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清明节作文

2021-03-31 节日作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乡的清明节作文900字(精选1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的清明节作文1

  追溯起清明节的源头,那就有些不得了了。据历史,是因为清明节在寒食节的前一天,久而久之,人们便把两个节日合二为一,索性直接过清明节了。而清明节主要活动便是祭祀,是由帝王将相家流传下来的,民间纷纷模仿,形成了清明节的主要活动。在乡下的过的清明节比起城里来,更为传统。

  最传统的扫墓,是要亲戚们都到坟前清扫,除去坟前杂草。而坟头的杂草不可以拔,还得栽花花草草,乡下有传说称谁的坟头草长得旺,谁的子孙后代有福气。许多农户将这一习俗看得十分重要,体现了中国人重孝道的精神,若是谁家坟前荒草多了,便会被别人取笑。除此之外,行祭祀礼还有个一直都在进行的活动,那便是“挂青”。在城里的公墓或许有些少见,但在乡下几乎是必有的活动。挂青便是在坟头插上枝桠,在枝桠上挂三条白色的草纸,若是直系亲属,得挂五条。刚死去一年的还得挂彩色的,配上花圈立在坟头两边。祭祀的时候家中必须留下一个女人洗碗,上坟的女人只准烧纸,不许烧香。有的对死者感情深厚的,还会烧包袱。便是把阳间的包袱烧掉,以为这样便可以寄去阴间。这是因为封建迷信,直至今天,已没有多少人家还烧包袱了。总之,说起来这些礼节繁琐至极,我也只归得来一二条。等傍晚时候,农户基本上都挂完了青,这时候便可以看见谁家坟头的白草纸多,预示着这个死去的人子孙后代多,且孝顺。这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比赛了。但对于少部分的人来说,这是他们尽孝道的方式,也不可说这是什么虚荣的比赛。

  说起美食的话,清明果是最为出名的,但在乡下,他们称作“清明团子”或“清明饼”,少数南方地区称“清明粑”。都是用清明草混糯米粉做的,但并不是清明果。清明果外形似饺子,清明团子外形似馒头。且清明果注重味道,清明团子注重一个“饱”字,吃一个基本上便可以饱腹了。因为在乡下干活需要许多劳力,人们追求的往往不是味道了,是这些较实惠的食物。农妇们做起来也省时,捏成团子便可,不用做花之类的,所以清明团子对于乡下来说,要实际得多。如今,许多习俗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已经快要泯灭完了。于我来说,我更偏喜乡下的节日,过得十分传统。

  言而总之,不过都是人们怀念先人的方式,虽各有不同,却没有相互影响。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应该是体现在这类传统节日上吧。

  家乡的清明节作文2

  今天是4月5日清明节,奶奶就和爸爸妈妈说:“今天去扫墓吧!”爸爸妈妈都答应了,并说吃完午饭去。

  吃了午饭,奶奶准备好了要用的东西。我一看,准备得可真周到呀:除了天地银行的钱和金银财宝,连衣服、裤子、袜子、鞋子都考虑到了。我就和爸爸妈妈、奶奶、小姨乘上了姨丈的面包车出发了。在车上,奶奶告诉我:“清明节,又称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谈清明节,须从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现在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奶奶便向我说起了寒食节的故事。

  来到了郊外的一座山上,那里树木成群,山路歪七扭八,偶尔也能听见几声清脆的鸟鸣声,因为今天早上刚刚下过雨,所以地上的泥土有些变得泥泞起来了。

  我们找到了太公、太婆的合墓,我便开始帮起忙来了。奶奶把准备好的饭菜摆在了墓前,敬上了酒,点上蜡烛。接着,就让爸爸妈妈把清明纸标起来,妈妈告诉我:“用清明纸插起来或者放在上面用石头压上,就表示这家人已经来过了。”标好了以后,奶奶让小姑妈拿出12支香给她,奶奶点燃了香,只见往上一冲,火就灭了。奶奶把12支香分别发给我们4个人每人3支,便让大家拜起来。当时,我在心中默默地说道:“太公、太婆,今天我们来看你们,给你们带来了好吃的、好穿的、好用的,你也要保佑我们!我希望全家人身体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每一家人都生意兴隆,让家里的孩子都学习优秀,考上好学校。你们能答应我吗?太公、太婆?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答应我的。给你们的东西你们尽管用吧!”说完,奶奶收了香,把它插在一边,让我去敬一次酒,还嘱咐爸爸把带来的鞭炮放起来,爸爸便听了奶奶的话,乖乖地把鞭炮放了起来。放完了鞭炮,妈妈也敬起了酒来。除了爸爸,我们就烧起了带来的东西,烧了差不多有一半了,奶奶嘴中便说道:“东西太多了,拿个带子给他们装一下吧!”说罢,便把手中的塑料带丢进了火堆中。干完了,奶奶把把一个托盘拿了回来,其余的就放在了那儿。快要走了,我对太公、太婆说:“太公、太婆,再见了,明年的清明节,我们还会来看你们的。”

  说完,我们就走了,在回去的路上,我还在想着太公、太婆。“太公、太婆,你们安息吧!”

  家乡的清明节作文3

  四月,清明,几分阴冷,像是储蓄了好久,一瞬间,涌了上来。

  家乡的清明,是淡淡的绿,不似洛阳城的金红一片。门前,有点发蔫的墨绿色柳枝散发着轻轻的香气,枕边的艾草露出了嫩绿的脸颊,蔚蓝的天空里,游离于白云之间的风筝,似乎也是那样的绿。

  于是,在这淡淡的飘动着的,亦或是摇曳着的绿里,和着细细的雨丝,清明,悄然而至,一切都静了下来。

  吃过午饭,家里人开始收拾。奶奶不知从何处提出一袋又一袋的纸祭品,佝偻着身子,不停地往返。待所有的纸祭品搬出后,又站在神台前,拉开一个个抽屉,香,蜡烛,打火机……一样一样地拿出。而后,她站在那里,看着,嘴里念念叨叨地分类,偶尔略微思索,对于这些,奶奶总是很谨慎,怕一会儿燃烧时放错了地方。过了一会儿,又走到厨房里收拾一些饭菜,如:烧猪肉,韭菜,白米饭,饼,酒,茶水。当然,最少不了的`还是供板和餐具。

  雨,刚刚下过,泥土变得湿润而有些粘稠。一家人,一前一后,在这泥泞的小丘上走着,终于来到了坟头。爷爷拿出两张又白又长的纸条,用砖压在坟头上。接着,奶奶把纸祭品拆开,分给她的三个儿子,还叮嘱着哪些东西应该放在哪里烧。然后,把香递给小孩子和几个儿媳。香一枝接着一枝被点着,顿时,小山丘上烟雾缭绕。灰色的烟游丝般弯弯曲曲地飘上了天空。有些烟紧贴着皮肤,咳嗽声连续不断,熏得眼睛里流出了泪水。紧接着,奶奶开始请求祖先保佑大家一年里顺顺利利,大家都闭上眼睛,手里紧紧地握着一捆香,或是蜡烛。那些平时调皮的小孩,也分外安静,学着大家的样子。奶奶嘴里说了一串话后,大家把香整整齐齐地插在坟前,密密麻麻,没有了立足之地。香灰掉落在泥土上,一堆一堆的。不一会儿,坟前就插满了香和蜡烛,燃烧着,蜡一点点地顺着滑下,供板上,也撒满了香灰。

  上过香,烧过纸,请祖宗吃过饭,放过鞭炮后,就结束了。山上,萦绕着无尽的思念。

  回到家,奶奶把烧猪,切成一块一块的分给大家,曰:“太公分猪肉。”原本死气沉沉,大家都静默着,没有一丝声响。现在,又回归热闹。小孩子们推推拉拉,争先恐后地抢烧猪肉,大人们则在一边拉拉家常。清明,一家人又聚在了一起。

  柳枝还像以往一样,紧紧地贴着门,艾草的香气溢满了整间屋子。屋外,不知何时又下起了雨,一切景物,又变得模糊。

  四月,春,雨,柳,家乡的清明。

  家乡的清明节作文4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家家户户都张罗着过清明。家乡过清明的习俗很多,有插柳、踏青、吃艾饺,祭扫等,在这此习俗中,印象最深、最有意思,让我念念不忘的那就是与妈妈一起做艾饺、吃艾饺了。

  每当清明时节,山坡上、田梗间就会冒出许许多多碧绿碧绿的绵菜。清明这一天,我与妈妈一早起床,拎上篮子,趁着露水未干,去采摘绵菜做艾饺。我们来到山脚下,遍地都是鲜嫩的绵菜。我急切的一把一把将绵菜连根拔起放入篮中,妈妈见状,急忙拦着我的手说,不是这样的,不用急,我们要象采茶一样,只要摘绵菜的嫩芽。听了妈妈的话,我才知道采绵菜也是这么讲究的。没过一会儿,我们就采了大半篮的绵菜。

  回到家,妈妈先把绵菜洗净后放入锅中煮熟。取出切碎捣烂,放入脸盆中,然后,我拿来一整包米粉也倒入脸盆里,与绵菜搅拌在一起,加入水,使劲地揉、用力地搓,不停地拍打,将米粉翻来覆去,最后米粉在我的手中变成柔软一团。正当我起劲的时候,妈妈要我过去照照镜子,这才知道自己脸上、身上满是米粉。真的太有意思了,太好玩了,好开心。

  和好面团,接着就是准备内馅了,妈妈将鲜嫩的竹笋、猪肉、萝卜丝切成碎末,与虾皮拌在一起,放入油锅里抄了一下。我好奇问妈妈为什么要抄一下油锅,妈妈笑笑说,等一下就知道了。

  所有东西都准备就绪,接下来就是包艾饺了。我和妈妈围着桌子,只见妈妈拉了一小团面团,揉揉圆、压压遍,一手托着面饼,另一手抓来一大把馅,塞到面饼中央,把面饼对半一折,一捏,馅就牢牢的被包在里面,一个艾饺就顺利完成了。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拉了一小团面团,揉着揉着,面团就粘的满手都是,怎么揉也搞不好。我气呼呼的直叫为什么。这时,妈妈笑嘻嘻的说,刚才问什么问题来的,答案就在这里。哦,知道了,妈妈拉面团前,手先在油锅中抄过的馅里抓一下,手上就粘上油了,原里是这样的。后来虽面团不粘手了,但还是包不好。最后在妈妈地帮助下,终于学会了包艾饺,一个、两个……。我非常开心、非常兴奋。

  我迫不及待地想品尝自己的手艺,逼着妈妈马上下锅蒸艾饺。我围着锅数着数,恨不得马上可以咬上一口,漫长的等待,终于出锅了,清香四溢,我挑了一个最大的,狠狠地咬了一口,:“真的太好吃了,亲手做的味道就是不一样”。

  清明节是多么快乐,多么有趣,让我学会了很多知识。多么难忘的清明节。

  家乡的清明节作文5

  一年一度的家乡清明蚕花节是最热闹的。

  头清明,四邻八乡的人们不约而同地来到位于浙北杭嘉湖平原的江南风情小镇——含山。通往山上的路人山人海,宽阔的山门被堵得水泄不通,场面蔚为壮观。

  含山祭蚕神风俗由来已久,历史渊源深远,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历宋明清而益盛,代代相传,在家乡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每逢此时,十里八乡的男女倾家出动,上山祭神,热闹程度不亚于穆斯林在麦加朝觐。

  含山的祭蚕神活动分为头清明、二清明、三清明,从开始到结束,要闹上十来天。传说蚕花娘娘在清明节化作美丽的村姑,来到含山,在山上留下“蚕气”。谁能到含山踏青者,谁就会把蚕花喜气带回家,得到蚕花“廿四分”。因此,四面八方的蚕农每年清明都争相上含山。青年男女更是穿上节日盛装,乘船或赶路或搭车结伴前来。到山上购得蚕花数朵,别在发髻、挂在胸前,或插在帽沿或插在甘蔗上,任姑娘们跳起来攀摘,摩肩接踵,相互逗趣。民间流传一种说法,蚕花轧得越闹猛,蚕气越旺,就越是会带来好兆头。

  祭蚕习俗源于一个古老的美丽传说,当地蚕农认为含山是蚕花娘娘圣地,修建了蚕花娘娘庙,每年举行隆重祭蚕活动,祈求蚕茧丰收,期待带来好运。植桑养蚕是杭嘉湖地区的传统农业,历史悠久,钱山漾发掘出土新石器时代的碳化绢片,三国时有“吴绫蜀锦”之名,宋时有“湖州丝遍天下”之说,近代南浔所产辑里湖丝获得首届世博会金奖,驰名中外。蚕桑丝织经济价值较高,养得一季蚕,可抵半年粮,蚕茧成为当地村民主要经济收入。穿越历史长空,人们对蚕桑寄寓美好的愿望,演绎出种种蚕神祭祀风俗。

  离开家乡三十多年,我感到家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乡人致富理念和传统观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现在的蚕花节,大多数人是冲着热闹去的,年轻人踏青郊游的心理更甚。清明草木葱茏,满目翠绿,明媚阳光照在脸上暖洋洋,一边体验爬山的愉悦,一边欣赏衣着光鲜的男男女女,很是惬意。

  1993年,原本是民间自发的蚕事风俗活动,被正式定为湖州的“蚕花节”。活动项目有祭蚕神、踏青、轧蚕花、摇快船、吃蚕花饭、评蚕花姑娘等,如今已成为浙江省民间节庆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吸引大批中外宾客前来参加这一节庆圣典。对于故乡,我一直在相望相守中细数点滴变化,除了为之欢欣鼓舞,更期待家乡明天更美好。

  家乡的清明节作文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牧写的《清明》。每逢我吟诵起这首诗的时候,就会不由地想起一年一度的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重要的祭扫祖先和先烈的日子。在我的家乡,每到这个日子,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到祖上的坟墓去祭奠已故的亲人。

  我们家也不例外。自从爷爷去世后,每到清明节,奶奶便会早早地起来,炒上几道爷爷喜爱吃的菜,准备好水果、烟、酒、筷子、小酒忠,还有几柱香烛及老太太折了好几天的锡箔。爸爸妈妈呢,会买上一束鲜花和几捆万元纸币(当然不是真的钱,而是专供祭祀用的)来表达他们的心意。我也不甘落后,亲手摘上一些白色的小野花准备撒在坟前,表达我对爷爷的思念。

  一切准备好后,爸爸带着我们开车出发了。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同里九松公墓。才八时多一点,公路两边的车子已经排得像长龙一样,排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了。去九松公墓的路上,更是人山人海,人们有的捧着鲜花,有的提着贡品,还有的拿着香烛。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赶往墓地。

  我们来到爷爷的墓前,先拿出香炉放好,再一一摆上贡品,然后点上香。这时,奶奶捡一根木头,先在地上画了个大大的圆圈,然后把锡箔和万元纸钱倒在大圆圈内。

  我好奇地问奶奶:“为什么要画个大圈圈呢?”

  奶奶告诉我:“划个圈就好比把钱藏起来,这样我们送给爷爷的钱就不会被别人抢走了。”

  听了奶奶的话,我更迷糊了:“爷爷真能收到这些钱吗?”

  妈妈告诉我:“这只是表达我们对亲人的祝愿,祝愿爷爷在天堂不缺钱花,生活得好。”。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我们给爷爷叩头后,把清明节的象征物“标纹纸”系在坟墓前的两根竹竿上。我又疑惑地问奶奶:“为啥要系这标纹纸呀?”奶奶告诉我说:“标纹纸表示后继有人,系挂得越多,说明该坟墓主人的后代就越多。爷爷有两个儿子,所以我们就系了两窜。”哎!没想到家乡的清明节还有这么多的讲究啊!

  最后,爸爸点燃了鞭炮。“霹雳啪啦”,鞭炮声捎去了我们对爷爷的无限思念和祝福。

  正在这时候,我发现九松公墓内已是烟雾蒙蒙,黑色的纸灰到处飘荡,呛得我眼睛都睁不开了。我们赶忙告别了爷爷,离开了公墓。

  看着忙忙碌碌祭奠的人们,我想:“如果能有一种更简洁、更环保些的祭奠方式,那该多好啊!”

  家乡的清明节作文7

  4月5日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这一天既是人民祭拜祖先、缅怀先人的宗亲节日,又是一个远足踏青节、亲近自然的好日子,我特别兴奋,一大早就和哥哥们起了床,收拾好东西等爷爷奶奶,今天我们要坐大伯的车上山扫墓。

  爷爷奶奶下楼了,我们高高兴兴的上了大伯的车。我高兴地说:“我们出发啰”!

  今天下着蒙蒙细雨,微风习习,路边的野花有黄的、有红的……随着微风轻轻摆动,好像在说:“欢迎你们来扫墓”。马路上的车辆特别多,大家都在忙碌着同样一件事情,就是祭拜祖先,我们的车也随着人群往郊外驶去……

  就在我和哥哥有点儿困的时候,大伯突然说:“到了”。我兴致勃勃的跳下了车,看了看周围,两旁树木绿油油,,小鸟在枝头蹦来跳去,还唱着清脆的歌,我突然“哇”的一声叫了起来,哥哥问我怎么了?我说:“这些杂草怎么比我还高啊?哥哥说:“当然啦,它们经过长久的生长时间,就会长得很高”。我说:“原来是这样啊,我明白了”。奶奶告诉我们说:“你的祖公就葬在这里”。接着大家拿出铲子,把高高的杂草清除掉了,把祖公的坟墓打扫得干干净净。奶奶叫我拿三根香插在祖公的坟前,然后拜三拜,我就照做了。听奶奶说这是对祖先的尊敬。奶奶拿出五颜六色的糯米饭,又拿出酒、水果……。然后在坟头挂上白色纸钱,我和哥哥摘来野花做成花圈摆放在坟前,奶奶告诉我们烧纸钱、纸房子、纸衣服等、是让祖公在地下不用担心钱的问题。等烧完以后,哥哥拿出鞭炮开始燃放,在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我们就坐上车回去了。

  路边的野花依然美丽漂亮,好像又在说:“再见!再见!”坐在车上,微风轻轻吹过脸庞,舒服极了,就像妈妈的手抚摸我的脸,在车上爷爷奶奶对我们讲了许多祖先在世时经历过的艰难与困苦,爷爷奶奶还让我们不要忘记了前辈和烈士英雄们为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所出的贡献。听完爷爷奶奶的话,我心里暗暗在想:我要好好学习,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记念祖先和回报父母。

  快回到家的时候,大家突然想起广场还有活动,就转了个头。到了广场.活动正在进行当中,活动有:舞龙舞狮、绕口令、小品……大家玩得高高兴兴、开开心心、快快乐乐。

  活动结束后,大家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广场。啊!今天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家乡的清明节作文8

  我的家乡在潍河边,紧靠山东第一大水库---峡山水库,清明节的风俗是丰盛乏味的,有抬鹞子、荡秋千、扫墓、插柳、禁火等一系列风气运动。因而,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逝世离的哀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啼声,是一个富有特点的节日。

  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春风刮讫来,孩子们就到河边放八卦风筝,谁的风筝置的高,谁就本事大。人们不仅红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几个彩色的小灯笼,象闪耀的明星,被称为“神灯”。从前,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即剪断牵线,听凭清风把它们迎返天南地北,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本人带来佳运。

  清明节前家乡有打秋千的弄法,家家户户大人们就地取材,在自家的院子里,树伏二根杆子或应用梧桐树,绑上一根横木,横木离地很高,上拴两根软绳,距地半米左左的两绳下端,缀一宽度适宜的踩板,如斯这般,一架秋千干恶。荡秋千不仅可以促进健康而且可以培育英勇精力,至昔为人们特殊是儿童所爱好。清明前后这多少天里孩子们一个个笑容花朵般绽开,你争我抢卧上往越荡越高击秋千,吵喧嚷嚷,叽叽喳喳,像群吵架的小麻雀,连吃饭皆记了。

  扫墓谓之对先人的“念时之敬”。故乡冷食节家野户户有祭奠的习惯,大己领着孩子去到从家的老坟前,前晃馒头、糕点、炒菜、生果等供品,烧臭烧纸,祭祀跟追思祖先取未故疏人,燃化时,划一大圈,按坟处所向留一缺心。烧完之后齐家依尊亢长幼向祖先磕头还礼。届时要建整宅兆,或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洋,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别人望了晓得此坟尚有后我。春地风大,在墓前柏树、松树被东风吹的吸呼的直响。

  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告气象,古谚有“柳条青,雨蒙受;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盛的性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口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拔到哪里,活到哪面,年年插柳处处成阴。柳在人们的心纲中有辟邪的功能。蒙佛学的影响,人们以为柳能够却鬼,而称之替“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清明节前后值此柳条领芽季节,人们天然纷纭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寒食节到,不生火,大人们前一天就早早地提前烙赖三页饼,煮上鸡蛋,染上红色彩,依据年纪大小孩子们每人分到几个,孩子们一边吃着、一边说着:“三页饼舒鸡蛋,吃到肚里实舒坦”,在春天这算大大改良生涯了。

  家乡的清明节作文9

  时令到清明,空气里到处弥漫着清明的气息,生机和活力涨满了大地和天空,残冬的痕迹一扫而光,春天将五彩缤纷的颜料四处泼洒,追求着鲜艳与俏丽。万物祥和而生动。风儿柔了,燕儿来了,花儿笑了,榆钱儿爆了,柳丝长了,河水涨了,蛙儿鸣了,秋千荡了,风筝飘了。

  煮鸡蛋

  清明节这一天的早饭是要吃鸡蛋的。煮鸡蛋大都是红皮的,有的还被画上娃娃面相——这些娃娃有的笑眯眯,有的泪汪汪,有的怒冲冲,那俏皮样儿令人忍俊不禁。我对这些鸡蛋实在没什么胃口,只是拿在手里欣赏把玩。妈妈就哄我说:“不吃怎么行呢?吃了鸡蛋,眼睛才会又大又亮。”于是我便不情愿地吃一个,而且只吃嫩白的蛋清,剩下蛋黄。母亲就又劝导:“蛋黄里含有丰富的铁,对身体大有好处,不吃怎么行呢?”于是我又不情愿地把蛋黄吃了下去。剩下的熟鸡蛋就装在口袋里,玩够了,而后送给老师或伙伴。

  清明的煮鸡蛋哟,这富有节日色彩的艺术品,撩拨了我多少少年的情思……

  荡秋千

  坐在秋千上,两脚用力一蹬地,身子就飘飘然荡起来,如同长了翅膀。忽上忽下,忽前忽后,天空和地面随着晃动旋转起来,有点儿头晕目眩、迷失方向的感觉。干脆闭上眼睛,排除干扰,尽情享受飞翔的快感。扬起头,任微风爱抚自己面颜,学习的重压和生活的烦恼全抛在了脑后,优哉游哉,自由畅快。

  忽觉得秋千摇摆的幅度大了起来。忙睁开眼,原来是伙伴们偷偷给秋千加了把劲儿,使秋千更放肆地飞荡起来。我几乎飘向了半空,于是死死抓住了绳索,直惊得大呼小叫,伙伴们则幸灾乐祸地哈哈大笑……

  荡呀荡呀荡秋千,就这样拥抱欢畅,就这样情思飞扬,就这样放飞梦想!

  放风筝

  清明时节,风筝难耐寂寞,凌风而起,或红或黄,绽放于蓝蓝的天,如鱼得水,俯仰漫游。

  放风筝也需娴熟技巧。手中的丝线扯得越是紧而灵活,逆风而舞的风筝就越是游得轻松得意。你操纵着它,看到它耍性子就要坠落时,切莫慌乱,只要沉着地迎风猛扯丝线,风筝受到牵动,就会乖乖地飘飞起来,就如同鱼儿从水底游到水面。风筝是淘气的娃娃,你摸透了它的性情,任你将绳儿怎么扯动,它都会在空中尽兴嬉耍,为你表演,让你随心所欲。

  你可知道,将风筝抛飞在柔风中的那一刻,何等惬意——放飞童心,放飞快乐,放飞希望。

  家乡的清明节作文10

  又到四月清明时,家乡的空气里到处弥漫着春的气息,柔暖的风儿,扑鼻的花香,摇曳的杨柳,蔚蓝的天空,生机与蓬勃涨满了整个大地。

  农谚说:“清明插绿柳,稻麦长过头。”清早,家家折杨柳枝条,插上门首,门前晒场的周围、宅后的河边、自家农田的田埂旁也是必须插柳的地方。在这些地方插柳栽树,一是可保护生态环境,二是大暑天在毒日下劳作时,也可有遮阳歇息的地方。妈妈常把柳条折下一截,用别针穿了挂在我的衣襟上,说可以保我四季平安。清明的柳条哟,饱含了多少妈妈对我的爱.......

  青团,是扫墓祭奠用的供品。用江南特有的浆麦草挤出新鲜汁液染成,翠绿湿润,软糯可口而又清香扑鼻。每到清明时节,家家蒸青团已成为了一种习俗。热气腾腾的青团子出笼了。瞧,一排排、一列列,端正软塌地码在荷叶上,葱绿如翡翠,油亮似碧玉。那碧绿的团子上面还有蒸气凝结的小水珠,生动得像美人鼻尖渗出的颗颗汗珠,青翠欲滴。这不仅是独特的清明的味道,还是我童年的永久的记忆。

  清明这天,全家携酒馔、香烛至祖坟祭拜,清除坟墓周围的衰草败叶,修整坟头,烧上纸钱。我们在墓前鞠躬,默哀,深深缅怀已故的亲人,并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祈祷,祝福他们在天堂能够幸福快乐地生活。追忆与他们共同度过的那些岁月,那些画面仿佛还历历在目,心中不禁泛起一种从未有过的悲酸。他们走了,却永远留在了我们心中。感恩清明,让我们再次体会了人世间的亲情和温暖,也更加懂得了情感的珍惜和生命的宝贵。

  清明踏青也是由来已久的习俗。人们结伴而行到郊外,欣赏田园风光。四月的春天正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你看,杜鹃红了,芭蕉绿了,迎春黄了,玉兰白了,一棵棵充满活力的樱花树绽开了美丽的花朵,粉色的花瓣,银白色的花蕊,清香扑鼻,楚楚动人。一阵微风吹来,花瓣悄然落下,随风飘荡,在空中漫天飞舞,婀娜灵动,飘落到地上,留下一地的粉色。天空中有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风筝在自由自在地飘舞着,飞升着,孩子们手牵丝线快乐地奔跑着,一脸幸福的笑容。风筝啊风筝,绽放于蓝蓝的天,你放飞的不仅是童心、快乐、还是希望。

  家乡的清明节即有祭坟扫墓的哀思和愁伤,又有暖春四月芳草遍地、外出踏青的欢声笑语。它教会了我们用通达的心对待生命,对待生活;用快乐的心感染生命,感染生活;用感恩的心感激生命,感激生活。

  家乡的清明节作文11

  总是看到如画江南,莺飞草长,花开次第。都道江南好,我看不尽然赏遍小桥流水,桃花雨烟,却总觉得不及你半分惊艳。

  题记

  山间晴岚,紫檀缓缓燃尽散为淡烟,在空中湮灭,化作虚无。日光透过浓浓雾霭,照射进阁窗,清明之忙碌,于此刻开启。

  拂晓时刻,各家长辈早早地领着自家孩子,挑起装着三牲六畜的竹担前往各氏族的宗祠祭祖。这是咱厝清明的首要任务。进入祠堂,各家将祭品次第摆于木龛前的矮长桌上,之后点燃三炷香,跪于矮桌前的跪枕上,拜三拜后,再插于木龛前的小香炉上,小等一会儿,让列祖列宗享完贡品后再烧金纸和冥钞。

  在小等这段时间,便是堂内妇女们的闲聊时刻。她们聊天话题涉及广泛,不是谁家儿女没娶没嫁,就是谁家孩子听不听话,四海之内,无事不谈,六合之间,无事不晓。

  化完金纸冥钞后,就到了收回三牲六畜之时了。次次此时总会闹笑话,因为她们总是一起买三牲六畜,往往会买到一样的,而当收回它们时,往往会因混淆拿错而引起争执。

  抵至午时,待小憩一刻钟后,便要开始第二个任务踏青。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既然是去扫墓,这“扫”的工具岂能缺?父亲拿出除草的锄头,上头布满青苔,父亲轻轻拭去,说要给我拿,我兴奋地应允了。

  此次家里要扫的墓较多,共七座。与奶奶伯父他们会合后便要出发,大家提着极多的贡品和金纸冥钞,奶奶说,“难道我们现在要去出征吗?真是壮举!”大家都被奶奶逗笑了。

  一路上有说有笑,终是抵达首座墓地了。

  孩童们奔向墓地,提着装着冥纸花的袋子,划分了自己的工作区域这边的地,纸花他来贴;那边的地,冥钞他来撒。长辈们提着贡品摆于墓前,男丁负责除草,妇女们则负责描红。这一系列的事情做完后,便要一起叠冥钞。叠冥钞是小生们的主场。因为长辈们的年龄较长,手不灵活,而小生则打小就随长辈烧香,叠冥钞早已驾轻就熟。

  化完冥钞,燃完炮竹,便要赶往下一个目的地。大伙儿渴了便从篮中拿出刚供奉完的饮料解渴,母亲说,这是一笔不亏的买卖。

  太阳悬挂于天际,似将陨落,只是不舍,于是将泪水化作缕缕淡黄色的光芒,衬于其后,斜射于大地。终于到达最后一块墓地了,大伙儿也已甚是疲累。奶奶为勉励忙活了半天的一群人,决定今晚加菜摆宴,大伙儿一知晓便使出浑身解数,一整天的扫墓活动,便以此告终。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又是春意无限的时节,朦胧中,我又回到你的怀抱,只是红楼消逝,微风轻拂,你向我诉说着几年来的青葱岁月。

  家乡的清明节作文12

  今年的清明节,印象特别深。

  清明节那天,天气很好。我好不容易赖着求着,舅舅才答应带我一起去扫墓。外公和舅舅带着锄头、刀和一个畚箕,畚箕中用塑料袋装着香、蜡烛、纸钱、鞭炮、还有很多“金元宝”、“银元宝”呢!

  外公一路说:“现在的清明节,真是简单了!以前在浙江,要用箩筐挑着供品,在坟堆里转一天,这个‘阿太’、那个‘阿太’(祖宗),脑壳头都转糊涂了……”舅舅嘿嘿地笑着……我们走了很多田间路,有的地方茅草长得有一人多高,实在难走!最后,我们终于满头大汗地来到了舅舅的祖父母的墓前,感觉这里真是又远又有些怕人啊!我疑惑地问外公,干嘛要在这里,难道不能埋在我们家后山吗,那多方便?外公说:“小孩别乱讲,这里风水好,好保佑你们的!”

  舅舅开始用刀砍四周的杂草乱树,外公用锄头清理坟头上的杂草。舅舅的动作好快,不一会儿就把自己手上的活干完了,他让外公休息,又拿过锄头接着干起来。外公呢,就点上一支烟,悠闲地清理起坟正前方的平地来。接着,外公在坟墓旁边点着一对小蜡烛,点上三支香,开始朝山头拜,嘴里说:“山公山母,今朝是清明,你们要放他们的假咯……”又拿出三个元宝烧了。我在一旁看着听着,又怕又想笑,但看外公那一本正经的样子,只好忍住了。接着,外公又让舅舅挖了一些新土倒在坟头上,又在上面插上一根带叶的细竹子,破开竹子头,然后在上面夹上几张纸。我虽然觉得奇怪,但也没敢问。

  最后,外公在坟头正前方清理出的空地上,点上蜡烛和香,然后开始烧纸钱,舅舅叫我也过去烧。我听见外公又开始说:“阿爸阿妈,今朝是清明,钞票多得很,尽量用,要保佑小的。”说完,他拜了几拜。接着是舅舅拜,他的嘴里也嘟囔着。轮到我拜时,外公帮我说,叫祖宗们保佑我会读书。真是奇怪呀!大家都拜完了,舅舅点燃鞭炮,地上的灰被炸得乱飞。

  我们按原路下山来,一路听到不停的鞭炮声。

  中午,方桌摆到大厅中间,摆上炒好的菜和清明果,放好八个酒杯,并放好筷子。外公又点燃一支蜡烛,又点香,又开始朝着门外说话。然后给每个酒杯中倒酒,其实是糖水。他不许我们小孩碰凳子动桌子,说是祖宗们在吃酒,又要我们朝着桌子拜,还要我们烧纸钱。纸钱灰都飞到菜里面了,大人却好像没有看见一样。最后,外公用酒在桌前的地上点了三下,又划了一个半圆,舅舅告诉我说:这是个“心”字。好怪呀!

  忙活了半天,我累了,口也渴了,正好看到舅舅喝酒杯中的糖水,我赶紧也喝了,真甜!

  你觉得我有意思吗?

  家乡的清明节作文13

  快清明了,偶尔和别人说起我老家过清明的习俗,越说越兴奋,觉得也挺有意思的。

  清明时,家家要蒸坟锤,给男人带到墓地去吃。所谓坟锤,有点像包子,只是里面包了许多小小的面团,在菜油里泡过。包得圆圆的,然后在上面用搓得细细的面条盘成“田”字形。我留意了一下,特 别像南京郊区的坟包。

  上坟是男人的事,女人不许去。所以他们有白馍吃,为了平衡,怎么办呢?母亲就给我们蒸油馍,也有点像包子,里面包的是沾过油的馍屑子。

  清明更多带给我的是吃,一年中可以吃两次鸡蛋,清明节和自己的生日。煮好的鸡蛋是一人一个,我们舍不得吃,先用它捂眼睛,暖暖的,老辈人说,明目。还要吃绿面,用野菜搓的绿面,有刺,扎嘴 ,但劲道,红辣子一抹,滋溜溜。

  这么多年了,我从没有上过坟。要清明了,男人们也忙起来,在纸上打马钱印,啪啪啪,要打得密密麻麻,烧给先人花。还要找根棍子,用白纸糊上,粘上长长的纸条,纸条要一折一折的,随风飘舞。 所以谁家上没上过坟,看看坟头就行。(南京人叫它幡帖,很多人已不用它了,改为柳条,我查了一下,和晋国的介子推有关。)还要扛上铁锨,整理坟头,清理杂草。奢侈点的,带束纸花,插上。

  再查查资料,发现清明还有更多的活动,荡秋千,放风筝,蹴鞠,一下子让我想起许多。现在很难相信,母亲竟在房梁上挂了根绳子,让我们荡秋千,也许是娃儿太多,也许是我们太皮,结果房梁有点 裂了,母亲不吱声,把绳子解了。那时学校附近的村子也有人荡,荡得非常高,围观的人很多,喊叫一片,有的上了年纪的婆娘也敢上,我那时很胆小,只敢远远地看。想现在这种轰轰轰烈烈的活动早 已在家乡绝迹。

  放风筝没有,只糊过天灯,还烧着了。高中时有刚大学 毕业的老师在制作,在放,我们当时感觉很新鲜。此后,我就牢牢地记住,清明放风筝。后来有机会去了北京,大夏天有人在放,我直呼北京人文 化素质高,会生活,一年四季都在放风筝,真是孤陋寡闻啊!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向日葵、豆子我种过,还细细地观察过,先慢慢地冒出绿芽,又冒出一片,有土块压着了,我就拿掉,还有的上来顶着豆子壳,我也给拿掉,现在想想,真没必要,有点拔苗 助长,或者说剖腹产。当时的变化很神奇,我还写观察日记。再后来,就长成普通的苗了,就没兴趣了。树也栽过,是学校组织的,挖坑、浇水、扶正、填土、踩实,当时就想,我要记住,若干年后我 要来看看我栽的小树,也许还做了小卡片吧,估计现在连学校也没有了,老学校起了楼,新学校可能改为宅基地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祭祖,我对祖先很淡漠,只是常常想起母亲,黄土埋人,一代又代,母亲早已化作了土,化作了尘,可母亲的精神还在,音容笑貌,就像昨日,活在我心中。

【家乡的清明节作文900字(精选13篇)】相关文章:

1.家乡的清明节作文(精选22篇)

2.家乡的清明节作文(精选10篇)

3.家乡的清明节作文(精选5篇)

4.家乡的清明节作文(精选11篇)

5.家乡的清明节作文(精选17篇)

6.家乡的清明节作文(精选15篇)

7.家乡的清明节作文(精选15篇)

8.家乡的清明节作文(精选13篇)

9.家乡的清明节作文精选15篇

上一篇:中秋抒怀作文600字 下一篇:清明祭祖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