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试题16

2017-11-01 中考作文

中国作文网(www.T262.com)网友原创文章 > 中考作文


 

答卷时间:150分钟    满分:130分   

 

一、语言的运用与积累:(共24分  其中Ⅰ卷为客观题,Ⅱ卷为主观题)

Ⅰ卷(12分)

1、下列加点字中注音和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戛然而止(jiá)  油光可鉴( 照 )  广袤(mào )  深恶痛绝(厌恶)

B、载歌载舞(zài )  惟妙惟肖(相似)  褴褛( lǚ )  诲人不倦(教导)

C、不无裨益(bèi )  无边无垠(界限)  畸形( jì )  重峦叠嶂(屏障)

D、哄堂大笑(hōng)  镂空图案(雕刻)  摇曳( yè )  不可名状(名字)

2、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个建筑工地管理混乱,建筑材料随意堆放,错落有致,被责令限期整改。

B、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C、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D、学习遇到疑难时,我们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B、为了防止禽流感疫情不再反弹,市政府要求防疫部门进一步强大管理力度,制定出严密的防范措施。

C、庆祝“五一”晚会现场,张灯结彩,好一派姹紫嫣红的景象!

D、五岁的小侄子戴着大檐帽,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房间里巡视,那模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4、下面几句话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这微笑有时变成放声大笑,但是,其中蕴含有哲理的忧伤。①对于弱者,他是安抚者。②他使压迫者不安,使被压迫者安心。③以怜悯安抚百姓。④对于强者,他是嘲笑者;⑤以嘲笑对付权贵。

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⑤③②    C、④①②⑤③    D、①④②③⑤

5、选出下列文学常识判断错误的一项(  )(2分)

A、《最后一课》的作者都德和《竞选州长》的作者马克·吐温都是美国作家。

B、《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

C、《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鲁迅的代表作有小说有《狂人日记》、《孔乙己》等。

D、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关羽。

6、下面诗句中托物言志,表明作者坚守节操、至死不渝的一项是(  )(2分)

A、我从东方来/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温暖给人类。(艾青《黎明的通知》)

B、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C、念天地云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D、我们都在下面,你在高空飘扬,/风是你的身体,你和太阳同行,/常想飞出物外,却为地面拉紧。(穆旦《旗》)

Ⅱ卷(12分)

7、古诗文默写:(6分)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

(2)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                                

                              。”

(4)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文中描写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

(5)读书时,既需要字斟句酌的精读,又需要像陶渊明《五先生传》中主张那样“                                                    ”。

(6)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希望刘禅“深追先帝遗诏”。遗诏中堪称思想准则的两句话是:“                                                        ”。

8、甲乙两人有矛盾,一次两人狭路相逢,甲说:“我不会给心胸狭窄的人让路。”乙马上说:“我会。”

乙的言外之意是:                                             。(2分)

9、某同学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成绩一直不够理想,朋友们认为有必要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请你以朋友的身份,按下面不同要求各写一句话,帮助他提高认识。(2分)

(1)婉转式:                                                      

(2)批评式:                                                        

10、中国广告词有相当一部份是粗制滥造,晔众取宠,有些是刻意煽情;有的危言耸听;有的糟蹋文字。你一定心烦胸闷。欣赏下面美国《广告时代》杂志评出的最具影响力的广告词,你有什么感情?(2分)

排在第一位的是麦当劳快餐的广告, “今天你该歇一歇了”。

第二名是美国陆军的征兵广告,“你能你就行”。

第三名“百事可乐对你口味”。

答:                               

二、阅读理解:(共51分)

(一)阅读[甲][乙]两语段,完成11-14题(共14分)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

[乙]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螯能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闻血指也。

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

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而来,悉可俯拾。

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选自《齐东野语》)

注:①血指:伤指   ②刳(kū)取:割取   ③郭索:急竞爬行的样子   ④殒:死亡

11、解释句子的加点词:(6分)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喻:   ;(2)入则无法以家拂士。拂:    ;(3)江南蟹雄,螯能敌虎。敌:     (4)蜂空群赴焰,尽殪。殪:     (5)蜂窟于土或木、石。 窟:      (6)悉可俯拾   悉: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    人恒过,然后能改:译:             

(2)    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译:           

13、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甲文的主要观点:            ;乙文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

             

14、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2分)

共同特点:                      

(二)、阅读《帽子的故事》,完成15-19题(共11分)

⑴镇上有个小女孩叫安娜。上一年级的时候,医生从她的身体里查出了一个肿瘤,被确诊为癌。于是,手术、化疗、住院,小安娜为此受尽了磨难,待病情稳定下来,又去上学。小安娜很懂事,学习也很刻苦,她还不知道自己的病情有多严重,所以一如既往,活泼快乐。但因为大剂量的化疗,使她那头漂亮的头发全部掉光了,小安娜非常痛苦,一个小女孩光着头去上课多难堪啊!为此,妈妈给她买了顶帽子,天天不离头顶。但是,天气不冷,同学们都没戴帽子,她一个戴着帽子,反而显得抢眼。

⑵班主任是位慈祥善良的中年女性,非常理解安娜的痛苦,在安娜又一次化疗结束返校前,她向全班同学郑重宣布:“同学们,我们学校是个很有特色的地方,我们的穿着也应该与这种特色相适应。所以,从下周开始,每个同学必须戴一顶自己最喜爱的帽子来上学,而且越新奇越好!”

⑶安娜来上学了,一走进校园,她摸摸自己头上的帽子,就有泪光闪烁了。但她太爱读书了,还是让妈妈陪着她,勇敢地走进了校园,走进了教室。

⑷安娜敏感地发现,班上的每一个同学都戴了一顶帽子,五颜六色,琳琅满目,在这一片晃动的帽子中,安娜的帽子反而显得土气,毫不起眼了。所以,谁也不注意她的帽子了,她反而觉得同学们的帽子漂亮新奇,禁不住笑了起来。

⑸从那以后,安娜上学没有了心理障碍,和同学们玩得很开心。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有些同学忘了戴帽子,有些同学还戴着。大家都不在意安娜戴帽子是因为没有头发,安娜自己竟然也忘了自己头上戴着帽子……

善良的人总有善良的举动,这位富有爱心的女教师的小小举措,化解的只是一个孩子的痛苦和尴尬,但意义之大已超过了伟人的功绩。

15、解释文章第(1)段中加点的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2分)

(1)难堪:         (2)抢眼:                       

16、文章第⑵段,班主任郑重宣布同学必须戴帽子上学,她对帽子有什么要求?并请你猜测一下老师这一举措的意图。(2分)

                                                                                                     

17、文章⑶段写安娜上学“一走进校园,她摸了摸自己头上的帽子,就有泪光闪烁了”这一描写,反映她怎么样的心情?(2分)

                                                                                                       

18、根据文意,写出文章第⑸段末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2分)

                                                                                                           

19、根据文章中心,在最后一段划线处后面加几句议论性的话。(3分)

                                                                                                           

 

(三)阅读《读书率下降是什么危机》一文,完成20-26题 (共15分)

不久前,中国和美国爆出了关于各自国民素质的新闻。

我们的新闻是:根据两年一度的“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从1998年到2003年,中国人的阅读率下降了8.7个百分点,2003年的国民阅读率为51.7%。然而,这不过是我们这里的“花边新闻”。

而美国的新闻是: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41个国家的调查,美国学生的数学和科学能力在各国平均线下。其实,这在几年前就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实际上,美国八年级学生的表现和以前相比,这次还有所提高。但这个消息还是很有爆炸性。主要报纸连篇累牍地讨论,仿佛全国陷入危机。……

看来,人家对这个坏消息本能的反应是:没有数学,国民丧失了精确的抽象思维能力。那么,不读书使中国人丧失了什么呢?

阅读是人类传递信息最有效的、不可替代的手段。因为通过阅读接受信息,最能体现信息接受者的主体性。

比如,你在读书时,速度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调节,有些段落可以反复琢磨,做笔记,甚至对之质疑、挑战。接受信息的过程和思想的过程可以充分的混合。

阅读的另一特点是个人性。阅读不是朗诵,是默读,不和别人分享。读者和书之间可以建立个人的关系。其他传媒大多有某种公共性,即使自己关起门来看电视,常常也感到四周有人。所以,阅读给个性化的信息传递创造了最大的自由。信息的接受者对所接受的信息有充分的个人解释权,最大限度地免除其他受众的影响。

因此,一个人不读书,接受信息就常常是从众的、被动的、缺乏分析的。一个民族不读书,这个民族的文化就丧失了创造性、批判性,个人就会被群体所淹没。这里最有意思的就是读经。读经大概是我们近年来罕见的读书运动了,但读经是背书,把读书过程中思想的空间都去掉,学童跟着录音机走一样,失去了自己对这个过程的控制权。这和阅读已经没有什么关系。

从这样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阅读率下降所代表的危机。我们目前的不少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还在依靠外资;人家给钱,给设计,我们照着样子做,出力气就行了。流水线如同一直往前走的DVD和录音带,劳动者只能被动跟进,当然没有质疑、批判和创造的空间。中国的一些白领也是规规矩矩、照本宣科,属于跟着别人走的阶层。阅读虽然是在接受信息,却是一种“跟着自己走”的信息处理活动。这对能保住自己的工作就很庆幸了的白领,当然是多余的。

但当今是鼓励冒险、创新、让世界“跟着自己走”的时代。比尔·盖茨、GOOGLE的创建人,都是因为敢于让世界跟着自己走而出头的,目前美国30%的劳动力属于“创造阶级”,不是他们追工作,而是工作追他们:各种高技术公司,都要跑到这些人聚居的昂贵城市安营扎寨。因为离开了这些人的异想天开,企业就失去了动力。而这些人,是一定要阅读的。

中国人是否阅读,将从某种层面上说决定是世界跟着中国走,还是中国跟着世界走。(选自2005.1.28.《中国红十字报》有删改)

20、请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1)这不过是我们这里的“花边新闻”。花边新闻:         

(2)中国的一些白领也是规规矩矩,照本宣科。白领:        

(3)国为离开了这些人的异想天开,企业就失去了动力。异想天开:   

21、开头引用了中美两国有关国民素质的新闻在文中所起何种作用?(2分)

                                 

22、作者认为阅读的特点可概括为哪两种?(2分)

                                 

23、第9段“这对能保持自己的工作就庆幸了的白领,当然是多余的”句中的“这”具体指代什么内容?(2分)

                                 

24、联系全文,作者认为读书率下降将会导致什么危机?请作概括说明(要求在20字以内)(2分)

                                 

25、全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并请用相应的.语句加以说明。(2分)

                                 

26、你认为提高读书率的有效途径有哪些?请列举出你认为可行的两条措施来。(2分)

                                 

(四)阅读《和谐如山景》一文,完成27-31题 (共11分)

和谐,是一个人见人喜的词儿;和谐社会,是一个人皆向往的社会。为什么?“人望幸福树望春”。幸福就是和谐,和谐就能幸福。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种和谐之幸福颇如山之景色。

山之景色,即山景也。山景是四时不相同,早晚不相谋的。它忽而“昔去雪如花”,忽而“今来花似雪”;忽而“日出而林霖开”,忽而“云归而岩穴瞑”。这种变动不居的山景,     是春,     是夏,     是秋,     是冬。这景这画,气象万千,生机盎然;含霞吐虹,和谐天然。

更重要的,和谐如山景,在于它切实不表面的神似。

山景始终充满着祥和。不论是昂首挺立之健树,或是屈膝弯腰之病树;不论是根植沃土之群树,或是根扎悬崖之孤树;不论是枝繁叶茂之大树,或是枝孤叶稀之小树,它们虽有竞有争,都在拼命争阳光、争水分、争空气,但却能和睦相处:异枝共迎南北鸟,殊叶同送往来风;都能和衷共济:春天来了共沐,北风来了共抵,并时不时欢欢快快弄舞,亲亲热热唱歌,共生共长,同绘山景。

山景始终洋溢着宽和。不论是龙吟山潭,或是虎啸山丘;不论是猿鸟乱鸣,或是沉鳞竞跃;不论是众鸟皆散,或是孤雁低飞,山景都宽衣而容,任其自由发言;都和衣而卧,任其自由活动,甚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山景始终流淌着亲和。不论是瀑布怒吼,或是溪流低唱;不论是“悬溜泻鸣琴”,或是“碧溪弹夜弦”;不论是惊湍直下的山洪,或是恬淡涌流的泉眼,山景全似一家人,拉手拥抱为一流,欢歌笑语出山来,腾虹奔电为人间。山景始终散发着谐和。不论是草色青青柳色黄,或是桃花历乱李花香;不论是浅草没马蹄,或是乱花迷人眼;不论是浓绿万枝红一点,或是万紫千红满山香,山景都要使其“声和以柔”,芬芳弥漫;“八音克谐,无相夺伦”。

山景始终存在着调和。不论强者弱者,不分贱草名花,只要是生命体,都给以生存的空间;大树下面有小树,小树下面有弱藤,弱藤下面有小草。尽管它们非是一类,出身不同,长相迥异,作为更是相去甚远,但它们从不画地自限,也不排斥异类,而是共和其光,不污其体;共同其尘,不渝其贞,在对话沟通、协商调和中实现着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山景始终保持着谦和。它长年累月,峰奇不说奇,木秀不曰秀,水甘不言甘,既不窃人之美以取宠,也不学人之语以卖巧,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情操,坚持着自己的路径,日复一日,出不辞劳;年复一年,入不数功,平平淡淡不贪求,自自然然去追求,清清净净过日子,快快乐乐为众人。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在肯定“社会和谐”的命题时,认为这是“积极的主张”,“宝贵的材料”(《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304页),并以和谐社会的理想模式提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精辟之论。这个精辟之论在山景中不正得到充分的体现吗?!

和谐如山景,应然也;和谐如山景,实然也。(选自05.4.12《人民日报》)

27、将下列词语填入文章第二自然段的空白处,其顺序依次是:(    )

(     )(     )(      )(2分)

A、苍翠欲滴   B、淡冶如笑    C、惨淡如睡    D、明净如妆

28、第3段在结构上有所表达作用?(2分)

                                

29、说“和谐如山景”中“神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的特点?(2分)

                                

30、本文语言极优美、生动,很有表现力。请自选一句并作赏析。(2分)

例句为:                                                           

赏  析:                                                           

31、马克思、恩格斯为我们勾勒了“和谐社会”的理想模式,依照你的理解,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最基本的要素有哪些?请写上一段话,50字左右(3分)

                                  

                                  

三、作文(55分,其中写字为5分)

32、上面《和谐如山景》一文开头说,“和谐是一个人见人爱的词儿,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人皆向往的社会”,“幸福就是和谐,和谐就是幸福。”其实大至社会小到个人,“和谐”的旋律不时在我们的身边鸣响,“和谐”的音符不时在你的心中跳动,你一定有所体验,有所感慨,有所领悟。

请你以“和谐”为话题,自拟题目,自取内容,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参  考  答  案

 

一、1、B  2、C  3、D  4、C  5、A    6、B    7(1)思而不学则殆;(2)出淤泥而不染;(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4)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5)好读书,不求甚解;(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8、你才是真正心胸狭窄的人呢。9、示例:(1)好的学习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适当地注意点学习方法,你的成绩会搞上去。(2)你一点也不注意学习方法,学习成绩怎么能上去呢?10、这些广告词体现了人文性的内容,重视对象的感受,体现了尊重消费者的风格,语言也具有亲和力。

二(一)11、(1)明白、知晓;(2)同“弼”,辅佐;(3)匹敌、对抗(4)死亡(5)筑巢(6)完全12、(1)一个必然会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2)只知道向有火光的地方跑,而不能够安守自己的窝,它们的死亡也是自然而然的了。13、甲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文:趋炎附势者没有没好下场。14、卒章显志。

(二)15、(1)窘迫,难以忍受;(2)显眼,引人注目;16、自己最喜欢,最新奇越好;让同学们不去注意安娜的帽子,化解她的痛苦,从而消除她的心理障碍;17、痛苦和尴尬;18、一如既往,活泼快乐,和同学们玩得很开心;19、示例:世间凡有善良和爱的光芒普照,就会有温暖,有希望;或对付死亡和疾病,战胜痛苦和不辛,善良和爱心的力量就是一剂特效药意对即可。

(三)20、(1)不太引人注目的消息;(2)企业的高层管理者;(3)创造力、创造天赋。21、(1)引出论题或作为全文的引子;22、接受信息;个人性;23、接受信息并处理信息的阅读活动。答“阅读活动”也可;24、民族文化将丧失创造性、批判性。25、摆事实(或举例论证)讲道理;或正反对比。例略   26、如提高义务教育普及层面;文化教育部门广泛开展读书竞赛活动;国家政府设置专项奖学金;加强对国民读书教育的宣传力度等。

(四)27、B、A、D、C   28、过渡或启下    29、祥和、宽和、亲和、调和、谦和等。30、选出优美、生动、有表现力的语句并作点合理赏析即可。31、要点:以人为本,社会安定生活富足,人人自由发展,家家美满祥和等。

三、作文:参照中考评分标准。

中学生作文网( )

【200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16)】相关文章:

1.2006年中考英语模拟试题六

2.2006年中考英语模拟试题五

3.2006年中考英语模拟试题二

4.2006年中考英语最后测验模拟试题(四)

5.2006年中考英语最后测验模拟试题(二)

6.中考语文专项检测试题:古诗词赏析

7.语文材料作文试题

8.语文课作文1200字(精选16篇)

9.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12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