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我接到一个家长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声音“张老师,您现在学习的是正比例吗?”这句话把我给说蒙了?我心想:“啥事呀?跟我们的学习的内容有关?”家长接着说:“您看,有这样有一道题:
我儿子说这道题出错了,不能做。我认为这道题没有出错,如果出错了,您肯定会给家长发信息的?”同时电话中还夹杂着另外一种声音“错了,这道题就是出错了。”呵呵,这个孩子挺有主见的,我想他既然态度这么坚决,肯定有他的想法,我本来想等到第二天再给他讲解,看来我只得现在解决这个问题了。从这对母子的争论中我可以看出,这位家长对我的信任,孩子对学习态度的执拗。显然我成了他们的“法官”。下面就有我来“断这个案子”。
我带着激动与感激的情绪给这对母子讲起了这道题:我首先肯定,这道题没有出错(先平定他们母子争执的情绪,好静下心来倾听我的讲述)。通过读题,观察统计图可知:皮筋秤原来长8厘米;挂200克物体的质量时皮筋秤是10厘米,此时皮筋秤伸长的长度为10—8=2厘米;挂400克物体的质量时皮筋秤长是12厘米,此时皮筋秤伸长的长度为12—8=4厘米;挂600克物体的质量时皮筋秤长是14厘米,此时皮筋秤伸长的长度为14—8=6厘米;挂800克物体的质量时皮筋秤长是16厘米,此时皮筋秤伸长的长度为16—8=8厘米……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200/2=100, 400/4=100, 600/6=100, 800/8=100……也就是所挂物体的重量与皮筋秤伸长长度的比值相等即所挂物体的重量与皮筋秤伸长的长度成正比例。
分析学生说“这道题出错的原因”:
看来这个学生也理解了“成正比例的量”的意义,否则,他不会那么肯定地说:“此题出错了”他可能是这样想的:
挂物体时只看了皮筋秤此时的长度,没去去掉原来皮筋秤的长度。看:挂200克物体的质量时皮筋秤是10厘米;挂400克物体的质量时皮筋秤长是12厘米;挂600克物体的质量时皮筋秤长是14厘米;挂800克物体的质量时皮筋秤长是16厘米:200/10≠400/12≠600/14≠800/16……所以说,挂物体的重量与皮筋秤的长度不正比例。
产生的效果:
第二天的课堂上,当我们讲到这道题时,这位学生的注意力格外的集中,目光紧紧盯着黑板,我明白他的'心思。我顺势诱导说:“这道题,昨天有位学生打电话问老师,说是这道题出错了,咱们先不考虑他的判断是否正确,他既然认为这道题出错率,肯定有他的想法,同时也说明他动脑思考了,这比不做要强百倍。我们应该向这位同学的善于动脑,勤于思考的精神学习。下面我们就请这位同学给大家讲讲他是怎样想的?”这位同学很高兴的站起来,讲述了他刚开始时的错误思考过程及现在的想法。最后还说了一句很有价值的话:他说:“今后在做题时要认真思考,特别是较难的题目,更不能急于下结论,要反复思考,换个角度去思考,这样也许会有以外的收获。”说完,我们师生给予他了热烈的掌声。
通过这件事,我在反思,同样一件事情,我们处理的方式不同,效果会相差甚远,错事往往会带来正效应。
【这道题是否真的出错题了作文1000字】相关文章:
出错10-28
必须跨过这道坎07-13
必须跨过这道坎07-13
必须跨过这道坎07-13
必须跨过这道坎07-13
跨过烦恼这道坎05-30
必须跨过这道坎作文700字04-04
必须跨过这道坎作文1500字04-05
我真的哭了作文05-11
关于纯真的作文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