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灵1
表弟现在七岁了,特别爱画画,而且画画天赋极高,听他说在幼儿园里,他还是“画画小能手”。
一个周末,我在表弟家看电视,表弟让我陪他画画,说:“姐姐,我们比赛画画吧!谁画得好谁就有奖励。”“不要,我要看电视。”“姐姐”。他睁大了眼镜,对着我撒娇,说话声也变得嗲声嗲气。“好吧,真受不了你。”我只好答应。表弟特别高兴。他拿出画画用的工具和纸,我们开始创意作画。我拿着笔,托着下巴,思考了半天也想不出要画什么,而表弟已画了大半张纸,他怎么就那么快呢?最终我也没想出什么,就随手画出几朵花,寥寥几笔,很平淡。我看着表弟画的样子,只见他目不转睛,盯着他的“杰作”,头一会儿近,一会儿远,好像在打量着什么。我走到他的后面,他也浑然不知。过了一会儿,他的“杰作”完工了。他对这幅画很满意,抿抿嘴,脸上挂满笑容。
我仔细看了表弟的作品,这都是什么啊!太阳是爱心形的,还会笑;果树上挂着的不是水果,而是甜甜圈和糖果;天空不是蓝,而是绿的……我有点莫名其妙。问表弟为什么这样画。他说:“太阳是爱心形的,是因为它爱我们,能给我们温暖;我喜欢吃甜甜圈和糖果,所以我要让果树长满甜甜圈和糖果;天空是绿色的,是因为我没有颜料了,不过天空是绿色的,它还能保护我们的眼睛。”他得意地笑了,我忽然觉得他的想象也没有错,他有他的想象,不像我画得那么单调,没有一点生机。这场所谓的画画比赛是表弟赢了。他用他独特的创意战胜了我的古板。
孩子拥有一颗纯洁的、天真的童心,在他的心里有着一方属于他的乐土,在这方乐土上的孩子是快乐的,他们的想象和他们美好的童心胜过一切美好的东西。
孩子的心灵2
前几日,终于把苏老的这本着作完整地拜读了,下面是我的一些感触,与大家共勉:
苏霍姆林斯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教育实践的爱,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他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的确,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高尚的结晶。父母对孩子的爱,有着本能之爱的情感成份,往往较多地渗透着长辈对下一代的保护、支配的情绪色彩,甚至掺杂无原则的将就和溺爱。师爱则具有完全不同于父母之爱的特征。师爱的本质,是教师对学生的主动给予,是奉献,它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尊重、负责和理解,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我们的教育本质上实在就是爱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在书的前言部分写到:“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尽不犹豫地回答说:爱孩子。”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高尚道德情操的体现,其对孩子们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该书中浸透着苏霍姆林斯基对孩子们的爱,正如他在书中所说:“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是最大的幸福。”只有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孩子放到心灵的深处,和孩子们共同活动,在活动中与孩子们进行活跃的、自然的、不中断的交往,才能成为孩子的知心的朋友,到达教育活动的至高境界。 爱孩子首先要接触孩子。苏霍姆林斯基以为“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
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想到我刚上班时的一些事:我们开始以为拥有丰富的知识就能当好教师,结果却不是那样,哪怕你满腹经纶,口若悬河,课堂上照样会有人充耳不闻。我们当时在想是不是教学方法有题目,随后的教学中自己更加注重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魅力确实提升了,但仍有人对你熟视无睹。我们当时挺困惑、挺委屈。后来与老教师交谈后我们才知道题目的所在,原因是我们在刚开始的时候没有主动参与到孩子中往,与他们的交流不够。以后的日子里我们放下身份,怀着童心主动往找孩子们,主动与他们交流,与他们“打成一片”,作为孩子的知心朋友与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最后师天生为了好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时间固然很短,但我们对孩子付出了真心、付出了爱,同时也得到了孩子们的爱和尊重。
孩子的心灵3
今天中午第三节,我正在办公,突然班长进来对我说:“老师,数学老师让你去教室一趟”。正在上数学课,让我去教室干什么,肯定又是哪位学生违反课堂纪律了,我一边思忖,一边向教室走去。
果不其然,我推开教室门,看到数学老师很是生气,原来是学生小王顶撞了老师,为了不耽误其他学生学习,我把小王叫出了教室,小王和我来到办公室后,我搬了把椅子让他坐下,他迟疑地坐下后,我问他究竟发生了什么。他说:“老师让学习委员发导学案,我想帮助他发,我就离开座位向学习委员要,这时老师就呵斥我坐回到自己的座位,老师的语气让我受不了,我就顶撞了老师”。他说完后,望着我,等待着我的“发落”。
客观地说,他不是个调皮的学生,由于特殊的家庭原因,造成了他敏感和叛逆的性格,他学习基础不错,但他的主要缺点就是学习习惯不好,自控能力低,上课爱串座位,说小话,这些缺点很容易引起老师对他的反感,批评次数多了,他便习以为常了。对这样的孩子,不能实行暴风骤雨般的批评教育,应像春雨润物般地进行滋养,让他感受到老师是在真心实意地帮助他,这样他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对他的教育才有一定的实效,于永正老师曾说过:“当教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想到此,我决定换一种教育策略。
于是,我给他倒了一杯水,他茫然地望着我,不知所措,我给他放在了手里。我并没有先说他今天在课堂上的表现,先同他拉起了家常。问他爸爸妈妈春节后都在干什么。他说:“爷爷病了,父亲在伺候爷爷,母亲一大早就去上班了”。我说:“是呀,每个人都在承担着自己的责任。爷爷把父亲养育大了,父亲就要承担起赡养爷爷的义务,爸爸妈妈还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他们都为你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你是个懂事的孩子,一定会理解这些的。”他点了点头。我继续说道:“父母都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而你作为学生是不是也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学生的主要责任是学习,是遵守课堂纪律,是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让自己将来成为合格的公民,既承担起赡养自己父母的责任,又承担起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呢?”他又懂事的点了点头。我又说道:“今天课堂上发生的事,有老师的责任,老师的做法有欠妥当的地方。那么你有没有不当的地方呢?”说到此,我用温和的目光望着他,期望他能认识到自己上课的不当行为。由于刚才的一番话,拉近了我和他心理距离,消除了他对我抵触情绪,他说:“老师,我也有错误,我上课不应该没有征得老师的同意,就离开自己的座位,去抢发导学案,扰乱了课堂纪律,我以后不会再犯这个毛病了”。“是呀,不论各行各业都有其规则,我们做学生的要按《中学生守则》去规范自己的言行。老师相信你会逐步改正自己的不足的,老师希望看到一个更优秀的你”。说这话时,我发现他眼中流露出了自信的神色。为了不耽误他上课,我让他回到教室学习。
他走后,我陷入了深思: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好学生的心灵”。我们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由于种种情况,很可能脑子一热,不顾一切,说出了伤害学生心灵的话,这种伤害在某种意义上说,比肉体的伤害更严重。这种“教育软暴力”,可能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力摧失殆尽,也许一句话就可能改变学生的一生。一旦学生向你关闭了心门,那么你将很难再走近学生的内心。
教育是一种熏陶,教育是一种心灵的交流,教师只有时刻呵护好学生的心灵,维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学生才会向你打开心扉,学生才乐意和你进行心的交流。一句善意的提醒,一个暗示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产生心灵的碰撞,进而在无痕的教育中得到教育的目的,这也许是最佳的教育境界。
孩子的心灵4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实与自己思想意识之间的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切身体验,它不仅在人们的心理活动中具有广泛的影响,而且在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德育是,如果没有准确把握学生情趣、情感以及心理层面问题,忽视了学生的内心感觉,往往难以奏效,使德育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进行德育时,首先我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在尊重他们的基础上,了解他们的心理倾向,再引导教育他们。如楼梯口的垃圾周围,经常有纸屑等废物,卫生状况不很了解,我们把管理任务交给了“红领巾监督岗”的同学们,他们在垃圾桶旁边贴了一副画,上面写着“垃圾要回家”,使学生愉快地接受了教育,同时也规范了自己的行为。
由于学生的性格不同,我们在进行德育时,应尽力做到因材施教。
如为了让娇生惯养的学生学会尊重他人,上星期,我们抓住了“三八”妇女节、“母亲节”育活动。号召每个学生省下零花钱为母亲买一件小礼物,并要求学生帮助家长作家务,给家长写一封信。事后我们进行了统计,有98%的学生参加这次活动,学生和家长的感情得到了沟通。再征得学生和家长同意后,学校利用校、班会朗读了部分家长的回信,全校师生又一次受到教育,加强了家长和孩子之间情感的交流,缩短了两代人之间的距离。
情感是开启心灵的钥匙,重视情感教育应是德育工作的起始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亲情、与同学之间的友情、与老师之间的师生情得到健康良性的发展后,才能谈得上培养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使我认识了“情感”在教育的魅力。它似绵绵的细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它似一团烈火融化了学生心灵的坚冰;它似一把万能的钥匙,能开取每个学生的心扉。
孩子的心灵5
几个月的幼教生活,使我体验到了好多,也渐渐的学会了如何去观察去了解幼儿,如何去用行动关爱每一名孩子。每当我看到一双双炯炯有神、天真无邪的眼睛望着我时,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他让我从每天的疲倦中清醒,让我从失落中找回自我,让我一次又一次的找回前进的动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从他们的目光中,我看到了他们的不解,他们的渴望,他们的关心……
又是一个新学期的开始,我抱着新的面貌、新的气象、新的可望,再一次迎来了那群活泼天真的孩子们。刚开学的这周里,上学期经常接的聪聪还不算太适应全托的生活,有时会悄悄的留下那不算坚强的眼泪。而这时我便会走到他身边对他说一些鼓励和安慰之类的话语,而他也很听话懂事,马上就会像一个男子汉一样收起自己懦弱的眼泪,用那天真的眼神望着我,每次都是……好像要和我说些什么,而我也明白他那眼神背后的语言。
那天是个星期三,李聪早上见到我就高兴的对我说:“李老师,今天我爸爸来接我。”我会意的笑了笑,对他使劲的点了点头,示意“嗯,一定会来的。”半天过去了,都到了晚上睡觉洗脚的时间了,李聪的爸爸还没有来。我也渐渐的感到他那企盼而又兴奋的眼神也悄悄的爬上了一份焦虑。看着他……看着他那蕴含着复杂心情的眼神,我的心头不免也悄悄的生出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但是我并没有过多的去打搅他,只是在远处默默的用一双关爱的眼神去望着他,远远的投去关心的话语。当我快给孩子们洗完脚的时候,我听到了一声熟悉而又带着喜悦的声音“老师,我爸爸来接我了”。我随着声源抬起头,看到的是李聪那双高兴的眼睛,我们互相对视了一会儿,但就是那“一会”我体会了很多……很多。我很欣慰,很欣喜,也很高兴,因为我从它的话语从它的眼神中看到了他对我的信任,看到了他的喜悦,看到了我在他心目中所占的分量。
工作中我们要全面观查幼儿,包括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点一滴,尤其是不要忽略对孩子眼神的观察。就像上面提到的那句话一样,“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他是我们了解一个幼儿内心世界的突破点。我们可以从每个人的眼神中看到他们的所思所想所行,可以更近一步的去了解他们,呵护他们,并给予他们新的希望,更有利于根据每个幼儿对他们进行教育,设置符合他们的发展目标,为孩子更健康的成长提供有力的客观条件.
孩子的心灵6
“包容”能培养孩子的情怀,使他不回避错误又能善解人意。在包容中长大的孩子将会极富耐心。
我看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容纳》。讲的是越战结束后一个美国士兵的故事。这个士兵打完仗回到国内,从旧金山给父母打了一个电话。
“爸爸、妈妈,我要回家了!但我想请你们帮我的一位朋友回来。”
“当然可以。我们见到他会很高兴的。”父母回答道。
“有些事必须告诉你们”,儿子继续说,“他在战争中受了重伤,他踩着一个地雷,失去了一只胳膊和一条腿。他无处可去,我希望他能来我们家和我们一起生活。”
“我很遗憾地听到这件事”,妈妈说,“孩子,也许我们可以帮他另找一个地方住下来。”
“不,我希望他和我们住在一起。”儿子坚持。
“孩子”,父亲说,“你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这样一个残疾人将会给我们带来深重的负担,我们不能让这种事干扰我们的生活。我想你还是赶快回家来,他自己会找到活路的。”就在这个时候,儿子挂了电话。
父母再也没有得到他们儿子的消息。然而几天后,他们接到旧金山警察局打来的一个电话,被告知,他们的儿子从高楼上坠地而死,警察局认为是自杀。
悲痛欲绝的父母飞往旧金山。在陈尸间里,他们惊愕地发现,他们的儿子只有一只胳膊和一条腿。
看了这个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假如,这对父母对“残疾人”有一点点包容,有一点点同情,有一点点怜爱之心,儿子也不会走这条道。
因为,父母的包容是孩子心灵最后的港湾,最后的希望!
联想到我们身边的那些爱犯“错误”的孩子,他们何尝不是在企盼着父母的包容呀!
是孩子就可能会犯错,父母要给他改错的机会。每个孩子都是在不断地犯错、认错、知错、改错中成长的'。当孩子犯了错误,要允许他改正;当孩子犯了罪跑回家,你要给他做顿饭,他吃饱了送他去公安局自首;当孩子成了少年犯,进了少管所,你要常去看他,不要放进去就不管他,更不能说跟他断绝亲子关系,法律上能断绝,亲情上却断不了,因为那是你的孩子!
一个儿子犯了罪,他的母亲辞了职,穿着一件大红的毛衣,天天跑到离少管所不远的山上,站在山头上高喊儿子的名字。儿子被震撼了,整个少管所里的少年犯都被这位母亲震撼了,他们集体跪下给这位母亲磕头,哭喊着:“妈妈!妈妈!你回去吧!我们对不起你呀!”
这位母亲用自己博大的爱的胸怀感动了一大批少年犯,他们痛改前非,重新做人,进步很快。后来少管所还为这位母亲发了奖。
这就是亲情包容的结局。
当一个人绝望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亲人的包容。爸爸妈妈永远是孩子心中最后的底线,家庭永远是浪迹天涯的游子最后的归宿。
成人能包容孩子,孩子就有胆识直面错误,有胆识改正,有胆识尝试新的事物。在这方面,中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之先生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陶行之先生在育才学校当校长时,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天,他在校园里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陶行之当即喝止了他,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王友早早站在校长室门口准备挨训。陶行之走过来,一见面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王友,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愕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之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第二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
王友更惊愕了,他眼睛瞪得大大的,不知道校长想干什么。
陶行之又掏出第三块糖果放到王友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证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
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喊道:“陶……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啊……”
陶行之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给王友,说:“为你能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励给你一块糖果,只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了。我的糖果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
多么高明的校长!他用以奖代罚的方法触动了孩子的心灵。“亲其师,善其道。”当一个孩子被校长宽阔的胸怀所包容时,他内心产生的是深深的感激和强烈的震憾,那将会使他终身难忘。在这种情况下,不必“批评”、不必“指责”,孩子自己就已经心悦诚服地知错了。
孩子的心灵7
前几天,我给孩子们上了一个音乐活动,歌名为《我是小雪花》,之前在选择这首歌时,我觉得现在冬天已经来临,让孩子们先熟悉一下这首歌,提前让他们体验冬天的到来,应该是件很开心的事情。我让孩子们自己创编动作,孩子们表演的非常投入,虽然外面没有下雪,但孩子们已经感受到了下雪时的情景了。
真是老天作美,听说这几天要下雪,那天还真的下起了大雪,孩子们午觉醒来,顿时,外面的操场上与大型玩具上,都积起了厚厚的雪,一眼望去,一片茫茫。当我拉开窗帘的那一刻,孩子们一下子大叫起来,那高兴的劲儿一下子涌上心头,吃完点心后,看到另外班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在操场上玩起了打雪仗的游戏,我们班的孩子心里也痒痒的,把头都转向了操场的方向。突然,唐国攀蹦到我前面,调皮的说:“张老师,他们都在外面玩雪,我们可不可以也去外面玩啊?”我故意加了一句:“你们都想不想去玩雪啊?”大家都开心地说:“想。”孩子的每个声音顿时都盖住了我的声音,显得嘹亮而又大声。其实,那天我真的很想带他们出去玩,但由于自己身体不舒服,又加上外面真的很冷,还担心孩子们会感冒,所以我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同时,也跟孩子们说了实情,看着,孩子们扫兴的样子,我也有点不忍心。只能说回到家在家人的允许下可以去玩。
由于第二天冰冻比较厉害,园里收到教育局文件统一放假一天。因此,第三天幼儿又照常上学,操场上依旧白雪茫茫还未融化。中午,太阳公公也出来了,我突然想到了那天跟孩子们说的话,我想:今天天气这么好,何不让他们释放一下呢?想到这里,我在班里预先说了注意事项,并说:“平时,你们有什么事情,你们都可以跟我商量,假如平时表现好,你们提出的问题,我都可以考虑。”孩子们认真地听着,使劲地点了点头。孩子们来到了操场看,在我宣布可以去玩的一瞬间,孩子们像箭一般冲了出去,尽情地逗着,玩着,这一片操场一下子成了他们的小天地。
平时,多向孩子们聊聊,将使孩子们更信任你,对于教师,不仅要重视教学上的问题,更重要的还在与走进孩子的心灵,多去关注、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的心灵8
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没有谎言、没有欺骗的。一切都直来直去,他们的行为都是基于想满足自己某种单纯需要所致。但如果爸爸妈妈对他们的行为缺乏敏锐触觉,则可能引起不良的行为问题,如能小心参考下列四点,则有助于了解他们的心理。
一、四种幼儿心理需要:
1、父母的爱护和关怀;
2、被接受、被尊重;
3、在家里有地位。
4、得到别人的赞赏;
有些孩子可以利用好的行为表现,来取悦父母得到赞赏,从而满足其心理需要;但有些孩子不能做到此点。当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以不适当的行为作为补偿。
二、四种不适当行为:
第1种:争权力。
像成年人一样,孩子觉得自己是重要的,需要得到别人尊重和接受。当孩子觉得父母用权力来支配自己,就会以反抗来表现自己的能力。父母愈是行使权威,孩子的反抗就愈大。
第2种:引起注意。
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注意,才会感到自己被父母重视。而当孩子不能从好的行为取得父母的注意,便会用不对的行为来达致目的。
第3种:报复。
孩子在与父母争权力的过程中,往往是失败者;便转用报复的行为来刺伤父母的心。孩子觉得这样才令父母知道他的重要。
第4种:自暴自弃。
当孩子觉得自己全无价值,就连对抗和报复的勇气也失去,则会透过表现无能来逃避别人对他的要求。
过分保护、同情、控制和支配孩子,均是不尊重的行为。负责任的父母应以友善和严谨的态度,给予孩子选择自由,同时让孩子亲历此抉择的结果。
面对孩子的行为,父母要时常注意变化,对于优点父母要鼓励,不良的行为父母要用好的方法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不要用暴力等不适当的行为教育孩子,用爱去感化孩子。
孩子的心灵9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如果我们想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可以通过他们的眼睛去了解。心理咨询中心专家为大家讲解几种孩子的眼神意义。
孩子双目凝视,紧紧盯着一样东西或人,这时孩子在聚精会神地追根究底,父母不宜轻易打扰。
我们最好顺着孩子的视线,找到他们所注视的东西看个究竟,如果孩子向我们发问,我们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引导他,让他获得更多的知识。
孩子眼睛发亮,出现兴奋的光芒,说明我们的孩子明白了这个道理,对一些东西想通了。
这时,不管孩子的答案正确与否,父母应夸奖他,然后给予讲解。
孩子目光迟钝,左顾右盼,是孩子拿不定主意的时候。
这时,孩子最需要父母的帮助,家长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帮助孩子做决定。
孩子低着头,眼睛躲闪着,不敢和父母目光相对,那一定是孩子觉得自己犯了错误,怕受批评。
这个时候父母一定不要急着批评孩子,要等一下,看看孩子能不能承认错误,如果孩子不承认错误,父母可追逐着孩子的目光,用微笑和探询的表情鼓励孩子说出真相。孩子承认错误后,父母要肯定他的勇气,相信他能改正,并告诉他仍然爱他。
孩子怒目而视,说明孩子认为父母处理某事不公平,他很不满意。
此时,父母不可压制孩子,应该反思究竟,给孩子申辩的机会,以理服人。
孩子目光轻松,眉飞色舞,说明孩子高兴。
孩子的心灵10
幼儿园艺术节的活动丰富多彩,教师的、幼儿的、家庭的,每个环节经过多次彩排,现在终于都布置的井井有条了。我们班这次参加的是歌唱活动《蝴蝶花》,由于服装的关系,这次参加演出的共有10个女孩子,2个男孩子。对我们班容量不是很大的小二班来说,当时选孩子我就非常矛盾,因为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首先在选择男孩子上我考虑到只有借到一套男孩子服装,而我们班瑞瑞正好有一套小西装的衣服,于是我很快就把他列入演出行列了。男孩名额还有一个了,这时候我很为难,想到我们班昊昊了,一个他唱歌声音放得出,二来也考虑到他们家是膳食委员会的,于是我选择了昊昊。“昊昊,你来唱歌吧!”开始答应了,练了两天,他觉得无聊了,于是向我提出要退出,他说老师我不愿意参加,这时候我很难过,我想好不容易快成形了,昊昊居然不愿意了。我选择尊重他,既然不愿意,如果我强求他他也不会开心,强扭的瓜不甜,最后我只能换人,继续排练。在选择女孩子上就方便多了,我选了10个唱歌比较好的女孩子参加排练。一切都很正常。明天要彩排了,那天晚上,我接到我们班一个女孩子妈 妈的电话,她说:“老师,幼儿园现在是不是有什么活动啊?我们家女儿跳舞吗?我觉得我女儿比较内向,作为家长很希望老师能够给我的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而且今天回家她很不开心,很早就要睡觉了。想到你这边了解下情况。”接到这个电话,我当时有点说不出的滋味,我静静地坐在床上反思了整个过程,首先我是给过这个女孩子机会,排练一开始她是在内的,但是她自己没有把握住,没有好好练习,班中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样的,我都应该同等对待,我都应该给予相同的机会。出于这点考虑我觉得我没有错,我把机会给其他孩子是对的。但是后来我又想了想,我考虑的真的不是很全,我当时选人的时候只是想到如何把我们班的节目排的好,并没有考虑孩子的心情。
孩子也有自尊心,每一个孩子都想要自己好,都想能够得到老师的关注和爱护。而我这点却忽视了,她妈 妈的一通电话让我反思了很多,以后类似的活动我应该考虑得更周全,作为一个幼儿园老师,爱是前提。只有自己付出百分之两百的爱,才可能得到孩子百分之百的爱。孩子是天使,他们也有思想,他们的愿望不能达成时也会难过,也会偷偷流泪;他们被受到关注时,会开心得露出微笑,所以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应该很小心得对待孩子,在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方面,还要非常重视孩子的身心。
【孩子的心灵】相关文章:
2.心灵的触动
3.心灵的相机
4.心灵的颤动
5.心灵的颤动
6.心灵的节日
7.心灵的缝隙
8.心灵的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