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过端午

2017-08-02 节日作文

五月五过端午1

五月五过端午,门外挂香草和菖浦,身上带一个香包不怕蚊子叮咬,正午立蛋好好玩,端午喝雄黄酒可驱邪,午水来治病,平安过端午,粽子丢入泊罗江,防止鱼虾吃屈原,龙舟上,用力划龙舟,敲锣鼓赶虾赶鱼不怕吃屈原。

五月五,庆端午,龙舟比赛数不清,唯有我们最有劲!一二三四五六七,七艘龙船来较劲,锣鼓喧天叫不停;最后高潮更欢喜,六号就是第一名!

五月五,庆端午,妈妈粽子包不停,看她双手并用真是行!我的肚子咕噜咕噜叫不停,妈妈厨师大发功,二十分钟变十分钟,好吃的粽子就完工!

五月五,庆端午,大家一起缝香包,香包布料准备好,针和线条一定要。包一包,缝一缝,完成完美小香包,戴在身上刚刚好,生活无忧没烦恼!

端午多习俗,一项都不可无,龙舟真是酷,敲锣又打鼓;粽子吃下肚,肚子好幸福;香包避邪物,鬼怪难进入;大家听习俗,拿笔记清楚,快乐过端午!

五月五过端午2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五月五过端午”。

  我们都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今天我将向同学们介绍这个节日的点点滴滴。

  说起端午节,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屈原。屈原是我们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他提倡德行,主张富国强军。

  在流亡期间,他创作了《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对祖国和人民产生了深远影响。

  公元前278年,秦军征服了楚国的首都。屈原眼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中始终都不能忍受,不愿意就这样放弃自己的祖国。于是在农历5月5日这天写下了他的最后一部作品《怀沙》,然后抱着石头投进了汨罗江的怀抱里,用他的一生谱写了一场壮丽的爱国主义绝唱。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的人民冲到汨罗江向他表示敬意。渔夫们在河上划着小船不停的找寻,却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一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和其他食物一起投入了江中,算是为这个诗人送行。

  直到今天,端午节的活动逐渐演变为了: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当归、喝雄黄酒。

  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端午节是以解放后才有正式的命名。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外,还有丰富的饮食习俗。比如吃稻田鳗鱼、吃面条、吃茶叶蛋。江西省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鸡蛋和咸蛋吃。

  蛋类分好几种,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成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兜,挂在孩子的脖子上,寓意孩子找到好运,平安无恙。

  在端午节这天我最喜欢吃粽子,北方和南方的风俗习惯都不一样,粽子的大小也不一样,甜的和咸的,大大小小的样式都有。

  在吃过那么多的粽子里,我觉得四川乐山的肉馅粽子最好吃,里面夹着黄糯米和咸肉,肥而不腻,吃起来有胡椒和竹叶的香味,口留留香。

  到目前为止,端午节在中国人民心中仍然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盛大节日。从20xx年起,中国将农历五月初五定为法定假日,以弘扬民族文化,保护民族传统。

  我的发言结束了,谢谢大家。

五月五过端午3

各位师生:

  大家好!

  今年的6月7日是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包粽子、喝雄黄酒等形式来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非常哀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身体。有的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希望鱼龙虾蟹吃饱了,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有的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希望晕倒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为棕子。

  郭沫若评价屈原为“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浪漫主义诗歌之先河,创立了“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的楚辞文体。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绝的才情,似河流汇聚成海一般,浩瀚无垠。我国文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就是他集毕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今天我们来纪念他,主要是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辉”的人格。屈原作为一个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当时客观残酷的社会条件而失败了。但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却成功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是他的气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他的伟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莲的圣洁,强大的精神力量,为后人颂扬,激励感染了无数中华儿女前行的脚步!

  屈原的伟大,不仅是他刻骨铭心的诗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爱国精神,不与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灿烂的中国文学史少不了屈原。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他永远上生活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五月五过端午4

老师、同学们: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刘禹锡这首《竞渡曲》记叙的是沅江一次赛龙舟的活动。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是曾经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传统节日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文化遗产,是民族的精神家园。春节、端午、中秋节已经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彰显着全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中华民族分布如此广泛,却能保持强烈的民族认同感,相当程度上得益于节日民俗的存在。这些节日已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共同节日,体现着共同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在"端午节"——到来之际,我们更应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节日。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我们中华民族的许多优秀文化传统在漫漫的消失或降低,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学习,也要关注古老深厚的传统文化。

  现在,许多旅居在海外的华人、华侨历经几十年甚至更长久的国外生活,但是依然保持着我们的传统,他们虽然身在国外,依旧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我们的民族节日。然而,现在我们国内的学生却喜欢吃的是麦当劳、肯德基、巧克力;看的是日本的动画片及韩国电视剧,过的是圣诞节等西方节日……我们的民族节日却不能引起他们的关注,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索。

  20xx年,韩国将端午节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遗产;20xx年,端午节被正式认定为韩国的非物质遗产。用骇人听闻来形容这个消息或许有些言过其实,但至少它发人深思。祖先遗留下来的传统却成了别国的珍宝,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内心又会作何感想?

  同学们,我们肩负着老师和家长的殷切期望,面对如此的现状,我们不能无动于衷;复兴中华文化,我们责无旁贷。我们或许无法改变端午节已被韩国申报的事实,但我们可以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来勉励自己。当父亲或母亲劳累了一天回到家里时,你能否为他递上一杯热茶?当你的朋友陷入困境的时候,你能否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当你对别人许下承诺时,你能否言出必行、信守承诺?当你自己在考试中失利时,你能否不灰心不放弃,而是寻找原因,总结教训?我们在做好这些平凡的小事的时候,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也传承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如果人人都做好这些平凡的小事,那将会是一件不平凡的大事。

  悠悠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就像一条历史的长河,我们不能让它断流;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优良传统,应在我们的手中发扬光大。让我们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挽救中华文化。

五月五过端午5

  阴历五月五,欢欢喜喜庆端午,家家户户忙把粽子煮。糯米饭Q又Q,瘦肉,虾米和香菇。花生栗子和红豆,有甜有鹹样式多得不可数一口接一口,越吃越顺口,可别撑坏小肚肚,消化不良自己找麻烦。

  阴历五月五,欢欢喜喜庆端阳。林林总总,五光十色,香包一大串。金鱼、大象、和小羊,样样都吉利,挂在胸前辟邪又美丽。阴历五月五,欢欢喜喜庆端午,我们排排站,手拿鸡蛋,目不斜视、战战兢兢轻轻放,有的立、有的倒;不灰心,把蛋立起一定有期望!

  阴历五月五,欢欢喜喜庆端午。咚咚锵!咚咚锵!锣鼓喧阗,热烈不得了!加油!加油!一艘艘龙船,水上日新月异,忙把冠军抢。

  阴历五月五,欢欢喜喜庆端午。忠心耿耿的屈原;法海战白蛇,水漫金山寺,百听不厌的传奇故事。又从头活在眼前。

五月五过端午6

  匆忙的岁月,如流水般消失于指尖隙缝,纷至沓来的是荷的清雅、蚕豆的淡甜、粽子的飘香。

  小时家贫最喜过节了,父母总能变着花样给我这小吃货做好吃的。如今我长大成家了还牵挂着过节,怀念着往日的节日气氛,期待着过节回家与父母团聚,这不又盼来了我最喜欢的五月五端午节。

  外公在世时,端午节前一两天准时送来带着外婆余温的粽叶。记得有年一连下了好几天大雨,家乡被涨水的河包围了,我们一家人念叨着今年外公不会来了时,他披着蓑衣带着斗笠来到我家门口,母亲担心地埋怨道:“外面多危险啊,你咋还来?”他只淡淡一笑说:“你看,我不是没事嘛?我挂念着你和孩子嘛,没想太多就来了……”

  那一张张、一把把长度刚好的碧绿色粽叶,带着手指头般大的花斑点点,像极了一朵朵洁白的云,更像外公脸上的笑容,一朵朵开在了我家,年复一年,周而复始。我以为这样美好的事儿会持续很久,世事难料,次年外公送完温馨便撒手人寰了,很是突然。

  从此,外婆精心挑选好的粽叶只能拿到街上托人捎带,等到我家已蔫吧了。幸好母亲能妙手回春,剪刀剪掉绑绳,往盛满水的大盆里一放,不多会儿,喝足水的粽叶便亭亭玉立了,那淡淡清香缭绕着,带着外公慈祥的气息。

  在端午节前一天节日就到来了,家家户户吃过午饭就张罗着淘米,洗粽叶、煮草水、染糯米,白花花的糯米变魔术般一下子成了黄色、紫色、红色、粉色……

  一家赛一家,忙忙碌碌的。火塘上烟熏火烤的腊肉,让人垂涎欲滴,它是包粽子必不可少的,还有饱满的花生仔、紫红的枣子。孩子们也不闲着,跑山上拾艾草,池塘边拔菖蒲,扎成一小把一小把的,用丝带边扎边念叨着:“这是给大伯家的,这是给你姑妈家的……”

  吃过晚饭,各家各户拿来剪刀和几天前就晾晒好的棕叶,把准备好的米倒进盆里,把粽叶对折卷成漏斗状,放进部分糯米塞上馅料,然后再放进糯米把馅料盖住,把余下的粽叶往前遮盖上,柠出一只角同时封好口,拿棕叶带子拦腰栓上,一个四角粽就包好了。

  小时候在我家有一种特与众不同的粽子叫马脚杆,草叶编织成的,粗粗长长的,用于扎马尾的。手指宽的草叶叫包茅草,互生叶片狭长,准备这种叶子做粽叶得当日下午取回,否则易枯萎。节前一天我和伙伴们准时上山砍回草叶,回家用剪刀剪下宽大成熟的叶子,一片一片洗净后放进爷爷用竹片编织成的筛子里晾干。晾干后父母便开始忙活起来,用草叶编织后团团围住手臂粗细的竹筒,往竹筒里放进糯米,加上馅料,盖上一层米,轻轻移动竹筒,再加米和馅,循环往复,直到剩下的草叶只能扎马尾。

  在我的记忆里,我家还有另外一种粽子,取材是竹笋上脱落的笋叶。捡拾它更多的是为了给爷爷做斗笠用,每年端午节到时母亲也会挑些给我们做六色盒。母亲手巧,宽度不一的笋叶,只用手一撕保准整齐,折叠成一个个小方块,每个面用四个小方块编织、组合在一起,一个盒子就在一撕、一折、一穿之下魔术般变成了,再根据喜好放进有染色的米粒和馅料。

  煮粽子是很有讲究的。包好的粽子放入清水浸泡一夜,让米粒喝饱水。次日天未亮母亲就起床煮粽子了,把一提一提的粽子放入大锅中加水,放进浸泡一周长出芽的蚕豆,加上蒜瓣。母亲不停地往灶糖里添柴火,待粽子七八分熟时,还要往锅里放上几个鸡蛋,母亲说端午节吃了蚕豆、蒜瓣、鸡蛋以后百病不侵。

  等我们起床洗漱好,锅里的粽子刚熟,但还不能吃,得等母亲祭祀完祖宗后才能吃的。

  记忆里的端午节还未列入公假,那天会在书包里装上几个粽子去上学,同学之间少不了攀比,也少不了分享。母亲心灵手巧,同学都说我家粽子包得最好也最好吃。听着同学们的赞美之言,我感到特别的自豪,心里比吃蜜还甜呢。

  节日当天吃完粽子,母亲都要把煮粽子的水顺着家的四周泼洒,意在驱虫蚁,确保家宅安康。还把吃完粽子剩下的粽叶扎成一把把,悬挂于果树的枝头上,寓意是来年所结果实就像粽子一样密密麻麻的。

  ……

  年年有端午,岁岁人不同。又是一年端午到,端午时节忆端午,嘴角微微扬起了笑容,心里不停地回忆着儿时过端午的那些快乐往事……

五月五过端午7

  匆忙的岁月,如流水般消失于指尖隙缝,空留刹那模糊背影,蔓朔了我伫立张望的节日。些许怅惘,些许蜜意,交织在淡蓝色天空下。纷至沓来的是荷的清雅,蚕豆的淡甜,粽子的飘香。

  我踩着深深浅浅的步伐,聆听飘香四溢的行歌,裹着碧绿的'心事,在永恒不变的五月涉水相逢,于端午节邂逅而牵念。不知不觉间走进了不管是屈原的记忆,还是伍子胥悲壮的历史……

  小时家贫最喜过节,幸好故乡节日多,父母也总能变着花样给我这小吃货做好吃的。如今我长大、成家了还牵挂着过节,怀念着往日的节日气氛,期待着过节回家与父母团聚,这不又盼来了我最喜欢的五月五端午节。

  外公在世时,节前一两天准时送来带着外婆余温的粽叶,于他风雨无阻,十几年如一日。记得有年一连下了好几天大雨,家乡被涨水的河包围,年轻力壮的也不曾外出,我们一家人念叨着今年外公不会来了时,他披着蓑衣带着斗笠来到家门口,把母亲着急得话不成句。他只淡淡一笑说“你看,我不是没事?我挂念着你和孩子嘛,没想太多就来了……”

  一张张、一把把长度刚好的碧绿色粽叶,带着手指头般大的花斑点点,像极了一朵朵洁白的云,更像外公脸上的笑容,一朵朵开在我们家,年复一年,周而复始。我以为这样美好的事儿会持续很久,世事难料,次年外公送完温馨,过完节,便撒手人寰,很是突然。

  从此,外婆精心挑选好的粽叶只能拿到街上托人捎带,等到我家已焉了,皱巴巴的、软软的。幸好母亲能妙手回春,剪刀剪掉绑绳,往盛满水的大盆里一放,不多会儿,喝足水的粽叶便亭亭玉立,有了之前的生机与活力,淡淡清香缭绕,带着外公慈祥的气息。

  在我的故乡端午节前一天节日就到来了,家家户户吃过午饭就张罗着淘米,洗粽叶、煮草水、染糯米,白花花的糯米变魔术般一下子成了黄色、紫色、红色、粉色……

  一家赛一家,忙忙碌碌。火塘上烟熏火烤的腊肉更是垂涎欲滴,包粽子的好食材之一,饱满的花生仔、紫红的枣子一一洗净。孩子们也不闲,跑山上拾艾草,池塘边拔菖蒲,扎成一小把一小把的,用丝带边扎边念叨着这是给大伯家的,这是给你姑妈家的……

  吃过晚饭,各家各户拿来剪刀和几天前就已晾晒好的棕叶,把准备好的米倒进盆里抬到亮闪闪的点灯下,动作娴熟的父老乡亲们把粽叶对折卷成漏斗状,放进部分糯米塞上馅料,然后再放进糯米把馅料盖住,把余下的粽叶往前遮盖上,柠出一只角同时封好口,拿棕叶带子拦腰栓上,一个四角粽就算包好。

  小时候,在我家有一种特与众不同的粽子叫马脚杆,草叶编织成,粗粗长长,扎马尾的。家父的最爱,也是出自于父亲的巧手,包马脚杆程序更为繁琐细碎。手指宽的草叶有个诗意的名字叫包茅草,互生叶片狭长,牛马喜食。准备这种叶子做粽叶,得当日下午取回,否则易枯萎。在我的故乡此草有两种,长得特别像,只是一种会划破手指,一种不会,我就靠这辨别。节前一天我和伙伴们准时上山砍回早已看好的草叶。回家自然是用剪刀剪下宽大、完好、成熟的叶子,一片一片洗净放进爷爷用竹片编织成的筛子里晾干。母亲开工,父亲自然也就开始了,他用草叶编织后团团围住手臂粗细的竹筒,往竹筒里放进糯米,加上馅料,盖上一层米,轻轻移动竹筒,再加米和馅,循环往复,直到剩下的草叶只能扎马尾。这种粽子最香,淡淡的草叶香,生长大山,取其日月雨露之精华。

  在我的记忆里,我家还有另外一种粽子,就是我和弟弟才有的六色盒,也不能说六色,只是它有六个面罢了。取材是竹笋上脱落的笋叶,还带着笋香。捡拾它更多的是为了给爷爷做斗笠用,每年端午节到时,母亲也会挑些给我们做六色盒。母亲手巧,宽度不一的笋叶,只用手一撕,保准整齐,折叠成一个个小方块,每个面用四个小方块编织、组合在一起,一个盒子就在一撕、一折、一穿之下魔术般变成,根据我们的喜好放进染色的米粒和馅料。

  煮粽子是很讲究。包好的粽子放入清水浸泡一夜,让米粒喝饱水。次日天未亮,勤劳乡亲们就起床煮粽子了,把一提一提的粽子放入大锅中加水,放进浸泡一周长出芽的蚕豆,加上蒜瓣,都是开年新收的,新到带有泥土的芬芳。昏暗的灯光下,母亲不停地往灶糖里添柴火,火红的火焰映照着她日进苍老的脸庞,更显慈爱。待粽子七八分熟,还要往锅里每人放上一个鸡蛋,母亲说端午节吃了蚕豆、蒜瓣、鸡蛋以后百病不侵,节日这天吃什么都是药。

  等我们起床洗漱好,锅里的粽子刚好,但还不能吃,得等母亲祭祀完祖宗。白盘、白粽子、白糖,清、纯、淡,完美到极致;白盘子、黄粽子、白糖,白黄白,平添几分生活富足;紫色高雅,端坐白盘中,下点小雪,便多了几分情趣……

  记忆里的端午节,还未列入公假,揣着粽子去上学。少不了攀比,少不了分享,幸好母亲手巧,同学都说我家粽子包得好也好吃。连续好几天都会带粽子去学校,分给同学吃,讲述我们家的端午趣事。

  节日当天吃完粽子,母亲都要把煮粽子的水顺着家的四周泼洒,意在驱虫蚁,家宅安康。粽子宽衣解带后的粽叶和棕叶扎成一把把,悬挂果树枝头,寓意是来年所结果实像粽子一样密密麻麻。

  在我的故乡,端午节这天的晚餐一定要吃面条。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拜节,所带礼物必有两把面条,具体是为什么我也不知道。我小时候吃的面条是父亲用擀面棒擀出来的漆面,面粉加鸡蛋制成,加的鸡蛋太少,如涮油漆般,顾在故乡称之漆面,只有节日当天才能吃得上。

  五月是温馨的,随手掬得的阳光,如心情漾漫,穿过了岁月的枝摇叶蔓,倒映守望岁月,情亲的牵挂,解读着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蕴涵。节日这天,似乎每个人都分好了任务,父母忙着做,我们小孩只管吃,爷爷奶奶负责看热闹。

  年年有端午,岁岁人不同。“记忆的梗上,谁不有,两三朵娉婷,披着情绪的花。”端午忆端午,嘴角扬起的笑容,阅读着沧桑的往事;眼角晶莹的泪珠,是疼痛,更是属于我的幸福……

【五月五过端午】相关文章:

五月五庆端午10-07

五月五庆端午10-03

五月五庆端午作文10-25

喜过端午节07-13

五月话别06-07

过端午节的作文04-10

【热】过端午节作文12-20

过端午节作文【推荐】12-14

过端午节作文【热】12-14

过端午节作文【荐】12-13

快乐端午节 快乐的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