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阅读作文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阅读作文 篇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小题。
谈作文
朱光潜
我们对于许多事,自己愈不会做,愈望朋友做得好。我生平最大憾事就是对于美术和运动都一无所长。幼时薄视艺事为小技,此时亦偶发宏愿去学习,终苦于心劳力拙,怏怏然废去。所以每遇年幼好友,就劝他趁早学一种音乐,学一项运动。
其次,我极羡慕他人做得好文章。每读到一种好作品,看见自己所久想说出而说不出的话,被他人轻轻易易地说出来了,一方面固然以作者“先获我心”为快,而另一方面也不免心怀惭怍,惟其惭怍,所以每遇年幼好友,也苦口劝他练习作文,虽然明明知道人家会奚落我说:“你这样起劲谈作文,你自己的文章就做得“‘蹩脚!’”
文章是可以练习的么?迷信天才的人自然嗤着鼻子这样问。但是在一切艺术里,天资和人力都不可偏废。古今许多第一流作者大半都经过刻苦的推敲揣摩的训练。法国福楼拜尝费三个月的功夫做成一句文章;莫泊桑尝登门请教,福楼拜叫他把十年辛苦成就的稿本付之一炬,从新起首学描实境。我们读莫泊桑那样的极自然极轻巧极流利的小说,谁想到他的文字也是费功夫作出来的呢?
小泉八云给张伯伦教授的信也有一段很好的自白,他说:“题目择定,我先不去运思,因为恐怕易生厌倦。我作文只是整理笔记。我不管层次,把最得意的一部分先急忙地信笔写下。写好了,便把稿子丢开,去做其他较适宜的工作。到第二天,我再把昨天所写的稿子读一遍,仔细改过,再从头至尾誊清一遍,在誊清中,新的意思自然源源而来,错误也呈现了,改正了。于是我又把他搁起,再过一天,我又修改第三遍。这一次是最重要的,结果总比原稿大有进步,可是还不能说完善。我再拿一片干净纸作最后的誊清,有时须誊两遍。经过这四五次修改以后,全篇的意思自然各归其所,而风格也就改定妥帖了。
小泉八云以美文著名,我们读他这封信,才知道他的成功秘诀。一般人也许以为这样咬文嚼字近于迂腐。在青年心目中,这种训练尤其不合胃口。他们总以为能倚马千言不加点窜的才算好脚色。这种念头不知误尽多少苍生!在艺术田地里比在道德田地里,我们尤其要讲良心。稍有苟且,便不忠实。听说印度的甘地主办一种报纸,每逢作文之先,必斋戒静坐沉思一日一夜然后动笔。我们以文字骗饭吃的人们对此能不愧死么?
文章像其他艺术一样,“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精微奥妙都不可言传,所可言传的全是糟粕。不过初学作文也应该认清路径,而这种路径是不难指点的。
学文如学画,学画可临帖,又可写生。在这两条路中间,写生自然较为重要。可是临帖也不可一笔勾销,笔法和意境在初学时总须从临帖中领会。从前中国文人学文大半全用临帖法。每人总须读过几百篇或几千篇名著,揣摩呻吟,至能背诵,然后执笔为文,手腕自然纯熟。欧洲文人虽亦重读书,而近代第一流作者大半由写生入手。莫泊桑初请教于福楼拜,福楼拜叫他描写一百个不同的面孔。可是这并非说他们完全不临帖。许多第一流作者起初都经过模仿的阶段。莎士比亚起初模仿英国旧戏剧作者。布朗宁起初模仿雪莱。陀思妥也夫斯基和许多俄国小说家都模仿雨果。我以为向一般人说法,临帖和写生都不可偏废。
读书只是一步预备的工夫,真正学作文,还要特别注意写生。要写生,须勤做描写文和记叙文。中国国文教员们常埋怨学生们不会做议论文。我以为这并不算奇怪。中学生的理解和知识大半都很贫弱,胸中没有议论,何能做得出议论文?许多国文教员们叫学生入手就做议论文,这是没有脱去科举时代的陋习。初学作议论文是容易走入空疏俗滥的路上去。我以为初学作文应该从描写文和记叙文入手,这两种文做好了,议论文是很容易办的。
(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0.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学美术,学运动,都必须从小开始学,成人之后再学,就必然事倍功半,只能“怏怏然废去”。
B.作者羡慕他人善于写作,并不是因为他的写作真的很“蹩脚”,而是因为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
C.有人认为写文章主要靠天资,刻苦练习没有意义,作者认为天资固然重要,练习也必不可少。
D.对莫泊桑这样的天才来说,费尽心力去写反而写不好,所以福楼拜让他烧掉写了十年的书稿。
E.莎士比亚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之所以能成为一流作家,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起初的模仿阶段。
11.关于写作,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善于写作,可以看看他能不能轻而易举地写出别人早就想写,但又写不出来的语句。
B.写作有技巧,但说得出来的技巧都不是真正的技巧,真正的技巧是无法传达的,这就是所谓妙不可言。
C.写作离不开模仿,中国文人和欧洲文人在这一点上完全相同,都是从模仿别人的作品开始学习写作的。
D.封建社会科举考试主要考议论文,影响到现代的写作训练,入手就写议论文,容易犯空疏俗滥的毛病。
12.请从如何成为一流作者、如何写出优秀作品两方面,概括小泉八云的例子所揭示的道理。(4分)
13.请根据文意,具体说说作者给初学作文的人指点了怎样的路径。(4分)
参考答案:
10.A D(A项的表述把作者的个人经验当做普遍规律,不符合文意。D项错在曲解福楼拜让莫泊桑烧掉早期书稿的原因,福楼拜并不是否定“费尽心力”的写作。)
11.C(欧洲文人虽然也重视“临帖”,但“近代第一流作者大半由写生入手”,不能说中欧“完全相同”。)
12.①要成为一流作者,必须经过刻苦的推敲揣摩的训练,写作态度要认真,不能仰仗天资苟且从事;②要写出优秀作品,必须咬文嚼字,反复修改。(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3.①先从阅读入手,(1分)在模仿中体会写作的基本技巧。(1分)②重视观察生活,表现生活,(1分)多写描写文和记叙文。(1分)(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只使用“临帖”“写生”两个概念答题,最高给2分。)
语文阅读作文 篇2
语文和其他学科比较有其鲜明的特色:内容丰富优美,结构精巧多姿、情理融会贯通,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注重理性分析和追求知识灌输,忽略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致使语文教学枯燥无味。语文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应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立体流程,只有这样,知识信息交流、思想交流、思维活动才能找到其载体,充分展现其生机活力。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魏书生成功的教育实践,也在于他为我们构建了语文教育的情感世界。
一、热爱语文教育事业是情感产生的基点
教师难当,语文教师更辛苦更难当,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话里分辨出真正的热情或者是故意做作的、虚假的、慷慨激昂的情调。他们不喜欢教师那种毫无热情的表现(不是指外表上的表现,而是指内心的流露),因为这里面隐藏着教师对学生的力量缺乏信心的因素。”一个教师单有激情还不够,他还要有一个支点,要能不断丰富充实自己。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但这一桶水还必须是不断更新的。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新知识,不断研究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付出了辛劳代价,才能收获到充实而又甘甜的幸福和欢乐。“学生在上课时,在课外活动时,几乎天天可以看到教师的模范作用和个性品质,这两条是教学教育影响的强有力的手段。让情感无时无刻不体现渗透在他的教育教学中,处于这种情感熏陶下的学生必定会感受其人格力量,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师生配合才能和谐一致,达到境界。
二.“商量商量”是情感交流的起点
我刚教语文的时候,也曾海阔天空津津有味地满堂灌,但他不久就对那段可悲的教学生活加以总结,认识到:“教师与学生之间毫无民主气氛,思想没有理解,感情没有相互交流,双方都用宝贵的脑细胞去琢磨着压服对方或欺骗对方的策略,教学怎能搞得好呢?”有了这样的认识基础,我就深入到学生中去,具体感受体验他们的情感信息,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学生也向老师敞开了思想情感的大门。在此基础上,他开始将教学要求情感化,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作业是自己根据实际确定还是由老师统一留?练笔是统一题目还是自选题目?这些较大问题他都和学生一起商量,根据多数学生的意见办。学生由此充分体验了做学习主人翁的情感,师生之间关系融洽,找到了情感的共鸣区域,人人想的是教学,是高效率,有了持久牢固的学习愿望,学习效果怎能不突出?
当然,实际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不简单,学生的情感发展有其不稳定性,不一定会直接向老师、家长倾吐心中的情感,这种闭锁性心理特征,就使得教师很难知道其细微复杂的情感,教师如能征得学生的日记这个情感宣泄和引导的重要载体,把这作为一个中介,就可获得合二为一的交流效果。这些不仅为学生语文学习打下厚实的基础,而且我们也可从中看到学生情感完善的轨迹。教师既指导了学生作文,也正确引导了学生做人。
抄录格言和座右铭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每个学生在选格言时就必然经历着一个学习的过程和接受情感熏陶的过程。抄写的座右铭结合着自己的思想实际,它起着督促和矫正作用,如有一个学生的座右铭是“闭住你的嘴”,原来他担心自己闲话过多,认识到这一点并写下来,本身就体现着敢于正视缺缺点并努力改正的积极心态。学生在做这些事时,情感始终处于正向流动状态,这一切为其课堂教学创造了一片和谐的天地。
三、愉悦的氛围是课堂激活的共鸣点
十七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学的艺术就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情感的显著特点是感染性。课堂教学的情感起动首先是教师要有饱满的情绪,教师的上课情绪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上课情绪。教师讲课时精力充沛,情绪激昂,态度祥和,学生就会受到熏染,产生愉悦激奋的情绪,思维积极,乐于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学就会出现和谐共振的增力效应;反之,教师上课萎靡不振或疾言厉色或冷若冰霜,都会带来学生的郁闷恐慌、思维迟滞,降低教学效果。我从不把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上课就全心全意投入,除此而外,他还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有时让学生唱歌,消除紧张心理,活跃课堂气氛;有时采取集体朗诵的方式调节气氛;有时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有时到课堂外上课,甚至让学生动手做做实验等。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初就能很快拉近与教师之间的情感距离,集中了注意力,为课堂学习营造了和谐的气氛,起到了良好的桥梁作用。“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苏霍姆林斯基语)学生在乐学的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才可能达到好的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总的来说有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体验”过的情,一方面是学生“潜伏”的情,一方面是教材“内蕴”的情。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把自己体验的情感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情感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情感。”学生的情感激情自然起到教师体验的情感。也许有人认为文学作品易于挖掘,议论文、说明文又怎能体现情呢?其实不然,语文课堂教学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感情流动,无论哪种文体都离不开一个“情”字。语文教师要摸到作者感情的脉搏,并精心加工制作,以情引情,学生才能产生心理位移,在课堂教学的“小天地”里感受到大千世界的复杂的情感信息。人们常说“教无定法”,这里的“法”,并不是教学的一套套方式和方法,而只是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感染学生,对学生施加一系列情感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作用于学生的记忆思维和感情,又可以引起学生欢乐、愤怒、痛苦、惊异和同情的体验。”把学生当成了具有复杂的内心世界的完整的人,去注重激活其情感体验,课堂才活起来。试想,教师如果面对的是一台台“录音机”“复印机”,这“独角戏”如何能吸引人,课堂教学又焉能洋溢着“情”的氛围呢?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个独特世界,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无法适合每个人的个性,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更是同学生的情感格格不入。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心理需要的最高层次。人的情感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师生在每节课的教学中不可能都处于一种平面的或正向流动的状态,这就要求师生善于随时调节自己的情感,使之处于最佳状态。我们要从从十个方面构建了情感调节的立体网络,这些方面涉及到教学环境、师生活动的方方面面,既表现了感情的强弱变化,也表现了各种不同情感的转换变化等,课堂的情感律动节奏和谐分明。尽管不少教育工作者也注重了某个侧面的研究运用,但很少有他这样用得全面、活泼、自然。课外作业和考试是课堂学习的有机延伸。作业是学生对教师的信息反馈,考试则是为了收集检查这种反馈信息,这当中也都伴随着情感等非智力成分。
外地有一名优秀教师十多年来都是让学生自己留作业。自己留作业,同学互相考,学生积极性高,他们不但体验到自己的情感受尊重,而且也避免了学习的重复浪费,避免了教师心血来潮时大作业量的冲击和无作业时的闲散状态,定量作业使学生的思维列车得以匀速行驶。想方设法把上进情感纳入一定的轨道,及时检查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就得到了有效的巩固。
语文阅读作文 篇3
丘索维金娜给予我鼓励
每当我看到运动员在赛场上拼搏的时候,我就会想起那位为了自己患有白血病的儿子奋力夺得奖牌的母亲——丘索维金娜。
那 天,我们全家来到鸟巢看体操比赛,鸟巢里面人声鼎沸,观众席上坐满了人,大家都在为即将出场的中国队员打气加油。终于,运动员出场了,一群小姑娘走向赛 场,我立马举起望远镜,一个挨一个地看了又看,咦?怎么有一个人年纪那么大呀,在一群年轻运动员当中非常引人注目。爸爸说:“她叫丘索维金娜,是代表德国 来参加比赛的。她今年35岁,有一个身患白血病的儿子,她要夺得奖牌,用奖金来给儿子治玻”听了爸爸的一番话,我深深地为这种无私的母爱而感动,心情十 分激动。只见丘索维金娜上场了,她开始压腿、360度转……一套动作马上就要做完了,我期待着她取得好的成绩。在她最后一跳的时候,身子向右斜了一下,我 吓得从坐位上站了起来,幸好,她站稳了,我也为她松了一口气。
最终,丘索维金娜获得了银牌。一个母亲为了自己的儿子可以牺牲一切。丘索维金娜在训练时不可以去看她的儿子。银牌的奖金并不多,只有3000欧元,但在丘索维金娜心目中,那就是她儿子的救命钱。她站在领奖台上,大汗淋漓,但却欣慰地笑了。
丘索维金娜给予我鼓励。她的爱心、她的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她永不服输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去面对人生。
语文阅读作文 篇4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14-18题。(20分)
①曾经多么迫切地盼望长大。不知不觉,你的肌体强壮了,你的思维敏捷了,你开始忙活着自己的事情。这时,你会感到年轻真好,青春时光真好。青春的时光如一块块砖石,垒起人的四堵墙———
②你的健康是一堵墙。这是青春给你的力量,是你生存于世间宝贵的风采。青春因此而充满活力,你可以努力去开创你钟爱的事业。这世界很大,你可以把目光投向远处,然后执著地踏上跋涉的征程。
③你的勇气是一堵墙。这是青春给你的激情,是你生存于世间宝贵的动力。世界对你而言是一片空白,你可以用自己行动的画笔,重重地去描绘。你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你有能力直面困难并战胜困难,同时要会总结经验,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④你的年龄是一堵墙。这是青春给你的优势,是你生存于世间宝贵的资本。只有在此刻,一个人才能够做出人生事业的多项选择。尤其是,此时你有能力承受失败和挫折,你有机会脱颖而出,你有时间从头再来。
⑤你的单纯是一堵墙。这是青春给你的个性,是你生存于世间宝贵的品质。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你都应品尝一下。你不需要所谓的成熟,你没必要在乎别人如何评价你。因为单纯,青春才会留下美好的回忆。珍惜单纯的心境,会使你的人生充满睿智的思考。
⑥四堵墙,支撑住你青春的大厦。可是,请别忘记:青春短暂。如果有那么一天,你羡慕他人的成就超出自己,你感悟到自己原本可以做得更出色,那时,你就浪费了人生中一段宝贵的时光。青春岁月里,金钱我们可以不要,享受我们可以舍弃,惟有宝贵的时光不可丢弃。我们脚下原本是遍地荆棘,没有我们辛勤的开垦,就绝不会花团锦簇。当每一个日子忙忙碌碌又不露痕迹地逝去,你要想,我们青春的每一个刻度都弥足宝贵,自己生命中的这块砖,是否坚实地砌在了青春的大厦上。为了无愧于我们自己和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让我们珍惜时光,珍惜青春这沉甸甸的日子,让我们的生命更充实更辉煌。
14.请你为这篇短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3分)
15.作者认为“年轻真好,青春时光真好”,因为青春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4分)
16.从全文看,作者告诫我们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7.请联系你的生命体验,谈谈你对第⑤段中画线语句“你的单纯是一堵墙。这是青春给你的个性,是你生存于世间宝贵的品质”的理解。(5分)
答:
18.你认为“支撑住你青春的大厦”的,除了文中这“四堵墙”还有什么?请选择一个方面简述你的见解。(5分)
答: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19-24题。(20分)
“情绪污染"也是病
所谓“情绪污染”,是指一个人的坏心情影响了几个人的好心情。其实,家庭中的“情绪污染’’尤其值得注意。其明显特征,一是“患病的多”:因孩子生气,因家务生气,因性格不合生气,因在外面不顺心生气,回家拿老婆孩子生气等等。总之,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可以生气。有人研究认为,家庭气氛如果长期压抑、沉闷,很容易使人神经系统紊乱,免疫能力下降,患病机率升高。正户斤谓“情绪致病”。“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凡患情感失调的人,
发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倍。因而发出了‘生气等于自杀’的警告。”
防止“情绪污染”,主要还是加强品格和心情修养。人心情愉悦,就能分泌更多的内啡肽,使人精神快乐,健康长寿。反之,则会减少这种物质的分泌,使人抑郁寡欢.加速老化。某刊曾登载如下相处金言:“为小事争吵是愚蠢,为大事争吵是无能。做你该干的事,不做无谓的精神消耗。”其次,要善于克制与忍让。不少“大腕”、政治家都不断警示自己要“制怒”,要“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作为普通百姓,更应该“有话好好说”,有事商量着办,切不可动辄争吵、斗气、自家相残。再次,要审视自己,多加交流。人无完人,谁都有毛病。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夫妻之间,多交流,多沟通,及时了解对方的意见、看法和心理需求。寻找共同点,扩大共同点,共同构建欢愉和谐的家庭气氛。
此外,还有扩大宽容,多点幽默。所谓宽容,即互谅互让。幽默不仅体现宽容,而且富有趣味和启示,能调节情绪,宽松气氛,使人步入和谐,感受更为从容乐观的思想境界。有所悟之人曾造出如下箴言:“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性情乐观的人,记住.自己所能干的就是给身边的人带来轻松和愉快。”
19、既然情绪污染的危害大,那么我们应当如何防治情绪污染?(4分)
(1)(2)(3)(4)
20、举例说说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3分)
21、“防止‘情绪污染’,主要还是加强品格和心情修养。”的句子中“主要”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22、“情绪,’与人体生理紧密相关,其中的多少决定人的情绪变化。(2分)
23、短文三处引用格言,你知道每一处引用的作用吗?(3分)
①②③
24、“情绪污染”的危害较多,除了文章列举的“患病的多”外,你还能联系实际列举一个并谈谈感受吗?(5分)
四、作文(55分)
请任选一个作文:
(1)平时温文尔雅,危急时刻却挺身而出;往常大大方方,如今却扭扭捏捏;一直默默无闻,后来却一鸣惊人;平时豪爽仗义,面对父母却蛮横无理……生活中,意想不到的事情太多了。
请以“真没想到,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诗歌除外,文体自选,立意自定。
(2)请以“告别”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若写诗歌则不少于25行);③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④不少于550字;⑤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语文阅读作文 篇5
人人心中都有一汪清泉,洗濯你的灵魂,滋润着你的生命.只是因为日常的琐碎生活的纷杂,才掩蔽了她的环佩妙音,朦胧了她的清碧透明.
夜阑人静,天籁无声.每逢这个时刻,你才能卸下沉重的面具,拆去心园的栅栏,真实地审视自己,在生命的深处,你终于倾听到一丝悠然的脆鸣.这是一首真善美的诗.像甘霖,像春风,柔慢而隽永.
月隐星现,露重风轻.每逢这个时候,你才能正视裸露的良知,走出世俗的樊箱,在灵魂的高处,你终于感念到一波必然的律动.这是一支真善美的歌啊!像皓月,像秋阳,淡泊而宁静.
逆风逆旅的你,每当回望身后的坎坷与泥泞,一道一道,一程又一程,你的心泉便豁然翻涌……终于了悟:生活不相信眼泪,失败也并不意味着扼杀成功!世上没什么永恒的侥幸让你永远的沾沾自喜,世上又有什么永恒的不幸让你永久地痛不欲生?
生命的辉煌,拒绝的不是平凡,而是平庸!所以春风得意时多些缅想,只要别背叛美丽的初衷;窘迫失意时多些憧憬,只要别虚构不醒的苦梦!
用心泉熄灭如火的嫉妒,用心泉冲尽如尘的虚荣,生命才会获得无限的轻松.絮絮低语的心泉明白地告诉你:人心并不是你想像得那样险恶丛生,生活也不像你渲染得那般黯淡沉重!
远离卑劣的倾轧,躲开世俗的纷争,走近丁冬的心泉,倾听心泉丁冬……
重温一抺美丽的心情;抚慰一颗疲惫的心灵;回首一段巷凉的人生.
倾听心泉,让思想走向深刻纯净;倾听心泉,让生命愈加丰盈生动.
语文阅读作文 篇6
阅读感悟[18分]
(一)课内阅读。(6分)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戳我的脸。伙计们也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
1.这段话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方面反映了凡卡的学徒生活很悲惨。(3分)
2.文中写老板、老板娘打凡卡的动词有哪些?联系上下文,体会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打”?(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12分)
考核
南方一家幼儿园公开招聘园长,由于待遇极为优厚,一时间报名者云集,其中甚至包括专攻心理的女研究生和多名早已有了职业和收入稳定的女大学生,但经过考核,最终被录取的并不是她们,而是一位相貌平平、扎着小辫子的文静姑娘——雯雯。
最后一次考核安排在幼儿园的二楼。楼外阳光明媚,春风和煦,鸟儿在枝头欢唱。楼梯拐角处,却有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流着鼻涕,泪汪汪的站在那儿等着什么。众多应聘者,大多面容姣好,打扮入时,举止得体。他们都从小男孩的面前走过,满怀信心地去参加面试;只有雯雯一个人停了下来。她不仅掏出手帕给男孩擦干净了鼻涕,还亲切的说了一句:“小弟弟,是不是找不着妈妈了?别着急,等我一会儿,姐姐去去就来,我带你去找妈妈。”
面试之后。众多的应聘者匆匆下楼,对拐角处的小男孩视若无睹,惟有雯雯吧脏兮兮的小男孩抱了起来,那么亲切地哄他,那么认真地给他唱歌,那么投入地给他讲故事----而这一切,被早已架设好的录像机全都录了下来!
天哪,考生们大吃一惊,谁也没有发现,这个小男孩儿,原来是幼儿园专门设计的“机关”!
在一楼的大厅里,聚满了等待宣布结果的应聘者。当考核小组宣布被录用者是雯雯时,大家目瞪口呆,一双双惊愕的目光一起投向了着装朴素、相貌平平的雯雯。雯雯也暗想:“我的文化成绩并不十分出色呀,为什么……”随后,考核小组播放了录像,众多的报考者,羞愧地低下了头----她们显然已恍然大悟,自己被淘汰乃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划横线的词语。(2分)
视若无睹:
目瞪口呆:
2.根据文章概括人物对待小男孩的不同态度。(2分)
众多应聘者对小男孩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雯雯对小男孩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文,说说小男孩在楼梯拐角处“等着什么”。(1分)
4.文中的“考核”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2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
5.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6.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2分)
习作创新[30分]
题目:_____________变了
提示:进入新世纪后,我们周围的人、事、物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如爷爷奶奶会上网了;爸爸妈妈爱学习了;同学变得乐于助人了;老师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法;家乡变得更美了……请你选择一个方面,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一篇400字以上的作文。
要求:条理清楚,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整洁。
语文阅读作文 篇7
天灾无情人有情
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我年龄小,又没经历过地震,所以刚开始我并没太往心里去。但当看见电视新闻中播出的画面时,我震惊了,那一处处废 墟、那一张张因为失去亲人而痛哭的脸,让我觉得十分悲伤。这是一场天大的灾难,只是一瞬间啊,公路裂了、桥梁断了、学校没了、亲人走了,真是让人难以接 受。
为了表达全国各族同胞对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发布公告,将20xx年5月19日至21日定为全国哀悼日。在19日下午2时28分,所有汽 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拉响,全体人民默哀3分钟。我们也站起身,低下头,为在汶川大地震中逝去的人们默哀。
在我闭上眼睛的那一刻,眼前立刻浮现出许多可亲可敬、可悲可泣的人和事——徒手挖通道救人的伊春龙、在余震发生时让医护人员先出去的手机女孩……但最令人 感动的是与同学一起被埋在废墟下的小班长林浩。他临危不乱,自救后把一位已昏迷的同学背出来后,又一次返回到废墟中去救另一名同学。但这时,坠落物向他砸 下来,林浩头和手臂都被严重砸伤。
像这样的英雄还有许多,像武警战士、医护人员……他们都是些无名的英雄,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生命,谱写着一首首感人的诗歌。
语文阅读作文 篇8
摘 要: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两者之间共同以语言为依托,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体。新课标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根据这一要求,结合对这两点的认识,本文从积累素材、模仿特色、激发情感、读写结合四个方面,浅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做到有效整合。
关键词:小学语文;积累;作文训练;有效整合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阅读和写作一直受到重视。两者之间紧密联系,实际上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与作文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涵养,整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成为目前语文教师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整合的有效方法。
一、作文素材的'积累是奠定写作的基础
习作是一种释放,是自己的思想、情感、智慧的输出,它的前提是吸收和积累,没有不断的吸收和充足的积累,就不可能写出感人至深、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厚积而薄发”,这是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条重要经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也是积累的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熏陶和培养语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重视词语的积累、句子的积累。对于词语的积累,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积累课本上的词语,另一方面进行词语的联想,如让学生摘抄“乐于助人”这一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词语,由此让学生联想表现同一品质的词语,如“无私奉献、大公无私、拾金不昧、舍己为人……”这一类词语;如果再进一步拓展,还可以积累出与以上品质相反的词语,如“忘恩负义、见利忘义、损人利己、假公济私……”,这样,学生不光认识了这一个词语,还认识了一类或几类词语,起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对于句子的积累,可以从文中精美的句子、重点句子等加以积累,让学生进行摘抄、熟读甚至会背诵,让学生从中体会其妙处。久而久之,学生积淀的语言自然会丰富得很,奠定了扎实的写作基础,写作时运用自如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二、写作特色的模仿是强化写作技能关键
模仿是学生进行个性写作的开端,小学生处于学习作文的基础阶段,想要在作文训练中写出自己内心的东西,首先要洞察优秀文章的写法,然后借鉴其写作特色,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通过不断的反思与运用,才能够进一步强化写作技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优秀的范文,这些文章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诸多方面独具匠心,给学生学习写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师可在阅读课中,指导学生精读课文,用心去体会、感悟范文的写作特色、写作技巧、表达方式,并正确使用其写作的方法。需要指出的是,模仿不是抄袭,也不是生吞活剥式的搬用。
例如:教学《烟台的海》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通过精读课文,掌握作者按冬春夏秋的季节顺序,分别抓住了各个季节烟台海的特点来写的方法,学习以总分总的方式成篇的写作技巧。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要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环境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着重让学生弄清文章的两条写作线索,领悟写景不仅要抓住特点还应做到详略得当;教学《半截蜡烛》让学生感受在叙事中如何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等。这样,学生在品赏别人语言的同时,写作技能便能够得到提升。教师长期坚持授之以渔,学生定会在众多课例的学习中掌握各类文章的写作技巧。学生心中有法,写起文章来自然就从容得多了。
三、内心感情的激发是丰富写作情感的路径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写作活动中的催化剂,一个没有写作热情,对客观事物毫无情感体验的人,是写不出什么好作文的。”由此看来,情感是文章的生命,是学生写作的原动力。如果学生笔端倾注激情,文辞就如充沛的源泵,汩汩不绝,反之,则如死水一样,文思呆滞,语言干瘪。作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设法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情感,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进而产生与作者的共鸣,进行相似联想,不断思维发散,丰富自己的写作情感。
例如:《轮椅上的霍金》教导学生需要重视科学,追求真理,并且需要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运用自身的热情和力量解决现存的困难;《小草和大树》一文引导我们要学习夏洛蒂三姐妹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坚持到底,最后终于获得成功的精神;《船长》一文教导学生要像哈尔威船长那样在危急时刻舍己为人、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优秀品质。通过阅读教学,教师从中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找到文章的灵魂,促进学生思考与发散,应用于写作中,观察和挖掘身边令人感动的事件与精神,赋予文章最动人的灵魂。
四、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法宝
叶圣陶先生在谈语文教学时曾说过:“阅读是吸取,写作是倾吐。”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会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读写结合是语文学习的一条宝贵经验。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将课文与身边的人或事例联系,注意从学文中再现生活、描绘生活。通过整合阅读与写作训练,有效挖掘学生潜力,在促进知识与思维的输入与输出过程中,学生的习作能力也逐渐提高了。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用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的整合教学方案,能够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强化写作技巧探究,更好的促进学生释放内心情感,实现学习--领悟--表达为一体的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双重提升,也强化了学生综合的素养,使语文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2] 刘胜田.探索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阅读教学[J].新课程(老师)20xx(1):63
[3] 余映朝.阅读教学艺术50讲[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156
语文阅读作文 篇9
阅读刷新了我的生活
阅读书籍能治愈人的心灵创伤,陶冶情操,能让人知道许多古今中外的故事。阅读刷新了我的生活,带给我积极乐观的思想。
海伦凯勒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也是一个不平凡的人。海伦刚出生时与旁人无异,可后来的一场疾病使她又聋又哑又盲。这个残疾人将来定不会有什么大作为,这是我们常人的普遍想法。然而,她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成为了第一个考上哈佛大学的残疾人,最终为人们做了许多好事,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海伦离我的生活那么远,我是怎么了解到这位坚强的女子的呢?阅读,通过阅读我了解到了这位乐观坚强的女子,她的乐观精神使我敬佩不已。阅读刷新了我的生活。
我原以为考试失利、被父母责怪是天大的事情,可通过阅读,我才知道,这样子不算什么,有什么比生活在一个无光、无声的世界更惨的呢?生活在这样的世界,很容易就会自我放弃、自暴自弃。但海伦与这些轻易放弃的人不同,她化磨难为动力,以乐观积极的态度迎接挑战,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通过阅读她的事迹,我学会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并努力克服它们。
阅读刷新了我的生活,使我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面对考试的失利,我没有再伤心流泪,因为阅读告诉我——我应该去落实那些我不懂的知识,像海伦那样乐观顽强、坚持不懈,争取下次考出更好的成绩。面对父母的责怪,我没有再一个人的躲在房间里哭,因为阅读使我懂得——父母责怪我只是希望我能那事情做得更好,他们只是恨铁不成钢,他们只是希望我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有这样努力地帮助我、努力使我成为更优秀的人的父母,我该感到高兴才是,何必消极地看待这件事、徒增烦恼?
感谢阅读,它刷新了我的生活,阅读使我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的人事物,给我灌注了积极乐观的思想。阅读刷新了我的生活,我爱阅读!
语文阅读作文 篇10
“文化人类学”的出现,使人们清醒地意识到“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这个命题表明:文化是人创造的,被人创造的文化反过来又规范着人,具体的人总是生存在特定的文化世界中。
作为文化存在的人具有特定的文化属性。所谓人的文化属性,是指人在为了满足自己的系统需要而实现系统生产(实践)的过程中,所具有的最基本的性质和特点。统观人类的发展史,我们便会发现,人的生存价值目标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一种水平上,从充饥到美食,由性交到爱情,人总是在既有的水平上不断优化自己的生存状态。显然,在人的系统需要中有一种追求尽可能完美的意识支配着它,虽然这种完美的尺度是发展变化的,但却是在满足任何需要时它都是要发挥作用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种追求尽可能完美的意识,既是人避祸趋福本能的升华,又是人关于“我”的意识在诸种关系中愈来愈凸现,要求全面发展的自觉度愈来愈鲜明的表现。追求尽可能完美的意识就是趋优意识,由于它对人的需要的支配,不仅增强了需要自身的更新性,而且增强了需要在活动中的动力性和超越性。人之所以不会长期地重复前人的生命活动,而不断地创造自己的新生活,或者,人之所以要与旧的生活方式发生冲突,重建适应自己需要的新的生存方式,其内在根源就是支配需要系统的趋优意识。为了趋优而创新,使人类的文化得到持续的发展,也使人自身获得了历史的、现实性的自由,并日趋逼近那种以全面发展为内容的真正自由。其实,被人的“受动性”所引发并激扬的人的“能动性”本身,就包含着人的为了趋优而创新这一基本的文化属性。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认为,当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时,绝不仅仅是一个本然的事实判断的命题,而且也是一个当然的价值判断的命题。因为人们虽然不是在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创造,但由于人在以对象化为特征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着自己,发展着自己的趋优意识,这就使其创造不可能不改变那些不再适合需要的一切社会形式。这样一来,“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实质上就是一部人类不断追求优化而创造新的生存方式的历史,人的为了趋优而创新的基本文化属性也正是在这一历史长河中形成和发展的。
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认为,人的心灵是由欲望、理性和精神构成的。欲望和理性,主要调控人的物质需求,而精神的追求则指向主体的存在被社会所认可和肯定。大凡能被社会认可和肯定的个体,其生命样态,必然具有某种优化的特色。这种追求生命样态的优化,既是人的心灵(精神)最根本的价值追求,也是人的文化属性最具个性特征的展示。
“为了趋优而创新”虽然是作为文化存在的人的文化属性,但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对其有着清醒、自觉意识的。这就不能不让我们关注人的发展程度这一问题。判断人的发展程度(主要是精神境界)的尺度不是别的,正是人自身所确定的意义世界及其对此的自觉状态。人对自己确定的意义世界的自觉状态特别重要。确定意义世界容易,对其能自觉维护,努力实现,并能在新的高度上发展、提升其意义世界,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的发展程度既可以成为社会发展和人自身进步的推动力,也可以构成其难以逾越的历史的屏障。
我们从人作为文化的存在、其文化属性是“为了趋优而创新”,谈到自我生命样态的优化是人最根本的价值追求,进而引出人的发展程度问题,就是想给大家一个思考语文阅读教学的文化学背景。
阅读是为人的可持续优化提供充分的营养性资源的
从文化的视角看,阅读是人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方式。人是在交往中生存的。人的交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作为个体生命轨迹的交往,最能看出一个人的追求和向往。
在人的多样态交往中,阅读──交往的一个基础层面,是主体与对象互为“文本”──是不可或缺的。它所追求的是对对象的认知、理解、把握和运用。作为文化存在的人,在其历史活动中,都要通过交往、阅读,建构自己的社会文化圈。一般地说,个人的社会文化圈有两种相对稳定的“居民”:一种是直系亲属(所谓自己人)、“有意义的他者”(具有一定的变动性);另一种是与主体生命意义密切相关的“物”,如农民的土地,知识人的研究手段。通过交往、阅读确认对象属于自己所迫切需要的,人们大都会将其作为个人社会文化圈中的成员。个人的社会文化圈总是处于不断地组合与优化之中,从这种组合与优化中能够见出主体交往、阅读的层次和境界。
语文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进而在其实际的生存中,把优秀图书作为自我社会文化圈中的永久性成员,就是了不起的成功。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人的阅读虽由于对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但真正的阅读作为一种极具个性化特色的交往活动,其最终目的都是为自我生命样态的优化服务的。就一般的阅读交往行为来看,主体生存自觉性高者的基本心理过程是:选择(能够作为阅读对象的,总是体现了主体的一种目的与追求)──阅读对比(特殊交往中发自内心的一种认可)──适度吸纳后的整合(有意无意间的一种内化过程)──再次进入待优化状态(期待新的阅读交往行为)。学生一旦能通过语文阅读教学自觉地将优秀图书作为个人社会文化圈中的永久性“居民”,这就意味着优秀图书将伴随他终生,并为其生命的可持续优化提供充分的营养性资源。特别是,由个体阅读引发的具有一定群体性的评价性阅读,不仅为主体营造了一个特定的公共领域(这是主体个人社会文化圈得以优化的一个重要条件),而且在群体性的相互交流中,锻炼了主体言语交往中重视论据的优良品性(在评价性的互阅过程中,要使自己的评价令他者信服,就必须持有难以辩驳的论据)。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生存理性来说,极为有益。
语文阅读教学是为学生的优化发展服务的
当我们理解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文化学背景后,便会很自然地意识到,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为学生的优化发展服务的。为了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较为扎实地体现这一理念,有必要重视这样几个问题:
首先,要加强学习主体的主体精神的培养。学习主体的主体精神,概括地说,就是认识的能动性、实践的创造性和与“有意义的他者”良好的合作品格。这种主体精神的确立,是以主体对自我生存状态的自觉为前提的。对于教师来说,尊重学生,有必要重新理解“把人当作人”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里的后一个“人”字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实存的人的当下状态;再就是其应有的价值状态。把人当作人来尊重,对学生实存的当下状态,从“人人平等”的层面理应保持相互尊重,但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还须有从“应该是”的价值层面上的更高境界的尊重。正是这后一种尊重才是真正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尊重;加强学习主体的主体精神的培养,就是立足于这种尊重基础上的。任何卓有成效的教学活动,都有赖于师生两个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主体精神的培养,要求师生彼此互为“有意义的他者”。如果说,人是通过和有意义的他者的对话,才得以进入自己所处的文化世界中的话,那么,师生间平等、真诚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对话,在加强学习主体的主体精神的培养中的作用就不能低估。
其次,要正确理解基础与主导的关系。强调语文阅读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必要的,这是长期教学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给我们的重要启示。这两“性”统一的形态应该是多样的,它应视具体文本的特征而有所不同,不能用一种模式来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侧重于工具性,强调“本色语文阅读教学”和阅读教学的“本位思想”;有的则侧重于人文性,凸现文本所表现的人文精神,要求学生认真体验健康的人文情怀。应该说,这些教师的实践都是有意义的。需要我们进一步搞清楚的,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性必须接受语文学科属性的规约。具有人文性的学科,不只是语文课,历史课、政治课都具有人文性。这就说明,不同学科的人文性,应通过各自的学科特点来体现,不能将人文性游离于学科自身的特点加以抽象化。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如果不紧密地结合语文的词语、文体、写作特征等等具有工具性色彩的扎实教学,就很可能出现“空”、“偏”“远”“杂”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有的教师提出了“品词”“品句”“品读”,讲究阅读教学的“感悟”“积累”“运用”,这是值得大家认真思考的建议。
我们能否这样认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是其基础,它具有本体意义,没有这个基础,语文教学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根基,不成其为语文教学;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主导价值取向,它的基本指向是用文本所提供的健康的人文精神,持之以恒地健全学生的文化人格。失去主导价值取向,语文教学就不可能较好地完成自身的任务。
再次,要重视有利于学生将其所学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人格构成的教学环节的构想。时下教师们都比较重视教学环节的优化,对一堂课的环节构想非常细致严谨,这是应该予以肯定的。构想教学环节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对课本要做整体性的教学构想。课本到手,必须对课本作整体性的、富于创意的熟悉,以便把握课本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整体性要求;这既是为以后的每一课的教学环节构想作必要的准备,又是对一个学期里的语文阅读教学作有计划的安排。二是在诸多的环节构想中,要以有利于学生将其所学,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或人格构成为出发点。不同类型的精当作业,有利于学生将其所学、所思予以内化。上手操作最易调动人的内部积极性(心劲儿),这是知识得以内化的重要途径。内化的前提是,作业能有力地调动学生的既得知识,能激发学生对新领域的探究兴趣,能与学生的情感、愿望相关。作为一种过程的内化,需要良好的教学境遇。这种境遇的形成,有赖于:1.鼓励具有创意的各类学生作业;2.师生言行一致的道德风尚;3.积极进取的群体心愿。当然,这样的教学境遇不能只靠语文阅读教学来建构,但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性特色,却决定了它在建设这种良好教学境遇中有着义不容辞的重任。
再其次,关键在于拓展学生生成知识功能效应的途径。人的智慧,是其知识、经验的功能效应。语文阅读教学从某种角度看,它应有利于学生将其知识、经验转化(生成)为智慧。阅读教学的各种环节的构想,毫无疑问要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涵和意义的理解与把握,这一点不能动摇。但这种理解、把握不能教条化,不能模式化,而要智慧化。所谓智慧化,就是有生气的活化,呈现有合理依据的多样态理解,并在对比分析中深化学生的思路,在差异性基础上探求理解的同一性。一个学期的语文阅读教学,不可能每节课都像公开教学那样准备、那样展示,这不现实。但根据课本的总体要求,有计划地选择若干课时,进行既紧密联系文本实际,又能针对性较强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应用智慧的教学,却是必要和可能的。每个学期能坚持这样的教学数次,构成一条智慧化的教学链,中学阶段肯定能为学生的语文知识功能效应的生成,拓展出多种途径来。由语文知识转化成的智慧,不同于理化知识转化的智慧,也不同于政治、历史知识所转化的智慧,尽管这些智慧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构想教学环节时,在切实把握文本特征的基础上,重视学生想象、情感体验、言语建构与表达所构成的综合性智慧的生成和发展。
最后,缓求突变,务求渐进;不求完美,但求进步。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春雨“润物细无声”的特色,它的效能主要不在当下,而在久远;它的课堂教学讲究的是实效。真正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明白,人文学科的教学改革,要取得名副其实的成就,在思想方法上要拒斥急功近利,拒斥急就速成,缓求突变,但求渐进;不求某一种教学的完美,但求脚踏实地地进步。这不是保守,这是务实!
【关于语文阅读作文汇编十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