定,我先不去运思,因为恐怕易生厌倦。我作文只是整理笔记。我不管层次,把最得意的一部分先急忙地信笔写下。写好了,便把稿子丢开,去做其他较适宜的工作。到第二天,我再把昨天所写的稿子读一遍,仔细改过,再从头至尾誊清一遍,在誊清中,新的意思自然源源而来,错误也呈现了,改正了。于是我又把他搁起,再过一天,我又修改第三遍。这一次是最重要的,结果总比原稿大有进步,可是还不能说完善。我再拿一片干净纸作最后的誊清,有时须誊两遍。经过这四五次修改以后,全篇的意思自然各归其所,而风格也就改定妥帖了。

  小泉八云以美文著名,我们读他这封信,才知道他的成功秘诀。一般人也许以为这样咬文嚼字近于迂腐。在青年心目中,这种训练尤其不合胃口。他们总以为能倚马千言不加点窜的才算好脚色。这种念头不知误尽多少苍生!在艺术田地里比在道德田地里,我们尤其要讲良心。稍有苟且,便不忠实。听说印度的甘地主办一种报纸,每逢作文之先,必斋戒静坐沉思一日一夜然后动笔。我们以文字骗饭吃的人们对此能不愧死么?

  文章像其他艺术一样,“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精微奥妙都不可言传,所可言传的全是糟粕。不过初学作文也应该认清路径,而这种路径是不难指点的。

  学文如学画,学画可临帖,又可写生。在这两条路中间,写生自然较为重要。可是临帖也不可一笔勾销,笔法和意境在初学时总须从临帖中领会。从前中国文人学文大半全用临帖法。每人总须读过几百篇或几千篇名著,揣摩呻吟,至能背诵,然后执笔为文,手腕自然纯熟。欧洲文人虽亦重读书,而近代第一流作者大半由写生入手。莫泊桑初请教于福楼拜,福楼拜叫他描写一百个不同的面孔。可是这并非说他们完全不临帖。许多第一流作者起初都经过模仿的阶段。莎士比亚起初模仿英国旧戏剧作者。布朗宁起初模仿雪莱。陀思妥也夫斯基和许多俄国小说家都模仿雨果。我以为向一般人说法,临帖和写生都不可偏废。

  读书只是一步预备的工夫,真正学作文,还要特别注意写生。要写生,须勤做描写文和记叙文。中国国文教员们常埋怨学生们不会做议论文。我以为这并不算奇怪。中学生的理解和知识大半都很贫弱,胸中没有议论,何能做得出议论文?许多国文教员们叫学生入手就做议论文,这是没有脱去科举时代的陋习。初学作议论文是容易走入空疏俗滥的路上去。我以为初学作文应该从描写文和记叙文入手,这两种文做好了,议论文是很容易办的。

  (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0.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学美术,学运动,都必须从小开始学,成人之后再学,就必然事倍功半,只能“怏怏然废去”。

  B.作者羡慕他人善于写作,并不是因为他的写作真的很“蹩脚”,而是因为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

  C.有人认为写文章主要靠天资,刻苦练习没有意义,作者认为天资固然重要,练习也必不可少。

  D.对莫泊桑这样的天才来说,费尽心力去写反而写不好,所以福楼拜让他烧掉写了十年的书稿。

  E.莎士比亚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之所以能成为一流作家,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起初的模仿阶段。

  11.关于写作,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善于写作,可以看看他能不能轻而易举地写出别人早就想写,但又写不出来的语句。

  B.写作有技巧,但说得出来的技巧都不是真正的技巧,真正的技巧是无法传达的,这就是所谓妙不可言。

  C.写作离不开模仿,中国文人和欧洲文人在这一点上完全相同,都是从模仿别人的作品开始学习写作的。

  D.封建社会科举考试主要考议论文,影响到现代的写作训练,入手就写议论文,容易犯空疏俗滥的毛病。

  12.请从如何成为一流作者、如何写出优秀作品两方面,概括小泉八云的例子所揭示的道理。(4分)

  13.请根据文意,具体说说作者给初学作文的人指点了怎样的路径。(4分)

  参考答案:

  10.A D(A项的表述把作者的个人经验当做普遍规律,不符合文意。D项错在曲解福楼拜让莫泊桑烧掉早期书稿的原因,福楼拜并不是否定“费尽心力”的写作。)

  11.C(欧洲文人虽然也重视“临帖”,但“近代第一流作者大半由写生入手”,不能说中欧“完全相同”。)

  12.①要成为一流作者,必须经过刻苦的推敲揣摩的训练,写作态度要认真,不能仰仗天资苟且从事;②要写出优秀作品,必须咬文嚼字,反复修改。(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3.①先从阅读入手,(1分)在模仿中体会写作的基本技巧。(1分)②重视观察生活,表现生活,(1分)多写描写文和记叙文。(1分)(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只使用“临帖”“写生”两个概念答题,最高给2分。)

语文阅读作文 篇4

  语文和其他学科比较有其鲜明的特色:内容丰富优美,结构精巧多姿、情理融会贯通,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注重理性分析和追求知识灌输,忽略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致使语文教学枯燥无味。语文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应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立体流程,只有这样,知识信息交流、思想交流、思维活动才能找到其载体,充分展现其生机活力。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魏书生成功的教育实践,也在于他为我们构建了语文教育的情感世界。

  一、热爱语文教育事业是情感产生的基点

  教师难当,语文教师更辛苦更难当,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话里分辨出真正的热情或者是故意做作的、虚假的、慷慨激昂的情调。他们不喜欢教师那种毫无热情的表现(不是指外表上的表现,而是指内心的流露),因为这里面隐藏着教师对学生的力量缺乏信心的因素。”一个教师单有激情还不够,他还要有一个支点,要能不断丰富充实自己。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但这一桶水还必须是不断更新的。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新知识,不断研究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付出了辛劳代价,才能收获到充实而又甘甜的幸福和欢乐。“学生在上课时,在课外活动时,几乎天天可以看到教师的模范作用和个性品质,这两条是教学教育影响的强有力的手段。让情感无时无刻不体现渗透在他的教育教学中,处于这种情感熏陶下的学生必定会感受其人格力量,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师生配合才能和谐一致,达到境界。

  二.“商量商量”是情感交流的起点

  我刚教语文的时候,也曾海阔天空津津有味地满堂灌,但他不久就对那段可悲的教学生活加以总结,认识到:“教师与学生之间毫无民主气氛,思想没有理解,感情没有相互交流,双方都用宝贵的脑细胞去琢磨着压服对方或欺骗对方的策略,教学怎能搞得好呢?”有了这样的认识基础,我就深入到学生中去,具体感受体验他们的情感信息,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学生也向老师敞开了思想情感的大门。在此基础上,他开始将教学要求情感化,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作业是自己根据实际确定还是由老师统一留?练笔是统一题目还是自选题目?这些较大问题他都和学生一起商量,根据多数学生的意见办。学生由此充分体验了做学习主人翁的情感,师生之间关系融洽,找到了情感的共鸣区域,人人想的是教学,是高效率,有了持久牢固的学习愿望,学习效果怎能不突出?

  当然,实际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不简单,学生的情感发展有其不稳定性,不一定会直接向老师、家长倾吐心中的情感,这种闭锁性心理特征,就使得教师很难知道其细微复杂的情感,教师如能征得学生的日记这个情感宣泄和引导的重要载体,把这作为一个中介,就可获得合二为一的交流效果。这些不仅为学生语文学习打下厚实的基础,而且我们也可从中看到学生情感完善的轨迹。教师既指导了学生作文,也正确引导了学生做人。

  抄录格言和座右铭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每个学生在选格言时就必然经历着一个学习的过程和接受情感熏陶的过程。抄写的座右铭结合着自己的思想实际,它起着督促和矫正作用,如有一个学生的座右铭是“闭住你的嘴”,原来他担心自己闲话过多,认识到这一点并写下来,本身就体现着敢于正视缺缺点并努力改正的积极心态。学生在做这些事时,情感始终处于正向流动状态,这一切为其课堂教学创造了一片和谐的天地。

  三、愉悦的氛围是课堂激活的共鸣点

  十七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学的艺术就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情感的显著特点是感染性。课堂教学的情感起动首先是教师要有饱满的情绪,教师的上课情绪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上课情绪。教师讲课时精力充沛,情绪激昂,态度祥和,学生就会受到熏染,产生愉悦激奋的情绪,思维积极,乐于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学就会出现和谐共振的增力效应;反之,教师上课萎靡不振或疾言厉色或冷若冰霜,都会带来学生的郁闷恐慌、思维迟滞,降低教学效果。我从不把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上课就全心全意投入,除此而外,他还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有时让学生唱歌,消除紧张心理,活跃课堂气氛;有时采取集体朗诵的方式调节气氛;有时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有时到课堂外上课,甚至让学生动手做做实验等。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初就能很快拉近与教师之间的情感距离,集中了注意力,为课堂学习营造了和谐的气氛,起到了良好的桥梁作用。“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苏霍姆林斯基语)学生在乐学的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才可能达到好的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总的来说有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体验”过的情,一方面是学生“潜伏”的情,一方面是教材“内蕴”的情。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把自己体验的情感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情感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情感。”学生的情感激情自然起到教师体验的情感。也许有人认为文学作品易于挖掘,议论文、说明文又怎能体现情呢?其实不然,语文课堂教学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感情流动,无论哪种文体都离不开一个“情”字。语文教师要摸到作者感情的脉搏,并精心加工制作,以情引情,学生才能产生心理位移,在课堂教学的“小天地”里感受到大千世界的复杂的情感信息。人们常说“教无定法”,这里的“法”,并不是教学的一套套方式和方法,而只是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感染学生,对学生施加一系列情感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作用于学生的记忆思维和感情,又可以引起学生欢乐、愤怒、痛苦、惊异和同情的体验。”把学生当成了具有复杂的内心世界的完整的人,去注重激活其情感体验,课堂才活起来。试想,教师如果面对的是一台台“录音机”“复印机”,这“独角戏”如何能吸引人,课堂教学又焉能洋溢着“情”的氛围呢?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个独特世界,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无法适合每个人的个性,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更是同学生的情感格格不入。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心理需要的最高层次。人的情感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师生在每节课的教学中不可能都处于一种平面的或正向流动的状态,这就要求师生善于随时调节自己的情感,使之处于最佳状态。我们要从从十个方面构建了情感调节的立体网络,这些方面涉及到教学环境、师生活动的方方面面,既表现了感情的强弱变化,也表现了各种不同情感的转换变化等,课堂的情感律动节奏和谐分明。尽管不少教育工作者也注重了某个侧面的研究运用,但很少有他这样用得全面、活泼、自然。课外作业和考试是课堂学习的有机延伸。作业是学生对教师的.信息反馈,考试则是为了收集检查这种反馈信息,这当中也都伴随着情感等非智力成分。

  外地有一名优秀教师十多年来都是让学生自己留作业。自己留作业,同学互相考,学生积极性高,他们不但体验到自己的情感受尊重,而且也避免了学习的重复浪费,避免了教师心血来潮时大作业量的冲击和无作业时的闲散状态,定量作业使学生的思维列车得以匀速行驶。想方设法把上进情感纳入一定的轨道,及时检查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就得到了有效的巩固。

语文阅读作文 篇5

  一、写外貌不用“有”字

  孩子的作文里写外貌总会出现“有”字:“XX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到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如果把文中的“有”字去掉,会发现作文顺了很多。“XX可漂亮了,一头卷卷的黄头发,一双乌黑葡萄般的大眼睛,高高到的鼻子,还有一张会说话的樱桃小嘴,同学们可喜欢她啦!

  二、写说不用“说”字

  人物说话有多种方式,写语言可以不出现“说”字,而是最好在前面加上动作和神态,如:

  张三说:“……”

  张三无可奈何地说:“……”

  张三摊了摊手,一幅无可奈何的样子:“……”

  这样一写,不但句子更顺畅,也更具体生动形象。

  三、写想不出现“想”

  遇到描写心里活动时,孩子们定会写“我心想”如: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我心想:天那!这该怎么办呢?如果去掉“我心想”,写成: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天那!这该怎么办呢?这样感觉读起来更简洁精炼。

  四、少出现“很”和“非常”

  比如写热,别出现很热或非常热的字眼,学会停下来想想用其他的描写来体现热: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树叶低垂……文章自然可以写长。

  五、少用成语

  作文为什么写不长,成语也是一大“祸害”,大多数人以为多用成语才显文采,其实不然,因为尽用成语时,文章的细节就没了,更写不具体,什么风和日丽、桃红柳绿……这些多用的成语不用更好,如写春天别用“风和日丽”“桃红柳绿”,而是想办法用具体的句子替换这些成语:风儿吹来,湖面漾起阵阵涟漪,湖边的柳树轻摇着身姿,我张开双臂,任风儿抚摸着我的肌肤,感觉暖暖的……这样写来更显亲切具体。

  六、提倡写短句

  小学生学写长句,往往会写不通,有时出现病句,如果写写短句,语感会舒服很多。如:把“高高绿绿的草散发着诱人的清香。一根一根都看得那么清楚,很挺拔的样子。”改成:“草绿了,高了,散发着清香。一根一根,看得清清楚楚,多挺拔呀”更有节奏感。

语文阅读作文 篇6

天灾无情人有情

  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我年龄小,又没经历过地震,所以刚开始我并没太往心里去。但当看见电视新闻中播出的画面时,我震惊了,那一处处废 墟、那一张张因为失去亲人而痛哭的脸,让我觉得十分悲伤。这是一场天大的灾难,只是一瞬间啊,公路裂了、桥梁断了、学校没了、亲人走了,真是让人难以接 受。

  为了表达全国各族同胞对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发布公告,将20xx年5月19日至21日定为全国哀悼日。在19日下午2时28分,所有汽 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拉响,全体人民默哀3分钟。我们也站起身,低下头,为在汶川大地震中逝去的人们默哀。

  在我闭上眼睛的那一刻,眼前立刻浮现出许多可亲可敬、可悲可泣的人和事——徒手挖通道救人的伊春龙、在余震发生时让医护人员先出去的手机女孩……但最令人 感动的是与同学一起被埋在废墟下的小班长林浩。他临危不乱,自救后把一位已昏迷的同学背出来后,又一次返回到废墟中去救另一名同学。但这时,坠落物向他砸 下来,林浩头和手臂都被严重砸伤。

  像这样的英雄还有许多,像武警战士、医护人员……他们都是些无名的英雄,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生命,谱写着一首首感人的诗歌。

语文阅读作文 篇7

  阅读刷新了我的生活

  阅读书籍能治愈人的心灵创伤,陶冶情操,能让人知道许多古今中外的故事。阅读刷新了我的生活,带给我积极乐观的思想。

  海伦凯勒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也是一个不平凡的人。海伦刚出生时与旁人无异,可后来的一场疾病使她又聋又哑又盲。这个残疾人将来定不会有什么大作为,这是我们常人的普遍想法。然而,她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成为了第一个考上哈佛大学的残疾人,最终为人们做了许多好事,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海伦离我的生活那么远,我是怎么了解到这位坚强的女子的呢?阅读,通过阅读我了解到了这位乐观坚强的女子,她的乐观精神使我敬佩不已。阅读刷新了我的生活。

  我原以为考试失利、被父母责怪是天大的事情,可通过阅读,我才知道,这样子不算什么,有什么比生活在一个无光、无声的世界更惨的呢?生活在这样的世界,很容易就会自我放弃、自暴自弃。但海伦与这些轻易放弃的人不同,她化磨难为动力,以乐观积极的态度迎接挑战,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通过阅读她的事迹,我学会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并努力克服它们。

  阅读刷新了我的生活,使我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面对考试的失利,我没有再伤心流泪,因为阅读告诉我——我应该去落实那些我不懂的知识,像海伦那样乐观顽强、坚持不懈,争取下次考出更好的成绩。面对父母的责怪,我没有再一个人的躲在房间里哭,因为阅读使我懂得——父母责怪我只是希望我能那事情做得更好,他们只是恨铁不成钢,他们只是希望我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有这样努力地帮助我、努力使我成为更优秀的人的父母,我该感到高兴才是,何必消极地看待这件事、徒增烦恼?

  感谢阅读,它刷新了我的生活,阅读使我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的人事物,给我灌注了积极乐观的思想。阅读刷新了我的生活,我爱阅读!

语文阅读作文 篇8

  成绩中等高考生的第二轮复习:这部分考生一般都有一定的基础和理解能力,他们存在的几个较大问题:基础不扎实,得分忽高忽低;理解不到位,阅读得分不高;写作无新意,作文难突破。那么针对此类学生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重点突破阅读与作文此类学生自己觉得文章能读懂,偶尔会有读不懂的时候,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理解不到位,导致答题出错。而答题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没思路,想到什么答什么,不全面。二是没词儿,理解意思但表达不出来。所以针对这几个问题有两个建议:第一、总结技巧。上面我们提到的阅读题,无论文本分析还是答题都有很强的技巧性,所以把题型分类总结每类题型的答题技巧是首要任务。第二,结合技巧做题与分析答案相结合。当学生去总结答题思路与技巧的时候就能感觉到每类题型有固定的答题用语,掌握这些的同时,每次做完题要自己核对答案并进行比对,分析自己的问题及用词的差别。

  此类学生作文一般处于二类文,大部分处于二类下。审题基本不跑题,也有一定的素材积累,但是很难突破现在的分数。此类作文的问题一般出在以下几方面:审题立意无新意、素材与结构陈旧或滥俗、逻辑不严密。那么如何去应对这样的瓶颈分数,是学生突破语文成绩的一大关键。那如何让自己的作文切题又有新意呢?首先,关于审题,掌握各类题目的审题技巧,抓住题目核心角度。其次,从素材范畴入手。审题立意直接体现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素材积累。因为很多学生在作文立意的时候首先会想自己有哪些素材可用,即便有好的立意可能也会因为缺少素材而归于平淡。所以在此建议学生把自己的素材库进行更新,关注时事热点,梳理近年来的热点事件。最重要的是多角度分析热点事件背后所凸现出来的问题,并进行分类汇总。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素材积累又能解决素材陈旧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素材多角度分析能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有了审视热点实事的视角还怕作文无新意么?

  扎实基础,稳抓基础分数

  此类学生一般都有一定的基础积累,问题在于不稳定,忽上忽下。所以需要对基础进行巩固,练习与复习相结合,扎实基础,保证不丢分。根据新的考察方式,我们需要注意:1、关注语境意,勿死记硬背。2、注意传统文化常识的积累。3、关注文言文阅读延伸题。

语文阅读作文 篇9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以弥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局限性所带来的弊端,通过阅读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拓展、语言的积累、语用能力的提升,以至于形成较强的作文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作文教学

  在小学时期,由于小学生的语言、文字储备有限,同时生活经验、阅历等方面的积累也不丰富,因此对于小学生的写作教学一直是个难点。而通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拓展、语言的积累、语用能力的提升,以至形成较强的作文能力。本文针对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进行研究与探讨,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作文能力的作用

  1.帮助学生完成语言的积累,为作文打下语言基础小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因为词语句子等积累得少,语言单调,词汇匮乏,而不能写出好的作文。通过适当的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语言词汇的积累。学生如能坚持记读书笔记,把读到的好词好句记录下来,天长日久,就会形成学生自己基础的语用能力,把这些语言自觉地应用于语文的写作过程之中,为自己的文章添彩。2.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拓展,丰富见闻、阅历许多小学生作文写不好,除了语言积累不够之外,另一个主要原因还是生活阅历不足,缺乏对生活实际的深刻认识,而教材提供的信息量又是有限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何况正处于小学阶段,对生活中的各类事物等缺乏足够的认识的小学生呢。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对自己的生活经历,日常涉猎范围的事物认识不清,难以在写作时恰当地组织起足够的写作素材,造成其作文内容偏于简单,枯燥。这些其实都是其日常生活经验单一导致的结果。因此,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对此进行弥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拓展,生活见闻的丰富积累,增加生活经验,为写作积累生活素材,开阔眼界。3.课外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审美能力,提高鉴赏力,激发写作兴趣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所接触的好的文章,本身也起到范文的作用,给学生进行写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也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学者专门对阅读的作用进行过实验分析,发现只有当阅读的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能形成语言能力。可见,单凭教材有限的文本内容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提高的需要的。而充分地参与课外阅读,让学生在书籍的海洋里徜徉,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审美能力,提高鉴赏力,激发写作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写作的意识,对于提高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二、怎样指导课外阅读为提高小学生语文作文能力服务

  1.在教师主导下,开展学生的自主阅读活动在新课标理念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在这个学习活动中要起到主导的作用。因此,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科学有效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对小学生基于为写作能力提高服务意义上的课外阅读活动,语文教师必须给予相应的引导,不能让学生盲目地进行阅读。教师应给学生列出适宜小学生阅读的书目,这些书目应该注意的是,所推荐图书内容不能过于晦涩,应该主题基调明朗、活泼,有适合学生阅读的故事情节,语言生动、浅显富有趣味性。例如简明注音版的《鲁滨孙漂流记》》《格利佛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小王子》《柳林风声》《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选择有价值的书籍推荐给学生,既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又可以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2.分析不同层次的学生阅读基础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由于家庭文化氛围、文化层次等的差异,会导致学生之间阅读能力层级的不同。而且学生对课外书籍的吸收消化能力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对课外阅读基础薄弱的学生应给他们推荐比较浅易的课外书籍,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适当地为他们推荐难度系数稍高的书籍。这样作到因材施教,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3.培养学生好的阅读习惯,能读而后能写课外阅读好习惯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首先应使学生养成坚持读书的好习惯,持之以恒。在学校,可以在教室里为学生设立图书角,让学生有书可读。其次,要定期开展读书经验沟通会,让学生一起在课堂上谈最近读书的心得体会,互相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长期坚持,必有收获。读而后写,与写作能力的提升平稳对接,为写作能力的形成创造条件。总之,课外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紧密的联系,要通过课外阅读拓展学生视野,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这对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艳.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A版,20xx,(1):172-173.

  [2]张晓瑜.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xx,(12):366-366.

语文阅读作文 篇10

丘索维金娜给予我鼓励

  每当我看到运动员在赛场上拼搏的时候,我就会想起那位为了自己患有白血病的儿子奋力夺得奖牌的母亲——丘索维金娜。

  那 天,我们全家来到鸟巢看体操比赛,鸟巢里面人声鼎沸,观众席上坐满了人,大家都在为即将出场的中国队员打气加油。终于,运动员出场了,一群小姑娘走向赛 场,我立马举起望远镜,一个挨一个地看了又看,咦?怎么有一个人年纪那么大呀,在一群年轻运动员当中非常引人注目。爸爸说:“她叫丘索维金娜,是代表德国 来参加比赛的。她今年35岁,有一个身患白血病的儿子,她要夺得奖牌,用奖金来给儿子治玻”听了爸爸的一番话,我深深地为这种无私的母爱而感动,心情十 分激动。只见丘索维金娜上场了,她开始压腿、360度转……一套动作马上就要做完了,我期待着她取得好的成绩。在她最后一跳的时候,身子向右斜了一下,我 吓得从坐位上站了起来,幸好,她站稳了,我也为她松了一口气。

  最终,丘索维金娜获得了银牌。一个母亲为了自己的儿子可以牺牲一切。丘索维金娜在训练时不可以去看她的儿子。银牌的奖金并不多,只有3000欧元,但在丘索维金娜心目中,那就是她儿子的救命钱。她站在领奖台上,大汗淋漓,但却欣慰地笑了。

  丘索维金娜给予我鼓励。她的爱心、她的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她永不服输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去面对人生。

【语文阅读作文合集10篇】相关文章:

1.阅读语文作文(合集10篇)

2.语文阅读作文合集5篇

3.语文阅读作文合集6篇

4.语文阅读作文合集9篇

5.语文阅读作文合集五篇

6.语文阅读作文合集7篇

7.语文阅读作文合集九篇

8.语文阅读作文合集六篇

上一篇:语文阅读作文 下一篇:语文阅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