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挂艾叶作文

2017-12-04 节日作文

端午挂艾叶
端午节前后,家家户户在门上挂上一株艾叶。这是人们的习俗。还有一个故事,让我为你慢慢解开这个疑问。
唐朝末年,兵荒马乱,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吃不饱,穿不暖,睡无眠,日子苦不堪言。
大将军黄巢想要推翻当时的王朝,就准备兵马,想要大战一场。战前一天,黄巢看见逃跑的老百姓中的一个中午妇女手中牵二三岁的孩子,怀里抱着五六岁的孩子。他深感不惑,惊讶地道:“为什么您要抱着大孩子,牵着小孩子呢?”妇女答道:“大孩子是我哥哥的孩子,如果大孩子丢了,所有人伤心;但如果小孩子丢了,只有我伤心。我不希望有更多的`人伤心。”
黄巢听了非常感动,说:“你只要在门上挂上艾叶,我保证有艾叶的家家户户绝对没事。”好心的妇女一听,连忙告诉了其他人,于是大家都在门口挂上了艾叶。
第二天,黄巢带兵打仗时经过小城,看家家户户门口都有艾叶,便记住他的诺言,从大路绕道而行了。
这就是端午节挂艾叶的来历。同时,艾叶有防蚊的作用,也有避邪的功能。艾叶真神奇呀!
湖北宜昌小学三年级:沃土

【写作指导:三种小学生写作必须的段落过渡法】

  初学作文时,有的同学虽然学会了分段。但读起来总感到段与段之间前后脱节,“分段”变成了“分家”,使一篇作文变得前后不连贯,气不通,意不顺。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问题就出在段落与段落之间缺少了必要的过渡。原来文章从这一段读到另一段,好比隔着一条河,河上必须有桥,两段才能连在一块。这个“桥”就是过渡。

  一般的过渡方法,说起来比较简单,无非是三种:

  一、词语过渡法。就是用词语将相邻两层意思连接起来上下连贯。(next88)如用“总之”“当然”“然而”“可是”等词语过渡,也可以用表时间、地点、性质的词语过渡。这些用来过渡的词语常常放在新段落的开头。

  二、句子过渡法。就是在两个段落之间,安排一个句子来承上启下。如《颐和园》中的“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自然地从写万寿山过渡到写昆明湖。

  三、段落过渡法。就是在文章上下两层意思间,用一个简短的自然段过渡,使文章前后连贯。如《伟大的友谊》第四自然段:“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这短短的一段文字既总结了上文,又提示了下文,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

【端午挂艾叶作文】相关文章:

1.端午悬艾叶、菖蒲、蒜头

2.端午节习俗之悬艾叶菖蒲

3.端午节:挂荷包和五色丝线系臂

4.做挂饰作文250字

5.猪年之挂猪作文650字

6.我的嘴巴“挂油瓶”了

7.上挂锻炼心得体会

8.令我魂牵梦挂的家乡

9.大学生挂科检讨书

万圣狂欢节作文600字 中秋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