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密码读后感

2017-07-24 读后感


  篇一:《达·芬奇密码》读后感
  前段时间电影《达?芬奇密码》被炒得轰轰烈烈,我也是随着人潮涌入电影院欣赏了一下,但始终觉得没有原著写得精彩。于是我又第二次翻开了这本神秘的《达芬奇密码》。
  书中对宗教,符号,象征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让我对达芬奇的认识又有了新的延伸,虽然是小说,但是我想DanBrown对基督教、符号学、艺术都有很深入的了解,Dan Brown,一个没有多大名气的惊悚小说作家,教师出身,先前有过三部作品,反应平平,在好手如云的西方畅销书界算是个新面孔。《达芬奇密码》出版后,一下子登上《纽约时报》等各大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一时好评如潮。这真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小说,既混合了谋杀、侦探、解谜、悬疑、追捕等常规的畅销要素,又加进了大量艺术史、宗教史、象征学等文化佐料。令人惊叹的是,他把那些高级调味品撒得恰到好处,丝丝入味,与惊心动魄的故事完全融为一体。这可不是等闲的本领。
  Dan Brown写《达芬奇密码》,却用反叛的眼光要告诉大家,一切都是有组织,有预谋的。一切都是男性为夺取女性权力处心积虑设下的阴谋。(美国人最喜欢阴谋理论了)隐瞒,清洗,抹杀,谎言重复一千遍终于变成事实。起初的被迫现在成为自愿,自然,甚至进入潜意识,成为超自然——神是这样先被人造,然后才有了自己的生命。
  假如抹大利真是基督教女传人,又没被男性对手夺权,我觉得男女不平等的历史也不会被改写。男胜女败,是历史必然,看看没受基督教影响的其他文化就知道了……裹小脚虽然比剿巫温和一点,但打击面更大。佛教思想算是最接近自由平等的,一与世俗相结合,也立刻成为性别统治的工具。东方文化好在没有一神独尊,众神法力虽有高下,都可以在天宫里开party,一起happy。当然小说毕竟是小说,在某种程度上都是虚构的,尽管写得如此真实,但是书中的观点早在20世纪六十年代就被提出,美国大型科幻节目《Discovery》也报道说这个纯粹是某个疯子的恶作剧,当然人们都说历史是不能改写的,但历史毕竟是人记录下来的,所以改写是有可能的,所以会出现很多野史,但是它们毕竟不入主流通常会被遗忘掉。耶稣地位毕竟在基督教稳固了几个世纪,要是用一本小说就能推翻真是太荒谬了,但抛开这些小说还是写得很精彩的丝丝入口虽然没有大量文学词汇,但是却让人欲罢不能!(中国作文网 www.t262.com)
  
  篇二:知识多于惊悚,历史多于推理-《达·芬奇密码》读后感
  电影《达?芬奇密码》被称为悬疑惊悚影片,我没有看过,不知道是否属实,但是从小说来看,只有悬疑,没有惊悚的。情节其实不复杂:兰登与法国一位颇有天分的密码破译专家索菲?奈芙,在对一大堆怪异的密码进行整理的过程当中,发现一连串的线索就隐藏在达?芬奇的艺术作品当中,深感震惊。这些线索,大家都清楚可见,然而却被画家巧妙地隐藏起来。
  平心而论,《达?芬奇密码》是一部不错的悬疑小说,尽管在自己经过两天时间看完厌倦沉思时并不觉得有很大的惊喜和满足,例如,就被誉为“巧妙”的结尾说,我并不觉得有多“妙”,这只是好莱坞式的、为拍写续集而设的一种典型的模式而已。再比如,小说中的密码解决,靠的都是主人公的圣像学、密码学、符号学知识,基本没有什么逻辑元素,读者无法参与其中。还有,作为中国读者,西方基督教文明的知识背景和关注点、兴奋点的缺乏,难以让自己有种迫切知道结果的冲动,一气呵成的阅读劲头不足。最后,对于饱读金庸古龙武侠小说及福尔摩斯侦探小说的我来说,曾经沧海难为水,该小说缺乏深度、广度和复杂度。
  不过,《达?芬奇密码》也有自己的优点:其一,行文节奏明快,情节发展迅速,小说篇幅适中,比较适合性子急的人以及闲暇时间不多的人,一般来说,就我这样阅读速度比较慢的人来说,20个小时也差不多了。对一般读者,周六日两天就够了。其二,内容看似复杂,实则简单,不需要什么脑力思考。当然对于中国读者,可能有不小的文化差异问题。其三,可以了解不少西方基督教文化知识以及部分科学知识等。
  
  篇三:《达·芬奇密码》读后感
  这本书很容易让人感兴趣,因为作者巧妙地抓住了读者好奇的心里。用另一种眼光去观察我们熟悉的东西是最吸引人不过的了,更何况作者描述的东西是世界著名的,众所周知的艺术品和宗教。作者用他的方式去解释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去解释耶稣和他的情人,看了的确让人爱不释手。情节方面也用了经典的悬疑写作手法,是是非非,真真假假。更可贵的是,作者在书中引用了许多的历史参考书籍,也描述了许多神秘的宗教秘密。
  情节方面是一环套一环,延续着线索悬疑片的老套路。这种东西本身就很能引人入胜,而且作者对每环答案的解释显得还算合理,从而显得真实。因为很多线索悬疑片的作者往往为了体现惊奇的情节,而把线索的答案写得玄玄乎乎的,反而给人不真实的感觉。
  接下来就说些不好的地方了,我觉得雷爵士这个角色作者没有能够处理好。真实身份的出现虽然出乎人的意料,但显得太牵强,这也是这种手法容易犯的'一个毛病。作者为了强调真实身份出现时给读者的惊奇,往往容易在前面故意隐瞒这个人真实的表现,甚至朝反方向写。隐瞒是必要的,不然就没有以后的惊奇了,但朝反方向写,我觉得就是对读者的欺骗了。雷爵士最后的身份表明他才是这个阴谋的幕后操纵者,是个十足的反面角色,而作者在前面却真真把他当作是一个正面人物来写的,为了隐藏身份,让反面人物故意地去做一些好事是能够让读者接受后来的惊奇的,但让反面人物很自然地去做一些好事,却让读者知道真相后发现自己有在前面被骗的感觉。
  最后就是那结尾,我看完了都好笑。这个算什么,本以为有多么轰轰烈烈的巨大发现,原来就是发现了女主角还没有去世的奶奶,和他们的所追寻的东西相差甚远。大结局还是一场梦,让我觉得是作者在和我开的一个玩笑,浪费了我前面跟着男女主角一起的紧张。
  其实,后来想想,作者也只能选择这样的结尾。如果真的发现了什么,那就会触动目前宗教最根本的东西,这个险我想作者再大胆也是不敢去冒的。一个梦也是作者为前面那些一本正经的描述的一种逃避,反正是一场梦,随你信不信,也没有什么结局,结局就是现实,现实就是文件还被藏在卢浮宫。但整个过程中,作者终究还是挑起了耶稣的话题,终究还是给读者提供了欣赏这些艺术品的另一个角度。

【达·芬奇密码读后感】相关文章:

达芬奇密码的读后感08-15

达芬奇密码读后感作文1500字06-19

达芬奇传读后感08-15

课堂密码读后感08-26

生命的密码 读后感08-16

读《达芬奇》有感06-25

藏地密码3读后感08-15

藏地密码5读后感08-15

藏地密码2读后感08-15

藏地密码4读后感08-15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 品三国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