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时花溅泪1
“同学,闭上眼带你去个地方。”“操场吗?”……最近班级里同学们喜欢疯狂地转发这句话,这让我眼睛湿润,心生感伤,我想到了四年级时去了国外读书的佳佳妙妙,她们是一对双胞胎,我以前最好的朋友。再过一年就要毕业了,虽是明年的事情,回想起这四年,时间已匆匆流走,想留的友情终也留不住。
对于泪点极低的我来说,那些感人的东西简直就是毒品,可是生活中时时处处都会有令我感动感伤的事儿,这些事儿都是我必须经历的——比如看一些关于母爱、友情之类的文字,或欣赏一些故事、短片,我常会被里面一些情节所触动,心潮起伏,眼眶湿润。
还记得四年级那次晨会,老师讲了许多关于父亲的内容,甚至还放了《父亲》这首歌,要知道,我对这类的故事、歌曲特别入心,一想到父亲平常的一举一动,我都不甚在意,心中略有愧疚,其实父亲是非常在意、爱我的……晨会讲到一半时,我受不了了,赶紧找了个借口——上厕所,躲在厕所偷偷哭泣,独自沉浸在刚才的感动的情境里。那时,我也感觉自己真的与众不同,直到“收拾”好情绪,我才慢慢走回教室。
周三社团活动,儿童哲学社里充满了吵闹声,老师放了一段母亲对孩子的爱的短片。“当你长大,母亲渐渐变老,总是有一桌丰盛的佳肴……等着一盏灯,一个年迈的老人等着儿女回家……”,我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低着头,用手遮着脸,流下了眼泪。可是,同学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发现我哭了,他们没哭,泪点也没我那么低,便起哄起来,“她哭了,她居然哭了……”,同学们的目光汇集于我,这让我特别难为情,情何以堪啊!可我心里又想:我感动,我哭,这很正常呀。
我不得不承认,我的泪点,低,很低,尤其是对那些文学作品。泪点太低也成了我的烦恼,让我常有当众情难抑的窘迫;但这个与众不同的特质,让我拥有一颗敏锐善感的心,更能体会作者的用意,悟到文章的精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时时有一份感动与共鸣,这难道不是上天赐予我的独特的收获吗?
感时花溅泪2
我国诗人有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其实,这句诗正说明了景随情迁的道理。对事物的认识和一个人感情有很大关系。
对于常人来说,一粒沙子就是沙子,而在诗人的眼里,一粒沙子可以弥漫整个世界。一粒水珠在诗人的眼里便可折射出整个世界。因为诗人富于感情,对事物的认识便不同于一般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可能是由于人们对事物感情的亲疏不同造成的。
在“人比黄花瘦”的女词人李清照眼里,她的生活安定,幸福且少受战乱之苦,因此她才会“兴尽晚回舟,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然而世事沧桑,后期的她饱受战争流离之苦、丧夫之恨,对于她来说,这时的舟已是“载不动许多愁”。前一舟是幸福愉快的载体,后一舟却成为了愁绪与痛苦的寄托。难道是舟变了么?不,是她的感情变了———物是人非事事休。她对事物的认识抑或对,抑或错?其实本无定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有人说,中国人缔造了月。这话其实并未夸大。在科学上,月只是一块毫无生命和感情的矿石,但由于中国无数诗人无数美丽的`诗篇却赋予了月亮以不朽的生命。在王维的诗中有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张继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李白的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苏轼的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些优美的诗句,至今细细体味,仍给人口有余香,不绝于耳的感觉。但我们同时也会发现诗人的感情却不尽相同:王维的安适,张继的失意,李白的狂放不羁,苏轼的人世旷远。也正是如此,对于同一事物月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同样,对于其它事物,诗人们也同样有不同的认识,有人喜春,有人悲春;有人伤时,更有人感时。感情却是对事物认识的一个基点,一个发散源。
千百年后,我国伟大领袖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则抒发了一代伟人豁达的胸襟和壮志豪情。他对于“天”这一事物的认识也正是与他的宏大的志向和博大胸怀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人的感情亲疏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便也不同。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感情亲,则对事物爱好,感情疏则对事物厌倦。其实,这本是见仁见智的。
感时花溅泪3
我记着前几天早上我给你发照片的时候,六点多的时候,阳光满溢到那束花丛里。我给你发的照片里,更多的是闪亮得有些过分的光线。我喜欢光,深刻诚挚的喜爱。
我还记得以前有一个小趣事,是我的高中班主任让我们写自己的愿望。先前无非是些无关重要的一大堆。混着自己想要的在里边。但当我们一个个的把这些划掉的时候。可能也会慢慢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东西。这让我想到以前阅读里那个渔夫。船上满满的七个袋子。衡量在三,他最终丢掉了健康的宝袋。生命中有时候选择太重要。所以当有人把生命整体的发展水平归结到选择上边。我想是不容辩驳的。应为生命等到每一处都充满着选择。布满着诱惑。当我们执拗于某一种东西的时候,我们势必会放弃或者更热爱另一种东西。在不停等到选择路上。我们发现。我们的道路也有了不停的变换。佛说应为我们前世干了一些事情。所以今生今世必定会来接受我们前世的果。倘使选择是你想要的。那么结果估计也偏差不到哪去。倘使结果你都未曾期待。那么其实可以不必期待了。应为不曾想过的世界啊。所以连美好都不曾留下。
我还待着这花丛下。昨日的阳光似乎都消失得无影无踪。美好的一切都感觉要死的模样。花谢了。是匆匆。可怜得我连他的尸体也没寻到。现如今连你也丢在时光记忆里了。
走过那群现在只有树叶的花树时。我默默的在心底里边给它告了个别。想象着是向你告别一般的珍重的
再见。
那花朵从树上分离的时候可曾也有我这么的感伤。
感时花溅泪4
再一次将文字浅写,把岁月感叹,思念缱绻揉于字里行间。
或跌宕,或深情,或悔恨,一点一点,一丝一丝,静静悠悠地沉淀……
一个人默默地生活。
有目标,却迷惘了方向。
静静的时候总可以听见,那似水如风般的流年从身边呼啸而过。
记忆里那绵雨的日子,潮湿了我的思念。今日艳阳里,风吹乱了我的思绪。
记得,他年前的夏天,那似血残阳拉长了我消瘦的影子。
一个踱步在夕阳里的落寞影子,每次的回忆里 画面仍依稀可见。
还有那个凉风瑟瑟的秋天,盘旋的落叶忧郁了我的眼眸,冗长了我的感伤。
今天蓦然发觉自己,已不再为四季的轮回更换感叹时光不再,不再轻易脸颊一线暖,伸手擦拭入手的却是一片湿润。
放眼望去,没有万家灯火的暖,唯见街边霓虹的凉。
耳畔,依然是那首属于校园记忆,历年来从未更改的爱曲——《狗尾草》。最有感触的就是歌中突然嘶声力竭地一句“怎么突然之间 什么都变了……”
就是这样一首又一首略带往日温馨的歌在维持漫漫无眠的夜。
这应该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度,却有屡屡惆怅萦绕心间。突然觉得好冷,那种来自内心深处的寒意。
在这个不眠的冗长之夜,像一个没有一丝人间烟火的世界。轻轻抱枕,却发现一种晶莹在枕上滴落。
回首望去,那来时的路,时不我待,已蒙上了一层厚厚尘埃。有一种路,总叫你不禁频频回首。每一个脚印都能划出一道伤。
慢慢的,麻木了,淡然了。或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成长,所谓的成熟。
面无表情去对待在乎的,但心里却还是充满暗涌与痛,喜怒不再行于色。
慢慢的发现,就连自己也已不认识自己,在不经意间穿上了一身厚厚的伪装。
每当心情低落丧志萎靡的时候,无所谓那酒杯浊药。饮尽清酒万般苦,依不解人生无奈的凝注,肆意的音乐,响彻着夜的未眠,妩媚的笑颜,刺痛了多少人的泪腺。
我不再是那个肆意轻狂的少年了,不再是那个以为有了梦想就拥有了一切少年。轻易地对自己妥协,纵容了自己。社会尘封了我所有的幻想,埋葬了我的梦。
留下的只是一个躯壳在时间的长河里随波逐流,言不由衷。也许一生就这样世俗地慵慵而过。
对那未知的前途有着恐惧,可是未来,总要来。
在那些单纯怀揣梦想的年幼,总是嘲笑飞蛾扑火的愚昧。
现在才明白,我们才是可笑的懦夫,它们可以拿出必死的勇气去追寻那片光明,拥抱那份温暖。
而我,不能,只是以一颗麻木的心默默的承受所有的一切。
感时花溅泪5
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都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形象动人。诗人睹物伤情,写出了亡国之悲,离别之悲,体现出诗人的爱国之情。
春望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赏析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就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样。杜甫继承了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感时花溅泪】相关文章:
3.泪殇读后感
4.泪
5.泪
6.泪
7.泪殇
8.读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