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庄子的作文10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庄子的作文 篇1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在斜阳晚照下的河边悠然的摆弄着他的鱼竿。
有经邦济世之才,虚怀若谷之量的他抛弃了那个时代。他义无反顾的选择属于他的人生。不与世俗争名利,只在深山求逍遥。楚王的盛情相邀只换来他的淡然谢绝。他是一向视权贵如腐鼠的,在他眼里,窃国者诸侯,与盗贼共事岂不是对他的侮辱?
自嘲曳尾涂中的他却有凌云之志。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豪言是英雄的气魄与哲人的睿智最完美的结合。他人最大的志向不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人间过上极尽奢华的生活,得到万古流芳的美名,谁看到了头上高远的天空?别人俯下身子,只有他昂着头。
一贫如洗的他永远不会放弃他的尊严,魏王嘲笑他的潦倒,他立即讥讽诸侯的昏庸。如此桀骜不驯,以凛然不可侵犯之气示人。孔子哀叹累累若丧家之犬,比起庄子,实在是相形见绌。孔子永远弯着腰,庄子却从不低下他高傲的头颅。
他也有无奈的时候,不是源于君王不听忠言的苦痛,也不是国势危如累卵的压抑。而是源自对物与我,肉与灵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思考。是梦境还是现实,他迷茫了。也许,只有他会迷茫,在那个人人为功名利禄而生的时代,谁能把眼光放到如此的高度?
他又是可爱的,濠梁之上的辩论让人忍俊不禁。惠子中了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圈套,他的思想不依托于艰涩的文字,而是活泼的故事。傲骨只外,还有和气。凛凛之中,透着亲切。孔孟总是以教导人的姿态讲话,韩非总是发号施令,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永远与功利紧紧相连,少了几分真诚。
汪洋恣肆的文章,带着浓厚的浪漫。诸子的文字毫无韵味,只有他能给人美感,一种到了极致的美。同时慨叹人生苦短,孔子说逝者如斯,他却道白驹过隙,哪个更美?
从文学与哲学的角度不足以全面了解他,他还是古代科学的先驱,无论是类似于原子的理论,还是数学中的极限思想,都是极其超前的。那些对鬼神敬而远之的士大夫还在依靠神灵的庇佑,哪会想到这些?
他超越了任何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的限制,注定他不会被人理解。也许,在他人眼里,他只是个衣不遮体,食不充饥的乞丐,只是个不拘成法,特立独行的狂人。他注定会生活在无休止的孤独里,孔孟成了至圣先师,韩非的思想统治了上千年,墨翟的理论偶而还会被人提及,唯有他的思想被斥为家人言。只有零星几个超然物外的隐士与他神交。即使这样,也是他们的无奈之举。他们只把庄子当做精神上的导师,而不是推心置腹的朋友,更不是大成至圣的圣人,他的思想,只是山水突围的理论武器。
庄子的作文 篇2
当你无路可走的时候,你该何去何从?
庄子之所以能成为一代知名学者,就是因为他的大境界,大智慧,以及他与众不同的对事物的见解和独特眼光!
最初知道庄子,是从一首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开始的。虽然当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是觉得诗句挺特别。后来才明白这个典故出自是庄子的《逍遥游》,《逍遥游》代表了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对世俗社会的功名利禄及自己的舍弃。
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庄子留给我们的,是他那些充满了寓言小故事的文章。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能言善辩的他,尤其善用语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与挖苦。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能让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而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
庄子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但他并不是衣食无忧的。他的生活十分贫困,甚至到了处处求人,等米下锅的地步。但它贫而不穷,他并不会因为肉体上的满足而满足,他的满足是高于平常人的,是精神层面的!正因为他勤于思考人生,使他心中充满喜乐。常常喜乐,即使是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又如何?
在于丹《庄子心得》里,我最喜欢“境界有大小”一个人的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声碌碌而无为。世间之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世间之小,也同样我们所想。因为真正的大小不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
一个人,若要达到庄子那种旷达的大境界是很难的,但我们可以学习者把眼光放长远,尽量开阔心胸。庄子告诉我们:不要去羡慕别人。但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要完全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我认为,我们可以羡慕别人,因为人之长或许正是吾之短。羡慕可以为我想要成为我羡慕对象的那种人提供动力,来逐渐的完善自己,装备自己。若你只是一味的羡慕别人而不付出任何努力去学习,那就无济于事了。
在如今的诗人看来,庄子是一位超凡脱俗的圣人。他“圣”在他的睿智,“圣”在他的坦然,“圣”在他对人生的不断思索。但千年难成就一位庄子,我们毕竟也都是世人,我们尊他的名为圣,他的哲学也帮助沦陷在迷茫中的人们走出困境。
庄子告诉我们:做好自己!
庄子的作文 篇3
一点星辰,照亮了星空回家的道路,内心中那茫然的心啊,星星之火融化着南极大陆呢。又是谁悠闲中舒适弹奏着骊歌?哦,庄周吧!
想象着,那个风度翩翩的男子,又该是种怎样的情怀?是啊,我想,庄子就像天上的白云,与大道并生之人也。
人人都知道庄子想着烽火连天的战国动荡年代中独处一边悠然自得的形象。在我看来,庄子是一个真正窥见大道之人。古时候,恐怕最时髦的词便是这个“道”了。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体会到了呢?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之后便随着笛声而悠扬而去,千古之谜,我想,《庄周梦蝶》便是窥见了,此间妙处,他不会将自己的内心随着外物的改变而改变,在他看来,人与蝶又有怎样的区别呢?不过,都是道的产物,借助道来相互转换罢了。此间便是天道吧,使其淡泊,使其逍遥,我想我们还鄙视以深入地去挖掘吧。
也许,会有贫穷之时,但,我想庄子应是逍遥之人。人人都知道,庄子拒绝当官,却风餐露宿,保持自己内心之高洁。这或许便是他逍遥之处。《庄子》开篇就是“北冥有鱼,其名鲲鹏”等等云者。这足以见其精神已超越世俗之境,独往与天地之间的逍遥了吧。确实如此,这有可以给我们多少借鉴呢?当今社会之压力,若是有庄周者的浩瀚,豁达之意境,不就更好了吗?
庄周乃我国之伟大哲人也。说起如此,是他继承了老子的“自然无为”之思想吧。所以,在我看来,庄子是一个自然清静无为之人。当然,这里并不是贬义词。官方说法是“无为而无所不为”,在此,便想先解释解释另外的一种意思。我想,庄子的无为,应该是保持其本心,即“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之境界,摒弃一切世俗之妄为已达到的境界。是让万物自然之发展而不动用人为来破坏的境界。那样,便是可以听到大地呼吸之声,树木彼此嬉戏之声。“泉涸,鱼相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几句话,便是能有所体现的。鱼儿放弃了彼此间人为的感情,去追逐江河之大道所在,光辉如此,夕阳却明媚,达到无为之境界。古今中外之哲人,又有几人能够如此呢?最后,我觉得,庄子应该是一个会放弃之人。放弃,对于许多人来说是很容易的,其实不然。我想,如果有人问我“放弃与坚持哪个难?”我想是放弃,庄子可以放弃生死,以天地为棺,日月星辰为葬品,这该是一种怎样逍遥自得,看透生死的境界。庄子认为生与死不过是一种形式上的转换罢了,最终都是要回归大道的。这种境界又有何人能做到呢?
对于庄子,便到这儿思绪终止。淡然,今日所谈不过是冰山一角。我想,在我心中,一定有着什么人,对月当歌,饮酒舞剑,逍遥自得,此为天之道吧。
庄子的作文 篇4
诸子百家,我尤其喜欢庄子的“道”,他是少有的极具个性的古代哲人。他的豁达、淡泊以及对于自然与自由的追求,也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
在《惠子相梁》中,庄子自喻鹓雏。“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并把宰相之位视如腐鼠,可见他的志向高洁、淡泊名利。庄子是一位贤士,且又有楚王请他出山相助,但他却也只愿做一只自由之龟,过一些超然物外,贫穷却非潦倒的生活。如此的庄子,又怎不令我敬佩?生于乱世,却又始终如一地坚持对于自由的追求。在权贵面前可以如此洒脱和淡然的,天下又有多少人?而在这些为数不多的人中,庄子当数第一人。庄子不屑权贵,不仅是因为他安贫乐道,权力和财富对他毫无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在他心中自由是他真正想要的,与其顺从君王,不如与天地合一。
能够不理世俗,追求心中所求是庄子的独特之处。而庄子的天真烂漫,恰似孩童,又是他另一个特点。庄子观鱼可以体会想象到鱼儿出游从容的快乐;庄子梦蝶,竟分不清是庄周梦到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庄周。庄子是可爱的,他具有哲学家罕见的天真烂漫的品质,而且善辩幽默,没有古时读书人的迂腐。
说到自由,是可贵也是最难求的东西。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东西,包括人心都是不自由的。有多少人从小梦想自由,却一次又一次被现实泼了冷水,最后自愿成为现实物质生活中的囚犯。自由和自然让我向往,中国的孩子在学习上得不到自由,更别说是生活了!纵观全国有那么多的学校,可大多数孩子却过着几乎类似的同一种生活。这让人心寒!少补一节课就仿佛会落下,少做一次作业就会被批评挨骂,少年活跃向上的心就被这样惶恐不安的囚禁在一起。自以为还过得不错,却不知道山外更鲜活照人的生活!庄子阿庄子,他就像是我的希望的寄托。我渴望将来我会有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行走在旅途上,去发现被人类忘记的生活最真实的面貌,去发掘生活最可爱动人的一面。
回归自然,人心可以回归宁静。庄子是无数追求自由的人心中的灯火,照亮人心,照亮了被黑暗沮丧失败吞噬的人心。别人口中的“好”,对自己而言并非真的好。只有是自己纯朴的内心最想要的,才是真的好。庄子曾说“相忘于江湖”,对于我来说江湖意味着更广阔的世界,“忘”是要忘记世俗的丑恶与疲倦,并非所有人都可以超凡脱俗。我们毕竟生于尘世,但至少要保留心中的一方净土,至少要在失落时记起庄子的豁达。
百人读庄子,就有百种庄子。而我眼中的庄子是自由追求的象征,他的豁达、淡泊也正是我想要追求的。
庄子的作文 篇5
甲午年冬,余沉疴顿愈。天雨雪,是夜,雪稍停。余慕陶庵风雅,便车马载酒,携二童至江畔。江面银蛇舞动,霰莹月明,素雅非常。或曾谓余曰:“秋收冬藏,冬主肃杀,然冬亦有可怜处,世人莫赏耳。”今始信之。兴至,余举杯邀月,叹道:“有如此胜景,愿常驻人间。”
忽一老者身披尘云,步履蹒跚,行经此地,闻语笑曰:“繁华转眼成空,君独不见须臾黄粱短,百岁光阴一梦蝶乎?世间安乐得之如汲深泉,失之如掷空杯。”吾闻语讶然,其后笑曰:“此言差矣。世人之乐非囿于纵酒呼垆、邀风赏月。为官者,居庙堂之乐,以济天人为乐;羁旅者,夙婴乡思,以旅途记一志风物为乐;为父母者,忧心操劳,以儿孙欢聚为乐;征战者骋沙场忠死节,失意者奏流水得知音,莘莘学子步蟾宫折月桂,皆以为乐。人伦、忠义、智勇如此种种,岂独繁华过眼四字蔽之?吾辈生当惜之,死当记之耳。”语毕,雪复至,千片万片,纷纷扬扬。
老者又曰:“世间虽乐,然多为条框束缚,莫能享之耳。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者,彼彼皆是,莫如神人乘云气、骑日月,死生无变于己之自由耳。”对曰:“凡物诚不苦彼神人哉。”对曰:“夫在天之鹏,在水之鲲,凡物也。然其不为条框所束,逍遥万水千山间。”余心中一动,诘曰:“鹏虽逍遥,犹需借风上青云,而后得其自由之乐,若无大风举之,青天纳之,斯何得消遥?鲲亦如是。夫风与青天,乃天地万物遵规循矩妥协而生也。试问人人争为一己自由,则何来青云?故曰:愈不自由,愈自由。人人约束之,然后知有所为,有所不为,以期从心所欲,不逾矩也。”
老者默然半昫,捻须曰:“汝明矣,然山木自寇,膏火自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汝之智,殆矣!”余正色对曰:“何惧乎?三闾大夫,身祭鱼龙以明己志;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吾独畏哉?纵有毒蛇猛兽,世间善恶混沌、贫贱易阻,吾愿开拓前路,不退分毫。此吾志,亦千万人之志也。夫子胡拘泥个人得失乎?”衣袂飘飘,风扬我襟。老者忽迎天笑道:“后生可畏!吾何其痴矣!庄周梦蝶,缘道归一也。胡为汲汲于无用之用乎?死生苦乐,吾与子共适之也。”余临江而立,喟然叹曰:“佛曰:‘当受则受。’魑魅魍魉,来则应之,为万世开太平,无所悔也!”老者抚掌笑曰:“善哉!汝之志,犹脂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倏忽间卷起鹅毛大雪,俄而风止,哪里寻得老者踪影!惟一蝶翩然远去。余大惊,冷汗涔然,复陷于病榻。时隔多日,友人谒余,思及当日这事,一一具言所闻,友起座大骇曰:“其言容举止,莫非战国年间庄周先生乎!
庄子的作文 篇6
《逍遥游》是《庄子》的开篇之作,文中有一只“其翼若垂天之云”的鲲鹏,轻轻煽动翅膀,就能“扶摇直上九万里”,其景稍作想象,便觉壮观,其态是何等自在逍遥,令人向往。这篇文章是庄子哲学的中心思想也是自古以来中国文人的生命向往,“逍遥”不只是形式,更是一种心态。
庄子在《逍遥游》的最后讲了一句话:“各适其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性,每个道理也都有它的自性,他用“鲲可以化身为鹏”的故事,告诉我们生命是不会局限在一个框架里的,而不管是道理还是我们的人生,也一样不应该局限在一个框架里。顺随自然,固守本真,是每一个生命最理想的生命状态。
庄子在《庖丁解牛》一文中阐述的“养生之道”认为生命是一种自然现象,正如文中所讲“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庄子非常形象地比喻养生就像庖丁解牛一样,也要“依乎天理”,顺其自然,不必刻意追求长生。不必追逐功名而天下大治,不避居江湖而保持清闲,不施导引之术而能延年益寿,忘记一切,保有自身,恬淡而没有穷尽,一切美好的东西便随之而来,这便是自然法则。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余游刃必有余地矣”,文章中的人生哲学,绝不是简单的消极避世,而是对生活的一种积极态度。
这种人生哲学在一定意义上陶冶和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教人们忘怀得失,摆脱利害,超脱种种庸俗无聊的现实计较和生活束缚,或高举远蹈,或怡然自适,与生机盎然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从中获得生活的力量和生命的意趣,从而抚慰人们心灵的创伤。这也正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在遭遇失败和不幸之后,并没有真正毁灭,而更多是保存生命,坚守节操,隐逸遁世,以山水自娱,洁身自好的原因。
庄子的思想奇幻无方、灵动脱俗,一篇汪洋恣肆的《逍遥游》,让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一篇灵动睿智的《秋水》,让人领略到朝暾夕月、落崖惊风……他的作品所蕴含的道理含义深刻、脍炙人口。鲁迅评价庄子:“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庄子弃名利、远污浊,摒弃一切浮华,冷眼看穿世俗。他在思想的天空里任意逍遥,挥洒出妙趣横生又充满哲理的文章来,他对生命的理解之通透都得益于他淡泊名利,寄情山水,无欲则刚,超然物外的本性。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想学习他积极阳光、远离负能量的做人风格;心无旁骛,潜心研究学问的做事风格,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己。
愿我们终能在繁华中守住心境,也能在阴影中安然处之,不困于得失成败,内心变得丰富强大!
庄子的作文 篇7
在诸子百家中,我嘴喜欢庄子。庄子,战国时期宋国人。如果忽略道家宗师的名头,将会是一个非常平凡的人,但就是这么一个扔在人群中找不到的人,在两千多年的时间中,有多少人崇敬过他!可以说,如果老子不是太白金星,那么,他是道教两千年传承中最有名的一位。那么,他的智慧又在哪儿呢?
我发现庄子的智慧于水上。“庄子钓于濮水”一定听说过吧。庄子三言两语便可拒绝邀请,这不仅需要巧利的口舌,更需要清静无为的一颗心,一颗不追名逐利,不为名利打得头破血流的心。我认为,在学习中,也不应该为名利而学习,应该为自己定下一个自己喜欢的目标,不因与别人争斗而改变目标。争斗固然可以迫使自己努力,可这努力是被逼出来的,远不如自发的好,当然,对某些不愿努力的人就另当别论了。读了这个故事,我便在心中下定决心,一定要自己默默努力,直到实现自己的理想为止。
我发现庄子的智慧于丛林,“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么一个高洁高傲的动物,飞过丛林是,得到腐鼠的鸱却“仰而视之,曰:‘吓!’”。庄子用着件事来比喻惠施的追杀。在庄子看来,名利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尔。这点我非常赞同,这世上又有多少人能永远保持住“名”,保护住“利”呢?人这一生,生,赤裸裸地来,死,亦赤裸裸地去。人们都希望能把名利带到来世,修筑了无数藏满奇珍异宝的陵墓,结果呢?只是促进盗墓事业的发展。
我发现庄子的智慧于万物。“道”在蝼蚁,稊稗甚至屎溺中。天下万物中,任何东西中都有“道”存在着。“道”亦真亦假,亦实亦虚,总而言之,是一种很玄的东西,掌握了它,便可以与天地同寿,与日月比肩。现在,可以说“道”存在于三百六十行中。每一行中都会有属于自己行业的规矩,这个规矩就可以说是“道”。行业中的一切事,都要遵循它,虽然不可能掌握它,但是可以遵循它,不去违背它,也是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的。我也希望自己能够一直遵循这个“道”。
我发现庄子的智慧于人生。生亦何欢,死亦何惧。怕是庄子的一部分思想了,庄子的妻子死了,他不但不伤心,反而十分高兴,还“鼓盆而歌”,这或许和庄子豁达的性格有关。我认为,人死了,只是另一种特殊的开始,又有什么可怕的呢?再说了,人生老病死是不可抗力,人死了,再伤心也不可能在活过来了,就算奇迹发生,死人复活了,人们也不高兴,毕竟“诈尸”是不吉利的事。不能只把死亡看成一切的终点,而应该想,终点之后又将是个起点。
庄子的智慧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只要用心聆听,一定可以有所感悟的。
庄子的作文 篇8
大家都会知道一本叫《庄子》的书。可是看完这本书都会发出许多赞叹。于丹就把她的慷慨记录了下来,写成了一本书,书名就叫《庄子心得》。
在百家讲坛节目中也谈论过这个话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领悟于丹心语。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窗某学院长助理,影视传媒系系主任。2007年春节期间在《百家讲坛》栏目解读《庄子》心得,受到观众热烈。
《庄子》心得也讲述了许多深奥的论语,里面讲的都是庄子何许人、境界有大小、感悟与超越认识你自己,总邮路可走,谈笑论生死,坚持与顺应,本性与物性,心态与状态,和大道与自然。
下面就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庄子这个人,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他的风格嬉笑怒骂,了无拘囿。他上穷碧落下黄泉,嬉笑怒骂,说尽天下英雄,其实他的内心并不激烈。他曾经做过漆园小吏,相当于现在的保管员。他一辈子就生活在一个战国纷争、战乱频仍,而到处求贤若渴的时代里。他隐居不仕,终老天年,没有什么社会名分。庄子的生活一直是相当贫困的,经济抗面也很差。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嚷嚷皆为利往。”人生在世,从古至今很难看破的就是“名”与“利”两个字。应该说,大家首先面临的就是利益的纷扰和诱惑,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会面临着经济问题,生存的困窘。庄子也不例外。
看到《种子心得》这本书的人都知道于丹可以把每一句话,和每一个字分析的十分透彻。椰油许多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人活在当下,在当下看破了名,穿透了利,不惧生死,那么我们的心灵将拥有一个多大的空间、一份多大的境界啊!是啊,每个人的境界都不同,有的人高过云端却有些人低于云端。可是每个人只要穿透名和利,那么你个人的空间就会有许多色彩斑斓的花朵和温暖的太阳。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才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无为。庄子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她)的思维方式。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规地去判断事物的价值。而只有大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价值。
往往一个人是不能轻易的认识一个事物的真正价值。每一个人都希望人世间所有的事物都是美好的。只有真正清醒地认识了事物的价值,才可能获得人生的目标。而认识一个事物自身的价值却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
读了《庄子心得》这本书,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了。不仿你也可以去文中了解庄子,从中受到感悟。
庄子的作文 篇9
当这世界被你瑰丽的梦境轻轻地四合起来时,再也没有繁复和喧杂。所有一切都安静下来了,苍白妩媚如皎月的寂寥迅疾地淹没那些虚妄的欲望。你从濮水之端转过身,一双曾收尽世间风华与悲凉的眼,摇曳过世人无法参透的热忱与绝望。
庄子,我想走进你的蝴蝶梦,采撷其中美得让人无所适从的寂寥。鲜艳斑斓的梦里,你是蝴蝶,而非庄子。没有了奋力挣破世俗之厚茧的手,那应是让你振翅而飞的轻盈的双翼;没有了瘦削苍青的脸,那应是让你轻嗅那饱满的世俗芬芳的触角。
这梦如此浪漫逍遥,莫非是你的长久地思索而致?也罢。早已剑走偏锋的残忍现实在你身后张牙舞爪,而你管不住自己极冷的双眼和极热的心肠,只得逃入你为自己构筑的虚幻的堡垒中,寻一刻短暂的安详。就算梦中繁花似锦,绿草遮堤,也都是瞬时的幻灭吧,醒后仍是铺天盖地的寂寥。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你这样问自己,但无人能答。
诸人总在梦中听,云门复说梦中梦。当你在梦中的自得自足时,为何我所见的都是你对人世无情无赖的嘲讽和剪不断理还乱的惘然,只留得后人一句“庄生晓梦迷蝴蝶”。
庄子,我想与你共赴逍遥游。鲲鹏飞往南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翼下之风卷起万重水浪,怪生笔端,惹人浮想联翩。可是鹏为大知,却也得靠六月大风徙往天池。可见你也知晓,只要活着,就没有绝对的逍遥。你懂,所以就算让人笑作疯癫痴傻,就算为生计所累,也能潇洒地拒绝楚相之邀,持杆不顾,说:“吾将曳尾于涂中。”一切都是身外之物,那么为什么要以追求自由为名,为名利所累,却失掉了最本质的自由呢?有人说这是你的怯懦,是消极避世,不应推崇。但若没有你用清贫的一生画出一方寂寥之地,无论明日是否天寒地冻,路遥马亡,今天的我们也将无路可走罢。
庄子,我想随你一样清静无为,看透物界之后不过是肃穆静默的寂寥。你对这个世界看得这样透彻,因了这透彻而无所欲无所求,无所畏无所惧。在你看来,生死不过是循环,不过是规则,天地总是最终的归宿,万物总是自然的婴孩。所以你为你妻子的死鼓盆而歌,“人且偃然寝于巨市”,不过是这样罢,可却连你最好的朋友惠施也不理解,因你说“君子之交淡如水”。看透才能放下,生死,欢愉,痛苦终是一抹灿烂的寂寥,给黑暗谬悠如深渊的人生带入最后的余辉。
我多想如你一般,面对宠辱,波澜不惊,定乎内外之分,辨乎宠辱之境。那些浸透在怪诞的文字中是那样生动的悲喜,切肤的苦楚寂寥,身处这样一个乱世,隐居遁世才能保护自己。因你所面对的是这样一个庞大的世界,所能做的太少,几乎回音渺渺,所以才寄情与鲲鹏,托志于疱丁,是么?
庄子,我多想和你采撷一方寂寥,在浑浊的世间舀取一瓢清冽……
庄子的作文 篇10
有人说,庄子的眼极冷心肠却极热。是的,他永远超然物外,永远淡定旁观,永远冷静理智,而他却又最是热心,一纸千言,平凡的琐事、奇异的怪谈都化作秋水般轻灵跳脱的文章,流过了几千年的漫漫长河,在后人的眼前铺陈出层层叠叠的光影,折射出他洒脱的人生理念。
他极冷,只梦想有两片轻盈的蝶翅可以穿行在天地之间,无拘无束无牵无关无羁绊。他于濮水垂钓蔑视王侯将相功名利禄,持竿不顾,只留下一个巍峨的背影。“鼓盆而歌”代之后人难以理解的洒脱,只留下一个不羁的侧颜。他高喊着:“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冷着一双眼,将人情冷暖看遍,只求能摆脱人世间的束缚,无喜无悲无哀无愁,另世间万物都不足以撼动他内心的理想与执着。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他心如止水,冷如寒冰。
而他又极热,眼睛里看见暴政,他没有像孔子一样试图去阻止,也从未像孟子一样破口大骂,相反,他像是早早看透这一切,沉默不语。只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的笔才联通着他的心,在竹简之上写下他一行又一行的血泪,写下他一行又一行无奈的叹息,无声无息无休无止。他终究还是生活在尘世中,他的著作天马行空却又有枝可依,别人看不见的,他看见了,悄无声息的记下来;别人不屑于说的,他也写了下来,只是在纷乱的战火中他始终找不到梦想中的净土,也无法恢复他所向往的古礼,于是他只好冷着一双眼,将自己的热心肠彻底地埋葬在了《南华经》之中,转身去向往羽化登仙的一瞬间。逾越千年,翻开这部书,我们还能看见他看似矛盾的冷眼与那颗怦怦跳动的滚烫的心脏。
他极冷又极热,尘世间无法容纳他的高傲出尘,于是他出世,他向往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逍遥,贫穷不能撼动他的根基,暴政不能毁灭他的希望。他的内心在战国的凄风苦雨下变得无比坚强,他的阶级没落了,但他的信念却伫立成一座高大的城墙。他的文风轻灵高远,像他比天空更宽广的胸怀,可以容纳得下“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豪迈,又能容纳得下“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高洁。
他极冷又极热,拨开重重的雾霭烟尘,我看见他一袭出尘的白衣,站在山巅久久伫立。他的学说正似这重重雾霭飘渺不定,游丝这壁高万仞带着睥睨天下的骄傲与难以被理解的寂寥。他一双冷眼看人世间千重变,不再以物喜以己悲。“想王侯大勋,搏渔樵一哂,争似我一叶江湖钓船稳。”这句熟悉的唱词更像是对庄子的真实写照。“名利于我如浮云”孔子念着它四处求官,庄子却始终拿着他的钓竿坐在濮水边,一动不动,他既没有说什么,终究也没有去做什么,他仍然坐在那里,像一座沉默的雕塑,一双冷眼睛,一副热心肠,带着周身高深莫测的仙气,坐在那里静静垂钓。
庄子的作文 篇11
初夏时节,微风徐来,抛下一丝丝清凉,草与泥土的气息夹杂弥散在空气中。大树底下有一位戴着宽边草帽的老者,把腿微微翘着,仰面朝天,正悠闲地小憩,在梦中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初次与你相识,是偶然读到关于你的一篇典故。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是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自己。如此之疑问,流传于千古,感叹了无数人。
再次遇见你,是在初中的课本里。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云云。读完,会心一笑罢也,可日后反复品味,才从你的话中捕捉到“万物与我并生,天地与我唯一”的独特思想与审美情怀,不禁惊叹又惊叹。
相比起孔子,他带着弟子们四处游说,在战乱的年代过着马不停蹄的生活,你的淡然与率性,自由与逍遥,如此之人格魅力却把我深深地感动。
你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曾以为人的一生总是要处于不停歇的奔忙之中,这样才能显现人生的价值。其实我也是处于纷扰的社会,苟且偷生的俗人啊。世俗予我无穷尽的烦恼,加之诱人的欲望。我常常在追逐这些欲望,总是不断地争取,就像穿上了传说中的红舞鞋,已经精疲力竭却停不下来,仅仅只是渴望在这繁乱的世界里立足一片天地,让世界记住我。可惜当时的我太稚拙。直到后来我又读到了关于你的“生有所息”的理念——所谓这生有所息,是一种人生境界,是一种超脱自然,又是灵魂深处那片刻的宁静、自由与憩息。正如那平原上的大河,是遍历风尘的徜徉。大自然与我们是合而为一的,大自然里还有许多美等待着我停下手中的忙碌去一点一点发现。
那么,如今相比起一颗圆滑无暇的圆,我更愿做一颗有缺口的圆,慢慢滚动,生有所息,不忘去捕捉大自然中的美和惊喜。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无论万事万物如何变化,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变的,而不变的就是这颗心,这颗澹泊名利,清静无为,安时处顺,德性充足的心。人不过是偶然间来到这个世界上走过短暂的一程,许多人把一生都投入在追求功名之中,又游刃于风口浪尖。虽说最终得到了世俗中的名望与短暂快乐,却发现自己在其中失去了更多,但也无从弥补了。
以平常心面对人生际遇,心存一份宁静与超脱,顺其自然,安之若命,人之一生本是无常,这也可谓一种生存的智慧,岂不乐哉?
你说,逍遥游因为有所依而无法实现,可我看来,若能够摆脱物质上的束缚,放下曾经所谓的苦苦追求,转之平淡从容,生有所息,走走停停,欣然而往,欣然而归,何尝不是一种逍遥呢?
濮水上,头戴着一顶草帽,你安然垂钓于舟中。土屋前,倚一把木椅,你挥笔洋洒着心中的意念。
原来,我的脑海中从未忘记过你的样子。
庄子的作文 篇12
他有鹰的犀利,更有鸽子的宽仁。他是庄子,眼里不问名利,心热叹息黎元。
庄子垂钓,守望精神家园。有一天,庄子在濮水垂钓,楚威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大王希望用国内政事来劳烦您!”庄子持竿不顾,回答到:“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的时候已经三千岁了,大王用锦缎将它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殿堂上。这只神龟,是宁愿死去留下骸骨而显得尊贵呢,还是宁愿活着拖着尾巴在泥土中爬行呢?”两位大夫说:“宁愿活着拖着尾巴在泥土上爬行。”庄子说:“走吧!我将要拖着尾巴在泥土中爬行。”可见庄子能正确的认知自我,在反叛与孤独中,淡泊名利。
庄周梦蝶,达物我两忘境界。在《庄子·齐物论》中及在列,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只见自己仍是躺在床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在《幽梦影》中有这么一句话,可谓点出了庄子哲学的精髓:“庄周梦为蝴蝶,庄周之幸也;蝴蝶梦为庄周,蝴蝶之不幸也。”不是吗?庄周化为蝴蝶,从喧嚣的人生走向逍遥之境,是庄周的大幸;而蝴蝶梦为庄周,从逍遥之境步入喧嚣的人生,恐怕就是蝴蝶的悲哀了。这说明庄子在真实与虚幻中能认识自我,明确自己的选择和追求。
涸辙之鲋,做到实事求是。庄周家境贫穷,有一次到监河侯那里借粮食。监河侯说:“可以,我将要收到封地的税金,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周听后不太高兴地说:“我昨天来,路上听到呼喊的声音,四面张望,见干涸的车辙中有一条鲋鱼。我问它:“鲋鱼啊!你是做什么的呢?”它回答说:“我,东海的波臣,你能给一升半斗的水救我的命吗?”我说:“可以,我去东方劝说吴,越的国王,引江西的水来迎接你,可以吗?”鲋鱼非常生气地说:“我失去了我不能离开的水,困在这里,我得一升半斗得水就可以活,你却让我等江西的水,还不如趁早到卖干鱼的店铺去找我呢!”显然监河侯的慷慨许诺,和答应引江西之水给涸辙之鲋一样,都对求助者毫无用处,不切实际,等于空口说白话,所以是虚伪的,庄子通过这个生动的故事,讽刺那些见死不救,而假仁假义的伪善者,体现了庄子在实干与空谈中实事求是,在虚伪和真诚中能正确分辨,揭开伪善的面具。
安时处顺,赤子之心归自然,曳尾涂中,逍遥一游于尘世。有谁看得出他满纸荒唐中的一把心酸泪呢?对于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肃然起敬,油然生爱,像庄子一样活着呢?
庄子的作文 篇13
真好,爸爸给我在网上申请了一个 号,网名叫“名悦”,还给我加了好多好友。以后,我可以不用电话就能和好朋友以及素不相识的网友进行对话了。
抓紧时间写完作业,我上 准备解除一下全身的疲惫。天啊,怎么在线竟是 人。唉,今天大家在忙啥呢,难道让我要独自漫步?正当我失望地要下线时,电脑屏幕右下角有一个小人头像在闪烁,太好了,这让我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束亮光。我激动地快速点击小人头像,连上了,是一位叫庄子的网友。雪中送炭,我迅速将他加为好友。哪里来的古人?我试探着在键盘上敲字问候。
名悦:你好!
庄子:你好!
名悦:我们第一次相会,交个朋友吧。
庄子:好的。
名悦:言归正传,我现在上六年级,小升初课程特别紧,累得我整天上课就像睡觉。
庄子:也是的,现在的孩子太累了,像我小时候课程没那么多,放学后几乎不用写作业,大部分时间就是玩。不过,你要加油,我觉得你是个好学生,上个好的中学很重要。
名悦:真羡慕你。还说加油呢?就是因为小升初,害得我整天精疲力竭,妈妈成天督促我,就连平时最理解我的爸爸也跟我过不去。太伤心了。
庄子:那你爸爸到底怎么对你了?
名悦:说到我爸,他平时很温和的,就连这个 号都是他帮我申请的。可这个小升初实在太厉害了,为这个我爸给我报了许多我讨厌的课外班,要是不去上课他就大发脾气。不过现在好了,他常在外地出差,管不着我了。尽管我从心里很想念他,可一想到那些课外班和堆积如山的习题,我就又安慰自己爸爸不在家也好。
庄子:我理解你。其实我比你大多了,我的孩子也要小升初了,他和你一样忙,也要上课外班。
名悦:那我应该叫你叔叔了。
庄子:我们是好朋友。
名悦:那你对你的小孩很关心了?
庄子:对啊。每一个父母都很关心自己的孩子。现在的教育制度不够科学,大家都在报班,做父母的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名悦:你说的也许有道理。
庄子:还记恨你爸爸吗?
名悦:有点。我就是不理解他抓学习抓得那么紧,可又忙单位的事常出差不在家,也不能及时辅导我。
庄子:小朋友啊,我敢肯定你爸很爱你,只是他工作忙不能天天陪你,他的关心你感觉不到罢了。
名悦:真的吗?下次再聊吧,我要看书了。拜拜。
庄子:好的,拜拜。祝你成功!
关上电脑,觉得“庄子”的话很有道理,我开始想念我的爸爸了。直到后来,爸爸才告诉我,与我第一次网上聊天的 “庄子” 就是他。
每当我在人生路上遇到挫折,我已不在畏惧,因为庄子这个名字常常在我耳边响起。它好像一双大手,时时刻刻将我托起。
庄子的作文 篇14
现在受追捧的事物总是很另类!
人们对娱乐明星的怪异穿着,一些奇怪的行为疯狂追捧及效仿,以致于有歌手在演唱会上不小心把鞋带弄散,第二天大街上也许就会有许多衣着绚丽的人们拖着散了的鞋带的鞋招摇过市
这种现象也充斥着文坛。某天某当红作家出了一本很悲的书,人群反应暴烈,于是年轻作家们开始崇尚悲伤的文风,汹涌产出一篇篇文章搞得好象一年有360天都在失恋,要不就是被抄了家里的祖坟似的。可怜的人儿。
回望2000多年前,看见那个九万里情怀荡漾于三千濮水之上的长者庄周。那是一个百家争鸣的年代,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世界,人们渴望出仕,渴望能辅佐在各国诸侯的身旁。庄子的思想,继承了老子的“清净无为”,在那个时代显得十分另类,但似乎没有能受到崇拜的好运,或许是因为他的人生智慧中,一个显着的特点便是对世俗成见的批判,他所竭力批判的正是大众的流行的东西,指出这些东西的虚伪和无意义。比如,大众孜孜追求的权,利,名。庄子以为不仅毫无价值,反而是有害的,并且所造成的伤害是根本性的,即它们伤害到了人的本性甚至是生命。
然而,这些东西都是无处不在于社会的,并且诱惑力也是相当巨大的,为了保护到自己最重要最根本的东西,想来,也只有避而远之了。这似乎注定了庄子与世俗是格格不入的。可是,当我们仔细体会庄子思想时便会发现他的出世是建立在入世的基础上的,试想,一个完全出世的人,又何必发出那样一番愤世嫉俗的言论,有何必评论那些功名利禄呢?他无非是以一种隐者的姿态去入世罢了。
在一个争权夺利的时代,这样的一种竞争心态是相当高明的,这之中灌注了一种叫做“智慧”的东西,这样的心态让人有了一种旁观者的眼光去审视世俗的竞争,进而从中搜寻出于自己有利的条件。所以,这并不意味着他根本不行动,而是要不动声色,不显山露水,不作无谓斗争,想必出世正是入世的最高境界
“出世”与“入世”是两个极端,正如天平的两个托盘,如果人生的天平倒向入世,便会因为对名利的贪婪而倾斜倒塌,那么,一个绝对出世的人,不也与绝对入世的人是实质相同的么?甚至,他没有尝过世俗中的喜怒哀乐,相比之下,则更是一种不幸,所以说以出世的态度入世,能够在超然物外的同时参透社会,这是获得平衡与和谐的不二法门。
庄子曾告诫世人:以出世的态度入世,以消极的态度积极,以绝望的态度希望,以无为的态度有为。这样不正可以从两个对立面中获得最终的平衡么?
两千年前的庄周,只是逍遥一游,便早已站在智慧的颠峰,俯瞰着者芸芸众生。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性的复杂化,世俗的弊病也渐渐增多,譬如本文开头一例。2000年后的我们,处于比当年诸侯纷争更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是否也应该用庄子的思想来审视或是批判这些“流行病”呢?
庄子的作文 篇15
上古的荆楚大地,曾居住过这样一位先人――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他的名字响彻天地:庄周!
适己任性,他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就像“元婴”一般。但是,不得。于是又降格以求其次,于是便有了“庄生晓梦迷蝴蝶”的浪漫飞扬,于是便有了“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自我陶醉……
返朴归真,他希望清净无为的生活,希望大家都无所作为,顺其自然地生活,可以成天冥想,然后一想再想。但是,又不得。最后也不得不痛斥道:“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匿,舆马之饰,不忍为也”。
列子御风、锦衣夜行,兴许他就是为浪漫而生的吧。且不说他满纸的寓言,且不说他自然般的生活,单说他“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请问,这现实吗?总有人说这是微积分的萌芽,我却一直不敢苟同,毕竟庄子对这些的认识跟其后千年的人们的认识大抵是不同的。好,假设我认为这是对的,是真理吧。但是务实的墨子始终还是不同意这种近乎荒诞的推论,这是后话。因了浪漫,然后便有了鲲鹏展翅、骷髅皱眉、鳖龟对话、蛇风相惜,承传千古。
曳尾于洪荒之中,振翅于南溟之上,作为第一批发现“时空无限”的人,他迷茫了。思前想后,“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于是乎,“以有涯随无涯,殆矣!”――似乎走进了“不可知论”的胡同里。
即使处于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他的思想也总是超前的,以至于《庄子》在庄周在世时便受到了热烈的追捧……
将万物齐,然后击否而歌,他似乎看破了尘世,似乎注定要羽化,然后登仙的……
一生逍遥游,齐天地齐万物齐死生,然后说“太初有道……”,因了他汪洋的思绪,因了他万方的仪态,因了他悬河的口才以及恣肆的笔墨,这时候,他庄子在国人的心目中已经不仅仅是庄子了,至少已经是位充满神秘色彩的南华仙人了。
然而,世间的一切在他看来都是浮生魅影般的无足轻重么?或许是,又或许不是。
想想庄子的生活的年代里,封建制度正蚕食着大周固有的奴隶制度,整个社会都无时不刻地处在风云没测的变革之中,新旧阶级的利益冲突亦自然愈演愈烈了。于是便有一部分奴隶主或封建领主的地位逐渐被下降为自耕农――其中便可能有一些包括包括庄子在内的贵族子弟们,他们每天都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贵族的身份和特权正迅速地从他们身体中流失!或许因为如此,庄子才可以那么空前绝后地荒诞着笔锋、鞭挞着世界、歌咏着天堂吧,难保这不是他释放上层压力的唯一方式呵……
一直有种感觉,感觉庄子离我们很远,又很近――远,可以远到我们连他的生辰卒日都不从考证;近,又近到他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飘逸的思绪让我们直感觉庄子他还活在我们身边。
最后,那么他到底是一无所作为的落魄书生抑或是壮哉伟矣的明达圣人,便全靠你自己去判辨了。或许可以说,命运让他跌倒了生活的谷底,却将他推向了更一个高峰?
庄子的作文 篇16
庄子曰:“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战国时期,诸候争霸,混战一方。有一人却视其为虚无,潜心研究心中的“道"一一他就是庄子,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庄子,名周,宋国蒙人,著有《逍遥游》,《齐物论》等著名篇章。《庄子》的行文风格和《论语》,《孟子》等不同,其语言活泼幽默,善用寓言故事来表述思想,多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极具浪漫主义色彩,是中华文学史上的瑰宝。我眼中的庄子就像他的语言风格一样,活泼而睿智,幽默而清高,他的形象与孔子,孟子等思想家也不同,更加融于普通人的生活之中。
我眼中的庄子是淡泊名利的。相传,楚威王曾希望任用庄子,但庄子打了个巧妙的比喻,从而委婉地拒绝了。如果你是一只长寿的乌龟,你是愿意死后被人类供起来,还是活着时在水潭里自由游动?官吏们选择了后者,庄子也是。当世界充满了利益的诱惑时,是怎样的意志令庄子笔直走向前方?
这就与庄子的思想有关了。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很多人会认为道家的无为是“无所作为”,一开始我也是这样想的,但当我读完庄子的《逍遥游》中,庄子让鲲鹏与小生物相比,让官吏与贤者明君对比,并通过庄子和惠子关于“无用”的讨论讲述了庄子的观点,无为一一是循着自然法则产生的客观行为,是与自然相融合而产生的行为。庄子认为,世间万物虽形态各不相同,有像花草树木一样可见之物,也有像人类情感一样虚无之物,但它们的本质都是一样。庄子云:“有人,有天也;有天,亦有天也。”这便是庄子的核心思想,也是道家的思想一一万物合一,清静无为。
庄子思想中的最高境界不是儒家的”仁”,而是思想跳脱肉体和自然共游。令灵魂与自然相融,令思想跳脱所有的条条框框,超越凡世一切,这就是“道”。只要你悟了道,不说掌管天下,就算是生死又有何可在乎呢?庄子在妻子逝世后击鼓而歌,面对惠子的责问,他再次体现出万物合一的思想。生死就如四季一样,不过是一个往复循环的自然过程,从无形变为有形,从有形化为无形,尊重生死便是无为。看看几十年前的庄子,再看看现在那些用药物来逃避死亡的人类,只得叹息。
庄子的思想与我产生了共鸣,世上没有有形的神,有的是自然的“道”,世上的一切都远不及思想的最高境界,在那个只有灵魂的,自由无限制的世界里,何以为人也可以化蝶,可以像鲲鹏一般展翅高飞。可惜的是,这种境界从古至今谁能达到,就连庄子本人,也不可避免的要每日食三餐,夜晚坠入梦乡,在悟道的过程中人仍是肉体凡胎,所以局限在于,要是人人都”无为而治”,那谁为人类提供必要的需求呢?这就是我们及后人所要思考的问题,要不然庄子的思想只能沦为幻想。
我眼中的庄子,就是这样,如一只鲲鹏,一只蝴蝶,思想逍遥于自然之间。
庄子的作文 篇17
庄子是谁?“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他是那条鲲,那只鹏,他也是那只蝴蝶,那个在乱世中愿求一方净土的庄周。
生在那个时代是他的幸运也是他的不幸。“争地以战,杀人盈野,征城以战,杀人盈城。”没有世道,没有真理,最切实际的就是死亡。昏庸的君主,连绵的战争,灰色的世界。他能干什么?讴歌幸福?尖锐的、沉痛的思想。如果他生在一个太平盛世,国泰民安,无忧无虑,他会想这么多、写这么多吗?矛盾的社会现状让他变成了一个思想家,而不是快乐的傻子。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大鹏很大,它自由吗?庄子说,它不自由。它“有待”。就是因为大鹏太大了,不依赖点什么,甚至连动也动不了。李白以大鹏自比,是少年时代开始的,那时以他的傲气,自诩“大鹏”,一定只取了片面意义:那个正面的、志向高远的大鹏,而不是可怜的要靠风、水才得以移动的反面的大鹏。死前的李白,仍固执的认为大鹏带走他,这时的大鹏,与庄子这里的大鹏才是一只——那只“有待”的、无助的大鸟。
可是仔细想想,“无待”是不可能的。庄子向往自由,绝对自由而不是相对自由。他认为绝对自由的前提是“无待”,也就是无所依赖。这是不可能的。人不可能脱离赖以生存的氧气与水。抛开今天科学上的必要的“有待”,就拿庄子那个时代他认为的“有待”来说,功名俸禄是依赖,可是衣、房这些难道不是依赖吗?依赖衣服御寒,依赖食物充饥,这些也是“有待”。不吃不喝不穿就是“无待”吗?不,你还在依赖的站立着。“无待”就是不可能的,所以“无待”是庄子想象的产物之一,一个失败而又成功的产物。
庄子错了。“无待”也不一定绝对自由,“有待”也不一定不自由。自由不重要,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因为自由的目的是快乐。一个快乐的傻子,每天都很快乐的活着,依赖很多东西,他不自由,但是他很快乐——假如庄子有一天真的“无待”了,他会为自己为什么取得“无待”而冥思苦想,他自由了,但他不一定快乐。混乱的时代让他的思想过于集中统一,让他认为只有绝对自由才会快乐。想象一下,那低调简单快乐的生活着、有相对自由的小鸟,与高高在上、不屑腐肉的大鹏,哪个更快乐、更自由?
“有待”让人有了局限性,束缚了人的眼界。但是我们可以在“有待”中追求。大鹏飞得那么高,可它“有待”了,所以他看到的,还是普通的天空。“无待”可以看到天空中本来是什么颜色的云?庄子这么认为。也许不是呢?在“有待”中快乐的探索,天空就会露出它本来的颜色。有时候,不是“有待”限制了我们的眼界,让我们看不到天空本来的颜色,而是虚无的“无待”拉长了我们的眼界,让我们跳过了天空。
庄子,一个沉痛的思想家,可爱的小老头。
庄子的作文 篇18
当你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之时,你随风扬起的长袖,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
当你钓于濮水,对楚王所给的名利不屑之时,你“执竿不顾”的背影,“宁曳尾于涂中”的宁静淡泊的心境,使多少“熙熙为利来,攘攘为利往”的人黯然失色?
当你鼓盆而歌,欢笑着送妻子离去之时,你超脱于生死的境界,又滋润了多少干涸的心灵?
那一个月明风清的夜晚,你所描绘的“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的大鹏形象,如同将我引入了一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之中。晶莹剔透的泡沫追随着大鹏鸟高大魁梧的身躯而去,“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一游无穷者”的逍遥境界却如牵牛花的藤蔓般在我的心中延伸,逐步根深蒂固。
从此,多少个夜晚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乘物以游心”的生活令我魂牵梦萦,而我也渐渐感受到了你心中的辛酸泪,感受到了你“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之后所掩藏的无奈,感受到了你“独于天地往来”的寂寞。
那么就让我把你从战国时期的硝烟之中解救出来,让你不再是那一棵在清风夜唳的晚上独自看守月亮,默默守护人们心灵家园的树。就让我将人性的美好,社会的进步,道德的提升想你展现吧!
庄子,就让我来温暖你的心灵,让你无奈出世,徒怀一腔热血的心灵得以欣慰!
2008年,对于中国,这无疑是充满了感动的一年。汶川大地震,没有将我们中华儿女的脊梁打倒。我们万众一心,抗震救灾。捐款的手,挖土的手,拿着手术刀的手,送食物的手,重建家园的手……无数双手伸来,编织成了传递爱心的网。庄子,你感受到温暖了吗?
北京奥运会,对于这场等待了七年,准备了七年的盛宴,每个中华儿女都以主人翁的姿态为其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开幕式上,巨大醒目的“和”字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友善。
庄子,这份和谐温暖你的心了吗?
神七升天,13亿双中华儿女的眼睛都关注着这伟大的创举。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崛起的证明啊!每一颗心都装着两个沉甸甸的字——中国!
那么此刻,这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这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这文明的中国,温暖了你吗,庄子?
你所拥有的生命境界是天地境界,而一般人只能是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境界的提升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产物,而每个时代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只有迷失后才能找到人类文明将要前往的方向。你知道你是茫茫宇宙中的沧海一粟,那么你就把你所处的时代也当作白驹过隙吧!
每个时代都不会完美,但人类的时代定会随着一代代文明点燃的火把愈行愈远。
庄子,我知道你一定已在前方的某个时代等待着我们了。那么我也要尽我这沧海一粟的微薄力量,尽快与前方的你会面。我相信那时的你必会得到真正的逍遥游!
我听见你在前方对我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我默念:“我会让心灵遨游得更远,更远……”
我的眼前不再是梦幻的泡沫,而是温暖明媚的阳光。它把我的心儿照得暖暖的,它把我的影子拉得长长的。
庄子的作文 篇19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题记
故事讲完了,庄子转过身,隔着雨,留给世人一抹淡淡的背影。
我眼中的庄子,永远是那样逍遥。庄子是战国时期的“道家”学派的发扬人,著有《逍遥游》,一生逍遥自得,无拘无束。“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便是他一生最好的写照。在百家争鸣的年代,每个人都力求能做高官,能得到君王的赏识,但庄子始终追求逍遥自得,自由胜于一切,正如他认为的,人就像生在“游于羿之彀中”一般。君王们拿起利刃,肆意地斩杀曾经的朋友,臣子与亲人,伴君如伴虎,穷尽一生去追求功名利禄,不如游遍大江南北,赏四时美景,一生逍遥自得。
我眼中的庄子,永远是那样真诚。在狼烟四起的年代,人们都带上了面具,一举一动是那般合乎礼仪,一言一行是那般政治仁爱,但拿去面具后呢?庄子始终认为“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人心的善变让庄子无法再信任君主,无法忍受这个虚伪的时代,他只有独善其身,不主张需要什么,不主张追求什么,只希望能忘记些什么,抛弃些什么。一切的人为都应当摒弃,人为就是一个“伪”字。如果儒家是百家中的一个极端,那道家就是另一个极端,对立中有种平衡。他批评儒家“以仁心摄人之心”。确实,儒家的一切“仁”均是为了进一步地剥削民众,使天下大乱。就如同冬的雪寂然飘落,人生的暮年回望这段时光,未免会觉得无趣。但庄子用他真诚的心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没有城府,不再阻隔,没有封建礼仪的说教,飘然出世,何乐而不为?
我眼中的庄子,永远是那样思想深刻。我总隐隐认为,即使时光走过了这么多年,他的思想依旧未老,甚至现在我们都尚难以理解透彻。在一个无事的下午,庄子靠在椅子上,面如死灰,弟子问其故,庄子感叹失去了自我,而弟子又问自我是什么,庄子便陷入了沉思,在跨越时空间隔的思考中,他叹道人生的迷茫,他不知“自我”可否是实质,不知是否人人都觉得迷茫,我曾经也有类似的想法,不出半月,便将其遗忘了,甚至觉得当时的想法好笑,如今想来,人生本就是迷茫,但庄子在千年前就意识到了,可见其思想超群。庄周梦蝶,梦出了思想的升华,梦出了庄子的伟大,而“不如相忘于江湖”更是被世人传诵千年,轰轰烈烈的爱情,还不如在江湖中忘记彼此,自由自在地活着,这份深刻令人愕然。
我眼中的庄子,已不是繁杂史料中的“庄子”,而是一个符号,跨越千年,依然不老,指引我们追寻那抹浅浅的背影
庄子的作文 篇20
从濠上到梁宫,庄子的身影仿佛无处不在。而上至鲲鹏,下到鲋鱼,虽隐居世界一角,却好似通晓天下。
外有《伊索寓言》一书,总觉与《庄子》甚相像,又不相像。终于知道这源于文化的千差万别。《寓言》言语简洁,篇幅甚短,即使是最唇枪舌剑有的放矢的讽刺也显得光明正大。《庄子》一些篇幅也十分精悍,只不过所蕴之理关于死亡,价值与数学哲学。实话实说,就是抽象的,空想的。这才知道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或不如是庄子与其它“芸芸众生”之间的差别:实际与想象,实际与浪漫蒂克,实际与美国式命令或类似堂吉诃德大战风车。
而齐世荣在其所著书中提过:“实践是真理”,而这也符合一些人的想法。那么,依如此之法,能领略无待之精妙吗?能在如此这般的有限中一睹远方的博大吗?能理解亚当斯密究竟在哪里说错了吗?
《庄子》可能是高尚不十分平易近人的。那又为何妇孺皆知,津津乐道?
愿意在与它有特点,趣味丰富的寓言载体,就算不能究其意,也会被他想象力的巨大力量折服。他也许本意不是想要将这书交给层层林立的粪土之墙吧!事实上,他此时还在涂中曳尾于涂中哩!只不过生命中一点伟大的不能磨灭的与生俱来的幽默天赋让他想逗自己开心开心,顺便再把别人气一气。
那么问题又出现了,为什么总是要逗自己开心,沉浸于其实始于其脑海的“混沌”之中?
庄子住在战国,一个奇特的年代,问题之原因所在。
单纯从表面上看,他是为了宣扬浪漫美好,岁月耐老。但实际他那荒谬不合逻辑的故事,也是对荒谬不合逻辑世界的嘲在现,让人们清醒:我都做了些什么荒唐事啊。
而这一切仅仅是顺路而已。探寻真正的本质,诸如了解无穷,探索世界运行的秘密才是他要达成的真正目的。
总之庄子看上去就是一颗无瑕的白珠,但仔细凑近看会惊奇地发现,这其中有飞速运转小如尘埃般的精细齿轮,似发丝般的轴承滚珠——
他看上去浪漫的出奇,纯粹的天马行空
实际上却与世俗世界息息相关(除了政坛)。他并不痛恨,一点也不,只是感到可惜,无奈。尽量的回避。它是古典文学的一个异类,格外引人注目。至于他究竟是什么样子,只管让有待的评论家们去吧。仅仅庄子最最表层的那段文字组合,也就好像到一个那么玲珑,被一层圆润包裹,为了避免与世接触而在空中漂浮的世界里去。够了。
庄子的作文 篇21
“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一个偶然,庄子的一席话,一扫我多日的阴霾——因考试失利而招致好友背后取笑的郁闷。“既为好友,岂能有如此小人的行径?”愤愤不能释怀中,是庄子在这一刻点醒了我,我开始对人生有些领悟。
四月的一个夜晚,带着几分敬仰,走近庄子。“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曾以为,童年中玩耍无可厚非;也以为,年少还有大把光阴可挥霍。此时方明白:人生苦短,去日无多。“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人生,最伤不起的,就是一个“等”字。
庄子的一句句肺腑之言,点醒了我这个梦中人。如春日暖阳、夏之清风、秋之朝露、冬之瑞雪,让我怦然心动。“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没有掩饰,没有矫情,一语道明尘世间的游戏规则。如此智慧,试问人世间谁能比肩?无怪乎鲁迅如此评价他:“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曾为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激情澎湃;也曾为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而惆怅数日;又忆起陶渊明“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的潇洒淡然;但唯有庄子“无己无功无名无所待”让我顿悟人生,笑尽苍生。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当我们顺其自然安心做好自己,芸芸众生各复其本时,我们看世界不再挑剔,不再矫情,任生命逐时光脚步,开放,凋谢,去等待下一个春天。诸子百家中,只有庄子能如此淡然洞察天机,点破玄机,还生命本质。
生活中总有不易察觉的琐碎摆满了我们的生活。进幼儿园之前,我们是快乐的,但是一旦我们从大流入园、入小学、入中学,进入教育轨道,不快乐已如影随形,挥之不去。学业的竞争压力、分数的困扰、老师的期待、父母的目标,压得我们从此喘不过气,忘却了春夏秋冬的韵味。
是庄子,还给我一个新的春天。我一遍遍品味他的哲理,“井蛙不可以语於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字字珠玑,句句精辟。
在吟诵中,我开始成长,一蜕先前稚嫩。人这一生,是不能幻想生活圆满,不能享受尽所有春天的。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坎坷,品尝苦涩与无奈,倍受挫折与失意呀!原来人的一生,可以如此度过:在春去秋来中体验生命的快乐,让自己灿烂活在世上,绽放一世美丽。如王维诗中所描绘:“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邂逅庄子,记住了梦蝶,记住了解牛,更明白了生命的含义。生命长短有界限,唯一无界限的是在短暂的人生里,融进无穷的快乐。世间人,有一种情怀不问结果,就是对生命自信的潇洒。
庄子,这个三生修来的朋友,让我伴你共逍遥。
庄子的作文 篇22
我如何以空洞的言辞,来描绘一个遨游九天之外,桀骜不羁的灵魂呢?
我如何以笨拙的口舌,来道出一卷汪洋恣肆,浑厚雄奇的大道至言呢?
太初有道。这道混混沌沌,是万物的源头,是宇宙的秩序;天上星辰借着这道运行,地上万物借着这道生长消亡。“真人”拥有这道,便怀抱宇宙,背倚日月,超脱功名生死,与万物浑然一体。庄子便是半个“真人”,他窥探到了大道的踪迹,使用手中神奇的妙笔,启蒙世人愚顽的灵魂。于是,一部旷世奇书——《庄子》,从他的笔下诞生了。
一部《庄子》,不像儒家的刻板说教,不像名家的炫目巧辩,更不像法家的压抑苛刻,夜读《庄子》,是精神的洗浴,是在辽远的大道中畅行,是在怪诞的寓言里翱翔,是在空灵的词藻中悠游。自由奔放的文风、深邃悠远的狂想,将文学与思想结合到近乎完美的程度。赏文之奇丽,悟道之幽隐,读罢一篇,心神畅快淋漓,自觉胸中清风习习,飘飘然轻盈若飞。
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宋国人,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道家学说,著有《庄子》一书。他一生清贫,拥有才能却不屑于入仕为官,只做过漆园吏一类的小官吏。他像谪仙一样悠游四方,钓于濮水,游于濠上,谈论大道,直至终了。
有人说,庄子的思想是消极的悲观的,我却不以为然。庄子的归隐,乃是为了探寻深远的大道,自由自在,还璞归真,楚王愿把国事托付于他,他却漫不经心地答道“吾将曳尾于涂中”,这并不是消极的态度:功名利禄对于他来说轻如薄雾,不足为道,而忙于国家政务,更是背离他的理想。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人,只有顺其自然,不去违背其中的规律,才能获得“大治”。况且一个悲观消极的人,会在妻子死后“鼓琴”吗?会幻想自己化为蝴蝶,翩然流连于花间吗?外物与自我,在他的认识中已经浑然一体,是对立而统一的;得到与失去,无非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的改变,并没有真正的得到与失去。正因为看开了,他才能保持平和喜悦的心境,不受外物的纷扰,持守本真。
因此,大道是质朴而玄妙的。庄子眼中的理想社会,同样是质朴的,是桃花源一般的和谐社会。人民抛弃雕琢的华饰,舍弃心机和巧智,回归到自然的状态中,民风淳朴,安闲而快乐,这是多么唯美的理想啊!没有欲望,没有争斗,天下真若如此,还怕得不到治理吗?可惜,“道”是俗人所厌恶和不解的;那么得“道”的社会,岂不是像乌托邦一样遥远、难以企及吗?
唉,我等平庸之辈,如何用学鸠的短浅目光,窥视大鹏的踪迹呢?如何用猫头鹰的狭隘心胸,测度鹓鶵的无量胸怀呢?我在这里讲说庄子,谈论的岂不是圣人的糟粕吗?“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亦以妄听之!”
就让这“大道”的精神,寄身于“圣人的糟粕”,一代一代源远流长吧。
正如庄子自己在《养生主》篇末打的比方:“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庄子的作文 篇23
华人社会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很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不只做人要做“有用之人”,求学做事更讲究要“经世致用”,凡事必先问“是否有用”,而且不谈“无用之事”,不学“无用之学”。这种明确的目的性当然有它的好处,但有时候却难免流于肤浅、短视。庄子“无用论”的第三个层次——“反动的无用论”,就是为了矫正这种偏差的一种反动。
大家都听过英国科学家牛顿的一个传说:有一天他坐在苹果树下沉思,一枚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刚好击中他的脑袋,因而让他产生一个问题:“苹果为什么不掉到天上去?”如果牛顿生长在古代的中国,而向中国老师提出上面的问题,孔子也许会皱眉说:“你这个问题何补于国计民生?你问这无用又荒唐的问题干嘛?不要再玩物丧志了!”但庄子可能眼睛一亮,说:“你的问题看似毫无用处,却隐含深意,你应该继续追问下去,因为’无用之用,乃为大用’啊!”在中国的古圣先贤中,庄子很可能是对牛顿的问题最感兴趣、并给予最高度评价的人。
庄子的言论向来被认为天马行空、大而无当,在《外物》篇,惠施就对庄子直言“你的言论没有用处”,庄子回答:“懂得无用才能够跟他谈论有用。大地不能不说是既广且大了,人所用的只是双脚能踩踏的一小块罢了。既然如此,那么只留下双脚踩踏的一小块,其余全都挖掉,一直挖到黄泉,大地对人来说还有用吗?”
这段话不只是庄子对自己的学说提出辩解,用它来理解现代的应用科学和基础科学更显得特别有意思:应用科学(如建筑、化工)就好比双脚踩踏的一小块地,它是直接而用得着的知识,过去中国人很注重也很会用这一块;而基础科学(如数学、物理)就好像双脚踩踏之外的一大块地,目前看不出对自己有什么用,但却是支撑你所踩之地的基础,你若漠视它、甚至鄙夷它,那你很快就会玩完,无法再踏出去,拓展你想要的“用”,这正是中国过去知识发展的轨迹和困局。
看似“有用”的,其实只能“小用”;看似“无用”的,却隐含着“大用”。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牛顿的问题:“苹果为什么不掉到天上去?”乍看荒诞无用,但在他穷追不舍下,却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对日后的天文学、人造卫星、航天、巨型机械的发明做出莫大的贡献。这就是庄子所说的“无用之用,乃为大用”,它才是庄子“无用论”的精髓所在,也是他可能对牛顿的问题感兴趣的原因。
西方人求学做事,有很大动机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好奇心、求知欲与探索本能,“有用与否”反而是次要的问题。但就是这样“为知识而知识”,结果反而建立了辉煌的现代文明。从这个角度来看,庄子对“学”与“用”的看法,反而是较接近西方先进的观点,时至今日,依然值得我们借鉴。
所以,如果你在碰到问题或面临学习的取舍时,老是在心中犹疑:“我问这个问题干嘛?我学这个对我个人、家庭和社会有什么用?”那你应该提醒自己,庄子说“无用之用,乃为大用”,难道你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与探索本能而学习吗?
庄子的作文 篇24
前几天写过一篇日志,题目是《我爱教孟子》,孟子的文章大气磅礴,给人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鼓舞仁人志士不断前行。
然而前行终有头,迷途方知返。在历史上就有那么一个人,他的人生与学说就能让一些迷失于争名夺利的人们“望峰息心,窥谷忘反”,那个人就是庄子,我钟爱的庄子。
相传,楚王为了他的强国梦,广泛罗致天下英才,于是乎庄子这位旷世奇才进入他的眼帘,楚王派大夫二人请庄子说,愿以境内累矣。可庄子却说,宁为一神龟,曵尾于涂中。意思是宁愿做一个千年的乌龟,在烂泥巴里摇尾巴。这种选择在一些自诩为“千里马”的人们的眼中是不可思议的,做一国之丞相,就拥有了施展自己才华的大舞台,怎么能轻易就拒绝呢。当然,对于那些有抱负的人才来说,更是人生难得的机遇。刘备三顾茅庐,请出高卧隆中的诸葛亮,刘备因此咸鱼翻身,三分天下。诸葛孔明也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扬名天下,名垂青史。至于李白,被逐长安,还做梦,高唱什么“长风破浪会有时”,杜甫先生呢,则在穷途之中还想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希望有大的舞台施展抱负。至于当今社会那些自恃小有才气的人,更是有一种“怀才不遇”的感慨,总是想着要“经纶世务”,要做一番大事业,这些人这些事,与庄子相比,可就相差十万八千里了哟。
庄子有一个好朋友名叫惠子,在魏国做到“一人在上、万人在下”的地位。庄子去拜访他的时候,竟然有小人挑拨说庄子到魏国是来取代惠子做宰相,这个奋斗了大半生才得之不易的地位一下子似乎变得岌岌可危,醉心功名利禄的惠子的内心恐惧可想而知。他于是利用手中的权力派爪牙在国都中大肆近搜捕庄子,其欲置朋友于死地的心思昭然若揭。然而庄子却并不躲藏,而是大大方方去见他,把惠子眼前的高位厚禄比作一只腐臭的老鼠,极其辛辣地讽刺了惠子沉迷功名利禄的丑恶嘴脸,让我感到痛快淋漓。
这就是庄子,志洁高傲的庄子,不为利所诱,不为名所惑,自在逍遥,快乐无比。他的人生,无牵无绊,悠闲轻松。他的行为更是被一些道貌岸然的假君子不认同。相传他三戏妻子,让妻子的真实面目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其实也是真实地暴露人性的本质。妻子死后,他并不哀痛,而是敲锣打鼓地表达庆祝,祝愿妻子升到美好的天堂,祝愿妻子化为轻烟,化为云彩,脱离了俗世的生活。
庄子有为人所不知的快乐。他与惠子在濠梁游玩里,他看到鱼儿在水中游玩的时候,他由衷地感受到了鱼儿的快乐,“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然而人生态度与境界完全不一样的惠子如何能够感受到这一快乐,坚持说庄子不是鱼,不可能知道鱼的快乐。是啊,一个整天忙于治理国家保住自己权力与地位的宰相,怎么可能体会到自然万物不受羁绊的快乐呢。只有远离世俗名利的庄子才能深切地感受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是啊,庄子内心的愉悦,忧忧戚戚的惠子怎么会懂呢?
我深深地热爱庄子,因为在我的内心也有着人所不知的快乐。
庄子的作文 篇25
有人说,他的生活十分困苦,他却辩解说是贫穷。有人请他去做一方大国的宰相,他却只愿做一只在泥土中爬的乌龟。他将自己比喻成 来表明自己对功名利禄的不屑。妻子死时,他以鼓做盆的欢唱表现自己看破红尘。
他是庄子,他这一生高傲、逍遥,却又贫困潦倒。只因为自己对自由的向往,他抛弃了一切的荣华富贵,而选择了去做一只放纵不羁的小鸟。他“红尘作伴,潇潇洒洒”的一生得到了许多人的推崇,但或许是因为看待事物角度不同,我对他这种贫苦却又逍遥的生活表示不赞赏。
我同样喜欢逍遥地生活于世上,如闲云野鹤般畅游山水,没有一丝红尘的牵绊。而我最大的愿望便是有有生之年能环游世界的每个地方,如李白“五月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一般潇洒,却又不想像庄子这般贫苦。并不是每个人都像庄子这样看轻一切身外之物。在我看来,吃,便要山珍海味地吃,何必舍其粱肉,食其糠糟;玩,便要痛痛快快地玩,如苏东坡般“千骑卷平冈”,何必舍其文轩,乘其敞舆;穿,便要穿金戴银地穿,何必舍其锦绣,穿其短褐。当楚国的来使请庄子去楚国做宰相时,他一句话,便可得到锦衣玉食,而他却选择了做一只在泥土中爬的乌龟。
我若庄子,必会答应来使的请求,在楚国为相。这样便可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得人,你的荣华富贵都是取之有道,你仍然是君子。当你以自己的才能将楚国打造成为凌驾于秦齐之上时,统一天下,再退隐山林。这样,你会成为一个在历史上流芳百世的人,你仍可以自自在在地游山玩水,不用风餐露宿,也没有了后面孤独死去的凄惨结局。
一切只是因为他狂傲不羁的性格罢了。因此,他得不到自己该得的,做不了自己想要做的,去不到自己想去的。大丈夫能屈能伸,何必将那一副傲骨摆在别人面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何谈天地任我行?
庄子啊!你生就一身才华,却在糟蹋自己的才华,辜负自己的才华,你可曾想过,天降大任于己身?你却在为自己而活,自私地活。你没有远大的理想,再大的功名利禄对你来说都是浮云,你就像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游五湖四海,经人世沧桑。你说一个小小的梁国容不下你,那广大的神州可有你的容身之处?你说小小的棺木载不下你,要以天地为椁,用世间的一切来陪葬,在我看来这是一个穷者自我安慰罢了。
那么你死后又留下了什么,除了那个在战国时期昙花一现的名字,和你写的一些故事。或许,你死后会有很多人指着那片鲜花盛开的土地说“那是庄子的坟墓”。可你又曾想过,久之,你的名字终会在历史长河中被人遗忘。人在世上不留下一点证明自己的痕迹如何让人知道你活过?,那些死后没名没姓的小喽啰的一生难道不让人感到可悲吗?
一个人的一生应享尽人间富贵,受尽人间苦楚,这样才称得上有意义,也才可以向人们证明你活过。人生要有风平浪静,也要有大起大落,要游遍千山万水,也要读编四书五经,上至碧落,下到黄泉,至少在我看来,人生要如此才会无悔。
庄子的作文 篇26
一阵凉风拂过我的脸,望着那蓝蓝的天,看着那清清的水,心里有那么点陶醉……我躺在那绿悠悠的草地上,享受着阳光温暖的拥抱。咦?不对!有点郁闷,我何时来到这竟那么环境优美的良地。集市中的吵闹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起身向远处眺望着,我有点惊呆——那来来往往的行人都穿着古装,一座一座的古屋矗立在远方。天呐,我这是来到了哪里啊,难不成我穿越了……咦……有点恐怖啊!我可怎么回去啊……算了,先不管这个了,好不容易来到这对现代人充满神秘的古代,先好好逛逛吧!说不定哪天的历史就被我给改写了呢!哈哈。
看着那衣服特色,莫不是我来到了战国时期!on,no,好不容易穿一会,怎么跑到兵荒马乱的年代啊,我可不想那么早就死一会啊……但是这好像也是我喜欢的诸子百家的最热火的时代呀,说不定哪天就遇到哪位什么子了。我怀着那一丝兴奋的心情,沿着河边散步,欣赏那古时一点都还没被污染过的自然好风光。“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咦?好熟系的句子啊,前几天还听到过呢,哦,对!前几天才学过的课文“庄子与惠子由于濠梁之上”嘛!我太幸运了,才来不久就碰到庄子了。我慢悠悠地向他们走去,只见两位高大,一脸皱纹,年过半百的老者倚靠在桥两侧,看着水中的鱼。到底哪个才是庄子呢,“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对对对,那是庄子,看着那眼前的真人,我有那么点激动哦,真想立马冲上去和庄子拥抱一下,握个手,顺便再多要几个签名,回到现在保准发财,嘻嘻嘻,但是想的往往与现实违背,我若真那么冲上去做这些,还不被抓起来关大牢啊。不管怎么样,我得和庄子照个面去,亲自和他聊上那么几句。我看见惠子脸上露出了一丝得意,就真如得了一点便宜一般,哈哈大笑说“我非子,故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但庄子毫不思索,冷笑一番说“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即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好好好!”我忍不住为这精彩的辩述而鼓掌,我看见惠子脸有那么点红,两腮被气得鼓鼓的,不甘心的说“汝怎可此番辩驳,不可!”“非也,此乃我胜,子有不服,可另辩则矣。”惠子听了这话后,心有不甘的离去……这正是好时机啊,“庄先生,你好,我超级崇拜你耶,帮我签个名吧!”庄子一脸诧异,很呆滞地望着我,啊呀,不好,忘了他听不懂这话,重新来过。我脑子里在搜集者所学过的文言词语,尽量变成一句能让他听懂的人话,“庄先生,鄙人久仰于您久矣,可收吾为弟子呼?”只见他脸上紧皱的眉宇松了开来,我长嘘一口气,他终于听懂我讲的话了,“可,子今后与我共同宣传吾家思想吧!”oh yeah,太棒了,做庄子弟子,荣幸荣幸啊,可以做道家的弟子罗,今后记载道家的史册中会有我的一席之地,哈哈哈,我笑地合不拢嘴……
喂,“醒醒,醒醒半夜不睡觉你吵什么呢?”“啊?”
呵,这终究只是一个梦,我还真以为做庄子弟子了内,我的庄师父啊,看来见你真只得梦中相会啊……
庄子的作文 篇27
愿做云垂波撼下北海的大鹏,“便欲乘风,翻然归去。”—-题记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这句话出自于《庄子。知北游》,直到今日已成为一个典故,美其名曰:“白驹过隙。”骏马是如何跨越细小的缝隙的?“跨”一字莫不是幅度大了些,以马蹄来说,“点点杨花入砚池”倒显得轻柔了。而群蚁排衙呢?那简直是太拥挤了点儿,少了一些潇洒。庄子笔下的马蹄多么轻快!尘埃还未落定,透过阳光的一瞬里,天地、人生都被湮没了。
流芳千古的哲理是,惜时。从昼到夜,苏轼说“世路无穷,劳生有限。”时间,是我们永久不愿遗失的珍品。
马之所以能跃过,不是因为它似“雁点青天一字行,”鼓翅而去,而是在起落之间,抬得起,放得下,连尘埃也成了蓄势的力量,搏击厚土,马蹄与土地的讴歌造就了“马鸣风萧萧。”于是,待到时机成熟,没有“悲笳数声动”,它一跃而起,用嘶鸣撞击着山谷,萦回于天地之间。跃过时间的空隙,跨过水洼、坑穴、山峁,已至灏气之上的云巅。有时候起伏甚微,便留给后人以时间的遐想;有时候在空中停留太长,因为跨越的弧度太大,便沉沉浮浮,起起落落,又造就了人间很多美好的传说。
骑上白驹,时间就是我们人生路途的载体。庄周的意愿,就是让我们如白驹般,敢于面对起落,更要抓住那一隙幽悄的时光。
我忽而想起了那志在南海的大鹏。
《齐谐》之说实在太为绝妙,鹏朝向青天,负翼直起的傲然身躯的形象刻画后,就有了李太白“扶摇直上九万里,”“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更有了稼轩“鹏北海,风朝阳。”可庄老先生开创的先河才最为纯粹,甚而当今人们认为“大鹏拥有主观能动性,方能云起路茫茫。”“先伯乐,后千里马”的论述好像与这有些相悖,但大鹏凭风纵南冥,留给后世更多的,就是它的鸿鹄远志与人们欣赏的目光了。
你看!在两千多年前,那位山水渔樵间的穷书生,居然也会用自己绮丽的想象启迪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这也恰恰说明,名利于人不过是粪土,诗书方可济世长。
美好的事物带给我们的义理总是相通的,由白驹到大鹏,总要追寻一段,鼓翅一段,才可抟扶摇、凭羊角而直上。我相信庄子思想的自由源于他如鹏一般自由的品行。他身体力行,魂灵似“山涤余霭,宇暖微宵”,是位真正不渴慕名利之人。于我们来说,既然今日路遇艰险,无法如鹏般展翅,那么,就骑上白驹吧,迈过大大小小的坎湾,胸怀鹏志,亦可修为人格!
庄子的作文 篇28
在一个动荡喧嚣的环境中,庄子的思想映射出一片宁静的光辉。
在那乱哄哄的时代时在,人民都处于倒悬状态,庄子极欲解除人心的困惫,可是,现实的无望却使他无法实现心愿。由于他既无法使人类在现实世界中安顿自我,又不愿像神学家们在逃遁的精神情状中求自我麻醉,在这种情形下,惟一的路,便是回归于内在的生活——向内在的人格世界开拓其新境界。庄子所拓展的内在人格世界,乃艺术性及非道德性的。因而在他的世界中,没有禁忌,没有禁地;他扬弃一切传统的形式化,遗弃一切信仰的执迷。
在现实生活中,庄子则试图化除现实生活上种种牵制搅扰,以求获得身心的极大自由。化除的方法之一,即是要虚静其心——通过高度的反省过程,达到心灵虚静,能掌握自身的变化,并洞悉外在的变化,而庄子做到了。
正是由于现代人的身心疲倦,像庄子不羡财富,那样不慕权贵,过着一日三顿没有着落的生活,却仍然独自快乐的人,正好是此时处于身心疲倦现代人们所需要的,所需要需求的答案。庄子的逍遥游,告诉人们怎样让自己不为世事所累。把自己比作空中自由翱翔的大鹏,把自己比作在泥土里打滚的小猪,而不是那只害怕自己的事物被夺走的鸟。他告诉人们:舍弃了世俗就没有劳累,没有劳累也就会心正气平。在对待生和死的态度上,他告诉人们不要把长寿当成快乐,不要把夭折看成是悲哀,因为一切是都是自然的,自然的来,自然地去。
庄子告诉人们:不要为荣华高位而恣意放任心志,不要因穷困窘迫而趋势附世,因为身处荣华高位和穷困窘迫的快乐一样,所以不应该有什么忧虑;在对世事时,人不能过度的处于欢心和愤怒中,否则会伤害人的身体,生活中无论面对什么事情,都应敞开心扉,把快乐和愤怒放之一边,不要压抑自己,保持平常心态。
庄子的逍遥和避世对于现代处于疲倦海洋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根救命草,一线给自己昂头面对世事的勇气。庄子的处世哲学,对于现代人们来说,是一剂心灵镇静剂,让人们暂时抛开世事的纷扰,以一种超然的心态和眼光对待生活和学习,因此,当大家们把庄子的处世哲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时,处于身心疲倦的现代人们,找到针对自己的一剂良药,能够帮助他们更快乐地面对人生,面对生活和工作,面对那理不清的烦恼。
让国学在我们身边,让庄子精神永远光辉!
庄子的作文 篇29
抚着他石质的衣角,我不禁停住了脚步,抬起头仰望他高大的身躯,肃穆的容颜。他深邃的眼瞳是在凝望深海之渊的鲲,还是九天之上的鹏?他微启的双唇是在感叹“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还是在追问“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我仿佛看到他在池塘前问鱼,在墓道里问骷髅,在梦里问翩翩飞临的蝴蝶,他的问题穿过了茫茫千年的光阴,依然在我们灵魂深处回响。
他一生自生自化,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贵贱,达到了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
他看待世事淡若云烟,却又对世情洞察入骨。当做梁国国相的惠子害怕被他取代,大肆搜捕他时,他坦然现身,笑问惠子:“你知道一种叫鹓鶵的鸟吗?它从南海飞到北海,非梧桐不栖,非青竹的果实不食,非甘甜的泉水不饮。一只鸱拾到一只腐鼠,害怕鹓鶵来抢,忙大声呵斥。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国相之位来呵斥我吗?”他词锋如刀,把地位权势视为腐鼠,把国相惠子视为鸱,损人实在辛辣,语气实在狂傲,偏偏在这辛辣狂傲之中,又透着七分风趣,十分洒脱。
的确,他活得不够风光煊赫,但是,他舒逸浪漫。灼人的烈焰是他的内核,绝对的洒脱是他的灵魂,嶙峋的怪石是他的风骨,碧空的游云是他的情怀!他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存在,逍遥游于人间,甘心寂寞于荒野。不谋一官半职,不求功名利禄,不守俗礼陈规。
妻子去世时,他鼓盆而歌,世人不解,斥他无情。谁解他歌中的旷达和智慧呢?他认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将生死视为四季的循环,坦然面对生老病死的烦恼和恐惧。这是一种自由的哲学,也是自然的哲学,在精神领域引领人类从苦难的深渊走脱出来,拥有一种自得其乐的心态,一个“寄忧愤于悠闲”的人生。
他另辟奚径,以自然界中物相互转化的各种神奇瑰丽的故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逍遥游》开篇就讲此神奇的物化:“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其独特的想象力,斐然的文采,让人感觉到那份神奇力量的存在——“物无非彼,物无非是。”在他看来,世间的一切都存在相互间都有联系,正是有了这种内在的联系,物物间就可以相互的转化,生与死也不过是自然的循环。
万物皆来自于有,有来自于无。无和有之间,人生百年如蜉蝣般短暂,也许只有如他般万千生命中的智者,才能在昙花一现的生命中顿悟。当然我们能看到的,只不过是他的衣角,他的精神和思想,还在高天之上,俯瞰着众生。
庄子的作文 篇30
在滚滚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有个声音一直都在不停地回响,如碎汞照耀在长河之中,奏成一股汩汩的水流音乐,悠扬久远。这个声音就来自于庄子。
庄子是春秋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出生平凡的庄子却有着非同于常人麻木过一生的理念。他希望能够凭着自己的力量为百姓造福。在当上官吏以后,他一直廉洁自好,不醉心于功名利禄,只是单纯地想造福于百姓,兢兢业业地工作,是一个出色的官吏。
庄子一生也没有大起大落的经历。在他辞去工作以后只是悠闲地踱步于美景之中,会见朋友。他“天地与我合一”的思想就决定了另一位诗人陶渊明一般的逍遥游生活。在《庄子》一书中说道,庄子这一生交情最要好的是惠子一人。个人认为庄子与惠子在一起谈天论地,即是感性与理性、唯心与唯物之间的撞击。两种冲击反而没有使他们之间的友谊日益寡淡,而是情好日密。
庄子一生中有两个故事是最为出名的。一个讲述的是当庄子的妻子去世时,庄子并没有任何伤心的举动,反而载歌载舞。旁人问他何故,庄子回答说,我的妻子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快乐地生活,我又何尝有不高兴之说。当庄子的朋友惠子早一步离开时,庄子则恸哭不已,旁人问其故,庄子答,我就此少了一个辩论的朋友啊。当庄子死前,他对旁人嘱咐道,不要将我埋葬在多大多好的棺材,你们只要让我躺在土地上就好了。由此可以看见,庄子的清高自守,淡泊的性格。并不是他对于生命的麻木,而恰恰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掩卷沉思,敢问几人像庄子一般,活得如此洒脱,如此逍遥。
另一个故事也流传至今。相传楚王派人去寻觅庄子,想请他做丞相。庄子笑而不语,接着说道:我听说你们的国家有一只神龟,老而将朽,试问,神龟是继续被供奉在高处收人祭拜,然后死去,还是在这山林间自由地活呢?来人答曰:自然是在山林间自由地活了。庄子说,那也便是我的答案,你们现在请回吧。庄子说话从不会开篇就讲道理,而是用故事,以其浅显易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这件事中,我不仅看到了庄子的淡泊功名利禄,还发现了庄子的机智与明白清楚,并不遮遮掩掩地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
写到这里,我终于懂得了庄子思想流传至今的原因,就是尊崇自然,信奉自由,不为任何尘世间的俗事所羁绊,只求逍遥。这种干干净净,不食人间烟火的思想,是每个人所期望的柔软生活吧。愿庄子的思想继续在长河之中闪烁!
庄子的作文 篇31
余秋雨说,诸子百野中,有二个“子”,他有点藏躲。一个是飘劳蔚蓝色的庄子,一个是轻郁古铜色的韩非子。回避前者,是怕陶醉藏避后者是怕迷失。是的,权、术、势从从前到当初皆牢牢包抄着中国社会,怎能不让人避避呢?然而庄子唾弃势力,不慕耻华,寻求精力自在的己格操守,却替中国历代文人所继续。“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城面小儿”是陶渊亮的人格宣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显贵,使尔不得启口颜”是李红的人格宣言,“地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弃”是苏轼的人格宣言。抬眼看往,庄子的精神影响了中邦的历史跟中国历代的文我。
焚讫一炉重臭,我打开沉睡的《庄子》,像一阵清风,像一汪绿潭,我入进了这如实如幻的世界,试着追觅我的安静取恬澹。氤氲之间,我望睹了你,濮水之边,你悠然垂钓。我晓得你视权贵如腐鼠,不愿乏于民场浮华,只醉心逍遥于天地山水,此乐何极!你令我敬仰,令我爱慕。宁干神龟于泥水之中曳尾而言,何必在乎那权势之争,何必在乎那世俗纷扰。淡罢,淡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你就像一缕清泉,灵秀而畅达;你就像一场苦霖,润泽津润而旷达;你就像一阵青雾,清凉而开朗。恍惚间,你俯首高歌:“凤兮凤兮,何如德之悲也!下世不可待,旧事不可追也……”
“庄周梦蝴蝶,蝴蝶为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化蝶而逍远恶不快乐!百媚千红中,你忽上忽下,翩跹伏舞,舞绝人生出色。你咸淡的飞,本是这般缥缈逼真,令我心驰向往。
然而你末能“趁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限”吗?你毕竟是一集体,这即注定了你无奈畅游在无初无终的时光和无边无涯的空间,亦不能“无所待”。你能够在楚王派使者请你作相时,头也不回地谢绝掉,“去矣,吾将曳尾于涂中”,但你却由于“家穷,故返贷粟于监河侯”,成果蒙到了监河侯的耻辱,使得你忿然息色,反唇相讥。
“回想向去萧瑟处,回去,也无风雨也无情”。你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庄子,又怎会被红尘世俗所羁绊,水一如你的前身,廓清空灵是你性命的全体,世间的烟火味侵蚀不了你俗世的浮尘玷辱不了你。我时常在想,或者你是不属于这个尘世的,你如一位仙子般飘然而来,又飘然而去。归眸处,你的腹影仍旧未曾遥去,这淡淡地一抹,勾画出的是你恬淡的身影,勾勒不没的是你尽世的情怀。
你,照旧在雨中歌唱!
庄子的作文 篇32
精炼独到,积极遁世,卓尔不群,庄子与老子并称“老庄”,借而代指老庄学派学说。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逍遥其物”等思想,其核心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庄学派不主张满口慈悲、大智慧、大觉悟的假道德,认为这些不过是些愚弄人的幌子。要德行合一,以己推人,自化,人人化则天下化。
庄子认为,“道”客观存在,且是世间万物的本源,遵循自然按规律做事,事物自生自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正如我们所学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庄子认为,我与鲦鱼并无区别,它“出游从容”,我便知它是快乐的,万物与我为一体,宇宙万物或许千差万别,说到底,都是一样的,夜晚仰望同一轮明月,白天受同一个太阳的照射,并无分别。
庄子确定认知的标准很困难,甚至不可能,因为任何条件都会受到限制,这一观点我并不是很理解,不过生活中确实有很多认知标准不同的事情,比如说有些人喜欢吃榴莲,而其他人不喜欢。其实,在人与人相处时,不必前行追求思想、观点等方面的统一,多种思维交织在一起,取其共性,了解、思考不同的认知,可以做到“内化”。
庄子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有一种“看透一切的感觉”,看开了,一切都不过如此罢了,福与祸是两副面孔的幸运牌,人生路上,赤条条地来,终会赤条条地去,该走的弯路一条都少不了,该遇到的挫折,还需自己去解决……庄子已然是那种不屑于任何事物、事情的人了。他倾于精神的自由、心灵的安宁。在学习完《混沌之死》和《呆若木鸡》后,我就更觉得,在庄子眼中,俗人如同一窝叽叽喳喳的鸟,官场更是一个令人厌倦的地方。“独善其身”,我们应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总结经验,汲取精华,让自己更强大,不必与俗人并论。但如果,人人都如庄子这般“傲”,那么,现在的社会定会很恐怖。
现如今,合作共赢,团结一心才是成功的途径,而庄子的思想中希望人人自化,从而达到天下化的局面,修炼自己的内心,成为一个所谓“逍遥”的人,这是内心的独立、不被外界所干扰的快乐,但是这种快乐太难了,况且,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的情感皆来源于外物,又怎能只做到“自化”呢?
在我看来,“自化”的前提是世间万物,所有生灵都是老师,与外界合作,提其精华,才能“自生自化”啊!
庄子的作文 篇33
晚上,我静静地躺在床上看了《庄子》这本书,我了解了庄周这位伟大的思想家,看着看着,竟不知不觉睡着了。
在梦中,我正在一个湖蓝色的空间,四周星罗棋布,还可以看见一颗颗行星和太阳呢!难道这里是宇宙?这时,从远方传来一阵巨响,刹时间,飞来一条巨龙,那条龙不一般:鹿角、鱼眼、马鼻、狼牙、鲤须、鳄鱼脸、鹰爪、蛇身、雕尾,浑身散发出金光。巨龙身上,盘坐着一位沧桑的老人,只见他打了一个响指,巨龙瞬间化为尘埃,随风散去。他告诉我这里是梦境,无论我想的是什么都可以化虚为实,如果想让它消失时,它就会消失,不会停留一秒。
说罢,他就把不知何时倒好的茶丢给了我,神奇的是,茶一点都没有洒出去。于是我就试着变出一些东西来,有巨大的绿色毛毛虫,有四肢的活体子弹,还有能变出鸽子的书。可是我变出的东西太多,那位老人告诉我不能再变了,否则这个梦境将会崩溃。然而为时已晚,“变物能力”早已不受控制,正在胡乱变东西,还好老人及时开启传送门,带我来到一个新的世界,这位老人称其为“地狱”。
这是一个由岩浆和一些红色石头、泥土等其它奇怪的岩石、沙子、矿物以及一些我叫不上名字,从未听闻过的树木组成。这里的“居民”“猎人”,似乎都认识,可是语言不通,无法交流。他们非常喜欢金子,金子在这里又很常见,所以吸引来很多“怪物”,对它们施压,其中最可怕的是一种叫“恶魂”的吐火怪。于是我们决定帮助他们打败“恶魂”,老人说,要想打败“恶魂”必须进入“绯红国”。于是我们一边乘着有着“岩浆之舟”的“炽足兽”,一边过五关斩六将,还结识了不少伙伴:有智慧的“石头人”、热心的“树皮人”和胆大的老虎。我们最终打到了“恶魂”的宫殿里。虽然“恶魂”会吐火,但它非常怕一种叫“绯红菌”的蘑菇,正好“树皮人”身上经常长这种东西,于是我们用“绯红菌”把“恶魂”赶跑了。事成之后,老人又带我到了一个新的世界。
这里有好多叫“灵感”的小石子儿。老人说,这些石头是写作文的灵感,一旦捡了就会醒过来。于是我就捡了一枚,顺便问了一句:“对了,游行了那么久,我还不知道您的名字呢?”忽然,我的视线模糊了,隐隐约约听到:“我是庄周,期待下次与你一起游梦。”
醒来,已是清晨,我立马跳下床,提笔写下来了这篇作文。
庄子的作文 篇34
每每说到蝴蝶都不会忘了提及梦蝶的庄周,在庄子看来能够化一只蝴蝶,能够像蝴蝶一样在花丛中飞舞是何其幸运。庄周梦蝶,蝶化为我,物我两忘。此时我的脑海浮现仿佛有一群色彩缤纷的蝴蝶,它们在花丛之中翩然起舞。而庄子正如痴如醉地看着。倘若此时,正在翩翩飞舞的蝴蝶翅膀忽然褪去看原有的颜色,它们的翅膀变成了灰色,变得凹凸不平了起来,庄子是否依旧会如痴如醉地看着它们飞舞了。庄周为什么不喜欢扑火的飞蛾,而是爱极了这鲜艳美丽逍遥自在的蝴蝶。在我看来若蝴蝶的翅膀在庄子眼前褪去颜色,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它们将失去了庄子的宠爱。
生活在两千多年之前的庄子,根本没有预料到蝴蝶的翅膀是无色的这一真相。如果他知道了,他的梦会不会在瞬间失去色彩,他还会选择化为一只蝴蝶吗?
还是现代科技帮我们揭开了蝴蝶翅膀的秘密。它原本无色,是因为具有某些特殊的微观结构,才让我们在光线照射下看上去觉得色彩缤纷。
原来,蝴蝶的身上,是没有光环的,它并不是一出生就那么艳丽,它和那些蛾子们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它翅膀内部的结构发生了变化。然后,我们才看到了一只只美得炫目的蝶。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套用这句经典名言来论述人生同样是合适的,那就是,幸福的人生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生各有各的不幸。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它具有异乎寻常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有的人具有许多优越条件,比如机遇、名誉、地位、权力、金钱等等,头顶着许多耀眼的光环。而有些人,也许什么也没有。他们的人生就像是那对无色的蝴蝶翅膀,缺少华丽的光彩。
然而,蝴蝶并没有气馁,更没有丧失勇气和希望。它只知道,它毕竟还有一双翅膀。既然有一双翅膀,就要想给每一双翅膀一个远方和梦想。
它飞啊飞,飞过高山与大海,穿过风雨与伤痛。它从没有想过要停下自己的脚步。来自生命内在的力量在悄悄地改变着身体,在途中,它的翅膀微观结构和形态不知不觉发生了改变。直到,有一天,它那对原本无色的翅膀,在人类关注的目光中,已经变得彩虹般绚丽!
关于这些,一只蝴蝶并不知道。绚丽是别人眼里的绚丽,光环是别人眼里的光环,它只知道坚持做自己,做一只本色蝴蝶,一只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快乐无邪的蝶。
我想,如果两千多年前的庄子知道了蝴蝶翅膀的真相,仍会选择做一只蝴蝶。
【庄子的作文1000字(通用34篇)】相关文章:
庄子和庄子自由名人故事07-12
善喻的庄子11-03
庄子读后感200字(通用8篇)08-03
《秋水》与庄子的智慧作文1200字04-05
庄子读后感10-28
庄子,我想对你说02-17
《庄子浅说》读后感800字04-17
庄子逍遥游读后感08-17
庄子是一只断了翅的大鹏!作文1200字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