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断的感动中,读完了南一鹏先生所著的《父亲南怀瑾》一书。
南一鹏先生娓娓道出南老师家庭出身、学习成长环境,成年后对真理的求知探索,中年时对传承化的鞠躬尽瘁,以及到了老年仍不忘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在读南怀瑾老先生编著的《论语别裁》之前,我先读了《父亲南怀瑾》,此书共有上下两册,是迄今为止,首部最完整详实还原南怀瑾先生一生的作品。《父亲南怀瑾》的作者南一鹏,祖籍浙江温州,是南怀瑾先生的第三子,也是子女中跟随先生时间最长的一位,曾长期亲炙南师教导。读完该书,我有以下几点浅显的感想,和诸位学长一起分享:
一、做人需每日反省自己、改过自己
南怀瑾先生父亲的教育方式,虽然觉得他有时过于严苛,剥夺了南怀瑾先生幼年时一部分童真,但是这对父子之间用到的"功过格"教育方法确实很值得我们借鉴。南怀瑾先生的父亲在书房里贴了一张纸,画几十个同等大小的格子,这些格子就叫"功过格",幼年时的南怀瑾每天睡前都要对自己当天的思想、行为进行自我检视和反省,如有犯错就在格子里点上黑点,如有做善事就在格子里点上红点,一段时间下对自己日常做人做事是否得体就一目了然了。孔老夫子的弟子曾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南怀瑾先生从小就受了父亲的教诲,长期坚持用这种方法观照自己的内心,一辈子养成了努力精进、自我督导的好习惯。
阅读这部分节后,发现自己过去的人生旅途中恰恰就是缺少这种时时反观自身"功过"以及"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我于是每天学着认真对照自己、反省自己、改过自己,尤其是在"戒多言"和控制脾气上狠下功夫,每当要开口说话时,我都会提醒自己:所说的话必须比沉默更有价值才能开口说话!这样一段时间下,虽还未完全把这个习气改掉,但还是很见成效,会继续努力。
二、以善为本、忠厚待人是传世之宝
南怀瑾先生一生传奇,他做过教官、当过老师、开过农场、做过生意,但他最大的成就却是精通佛学、传播化、乐善好施、一心为国。先生一生以实际行动做善人、做善事。他青年时期在杭州读书时曾经遇到一个自称是其同乡的人,该人谎称生意失败跳湖轻生,骗走了先生当时身上大部分的钱。事后,先生不仅不后悔,反而说到:"有时候明知这个人是骗子,他向我借钱,我还是会借给他。他向我开口,说明他有难处,我能帮忙,为什么不帮?"姑且不去讨论南怀瑾先生的做法是否会纵容骗子再次行骗,但从这事情可以看出先生豁达的心胸和乐善好施的性格,这种心胸和性格贯穿先生的一生。1949年,先生从内地初到台湾时手头并不宽裕,却尽力接待无处落脚的难民,其中一个叫杨晓薇的难民后成为了先生的'妻子,留下一段佳话。
管子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南怀瑾先生却在当时那种饭不饱肚,衣不保暖的困境中依然知礼节,知荣辱,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着实让我敬佩。跟先生相比,(fsir)我们现代的一些年轻人,因为受了西方化近100年的冲击和影响,快要忘记老祖宗教诲的很多传统美德了,不懂得施比受更快乐,也不懂得"凡是人,皆需爱"的道理,这些美德的缺失,我们有责任和使命重新拾起,并不断传承。
三、学无止境、持之以恒
北宋诗人、词人黄庭坚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南怀瑾先生在跟学生们交流的时候也多次提到古人说的"世上万般皆下品,思量唯有读书高"先生他一生关心的不是生命,而是慧命。他幼年上过私塾苦读诗书,少年时钻研佛学、武术,青年时四处漂泊求学、传播中国化,老年时学问大成却依然孜孜不倦,他一辈子都走在学习的路上,就算到了八九十岁迟暮之年,也依然每日坚持学习和写作,先生不仅学有所成、学有所用,而且忧国忧民,一直在为两岸和平以及国家、民族的发展殚精竭虑,也做出了很大贡献。
2012年9月,南怀瑾先生在江苏省苏州市七都太湖安详辞世,享年9岁。一代国学大师、禅宗大师一生言传身教,用其秉持的信念,向我们传递一种信念,那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传承和续接中华000年优秀传统化不仅仅是我们年青一代的责任,也是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读《父亲南怀瑾》有感作文1500字】相关文章:
父爱读跪着的父亲有感08-20
读父亲的爱有感100字07-22
南怀瑾语录10-08
阅读笔记-读《父亲和书》有感作文300字04-03
读有感04-12
读有感08-18
读《窃读记》有感01-06
读《简爱》有感12-24
读《匆匆》有感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