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片纯 --读《边城》有感

2018-02-15 读后感

    到了冬天,那个圯坍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歌唱,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题记

    今年半夏,我在凤凰,凤凰的夜与昼是静与动的对抗,白天的沱江是安静的,江边的吊脚楼也是安静的,而夜晚确是喧闹的,路边的酒吧里旅人沧桑的歌声不停地述说着内心的浓厚,似乎想把白天的安静全部挥霍掉。我这时总爱到一条条古城小巷里逛逛。沈从文先生的书籍被摆放在古城每一间书店的醒目位置,而每每摆放在首位的总是先生的《边城》,那是一本并没有华丽包装的书,外皮是婉约朴素的淡紫色,上面印着墨色的湘西渔家图。拿起书翻开细读起来,沈从文把种种这方土地真善美的细碎片段串连成专属湘西的长河,陪伴了我在凤凰时的所有闲暇时光。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管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条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这是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它是一座沉默的城,一座质朴的城,一座宿命的城。

太阳升起,溪边小船开渡,夕阳西沉,小船收渡,是翠翠和祖父的每日。湘西山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同时爱上了翠翠,当天保明白不能勉强,主动退出了竞争,驾船下辰州,却不幸遇难,傩送哥哥的死,也在痛苦中离家去了桃源,再后来,祖父去世只剩翠翠一人仍与黄狗来渡船。翠翠独自承担所有的变故,始终在等着,等着那个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的人。

沈从文先生清淡的笔调描绘着湘西边城淳朴的民风,书写着那时单纯少女内心的萌动、祖孙之间的相依、邻里人家的互爱。没有任何矫揉造作的华丽词藻,是那样地平静,却有给人无以承受的悲呛和感动。

   “一个人对一片土地的热爱,是懂得它的.残酷以后去心疼那背后醉人的风光。读了《边城》我对这一点却也颇为感触,因为在沈从文文章中他将善恶美丑轻轻掠过,只写那些最朴实的人,最简单的事,最原始的景,最真的情,可又越是这样轻描淡写,就越给人一种发自灵魂的感动。在的笔下,也似乎永远是和风细雨般柔和文字,宛若朝阳般的美好人儿。

大老与二老,两个朴实的青年,单纯地追求着心中所爱,他们不会为一间大磨房心动,却愿意为了心爱的女子痴狂的唱三年的歌。而这也正是湘西小城最纯朴的灵魂和真善美的象征。白塔坍塌以后,茶桐百姓慷慨解囊,协助重修白塔,但似乎修建白塔的目的并不是还原一个样子,而是茶桐百姓对美好品德的最真切追求的寄托翠翠一个羞涩而天真的小女孩,没有做作,洋溢着自然的秀美,这又是多少人最初的样子.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模棱两可的结尾似是给了些希望,但又像是对翠翠的安慰,先生精妙的几笔点缀,给人留下了悠长的惋惜和无限的牵挂期盼。那个远在湘西边境的小镇,江边的吊脚楼,摇曳的红灯笼,平整的青石板,窄窄的渡船,亭亭的白塔,还有那升起在旧村庄上的青炊烟里,漠漠水乡,褪去了几缕雾色,小船泊在河边,水波随着风,泛起阵阵涟漪。对岸是寂寞的旅途,依稀的背影逐渐消失,翠翠等着那个城里来的人的承诺等着他的回头等到了雁儿过等到最后竟忘了有承诺一日复一日翠翠纯真的仰望看在爷爷的心里是断肠那年头户对门当荒唐的思想让这女孩等到天荒那时光流水潺潺一去不复返让这辛酸无声流传

座遥远的边城也许已随着历史的洪流沉入厚重的底色,但那是翠翠心灵的归宿。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座边城,它是摆渡的绳索,是一生的迷梦,是灵魂的归宿,而我们能做的也许不是翘首远方的凶滩,不是等待久去的承诺,而是去寻找远方白塔的灯火一路向前,塌了的白塔会再修建起来,即使那场暴风雨中逝去的很多东西不会再回来,但风雨后,人总要继续活下去,带着最初的自己,带着感动,带着坚强,不为功名利禄所惑,在繁华中,不忘初心,方得终始。

【那一片纯 --读《边城》有感】相关文章:

1.读边城有感800字

2.读《边城》有感15篇

3.读《边城》有感800字

4.读《边城》有感作文600字

5.读《边城》有感作文1500字

6.读《边城》有感 作文650字

7.破碎的美丽-读《边城》后有感

8.梦之歌-读《边城》有感作文150字

上一篇:青铜葵花读后感 下一篇:吹牛大王历险记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