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论文

2018-04-06 小学生作文

实验小论文1

(1)水加有颜色的花会有变色的时候吗?
在喝橙汁的时候,发现水的颜色不和我们喝的水一样的颜色,于是我采了一朵黄颜色的花,回到家里,加了一杯水后,将花放进水里,看看水会怎么样?
通过实验证明,水和花在一起是会变颜色的,我上网查了资料,发现,花和谁在一起的时候,花的颜色都释放,所以水在有花的水中浸泡是会有变化的。
这次实验让我收获了许多。
(2)人在倒立时血是怎样流动的
我非常喜欢倒立,可我每次倒立时,头都会十分晕,我想知道人在倒立时血液是怎样流动的,我又决心做了一次实验。
我上网查了资料,发现人在倒立时头部的血液压力是最大的,血液一下子积到了头部,在大骨的挤压下,血一点点的向上流,速度比平常慢了好几倍。
这两次实验我太开心了。

实验小论文2

  听老师说硬币可以浮在水面上,我可不相信,偏偏要亲自来试一试。

  我在一只纸杯里倒满了自来水,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硬币放上去,可刚一接触水面,我的硬币就沉了下去。我想把它捞起来再放,爸爸在一旁看到了,说:“湿的硬币更加容易沉下去了,你要用干的硬币才行,还有放的时候尽量水平地放下去。”我又找了好几枚硬币,但每次硬币都是斜着进入水中,没有一个浮在水面的。

  我没有信心了,于是找资料来看,立刻发现了一个方法。于是,我在硬币的下面放了一张小纸片,这样就可以使硬币稳稳地浮在水面上,而且不会被手动掉了。等会,当纸被浸湿沉下去后,硬币就会浮在上面了。

  时间似乎过得很慢,纸也湿得很慢,渐渐地,有一点水渗出来了,中间的纸片开始下沉了,水上来了。又过了好一会儿,纸慢慢地沉下去了,硬币却浮在了水面上,它四周被水包围着,这些水明显高于硬币,像随时都要淹没它似的,但就是没有满上来。我喜出望外地喊起来:“我成功了!”

  只见硬币浮在水面上,似乎只要轻轻地动一下,就会沉下去,我屏住了呼吸。

  水为什么会高起来,却不淹没它呢?我去百科全书里查了很长时间终于知道了原因,原来水的表面有张力,它可以承受一定的重量,如果水的密度再大一些的话,可承受的重量还要大。

  哦,我终于知道了为什么自然界中一些小昆虫可以在水面上跑来跑去,或停在水面上,原来它们的脚也是被水的张浮力托住了。科学的世界真奇妙啊!

实验小论文3

  【摘 要】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天空课堂》共做五个实验都与中学物理知识密切相关,这节课对物理教学也有很多的启迪和帮助,为提高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和搞好物理学习,对五个实验作了有效的分析,便于学生理解个中缘由。

  【关键词】天宫课堂;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20xx年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内举行太空授课,这激发了众多中小学生对航空航天的兴趣。王亚平在《天空课堂》共做五个实验:在太空中如何测量物体质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实验、水球实验。一个副产品――聂海胜“悬空打坐”与王亚平“大力神功”。这些实验都与中学物理知识密不可分。这节课对中国无数的青少年产生深远的影响,大大激发同学们对美妙太空的向往,对科学探索的热情。我自己看了5遍,其中对某些片段更是多次回放,所任教班级集体完整观看一遍。从学生的眼神中,读出什么是神奇、什么是美妙、什么是渴求。这节课对物理教学也有很多的启迪和帮助,根据课堂实况,做出文字解读,以飨读者。

  实验一:在太空中测物体质量

  王亚平在天宫一号里,测质量的原理是牛顿第二定律,借助先进的测量仪器,容易测出拉力F和加速度a,计算出指令长聂海胜的质量74.0kg。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邓一兵在国新办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聂海胜参加神十任务发射出征的当天进行了体检,体检是空腹净重72公斤。邓一兵表示,在太空授课的过程中,聂海胜用质测仪测量质量的时候,他当时穿着舱内的工作服、内衣、舱内工作袜,还有舱内用鞋,这些质量统计起来大约是1.89公斤。所以综合上面这些信息,太空授课时测量出的聂海胜的质量和他的实际体重是基本相符的(来自百度百科聂海胜词条)。直接验证物体质量不随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的结论,这是在地球上难以完成的。

  另外,用弹簧振子测质量,其测量原理是振动周期T=2π■。

  在天空一号里,老师不能用天平、杠杆测质量,因为失重,物体对杠杆没有压力,不能应用杠杆原理计算。因为失重,物体对弹簧没有拉力,弹簧测力计测不出物体重力,也不能间接测质量。

  实验二:单摆在失重时的运动状态

  王亚平松开单摆小球后,单摆不往复摆动,而是漂浮在空中,摆线自由弯曲,不产生拉力。轻推小球,给一个很小的速度,小球可在任一平面做匀速圆周运动。跟地球上单摆的特性完全不一样。

  实验三:高速旋转陀螺的定轴性

  高速旋转的陀螺定轴性在地面和太空是一样的。利用陀螺定轴性原理设计仪器,用于航天器姿态和轨道测量。王亚平演示了在失重状态下,给不旋转的陀螺顶端施加力,陀螺翻滚着向前运动,轴向任意改变。使陀螺旋转起来,给它的顶端施加力,陀螺没有翻滚,而是晃动着向前运动,轴向不发生改变。这样的实验现象在地面很难做到。在打老蒋的游戏里,高速转动的“老蒋”,能直立旋转,转速降低后,很快就倒下来了。

  实验四和五:水膜、水球实验

  把钢圈伸入水袋的过程中,因为失重,水没有流出来,在太空中生活的李白,写不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诗句。形成水膜后,左右摆动,甩出一大滴水,水膜没有破裂,往上贴中国结,水膜没有破裂,往水膜上加水,做成水球,也没有破裂。皆因为失重,水膜既可做得厚些,也可做得薄些,充分展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的引力的存在。

  透过水球看到王亚平的倒立缩小的实像,是凸透镜成像原理;往水球里注入气泡,气泡都能独立存在;缓慢往水球里注入红颜色液体,整个球都变成红色,因为失重红颜色液体不能流动,只能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最后一个环节,学生提问涉及:1.资源回收利用。2.太空垃圾。3.失重环境对身体的不利影响。4.在天宫一号看地球、看太空看到的是什么样?王亚平和聂海胜都一一做了回答。

  关于失重对身体的影响,聂海胜的回答是,在太空由于失重、噪声、狭小密闭空间环境,对人体造成心血管失调、骨丢失、肌肉萎缩等影响,为了有效对抗失重的不利影响,我们采用体育锻炼、药物、体液重新分布等方法进行防护。

  关于在天宫一号看地球、看太空看到的是什么样?王亚平的回答是,透过舷窗可以看到美丽的地球,还有日月星辰,暂时没有看到UFO。我们处于大气层之外,没有了大气的阻挡,看到星星格外明亮,不闪烁,没有大气对光的散射,太空是深邃的黑色。每天可以看到16次日出,因为90分钟绕地球一圈。

  从画面看,学生提问后,王亚平开口讲话有延迟现象,根据天宫一号离地球约300km,可以估算出延迟时间为0.01s。

  最后,来回顾聂海胜“悬空打坐”与王亚平“大力神功”。这一实验,为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做了最好的演示。不受力的作用时,要么保持静止状态,如“悬空打坐”,要么保持匀速运动状态,如被王亚平轻推后的聂海胜,一直匀速运动下去。

  【参考文献】

  [1]胡杨.把课堂搬到太空[J].太空探索.20xx年第6期

  [2]颜美群.“天宫一号”航天事件的微博直播分析[J].新闻知识.20xx年第3期

  [3]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空间应用系统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交会对接任务[J].中国科学院院刊.20xx年第27期

实验小论文4

  摘要:文章从初中化学实验的角度出发,结合初中生的特点,对如何开展实验活动提出了以下几项教学措施:规避实验风险,增加实验机会;做好预实验,优化实验教学方案;借助多媒体技术,丰富实验内容;以实验为基础,做好教材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衔接。

  关键词:化学实验;初中学生;教学措施

  一直以来,初中化学都没有摆脱“纸上谈兵”,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次数少之又少。化学实验可以拉近学生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从实验方法、实验现象深刻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应用原理。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实验高达90个,难度和可操作性存在着很大区别。因此,如何高效完成实验,将实验教学的价值扩展到最大化,成为本次研究的重点。

  一、规避实验风险,增加实验机会

  化学实验的改革需要从观念入手,反之则劳心劳神,抓不住重点内容。虽然部分化学实验具有一定危险,化学药品有毒、有腐蚀性,但并不能因为有危险、有困难,而放弃学生做实验的机会。规避实验风险,将意外事故出现的概率降到最低,这才是正确的化学实验教学观念。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安排更多的实验机会,让学生走出课本内容,投入到具体化学材料的认知中。例如,在“燃烧需要条件”的探究性实验中,难免出现火苗。针对“火苗”这一带有危险性的因素,教师可从燃烧材料、燃烧环境、个人防护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保护。首先,实验环境不能完全封闭,必须要保持空气流通;其次,减少每次实验燃烧材料的数量,对火苗的最大程度进行限制;最后,制定详细地操作流程,加强对学生的保护,确保火苗产生的`烟气不会对学生的眼睛造成损伤。在做好一系列安全教育和准备工作后,鼓励学生开展实验活动,从实验中得到教材里的结论。

  二、做好预实验,优化实验教学方案

  教材中化学实验的个数和类型较多,如果实验教学方案设计和执行不合理,就会降低实验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根据笔者的教学习惯,实验之前需要开展预实验工作,包括理论指导、教师演示、注意事项三大方面。教师演示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体会实验的操作过程,在头脑中形成更加形象的实验流程。例如,在“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变浑浊”实验中,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实验设备的密封性、除水干燥、设备顺序等内容的操作问题都会影响到实验的最终结论。为了让学生在实验课堂上得到正确结论,教师需要开展预实验准备工作。首先,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讲解简易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通入石灰水溶液的流程以及实验设备,从而使学生搞清楚实验原理和步骤;然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演示,以真实的试管、烧杯、石灰水溶液、酒精灯等实验仪器进行操作,让学生观察整个实验的具体操作,并思考实验方法的改进之处;最后,进入实验课堂,根据个人心得体会,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验,得出实验结论。如果实验结论与预期结论一致则证明实验正确,反之则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思考其中的原因。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丰富实验内容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给化学实验教学增添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网络平台和共享资源的新方式展现了更多实验和实验细节,这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深入思考。例如,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到室外观察酸雨,分析酸雨成因和危害的野外实验。一般来讲,初中学生无法接触到酸雨产生危害的地区,更无法体会它的破坏性。面对这样的实验,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多媒体进行解决。在网络中进行搜索便可以得到与酸雨相关的海量资料,拿出其中20到30份进行对比分析,便可以得到较为正确、全面的结论。

  四、以实验为基础,做好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衔接

  化学实验是从教材到现实的过渡,是连接理论与现实生产的重要桥梁。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同时,还需要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生产结合起来,形成理论、研究、应用三者的内在统一。例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试验中,学生是否会想到饮料瓶中的气体便是二氧化碳,在实验中是否可以利用雪碧、可乐一类的碳酸饮料得到二氧化碳气体;厨房中的食盐是否可以制成代替氯化钠,配制氯化钠溶液;铁丝、废弃的输液瓶、筷子等是否可以替代实验室的实验仪器。将实验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化学实验的距离,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五、结语

  初中化学是学生接触化学学科的起步阶段,化学实验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化学实验教学层面看,教师需要更新教学思路,给学生接触化学实验的机会,鼓励学生动手学化学;从具体实验安排看,多媒体可以起到极大的辅助作用;从具体的实验教学设计看,教师需要做好教学设计,从实验本身扩展到生活、生产中,让学生对化学知识形成立体性认知。

实验小论文5

  【摘 要】根据现代教育理论,结合中学物理教学课程改革,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案的指导思想是: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强调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突出构成整体的各个要素的相互作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摒弃了传统的质量观,以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代替过去只强调智育发展,围绕高考转的质量观。以全体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整个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索的过程。整个教学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自觉动手动脑。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 课外活动 学生动手 实验技能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坚持教学的科学性原则,注重对学生科学探索创新的素质培养,把课内和课外融为一体,把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统筹安排,把小制作小发明、实验竞赛、专题讲座适时调整。在实验内容上,把科学知识、生活知识全面考虑,互相渗透,把获取知识、科学观察、独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和发挥聪明才智安排于合理的结构中,充分发挥了各部分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整体功能。

  一 进行多项实验活动,建立立体交叉体系

  物理实验教学总的效果并不等于各个要素效果的机械总和。物理实验教学的各个要素分为由课内到课外,由演示实验到学生自制教具和学具等方面。在实验中,把这些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课堂教学、学生实验、教具学具的制做、小发明和小创造、实验竞赛、专题讲座六个要素组成的实验教学系统的总功能不是各个部门各自直接单独地体现出来的。课堂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自制的学具在课外活动分小组进行实验,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兴趣很高,增添了学生学习兴趣和进行实验的信心,会更进一步想到所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有哪些,有没有可以或需要改进的地方等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或自己动手回答问题。这样,通过课内课外、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有机联系,学生既学到了物理知识,又会运用于生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利用物理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抓好课堂内的实验教学,寓实验课改革于趣味之中

  实验教学能否达到目的,关键的问题是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起学生较大的兴趣 兴趣的培养必须是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综合进行。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我们把中学物理实验逐一研究,在揭示物理规律的原则下,每一个实验都做一些趣味性改进。如在学自感现象时做自感实验,让十几个学生手拉手,两边的学生握住电路中的两端,把开关断开,学生们双手肯定会松开,胆小的还会“呀”的叫出来 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增添

  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在演示实验时,学生参加演示实验,培养和保护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同学们观察认真,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 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使学生在延伸迁移环节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逻辑推理能力,将所学知识延伸迁移,进一步深化与升华,就需借助于小实验开阔学生思路。如小实验“巧找重心”,复习了重心和重力方向等概念,还可使学生学会用悬挂法求不规则物体的重心,搞清楚杂技演员走钢丝、顶碗等技巧的道理。这样用小实验说明大道理,即可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关键是要热心,经常与学生交流总结做小实验的体会,及时表扬与肯定他们成功的做法,这样学生才能长期养成动手的习惯,如果不闻不问,长此下去,学生就会失去兴趣。总之,充分发挥小实验在物理学科调节教学中的作用,使物理教学变化多样,内容丰富充实,使学生把知识学得更灵活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四 以学生实验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风

  通过演示实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跃跃欲试,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只能让少数同学参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学生实验就非常重视了。我们除了让学生做完课本上的学生实验外,还通过制作教具、学具,把许多演示实验也改成学生实验,给学生提供了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求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做好实验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这是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认真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正确理解原理,明确实验目的,认真设计步骤,详细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特别是一些实验出现了误差后,要求学生认真讨论,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使学生逐步形成了一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风。

  五 把课外活动纳入实验教学的范围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为了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做物理实验的兴趣,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实验技能后,应按统一计划,组织好课外活动,配合课堂实验教学。具体措施:一是根据教材实验特点和青少年的心理要求,精心设计课外活动的内容;二是抓好落实,一学期的实验内容要事先确定,建立活动小组,安排好辅导老师,以保证课外活动经常化、制度化。例如:利用课外活动演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自己操作,在学了光学后,指导学生自制望远镜、潜望镜等。这样把课内和课外内容衔接好,课内课外就能相互补充。

  六 引导学生制作学具、教具,参加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培养创造型人才

  利用日常生活品做实验是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这些实验对学生来说感到格外亲切,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发明创造,参加自制学具的活动,一方面可巩固课内实验所学的知识,掌握基本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活动中,应始终坚持真(原理科学)新(设计新颖,采用新技术)美(设计简单合理),在整个活动中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全班动手,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理论水平,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顾康清.论物理活动课的设计原则[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xx.6

  [2]赵力红、臧文彧.高中物理探究性趣味实验(第一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xx

实验小论文6

  摘要:对人教版教材“蜡烛燃烧”相关实验从教师演示和小组探究两个角度进行了探讨与改进,使实验变得简单有趣、复现性好、成功率高。

  关键词:蜡烛燃烧实验;实验探究与改进;化学实验教学

  文章编号:1005–6629(20xx)12–0043–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改进背景

  “蜡烛的燃烧”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重要的探究实验,无论是九年级化学沪教版教材还是人教版教材均把该实验安排为第一章第一个学生探究实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该实验设计和组织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化学探究实验的兴趣,以及对初中化学学科的第一印象。然而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的装置图[1](如图1所示)存在以下不足:

  (1)按照教材图1-19所示:“把罩在烛焰上的烧杯,迅速倒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较难变浑浊。

  (2)按照教材图1-20所示:离灯芯这么远,点燃蜡烛刚熄灭产生的白烟,则较难成功。

  2 实验改进

  2.1 “探究石蜡的燃烧产物”实验

  (1)原实验概况:学生按照教材图1-19的要求(用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迅速倒转并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进行实验,发现振荡后石灰水不能变浑浊。经讨论分析认为:在火焰的上方收集到的气体是温度较高的,在倒转及振荡的过程中,不断从烧杯口逸出,最后所剩无几,因此没有足够的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2)改进方案:在倒转前用玻璃片盖住烧杯口,继而移开部分玻璃片并倒入石灰水,盖好玻璃片振荡,大部分小组的石灰水能变浑浊,但仍有部分小组不能变浑浊。经分析认为:烧杯的尖嘴漏气是导致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进而做了以下改进:把小烧杯改成小集气瓶再盖住玻璃片(如图2所示),就不用担心气体的外逸和振荡时液体的外溢了。

  (3)注意事项:看到瓶壁出现水雾即可用玻璃片封闭瓶口,否则时间过长(等水雾消失后)则温度过高,二氧化碳也已外逸,实验效果差且浪费时间。

  2.2 “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实验

  (1)原实验概况:按照教材图1-20点燃蜡烛刚熄灭产生的白烟,离灯芯远则点不着,离灯芯近又会被误认为点燃了灯芯。且现象转瞬即逝,学生观察有困难,不利于学生对白烟具有可燃性的直观认识。

  (2)改进方案:用废旧石棉网上的铁丝网部分从火焰的下部平切入正在剧烈燃烧的蜡烛火焰,可以看到铁丝网上方的火焰熄灭了并在上方形成一段悬空的白烟(如图3左)。用打火机去点燃白烟,可以看到白烟被点燃形成一段悬空的火焰(如图3右)。通过调节铁丝网与灯芯的距离或角度,可以使悬空的火焰忽上忽上,或左右摇摆。此方案技能要求高,适合教师演示。

  (3)注意事项:①实验前可将烧香用的大蜡烛插到锥形瓶里起到固定作用(蜡烛的选择主要选灯芯粗、火焰大的,这样演示效果更好)。②本实验需要在蜡烛火焰燃烧较旺时进行,点燃时需把蜡烛倒过来片刻,以形成一束燃烧剧烈的火焰。

  2.3 “石蜡蒸气的取出及点燃”[2]实验

  (1)原实验概况:按照教材图1-20所示,教师演示很难成功,学生分组实验更难以进行。

  (2)改进方案:

  ①实验前用一只止水夹夹住一小段玻璃管,做成一支有手柄的导管;将上述导管的一头对准火焰的焰心,调整导管倾斜度,至引出一缕浓的白烟(如图4左);用打火机点燃引出的浓浓的白烟,可以看到导管口白烟被点燃,形成持续燃烧的小火焰(如图4右)。

  ②先挤出胶头滴管中的空气,然后把滴管的下端伸入小蜡烛火焰的焰心部分,松开胶头,可以看到有白烟被吸入胶头滴管(如图5左);移出滴管,将滴管的下端靠近蜡烛火焰并挤出滴管中的白烟,可以看到白烟被点燃形成火苗(如图5右)。

  ③用玻璃注射器抽取白烟(如图6左),然后慢慢推出白烟并点燃,可以看到产生持续的较大火焰(如图6右)。

  ④在实验中,学生还出现了用尖嘴玻璃管(去掉胶头的滴管)“吹气生焰”的精彩生成(如图7所示)。

  (3)注意事项:①以上4种方案均可使用过生日的小蜡烛等微型材料进行分组实验。②每次实验结束,使用灯帽(过生日的小蜡烛可用灯托即插在蛋糕上的塑料底座)熄灭蜡烛,以防止污染空气。③玻璃注射器容积一般都较大,不适合小蜡烛,可以用一次性塑料小注射器端口处套接一段玻璃管代替。

  2.4 “白烟的密度和水溶性”实验

  (1)原实验概况:教材图1-20所示实验设计的意图是探究白烟的可燃性,故不能严谨地证明白烟是否具备石蜡常见的其他两条性质:密度比水小且难溶于水。

  (2)改进方案:点燃一支过生日用的小蜡烛,下端通过灯托插在橡皮塞上以固定,利用如图8所示的儿童喝药水的塑料小杯等生活材料进行分组实验。可通过玻璃弯管引出袅袅白烟,似行云流水,飘渺仙境,片刻后可见在水面形成一层白膜。以上实验现象既能证明白烟具有密度比水小且难溶于水的性质又增加了实验的观赏性,给人以化学实验原来也可以很“美”的视觉感受。经改进为微型的学生分组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用时短。

  (3)注意事项:小蜡烛的火焰有点小,玻璃管的引烟端要注意放在焰心处,否则会引出黑烟。

  3 改进后的优点

  (1)使用集气瓶代替烧杯收集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实验设计更规范,实验成功率得以大幅度提高。

  (2)使用灯帽熄灭蜡烛而不是吹灭更能渗透新课程的环保理念。

  (3)教师演示实验重点凸显实验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4)小组实验使用小蜡烛等体现出实验改进的微型化、生活化。

  (5)通过实验的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参考文献:

  [1]胡美玲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8.

  [2]魏锐,杨晶晶.简谈进行实验改进的思维策略[J].教学仪器与实验,20xx,(3):25~27.

实验小论文7

  星期天,看见母亲那双满是灰尘的皮鞋忍不住叹气‘‘唉,看来又是我做‘苦力的时间了’我拿起母亲那双满是灰尘的皮鞋涂上鞋油仔细的擦了一遍皮鞋又重现‘青春’这是为什么呢?我不经疑惑。

  于是我找到另一双新鞋和旧鞋进行比对我先用手触摸两双皮鞋的鞋面发现新皮鞋比旧皮鞋的表面要光滑。旧皮鞋涂上鞋油后,仔细观察,虽然亮了很多但仍无法跟新皮鞋比。皮鞋亮度是否与皮鞋光滑度有关?

  我去取一双旧皮鞋,在放大镜下皮鞋显得凹凸不平。然后我再皮鞋都比较粗糙的1区和2区涂上鞋油仔细擦拭,2区不涂做空白对照。我发现1区擦拭后,表面明显光滑很多,放在用阳光下也比2区有光泽为什么两者有这样的差别呢?

  于是我就去问母亲得知:皮鞋表面原本就不是绝对光滑的,假如是旧皮鞋就更加不平了这样它就不能使光线在一定方向上产生反射,看上去没什么光泽。但鞋油中的一些小颗粒正好填补在皮鞋的凹坑中,假如用布擦一擦,让鞋油涂的更平均,就使皮鞋表面更光滑,平整光线反射更强。

  通过实验,我终于明白了皮鞋越擦越亮得秘密了。

实验小论文8

  柿子是我们比较喜欢食用的的果品,甜腻可口,营养丰富。很多人还喜欢在冬季吃冻柿子,别有味道。柿子营养价值很高,所含维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一天吃一个柿子,所摄取的维生素C基本上就能满足一天需要量的一半,而且还能预防心脏血管硬化呢,所以吃些柿子对人体健康是很有益的。

  有一天,住在院桥的乡下亲戚带来了一大袋的自种的本地柿子,黄黄硬硬的,像一块块圆石头。我问妈妈:“这么硬怎么吃啊?”妈妈回答说:“一般农民为了让柿子在运输过程中不受伤,延长存放期,增加柿子的食用价值,就会半生半熟就摘下来,放上一段时间就可以吃了。”我不禁感叹:“要这么久啊?”妈妈说:“不过,也有办法让柿子早点成熟的。”妈妈把方法告诉了我,我立刻动手做起了实验。

  我先把九个黄柿子和五个成熟的红苹果放在一起,用塑料袋装上,扎紧袋口,作为实验组。还另外拿了九个黄柿子也用塑料袋密封起来,但是没放苹果,作为对照组。我每隔24小时观察一次(晚上七点),室内气温平均在25 左右。

  过了三天,我发现其中有一只柿子碰上去有点软了,拿出来一看,妈妈说:“这只熟了可以吃了。”为什么其他柿子都没成熟呢?我仔细一看,原来这只柿子的皮受到了一些损伤。又过了四天,实验组里的大部分柿子如火一样鲜红,摸起软软的,吃一口,啊,真甜!如同蜂蜜一样,而没苹果的那袋才软了一些,颜色还是黄黄的好象营养不良似的,身子硬硬的,更别提吃了,嘴里的涩味还很重啊。不过可以当皮球玩,嘻嘻。

  柿子和许多果子一样:生果子又硬、又涩,熟果子却又甜、又软。这是因为在果子成熟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 生果子挺硬,是因为它含有许多果胶,这些果胶大部分是不溶于水的,象石头似的整天绷着脸,怪不得生果实的组织硬而且脆。但是,在成熟的过程中,这些果胶都逐渐转变为能溶于水。于是,果子也随之变软了。象柿子、杏子、香蕉、桃子,都有这样的一个变化过程——由硬变软。 再说涩,涩主要是因为果子中含有大量的可溶性单宁物质(鞣酸),这种物质有很强的收敛性,使你的舌头感到涩涩麻麻的,那可不好吃,而且对健康也不利。成熟以后的柿子所含的单宁酸是不溶淤水的,吃起来就不再有涩味了。同时鞣酸被氧化了,转化为糖份,也就不涩了,这时我们都很爱吃。

  那么为什么苹果会加快柿子的成熟?因为水果也会呼吸的。苹果会释放出大量的乙烯气体——柿子的催熟剂,促使柿子成熟。我从网上查看了很多资料,原来这一切都是乙烯在搞怪。你们一定想问乙烯是什么东西吧?我告诉你,它是一种调节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植物激素,在所有的植物组织都会自行散发的挥发性气体,极微量的浓度就会影响植物的生理变化。只是随着器官的发育阶段不同,其含量有些差异。很早以前中国人就知道将点燃的香柱放入盛装香蕉的容器,因为香柱不完全燃烧也会产生乙烯,这样就可以促进香蕉的成熟。后来经科学家研究证实,空气中乙烯的浓度只要大于千万分之一,就有催熟的功效。而放入少量成熟的苹果以后,苹果和柿子被摘下来以后依然能不断呼吸,继续成熟。而世界级的乙烯制造者——苹果能更多地制造乙烯,因此更快地促进了柿子的成熟。

  塑料袋的作用也功不可没,一方面可以促使产生的乙烯不断增多,保持了一定的浓度;另一方面密封的空间可以让里面的水果不能正常呼吸(缺养),从而由此就分解了果实里的一部分糖,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部分酒精,这种变化就会促使可溶性单宁物质变为不溶性,所以成熟后的柿子就香甜可口了。

  而受伤的柿子更容易自身呼吸,促进成熟,这也是以前经常用的在生柿子上插入牙签似的小木条,来加快成熟的落后方法。

  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如果不想水果成熟得太快的话,就不要水果混装和塑料袋密封。我外公家曾经收到过水果篮,当时收到十分高兴,可放了几天拆开一看,大部分的水果都太成熟烂了心,这就是几种水果互相作用的结果,所以记得拿到后扯掉外面封着的塑料纸,透透气,使得可以较长的时间吃到新鲜的水果。

  通过这次实验,我知道了乙烯能给有活性的水果带来早日的成熟,当买来的柿子很涩或香蕉很青的话,可以把它们和苹果放在一起,让它们加快成熟。按照一定的科学方法存放水果,能常吃到新鲜的水果。但如果时间放太长烂了可不好,所以如果要用快速成熟法的话,一定要注意时间哦!

实验小论文9

  上周,我们已经学完第九单元《溶液》课程的全部内容,在回顾单元知识的过程中,我着重回忆对溶解的加深理解,记得课后还曾经向刘老师求教空气和合金也是溶液,也有溶解度的概念,刘老师还在课上告诉我们一些溶液的形成和物质溶解时伴随着吸热和放热现象等等。为了深入理解溶液溶解度的概念,我和同学利用假日期间,通过做化学小实验来探究物质能不能无限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某种溶剂中,即溶解度的知识点。

  我们在1月2日中午(室外温度13度左右)的情况下,做有关溶解度实验。

  首先将超市购买的精制250克食用盐均匀分成5份,每份50克;

  其次,将超市购买的550mL的农夫矿泉水缓缓倒入奶锅内,防止水溅出;

  第三步,略微加热装有矿泉水的奶锅,并用筷子搅拌均匀后,用甩至0度的体温计测量奶锅内的矿泉水温度,为19度。随后加入1份50克的食盐,搅拌后全部融化。

  第四步,再加50克的食盐,搅拌后仍能全部融化。 第五步,再加第3份50克的食盐,搅拌后观察,发现锅底有少量食盐未能溶解。

  这时,我们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在20°C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我们计算550毫升的矿泉水约为550克,在20°C

  时可最多溶解146克的食盐。 因而,我们分析,此时奶锅里的溶液应为饱和溶液。 第六步,我们将奶锅里的溶液加热,一会儿,发现,沉淀锅底生物少量食盐不见了,因此,判定,此时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说明溶解度与温度相关,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大。 第七步,将热的奶锅放在室外(10度左右)1小时候后,观察,奶锅里又有少量的食盐沉淀物出现,说明溶解度与温度相关,随着温度降低,溶解度变小。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以下几个知识点: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3、将溶液加热(升温)可以使溶液由饱和状态变成不饱和状态,将溶液冷却(降温)可以使溶液由不饱和状态变成饱和状态。

  初三学生化学小论文 刚升入初三的同学,要增学一门新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 怎样才能学好化学这门功课呢?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起好步,以后学习起来就比较顺利。为此,笔者在此谈几点自己指导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做法,仅供同行们参考、补充和指正。

  1.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它编入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无机物的分类及相互间的关系等知识;它充满了唯物辩证法原理和内容,它介绍了许多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他们对事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学风。化学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的衣、食、注行样样离不开化学。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化学课的学习,要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为今后搞科学实验打下基础。 因此,通过初中化学课的学习,初三学生不仅能学到初中阶段的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外化学家的爱国主义思想、行为和对科学的不断进娶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及严谨学风的教育,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今后学习高中化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验小论文10

  化学是什么? 化学是与生活联系极为密切的学科之一,随着化学的发展,生活中一些奥秘也逐渐被揭示。生活中随处可见化学知识,化学课本也常涉及生活。化学充斥着我们生命的每一个角落。就拿食物来说,什么食物能吃,什么食物不能吃,什么食物和什么食物混着吃能把营养最大化,什么食物与生命食物混着吃会产生毒素等等……..

  化学创造了人类发展的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其生产的药物,极大地延长了人类的平均寿命,在以前人类得病之后无法生产出 适合这种病状的药物导致人类寿命比之现在大大减少,而现在这样的问题已经不用担心。如果没有合成纤维的化学技术,那世界上大多数人就要挨冻了,因为有限的天然纤维根本就不够用。我国1995年的化学纤维产量为330万吨,其中90%是合成纤维。 何况纯棉纯毛等天然纤维也是棉花、羊毛经化学处理制成的。再有就是合成橡胶,少了合成橡胶,世界上60亿人口又有多少亿人要穿草鞋过冬啊?合成染料更使世界多了一道多彩缤纷的亮丽风景线。所谓“丰衣足食”,是生命得以延续的保证。没有了化学,就没了保证。

  再看我们住的房子,石灰、水泥、钢筋,窗户上的铝合金、玻璃、塑料等材料,哪件不是化学制品?离得了铝合金的木制的窗户,也离不开化学制品油漆;就算不用玻璃吧,像一些贫穷人家用的尼龙布甚或用的报纸,不是化学制品又是什么?还有我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如牙刷、牙膏、香皂、化妆品、清洁用品等等无一不跟化学沾边,都是化学制剂。

  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不仅仅如此,还有水体富营养化,核污染、工业三废的不合理排放,光化学烟雾,沙尘暴等许许多多的环境问题,对此我们更应该提倡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有更好的生活栖息地--地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迫在眉捷,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不要让我们的地球再受到更加严重的精神创伤。

  出了门,我们踏在水泥铺成的街道上,看到的是钢筋水泥做的高楼大厦,用以代步的是各种塑料、橡胶、玻璃以及各种合金做的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还离不开汽油、柴油,各种汽油添加剂、防冻剂和各种润滑油。如此种种,都是

  化学制品。现代人类根本无法离开人造化学品,我们每天24小时都被人造化学品所包围着

  算经济帐 更要算生态帐,据1996年到1996年的粗略估算,我国酸雨污染较为严重的江苏、浙江、安徽等11个南方省区,因森林木材蓄积量减少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40亿元。其中,四川受酸雨危害的森林面积最为严重,占有林地面积近32%,森林死亡面积占5.7%;川贵两省按15年计算损失木材约630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30亿元。广东、广西森林受到酸雨及二氧化硫复合污染也很普遍。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北方如山西侯马、京津、辽宁丹东、吉林图们等地也出现了酸雨。损失木材仅是算经济帐。据日、美所做的测算,森林生态功能的经济价值占总经济价值的90%,云南省林业调查队对全省森林进行的同类测算值为94%。专家们说,由森林破坏导致

  化学制造了化肥。化肥等提高了粮食产量,解决了粮食问题。以前粮食产量不高, 加之中国人口膨胀严重, 温饱问题根本无法得到解决, 但化学的应用改变了一切, 人们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利用化学生产农药,消灭害虫,大大地提高了粮食的产 量。“民以食为天”,我们吃的粮食离不开化肥、农药这些化学制品。1909年哈伯发明的合成氨技术使世界粮食翻倍,如果没有他发明的这个化学技术,那么世界上就有一半的人得不到温饱,那么世界上就多了一半的人的生命面临危机了。加工制造色香味俱佳的食品就更离不开各种食品添加剂,如甜味剂、防腐剂、香料、味精、色素等等,多是用化学合成方法或化学分离方法制成的。化学元素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身体机能,钙元素是骨骼生长不可缺少的 物质,铝元素在医药生产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化学对人类的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当然以上说的都是化学的利,凡是都有双面性,有利就有弊。化学给生命带啦的危害也是非常巨大。

  化学元素在利用不当的时候会给人体的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 例如经常喝铝盐净化过的水,吃含铝盐的食物,如油条、粉丝、凉粉、油饼、易位罐装的软饮料等,或是 经常食用铝制炊具炒出的饭菜,都会使人的摄铝量增加,从而影响脑细胞功能, 导致记忆力下降,思维能力迟钝。

  化学造成环境污染,例如酸雨。酸雨导致水体的酸化会对水中生物的食物链产生影响,还会将多种有毒 的金属元素迁移到水环境中。人类食用水环境

  中的生物是有毒物质在人体内集 聚,从而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影响。 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的用量与日俱增。1996年,我国的塑料包装用量达243万吨,年平均增长率超过 20%,特别是城市、主要交通沿线、旅游景点的垃圾中塑料废弃物迅速增加。据调查,北京的生活垃圾年产量已达300万吨,其中废塑料约占3%,年增长率达48%。沿海地区城市的垃圾中塑料成分更高,达8-10%。这些废塑料在垃圾中占的比例若以体积计算,已达三分之一以上,而且大大增加了垃圾处理的难度和费用。由于废塑料几百年都难以降解,若丢弃在自然环境中,会给蚊子、苍蝇和细菌提供生存繁育的温床;若埋藏在地下,则容易污染地下水,妨碍植物根系生长,破坏土壤品质,影响作物收成;若用火焚烧处理,将产生多种有毒气体。“白色污染”已成为当前危害我国社会环境的一大公害,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某些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也很巨大。例 如它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呼吸时空气中的化学品以气体或小颗粒的形式进入肺这些 物质滞留在肺里或从肺部被收到血液中都会产生 有害影响。 各种新兴病菌不断出现,很多病菌的杀伤力已经远远超过以前的病菌的破坏力.这是由于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加快了病毒的变种.以至于科技的发展速度已经跟不上病毒的变种速度.或许有一天人类会灭亡于某一场大的瘟疫。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对人类有重大意义,跟生活有很大关系。诚然我们看到化 学对于我们整个人类的健康与发展有着补课或缺的重要作用, 但与此同时, 我们也要看到化 学在某种途径上对人类的健康也产生了负面作用。化学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活就是一把双刃剑,只是看我们是拿这把剑杀人呢?还是削苹果。很通俗又毫无文采的比喻,但深入去想确实如此。

【实验小论文】相关文章:

1.小实验大道理

2.小实验作文650字

3.科学小实验日记8篇

4.小实验,大发现作文

5.我的小实验作文350字

6.有趣的小实验作文1200字

7.科学小实验的作文500字

8.科技小论文

9.小论文作文

上一篇:理想 下一篇:我和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