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读后感

2017-07-15 读后感

  《雷雨》读后感篇一:

  《雷雨》 是我国剧作家曹禺的成名作。个人认为,相比他的另一部作品《日出》,《雷雨》就没有那么多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描写和探讨,其故事的大致内容,其实也不局限于话剧背景——那个乱世风云的民国时期。毕竟,专制的家长,陷入爱情的少女,怀揣理想的少年,是哪个时代都有的。那么,《雷雨》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哈,说来好玩,《雷雨》的剧情好像经常能在网文中出现,什么恋人是兄妹啊,什么死了三十年的旧情人突然就出现啦,什么三角(四角?)关系呀,甚至母子乱伦都有。然而,将这些元素掺杂在一起,并没有显得剧情很扯。我认为这是作家很巧妙地安排剧情,使它们一环紧扣一环,接连不断的展开。

  纵观全文,每个人物之间都有错综复杂的关系,从开头腊月三十的姐弟医院见闻,就一下勾引起读者的兴趣。第一幕就是各种铺垫埋伏笔。《雷雨》中两个人物间的对话往往蕴含了巨大的信息量。如鲁四凤和鲁贵的话不仅暗示了鲁四凤和周萍的关系,还暗示了周萍与周蘩漪之“鬼”。伏笔埋得随不深却很多,这样就能不断刺激读者的神经。

  到了第二幕,较为浅显的包袱就抖开了。本幕有两个小高潮,一个是鲁家被解雇。另一个是鲁大贵与周朴园的冲突。第三第四幕,剧情发展突飞猛进,激烈的情感不断交织最终迎来了大爆发。

  《雷雨》是很少见的在同一时间线叙述多条故事线的话剧。曹禺巧妙的设置了每个故事间的联系,从而编织了一张复杂的人物关系网。在人物性格上曹禺塑造的十分鲜明,所以每个角色也容易区分。我甚至在小说中都很少见到将这么多个故事串联穿插得如此巧妙,更何况是话剧了。曹禺不愧是大师。

  《雷雨》读后感篇二:

  曹禺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人类是怎样可怜的动物,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仿佛是自己来主宰自己的运命,而时常不是自己被主宰着,所以《雷雨》的降生是一种心情在作祟,是一种情感的发酵。四幕剧《雷雨》在仅仅一天的时间、两个舞台背景内集中地表现出两个家庭和它们的成员之间前后三十年错综复杂的纠葛。写出了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爱恨情愁、混乱不清的家庭伦理,揭露了那种不合理关系所造成的罪恶和人物命运的悲剧。

  周朴园,一家之主,一切灾难的根源。他是一个很矛盾的人物,固守着封建的传统和礼教,顽固不冥,专制蛮横,是典型的封建社会的代表人物。他遇事希望妥协,缓冲,敷衍,却又一意孤行,显示着他那可笑的权威。要说他人性中唯一的闪光点,大概就是他对侍萍的感情吧。然而这也是其中最矛盾的一点。三十年来,他一直将家中的摆设保留着当年侍萍在的时候的样子,还一直保存着侍萍喜爱的家具,当做念想。不得不说,他对侍萍是有真切的感情的,要不也不至于念念不忘。可是当侍萍真正出现在他眼前时,他却显示出恐惧和不安,想方设法想要用钱赶走她。也许,他爱的侍萍,正如那些摆设的家具,只是存留在三十年前自己的幻想中罢了。面对真正的侍萍,他害怕自己的形象遭到损害,害怕损害到自己的利益,说到底不过还是一个自私无情、贪婪伪善的小市侩而已。

  鲁侍萍,一个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她善良、正直,却备受欺辱和压迫。三十年的悲惨遭遇,她尝尽了人间的辛酸和苦辣,但她也被磨练得坚强勇敢。她对冷酷的现实虽然充满仇恨,但也认清了这一切。她虽然过着贫苦的生活,但她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刚毅和顽强。她为了保留自己的骨气,两年才回家一次;她不想女儿走她的后路,她极力反对女儿到富人家里为奴;她为了保持自己的尊严,她不收周朴园的一分一毫。然而,命运捉弄她,三十年后,她又回到周公馆,她的女儿与她的儿子相恋,最后儿女双亡,她成为了黑暗社会的牺牲品,一个无人在意的女疯子。

  周繁漪,作品中性格最为鲜明的角色。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这个具有反抗精神,最终却也以悲剧结尾的可怜女子。繁漪是一个很有特色的人物。在一个受伤甚至近乎于变态的女人身上,我隐约看到了她同年青人一样纯真的爱。繁漪与周朴园一样,也是一位新旧结合的人物。她既渴望自由的爱情,又无力摆脱家庭的牢笼,于是甘愿受周朴园的凌辱。繁漪是个最动人怜悯的女人,她如一匹执拗的马,不知悔改,毫不犹豫地踏着艰难的老道。她抓住了周萍不放手,想重拾起一堆破碎的梦而救出自己,但这条路也引到死亡。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她不顾一切抛弃了神圣的母亲的天职,她不顾世俗的眼光,她燃尽自己所有的勇气与热情,只为成全自己荒唐的梦。在遭遇这样的不幸的女人里,繁漪自然是最值得赞美的。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她敢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斗。虽然依旧落在火坑里,情热烧疯了她的心,然而不是更值得人的怜悯和尊敬吗?她是一个敢于冲破黑暗的女子,只不过,在那永无天日的漩涡里,她最终还是逃不过黑暗的吞噬。

  周萍,一个性格复杂的男人。他因一念之差与自己的后母有过短暂的心心相惜,可是这却成为了他一生想要摆脱的噩梦。他承受不了内心封建伦理的压力,试图想要结束这段乱伦的感情,无奈繁漪不肯放手,一直让他处在痛苦的挣扎中。后来,他爱上了四凤,他以为可以就此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爱情,就在他千方百计终于得以和四凤远走高飞时,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原来,他们两个是兄妹。没有比这个更受打击和更可笑的了。受不了打击的四凤冲出家门被雷击死,接受不了事实的周萍也开枪自杀。这样的悲剧令人痛彻心扉,压抑至极。

  周冲,繁漪的儿子,是里面最纯真的人物。他最无辜,却与四凤同样遭受了残酷的结果。他藏在理想的堡垒里,他有许多憧憬,对社会,对家庭,以至于对爱情。他不能了解他自己,他更不了解他的周围。他看不清社会,他也看不清他所爱的人们。他爱的只是“爱”,一个抽象的概念,还是个渺茫的梦。在《雷雨》郁热的氛围里,他是个不调和的谐音,有了他,才衬出《雷雨》的明暗。他的死亡,确实过于残忍。一个如此鲜活可爱的生命,终究葬身在黑暗的雷雨中。

  鲁四凤,一个单纯、圣洁、善良的女孩。她有着自己的感情、想法,且不以自己的身份而难堪。她不了解社会的'复杂性,她单纯地认为靠努力就可以实现梦想。但命运还是和她开了一个玩笑,她的单纯和善良被这个玩笑记得粉碎。原来她深爱的周家大少爷却是她同母异父的哥哥。这来的太突然、太不可思议了。这些罪恶把她逼上了死亡之路。

  鲁贵,一个精明、狡猾、表里不一、阿谀奉承的人物。他是一个奴隶,表面对主人恭恭敬敬,背后却做出有违良心之事。他在人前是一只毕恭毕敬的绵羊,而在背后却是一个颐指气使的老头儿。他已完全陷于奴婢的生活,没有自己的尊严,没有自己的想法。他是一个彻彻底底被奴化了的人物,屈服于黑暗的社会中,最终难逃炮灰的命运。

  鲁大海,一个充满精力、刚正不阿、富有正义感的热血青年。他是一个正义的人,不为其他事物所打动。他不认为人有三六九等,所以他鄙视鲁贵、厌恨周家。他坚持自己的原则,他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和反抗。他代表的工人阶级将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锋,他们是雷雨,是闪电,将要摧毁黑暗没落的旧制度。可是,这样一个正义的青年也摆脱不了命运的捉弄。

  曹禺曾说:“我从小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心灵上是十分孤单而寂寞的”。我们能看见他的一生并不是顺利平坦的。这恰恰让我深信,正是这些痛苦的经历,才使他写出了如此伟大的作品,或许诉说的渴望正出自生活中所承受的苦难吧。《雷雨》的结尾就像一场暴风雨,将所有的人都卷入了这场家庭的悲剧,每个人都难逃宿命。由此可见,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的残酷,人们命运的黑暗与悲剧。这部剧作为一个经典,让人深陷沉思,感叹这悲剧的沉痛,的确是值得每一个文学爱好者阅读的。

【《雷雨》读后感】相关文章:

雷雨读后感03-29

雷雨读后感800字08-12

雷雨读后感600字07-23

雷雨读后感(15篇)10-24

雷雨的读后感800字08-15

《雷雨》读后感(通用11篇)08-05

雷雨读后感(通用14篇)05-18

雷雨读后感(通用40篇)06-25

雷雨读后感(精选15篇)11-02

林清玄鸳鸯香炉读后感 本色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