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感悟1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每当听到弟子规时,我不禁会在心中问问自己:《弟子规》中的条条孝道你做到了多少?孝顺父母,许多人会说:“我十分孝顺!”但比一比九岁的黄香,
你的孝顺其实算不了什么。小黄香才九岁,就会在夏天入睡前为父亲扇凉床铺;冬天入睡前为父亲温暖被褥,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学习么?
然而,孝敬父母更要“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在生活中父母难免有过错,有多少人劝导过父母?若他们不听,又有多少人能耐心等待,继续劝导?为了防止父母陷于不义,即使遭到打责,也要无怨无悔,为的是不让他们一错再错,铸成大祸。这不也是敬孝的表现吗?
孝顺父母,更重要的是不让父母为我们操心。你今天约上了朋友去玩,就要在出门前告知父母你要和谁去哪里,大概几点回家;回家后,先要父母告知一声,在去做自己的事情。生活作息,如有变更,要告知父母,以免父母担心自己。
而我呢?出去玩时,丢下一句“我去玩了”就走了,而临时有事是妈妈却找不到我了。
孝心不是嘴上功夫,以后我要根据《弟子规》上的要求来要求我自己,做一个有孝心的孩子,来报答父母的恩情。
《弟子规》感悟2
国学文化传延至今,带给了我们许许多多数不尽的知识财富,如弟子规和三字经等都是很好的国学作品,传延给我们做人的道理,为人处事的方法,所以现在国学文化知识风靡各地学院,但国学文化虽对我们知识方面有所启发但是也不可避免国学作品中有不好的的地方影响着我们的行为与心理。所以也渐渐浮出人们对国学文化的两种看法,有人认为国学文化利大于弊,有人认为弊大于利,我所支持的是利大于弊。
生活中我们避不了要去看很的书,但我们何不在看书的的同时选择对我们有帮助的书本呢?这样既完成了我们对书的要求与欲读望,又可以通过书本去学习去探究,再完美的书本也有不足的地方,没有十全十美的书等着我们,要我们去发现不足的地方,改正过来。同时我们也要有合理的学习方法,这样这本书的好处才会尽显出来。
许多老师让孩子背诵弟子规,孩子们感到很吃劲,可我们只要把它当成小诗歌来背诵,在加上意思,一天背一则那样很快就会记住,这样也提高了我们的口才训练,同时也在空闲之时有了任务。而且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外,让我们学习《弟子规》也是学习的一种扩展延伸。让我们接触国学文化,我们的成长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从小灌输的知识道德对人的一生都影响深刻,令人受用终身,另外从语文的教学来说,《弟子规》是篇三字句式,内容结合,言简意浓,值的我们反复熟读、深入学习并去理解,每天接触,对提高认字量也很有帮助。同时我觉得深读弟子规传延古代文化,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从中学到孝悌忠恕,懂得行为中的举止,建立良好的道德基础,拥有良好道德思想与品德。多数家长抱怨孩子拥有自私、任性、怕吃苦、依赖性强等不良习惯,怎样才能让孩子体会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以通过《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经典诵读的记忆学习。而且国学文化我于我们将来的生活和学习及走上社会都有正确的引导作用。传统文化可以教人知辱明理,振奋精神,里面不乏精华。
所以并不是说国学文化传进小学是不好的,而是看教学方法,但抛开方法不说,国学文化的本身是优秀是可以传送给我们知识的,告诉我们古人总结的经验的。传延中国的古老文化。
《弟子规》感悟3
读《弟子规》,感悟人生记得小时候,老师天天要我们背《弟子规》。一进我们的教室,就能听到孩子们在咿咿呀呀地背《弟子规》。当初,我不知道它其中有什么意思,只是一味地背呀背。因为如果背不下来的话,是要挨板子的,因此也不管是什么意思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翻开《弟子规》,已经能看懂个别句子,并且能接受到他传给人的信息,还知道了要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关心他人的道理了,有了《弟子规》给我的启迪,使我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家人都说我是好孩子,《弟子规》使我受益不浅.。
又过了几年,我再次打开《弟子规》的时候,深思其中的问题,发现《弟子规》不光是儿童的启蒙读物,更是人在茫茫大海中的灯塔,人生十字路口的指南针。它是做事之基,做人之本。它在孩子小时候,教会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长大后教会他如何辨别是非对错,使他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素质的人。他教会人们尊重师长,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这是它要传达给人们的信息,在人生路上更是如此。
要想在社会中立足,首先要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就像《弟子规》中的谨信,亲仁,不能不安好心。如果做不到这几点,就难被社会所接受。
然而,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首先要做到《弟子规》中的这几点,由此可见《弟子规》对人的影响极大。
《弟子规》感悟4
孩子学习《弟子规》后,变化是由点到面,逐渐扩大的。
刚开始学习时,我的心情有些急迫,恨不得孩子学一节课就能把所有的坏习惯都改掉。而当我给她时间,让她慢慢领会时,她的改变也一点点呈现出来 。
她最先开始的变化是有孝心了。以前她爱吃的东西,总是看着,护着,生怕别人吃,现在吃东西总是先给长辈,然后自己才吃,而且东西吃没了,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发脾气。每晚临睡前,我都会给她按摩后背,自从学习后,她也开始主动要求给我按摩了,当她滑嫩的小手给我按摩时,我心底都会涌出幸福感。我们因为学习了《弟子规》而享受到了彼此的爱。接下来的改变是有礼貌了。记得有一次去亲戚家做客,碰巧亲戚家有客人。孩子这时彬彬有礼地向客人问好。在吃饭时,一直等到所有人都坐好,她才坐下。当客人让她坐下时,她就说“长着立,幼勿坐”夹菜也是等大家都动筷子,她才动,还说这叫“长者先,幼者后”。引得在场的人不住的夸奖,她就非常自豪地告诉大家“我学《弟子规》了”。
学习传统文化让孩子有了感恩心,恭敬心。明白了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到哪里都会受到尊敬和爱戴。因此,自己也想成为这样的人。《弟子规》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养着孩子的心灵。
《弟子规》感悟5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是提高国民素质重要的启蒙教育,也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秀才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育儿童如何做人做事的书籍。《弟子规》全文1080个字,360句,但却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 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等的态度和礼仪进行了高度概括。通过浅读,使我意识到《弟子规》不仅是教育少年儿童的好教材,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对我们日常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与《弟子规》的内容有相同之处。《弟子规》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教导大家如何修身养性、尊老爱幼。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要从小处着手,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重个人的形象,也就是维护集体的形象。与家庭成员和睦相处,与单位同志团结友爱。
《弟子规》所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揭示了做人做事的根本规律,是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智慧。而《弟子规》则是儒家思想的根。我们学习《弟子规》,目的是要扎好中国文化的根。
《弟子规》规范了人的行为,一句话一个道理,一句话一种思想。它给了我们很多工作中的启示。例如“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是指我们在工作中做事情不要慌张,忙乱就容易出错;不要害怕困难,应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要认真对待。“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意思是指看见别人有好的品德,就要向他看齐,哪怕同他相差很远,只要坚持下去,慢慢地总会赶上,看见别人坏的行为,就要自我反省,有就马上改正,没有也要引起警惕。“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後”,是教人不断形成恭敬心。“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是讲一个人负责的态度,让有条不紊的做事方法扎根。“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讲的就是我们的要养成良好的六常工作习惯。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没能及时跟上。伦理道德沦丧,成风,道德水准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这也是有目共睹的。究其原因,与没学《弟子规》有很大关系。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环顾全球,没有别的办法,只有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人民,特别是在全民中推行《弟子规》教育,才是出路。
总之,只有学好《弟子规》,才能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质,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建立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中国。
《弟子规》感悟6
最近,我读了《弟子规》这本充满人生哲理的书,感触颇多,明白了做人也有这么多规则,懂得了一个人想要得到他人的尊重就必须做到尊老爱幼,诚实守信、有礼貌………
“首孝第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弟子规》的总述。“人则孝”主要讲的是孝顺父母。要经常帮家里干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什么事都依赖父母。父母教导我们时,我们要耐心的听,并且铭记在心,不能闲啰嗦,也不能很不耐烦的跟他们顶嘴,要知道父母说什么都是为子女好,爱子女的表现。我们也要爱父母,孝顺父母,书本中也写道“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记得以前自己真是太任性,简直就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事情都要父母做,自己偷闲。天气凉了,父母叫你多穿件衣服,觉得啰嗦;感冒了,不但要父母照顾,吃饭还要挑三挑四,父母都没坐下动筷子,我们就先吃了。《弟子规》里有一句“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意思是长辈没坐,我们不应该先坐下,长辈坐下来了,叫我们坐的时候再坐,可是如今在社会一还有谁会真正做到这些呢?父母说两句,就发小脾气,其实,等自己长大后,才会懂得这一切,天下父母心,他们把最好的东西给了我们,很多人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不,这不是……每个人心里都应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天下的父母都一样——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所以目前报答,孝顺父母的方法之一就是好好读书。孝顺父母是做子女理所当然的事。
“出则悌”意思是兄弟姐妹之间要和睦相处,不能整天吵闹,让父母操心,以前的我总是和姐姐闹别扭,大家更是互不相地抢东西,把家弄得乱烘烘的。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那样做是不对的。其实兄弟姐妹相处和睦,父母心里就会感到安慰,这比任何东西都珍贵,这也是孝顺父母的方法之一。《弟子规》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深刻理解这些至理名言,长大了才会真正懂得父母的唠叨是多么重要,无论再亲近的人,都比不过父母的好!
《弟子规》感悟7
这个假期我读了《弟子规》,它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它告诉我们,做人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要与德性好的人打交道,远离那些品行差的人。
父母生病时,要日夜守护在身边,汤药要自己先尝,然后再让父母喝。如果自己外出工作,一定要禀告父母,回来时也要和父母打招呼,以免父母牵挂。
它让我明白了细心是由专心和认真组成的。取得好成绩也不能骄傲,要继续努力,才能再次取得好成绩。
弟子规虽然是一本并不起眼的小书。,但是它却包含了许多做人的大道理。我们应该好好读这本书,不要辜负作者的一苦心。
《童年》是原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作品。
书中描写的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而外祖母却是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是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主人公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外祖母还经常讲述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以及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是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阿廖沙这样评价外祖母的。
这部小说的基调在整体上显得严肃、低沉,悲剧场景上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读起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
这个寒假,我饶有兴趣地读了《雷锋叔叔的故事》。这本书讲了雷锋叔叔平凡而伟大,短暂却光辉的一生。书里面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数瘦骨伶仃的童年和钉子的态度。雷锋叔叔从小都在地主地压迫下长大,因为解放军建立了新中国,他才摆脱了苦难,做了自己的主人。他很珍惜幸福的新生活,于是他就好好学习、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为党和人民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我要学习他的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发挥挤劲和钻劲,好好学习本领,为祖国争光。
《弟子规》感悟8
《弟子规》学习感悟 “孝悌”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多、善待许多人。而弟子规最初也叫《训蒙文》。它做为传统文化中儿童的'启蒙读物的形式出现,虽然形式简单,内容也比较通俗易懂。但是它承载了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孩子教育的作用。它所体现出来的是一些最基本的做人做事的行为标准和道德理念。
在我个人初次接触弟子规的时候,我个人觉得是蛮简单的一个东西。但是仔细品味读过之后才发现每一篇,每一段,甚至是每一句都包含了极为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我个人觉得他是一种把理念转化为行动的一个绝佳范本。对照弟子规的内容,我个人感觉是非常惭愧的。因为一共才七篇,而我个人人呢,几乎是没有一篇是可以完全做到的。所以,很是感叹着二十几年来茫然虚度而不知礼节,甚至连做人做事最基本的行为规范都不懂。同时,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也感到非常幸运的一件事就是在我大学刚毕业,涉世不深的基础上可以接触到弟子规。让我有一个接触弟子规,改善自己行为规范的机会。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缘分来接触到这个东西。甚至有的人活了一辈子,回头看看,才觉得终生所悟也不过弟子规中之一两句话而已。所以来到孚嘉之后,我觉得这对我来说,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机缘。
说句实在的话,在接触弟子规之前,我对自己身上的毛病几乎可以说是熟视无睹、甚至可以说是在很多时候我都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上所存在的一些不好的行为可以称之为错误。我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误已经存在了,而你却没有意识到。就是诸如此类的一个意思吧,我个人也记不太清原话是怎么讲的。总体来说吧,学完弟子规之后我发现了很多自己身上的缺陷。还有很多之前做事做人的一些错误方法。更多我个人感触比较深刻的就是学完这个东西之后,让我自己变得更加宽容,比以前有一点点格局了。之前的话自己也是一个做事比较不考虑后果,比较叛逆做事情也比较急的那种性格。之前在上大学的时候也因为这个性格也伤害过别人。虽然那时候大家都是很好的哥们儿,朋友。他们也都不会和我计较,但是现在想想真的做的挺不对的。别人都宽容我,而我却肆意妄为,真的是太不应该了。弟子规不是有讲到同是人皆须爱吗。一般的人我们都要去爱她,保持一颗博爱的心,那更何况是对我们好,给我们帮助、爱我们的人呢?受人滴水之恩,甘当涌泉相报,在我们慢慢的人生道路上,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可以获得一个可以什么都不可以和你计较,愿意真心帮助你的人。特别是在这个人情淡漠的年代里。出了学校之后,我真正的理解到了:社会和学校的差距。
回想这半年上班的时光,感觉自己成长真的蛮大的。但同时也受了很多委屈。或许这就是成长所应该付出的代价吧。或许这些在别人眼中只不过是小儿科,但是对我,对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一个曾经那么叛逆的人来说,或许这种改变真的是一种很痛的兑变。不过,后来还好,也是比较有缘认识了禹鸿飞老师。后来也正是因为他,我才有这个缘分加入孚嘉的大家庭。有机会接触弟子规,接触国学。所以我一直都很认为,他肯定是我生命中的贵人。
或许在别人的眼中,我身上的改变是没有人可以看出来的。只有真正了解我的家人,大学同学,他们现在要是见到我,肯定会感觉到我身上莫大的变化。特别我自己感触是最为深刻的。特别是每当我一个人静下心来独自思考,回想以前的一些事情的时候。我才真正的发现自己好像真的变了。变的会容忍,变的会谅解别人,变得不再像以前那样喜欢和别人争执,变得不再觉得坚持自己的观念是多么的有价值,变得不再喜欢为了一件事情和别人喋喋不休。虽然我不知道这种变化对我自己而言意味着什么,我只是单纯的感觉到至少这样我可以不再那么容易去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让我变成一个平和淡定的人。
在我小的时候,可以说是自己是一个比较犟的那种类型吧。在家里的话,家里人都比较容忍我。以前和老爸吵架什么的都太正常了。一般的话老爸都基本主动给我道歉的那种。虽然那时候心里也满难受的,但是却没有现在,特别是在学完弟子规之后感受来的强烈。有的时候真的很想给老爸他们打个电话道个歉,但是总是觉得那样好像很难为情的样子。所以现在的话呢,我只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给他们多一点关爱。不再像以前那样伤害他们。伤害我们身边爱我在乎我的人。因为也只有这些人才会被我们伤害。别的不在乎我们的人,他们才不在乎我们做错什么事呢。所以呢,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会感恩,学会爱身边那些爱自己关系自己的人。特别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亲人,还有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或者伤害过我们的人。在很久以前一直有一件事情让我内心一直耿耿于怀,一个很好的朋友,也是一个伤害我最深的人。一段时间我是直接把她列为我人生的黑名单。决定永远都不跟她来往了,但是后来吧接触弟子规之后再想想以前发生的那件事情,觉得自己其实也没那个必要了。过去了就过去了吧何必再斤斤计较。即使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情,恩怨再深又能怎么样?况且过多的在乎这些负面的东西,我们自己也不会过的快乐。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有是转念一想,其实也没什么,不久是一点事儿吗,也落不着怎样,只要有一个宽容仁慈的心,我相信应该没有什么事情可以伤害到我们自己。因为我们的内心已经比别人强大了很多。
还有就是弟子规中提到的一些日常生活行为中的一些规范。我觉得也挺重要的,虽然说我们现在都已经是成年人了,对基本的礼仪规范,道德操守等,都有自己的标准。但是一些好的行为习惯我们还是应该去注意的。特别是在我见到我的客户区总之后,更坚定了我对这个事情的看法。一些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够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智商比我们高多少,而是因为他们在某一方面拥有自己的特质。而区总本人呢就是一个对生活品质要求特别高的人。做事情也特别有条理特别严谨的人。在见到区总之后短短的几个小时的交谈,给我的感受实在是太深刻。我感觉这么多年上学的经历都没有他给我的一席谈话来的实在。
特别是他给我的两个忠告都是来自孔子的话。第一句是:友直 友谅 友多闻。第二句是关于养成好习惯的勉励。那就孔子的这句: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同时在此呢,我也想把这句话分享给别人。我们没有生而知之的天分,那么我们学而知之还不晚。所以在此,我希望所有有缘接受到弟子规的同仁们要珍惜上天赐予我们的机缘。认真学习,相信它会为我们的人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
《弟子规》感悟9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虽然很简单,但就是由于没有认真去学习《弟子规》真正去体会它里面其中的道理。所以我在学习了《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明白和懂得了很多做人做事得道理。《弟子规》更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
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使自己在工作中不断进步,给操劳一生的父母稳定而幸福的生活;给自己的子女营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和做人的榜样。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
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在单位里与领导和同事共事由于工作性质和思路不同产生意见分歧时,总是抱怨别人而不好好检查自己,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人不可有傲慢之心,工作成绩再突出,对领导不够尊重,我行我素还是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如果我早点接受这样的教育,相信在自己能够很好的协调好同事和上下级的关系,更能明白做人的道理。
《弟子规》感悟10
因为学校要求学生背诵《弟子规》,我也有机会一起和孩子温习了《弟子规》。记得我上学的时候也要求背诵,那时候的我大概和现在的孩子们一样,只是盲目的记忆,根本不去理解其中的意义,而此时再次读《弟子规》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谈一谈这一代孩子的情况。他们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基本都是70后和80后,出生于中国改革开放已有显著成效后。这一代的孩子是大多数出生在21世纪的新新人类。人类迈向新世纪的又一页精彩篇章是他们所属的时代。与出生在上世纪80,90年代的人们有着很大不同的是科学技术与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与日渐成熟。同时也迎来了数码时代的革命性变化。所以相信他们会有着不同于前人的开阔视野与属于他们自己的远大理想。他们都是孩子,生活在了一个物欲横流的年代,目前还需要前辈们去呵护和引导。别再为了一己之利,一己之私去传播一些有害他们心灵成长的图片和信息。孩子们的叛逆与骄横很大一部分都是长辈们错误引导出来的。然而现在的家长教育孩子最缺少的就是“德”与“信”。而《弟子规》正好能够给现代世人好好的上一课。
《弟子规》是一本教我们如何为人为事的一些基础规范。先从总序说起。总序“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整本书的总纲,取自《论语·学而篇》,可以说《弟子规》一书完全融入了儒家的精髓。总序的译文是:“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言语行为要小心谨慎,诚实无欺。和大众相处的时候要平等博爱,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
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去好好的学习。”圣人所训,即使在延续到几千后的今天仍然可以作为我们做人的标准。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入则孝”。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每个人都来自于父母,是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并且含辛茹苦的把我们抚养长大,所谓“羊有跪乳恩”,为了孩子,父母可以牺牲一切,甚至于自己的一生,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知恩感恩。而知恩感恩要付诸于行动,从点滴做起,从小做起。“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则,须顺承”,也就是说父母呼唤,要及时回答,父母差遣要立即去做,父母教诲,应该恭敬的聆听,父母批评,应当顺从的接受。这些都是我们日常行为中遵守孝道的基本规范。古代不乏有孝敬父母的例子,像黄香的扇枕温衾,王祥的卧冰求鲤,王猛的恣蚊饱血,庾黔娄的尝粪忧心等等,个个都是孝感天地的故事。而反观当今社会,有多少孩子能够做到这一点,现在却成了“孩子呼,孩子命”,家长惟命是从,孩子在家里是皇帝,父母一切行动听孩子,父母觉得这样对孩子好,这样反而会把孩子惯坏。
孩子从小就做不到孝敬父母,长大后往往会变本加厉,子女为了自己切身的利益,不愿意敬养父母,兄弟之间相互推扯,让父母居无定所,甚至流落街头,更甚至有的人为了利益与父母反目成仇,将父母告上法庭,这类事情在当今社会可以说比比皆是。那为什么在现在高度文明的社会反而会出现这样寒心的事情呢,根源就是缺少道德的教育。所以道德的教育应该从小抓起,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人的天性是善良的,至于以后会成为什么的人要看从小是怎么教育的。我们现在教育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德”也是放在首位。所谓“百善孝为先“,而道德教育中,孝德应放到首位,并将这种孝德延伸到对长辈以及老师。
我们接着再来谈一谈“次谨信”,今天单讲这个“信”字,何为“信”,就是诚实无欺,遵守做人的本分。《弟子规》在“信”一章第一句话就是“凡出言,信为先”,也就是说言出必行,一诺千金,一言九鼎。“诈与妄,奚可焉”,欺骗和花言巧语是不可以的。
孔子经常提到“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无信不立”。孟子说过:“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墨子也认为:言不信者,行不果。百家争鸣时,虽然各个派别的观点不同,但都信守“诚信”二字,诚信蕴含在所有的社会伦理中,君臣之间,长幼之间,夫妻之间,朋友之间,处处都需要诚信,诚信是做人的本分,是为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反观当今社会,父母与子女之间、领导与员工之间,夫妻之间、朋友之间,延伸至商家与客户之间等社会各个角落,这一点又做的怎么样呢,还有多少城信存在?老板拖欠工人工资,下面员工舞弊营私;子女不尽孝道;夫妻动辄外遇婚变;兄弟间为争夺财产反目成仇;朋友间尔虞我诈,争名夺利;商家制售假劣商品欺骗消费者,看看现在的社会还可不可以“夜不闭户”,还有多少人能够“路不拾遗”,有多少人能够以助人为乐,又有谁还敢去助人为乐,看到路边摔伤的老人有几个人敢去扶?看到不道德或者违法的行为又有几人敢站出来去制止?不敢说现在的社会是道德沦丧,但也离得不远了,缺少了什么?就是“诚信”。
大文学家大仲马说过: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了生命;同样,当整个社会群体失去信用的时候,那整个社会便失去了灵魂,距离它的消亡也就不远了。所以建议全社会的人,都好好读读《弟子规》,看看古人是如何做的,而我们又需要怎样去做。
纵而观之,“德”与“信”是为人做事最基本的原则,也是一个社会得以持续文明发展的基础保障,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无德则必然无信,无信便是无德。现在很多家长都忧心忡忡,觉得自己的子女很难教,不晓得如何教起;也很担心社会上有很多诱惑,怕影响到孩子。所以这时候,做家长的要能够自省其身,也来学学《弟子规》,和孩子一起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孩子做一个好的表率,协同学校教育一起把孩子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弟子规》感悟】相关文章:
2.读弟子规有感
3.读《弟子规》有感
4.学习弟子规作文
5.感悟“感悟”作文
6.《弟子规》读后感
7.弟子规观后感
8.《弟子规》读后感
9.弟子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