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从这里出发读后感

2018-03-24 读后感

  篇一:抗战从这里出发读后感

  现在我们的生活十分美好,可是,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许许多多的革命先烈的献血换来的。今天,就让我们来回顾历史吧!

  1840年,英国的罪恶的鸦片贩卖收到中国政府的抵制,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00年5月,日、饿、英、美、德、法、意、奥八国联军进犯北京,镇压义和团等反帝爱国运动。9月,清政府日、饿等国签订《辛丑条约》。从此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31年,日本侵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并以此借口,进攻中国东北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了,最终,东北三省沦陷了。

  1937年7月7日,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七七事变爆发,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了。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推动下,国共两党抛弃恩怨再次走到一起,中华民族全面神圣抗战从此以燎原之势燃烧起来。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从1840年开始到抗日战争胜利的105年间,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中国,而我们唯一赢得的就是70年前的那场胜利,那是近100年来中国第一次在一场生死存亡的民族战争中取得胜利,这场胜利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唤醒了沉睡了几个世纪的中国。

  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国可亡,而史不可灭”,因为修史“系吾民精神上生死一大事,”在2015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了解这段可悲可泣的历史,作为一名中国学生,无疑是责无旁贷,却又是一件难以承载的任务。

  同学们,让我们铭记历史,牢记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是战士们是这样抛头颅、洒热血,用汗水和献血换来的新中国,让我们勿忘国耻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将来振兴中华!

  篇二:抗战从这里出发读后感

  在这个寒假,我读了许多书,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抗战从这里出发》这部书,让我深有体会。

  这部书讲述的是日本对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然而,日本侵略者在侵占的过程中,每到一个村子和人家,他们就会洗劫村子,烧杀抢掠,无辜地残害百姓,无恶不作,实属罪大恶极。他们认为只要逼迫百姓就能得到民众的支持,但是他们只是痴心妄想。面对处于危险之中的祖国,许多爱国人士在各地方揭竿起义,齐心协力,共同抗日,他们高呼着“达到帝国主义,还我中华”。读到这里,我感到我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自豪。

  刚刚过去的2015年正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回想着抗日英雄的事迹历历在目。例如抗日英雄杨靖宇,在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率部转战于濛江一带,与敌军交战,由敌军的火力太过于强大,杨靖宇和战士们被敌军困在山洞之中足足18天,在这18天里,由于没有粮食、被褥和取暖的东西,有些战士已经饿死、冻死,于是,杨靖宇想了一个办法来填饱肚子,就拿枯草,树皮和棉絮来填饱肚子,其余的战士看了看,也跟着一起吃。日军也决定开始进攻,战士们拼死与敌人战斗,可惜的是在最后时刻,战士们以全部牺牲,只剩下他孤身一人,但他没有畏惧,孤身与与敌人每周旋5个昼夜,他以别人难以想象的毅力,顽强战斗力,直至弹尽粮绝,最后牺牲了。在牺牲的时候,这位身高过1。9米的汉子,仍然保持射击的姿势。日本人想知道这个断粮18天,死了也不肯倒下的中国军人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呢!于是刨开了他的腹部,发现胃里面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日本军官们对他的英雄气概无不敬佩。

  读完这段故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眼前依然浮现出杨靖宇牺牲的时候的姿势,令人慨叹不已。面对侵略者的暴行、胁迫,中华儿女从未屈服、依然站在抗战的前线,保卫祖国,宁死不屈,愿意用自己的献血来铺就这篇黄土地。

  这本书读完了,抗日终于取得了胜利,但我的心仍然停留在抗战的情景中,好久才缓过神来。这本书里的抗日战士和爱国英雄们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激励着我前进。当我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就会想起抗战的英雄们,想想他们的毅力和执着,动力也就来了,问题最终也就解决了。当我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我会再次想起他们,重新站起来,继续前进,直抵成功地彼岸。

  篇三:抗战从这里出发读后感

  生活的美好可能会让你感动一丝欣慰,可你曾想过,如今幸福生活的背后究竟会有多少代价?这,是用千百万战士的鲜血换来的。可能,有些黑暗,只能自己穿越;有些痛苦,只能自己体验;有些孤独,也只能自己品尝。这悲痛代价的背后终有一段令人悲愤填膺的往事。而今天,就让我们身临其境的去感受过去,回顾那些点点滴滴吧!

  来到抗日战争的时期,那里有炮火连天、烟尘滚滚的战场;一个个满身鲜血,为国杀敌的八路军战士们。那万山的丛中,青纱的帐内,中国共产党领着敌后抗日游击队伍到处逞英豪。雁翎队、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这一支支队伍,一场场战争,终于使得骄横霸道的日本侵略者落入到敌后民众战争的股掌之中。当然,不只这些,那出发前接受长官指示的19路军组织的“敢死队”,也有着非凡的气势与令人敬佩的'精神。那个午后——抗战1月27日,日本军队准备开火的消息涌入到上海的北四川路一带,众多居民也只能纷纷涌往租界避难,暂求得一时的安全。即使想要反抗,也怕是有心而无力呀。最后,蔡延锴军长亲临前线指挥。看,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的忠贞奖章;看,“血战台儿庄”的杀敌大刀;看,“武汉会战”中毙敌3000余人的万家岭大捷中缴获的战利品。

  抗战初期,国民党数百万军队对日本军队的进攻,两者之间进行了正面作战,使日军得到沉痛打击,将日本军国主义者“速战速决”的美梦绝以打破。“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也成为每个中国同胞的神圣天职!而使祖国脱离苦海,脱离战争的坚定信念,也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由衷心愿。

  危急!危急!中华民族危急!我们的出路便是全民族实行抗战。“中国共产党”率先吹响了抗战号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推动下,使国共两党抛弃昔日的恩怨再次汇聚到一起抗日救国。中华民族全面神圣的抗战也从当初星星点点的火花到之后的燎原之势,绽放起来,燃烧起来。当然,这场在1945年9月3日的战争与110年前的甲午战争全然不同,它决定着中国的生死存亡,战士们经过8年的浴血奋战终于胜利了,这场胜利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使当初那积贫积弱的中国一步一步的成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中国——繁荣富强,而沉睡了几个世纪的中国也在那场胜利中苏醒了,绽放了。就如那风筝一般,最初,风很大,掌控不了方向而断了线,经过修补和慢慢的调整,最后飞了起来。

  作为一名学生,不仅肩负着自身梦想的实现,更肩负着建设祖国的伟大责任,想想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们,再看看如今美好安宁的祖国,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么?以己之躯,振兴祖国,为祖国的将来而竭力奋斗。

  篇四:抗战从这里开始读后感

  古语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要看一个国家的发展渊源,读史便是很好的一种途径,而抗战史又是历史长河中的方舟。那些浴血奋战,那些奋勇杀敌,种种的记忆镌刻着一个国家的兴衰成长。

  回顾抗战史,从“七七”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平津会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一场场的战役,粉碎了日军3个月消灭中国的狂妄企图。接下来的战略相持阶段,著名的“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到后来的一场场战略反攻战役,充分突显了我国军民一心抗战,保家卫国的决心。每一场战役在历史前沉淀下来的都是染血的辉煌。读之,心中总不由地涌动一股复杂的情愫,感叹于我们军队的智慧的同时又为着死去的烈士哀伤。

  十五岁的刘胡兰面对红旗举手宣誓,无怨无悔;江姐和战友们含着眼泪绣出灿烂的五星红旗,赤胆忠心;淞沪会展的29军弹尽粮绝,英勇壮烈;狼牙山五壮士毅然跳崖,惊天动地;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敌人的枪口,舍己为人;赵一曼受尽极刑却仍然坚不吐实,视死如归;董存瑞在危急关头点燃炸药,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前仆后继;李大钊为马克思主义精神奉献其一生却最终惨死于绞刑台上,大义凛然……我们不能忘记卢沟桥的第一声枪响;我们不能忘记平型关的第一场大捷;我们不能忘记百团大战中的第一次反攻;我们更不能忘记给国人带去惨痛记忆的南京大屠杀!多少的中华儿女在这片土地上洒下了最后一滴鲜血,多少的华夏子孙为了这片土地献出满腔赤诚,多少的革命战士坚贞不屈,用坚毅的革命精神筑成了保卫中华民族的屏障!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读史明志,以史为鉴。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那个贫穷落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中国,而是一个日益强大起来的、正在为实现民族振兴的伟大目标不断不懈努力的中国,是在为维护世界和平正义、自觉承担责任和使命的中国。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少年,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社会之中,面对曾经的践踏,我们没有必要以牙还牙;但面对当前的挑衅,我们要完全有能力应对。我们还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维护世界和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刻苦学习,立志成才。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将会经受住一次又一次的考验和锻炼。我们即将迈开沉着稳重而又坚定有力的步伐,向属于我们的光辉的未来继续前进,绝不退缩。

【抗战从这里出发读后感】相关文章:

1.抗战从这里出发读后感

2.抗战从这里出发读后感

3.抗战从这里出发读后感

4.从这里出发作文

5.快乐从这里出发

6.从终点出发

7.抗战电影读后感

8.从终点出发初三作文

上一篇:虎娃金叶子读后感 下一篇:不老泉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