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和自由读后感

2017-07-20 读后感

  看了《爱和自由》这本书,感受很多。所以整理了以下爱和自由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

  篇一:爱和自由读后感

  这两周都在看《爱和自由》并身体力行,效果很好,很是震撼与感触,总结分享之。

  第一、儿童的成长与发育都遵从自身内在发展规律,不是大人教育而来,所以大人应该抛弃自己的看法与观点,让小朋友自己摸索成长!

  第二、儿童智力发展的唯一途径就是感受,比如说刚出生的小孩就是用嘴来感受这个世界,所以喜欢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到嘴巴里面,再大一点就要走路,喜欢玩滑滑梯,喜欢玩沙子,小孩都是在这些具体活动中感受与探索世界并形成智力的,要让他们自由玩耍,不要破坏他们的感觉,当儿童做得不对的时候也不要去纠正,因为幼儿期是感觉经验开创期,如果是从自己经验得出的结果,它就变成你生命的一部分,但别人教的是别人的,感觉经验是不能代替的,创意是不能教的,比如说穿鞋,让他自己穿,他会从中感受很多,你帮他穿就是剥夺了他成长的权利,他穿错了,你也不要讲,他会慢慢发现秘密,找到成功的喜悦,这也是他观察发现智力成长的机会,成人不应该灌输干预。另外在他建立概念的时候应该把对应的概念直接告诉他,比如说喜欢经常放手指在嘴里咬,就重复说“手指”,这样在他每一个敏感阶段,把相应的概念告诉他就会加快他的智力开发!

  第三、爱是土壤,爱是阳光,爱是儿童的一切。得到爱的孩子,独立性强(因为他有坚强的后盾),思维开阔(不用整天察言观色、谨小慎微,专注发展)、自信(在爱和自由的环境中不断发现秘密,不断成长,不断享受成功的喜悦)、记忆力好,在陌生的环境中容易建立安全感。爱是忍耐、爱是慈祥、爱是等待、爱是盼望,爱是自律,不要对小孩坏脸色,更不能大声呵斥打骂惩罚孩子!

  第四、自由和纪律。有了自由,孩子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会反复做,变得专注,在长久的专注中逐渐感知并把握了事物的规律,把握了事物的规律就愿意遵守它,就有了自我控制力。对于一些不好的习惯、行为我们不要去指责,也不用告诉他为什么(除非他主动问,这表明他在思考了),只需干扰,不要他接着做就可以了,比如说打人、抢别人的东西、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等,你把他抱走就好了,他会自己观察、总结规律形成纪律,大人需要的只是耐心与等待,等小孩自己发现规律,这样自己得出的规律才会遵守得最完全最彻底!

  第五、成人的生命状态要是开放的、成长的,不能固步自封,这样才能感知到儿童生命的流动与成长,并协助儿童成长。生命的`状态最具有感染力、吸引力,所以在大自然中人更加宁静、愉悦、有创造力,小孩子特别是初生儿最容易引起大家的关爱,更能唤起人心底的善念。如果你的生命状态是很强盛的,不断发展的,你就能给儿童创造一个富有生机的环境,这样的一个环境,儿童能从你身上感知到,并且吸收到能量,更快更健康地成长!

  每个小孩都是天使,都是真善美,儿童是成人之父,我们应该向小孩学习,学习他们的好奇心,学习他们的成长方式,学习他们的努力状态,学习他们的真善美!

  欢迎积极思考、独立特行、激情有梦想的朋友关注我的公众号知行合一营销行天下,一起分享交流销售心得、生活感悟、团队打造、投资理财、梦想创意!

  篇二:爱和自由读后感

  最早接触《爱和自由》是上学期,当时在学校图书馆无意间翻阅到,只在目录上停留了不到一分钟,并未深入细读,更未对此有所感悟。再次接触应该是今年年初了,偶然的机会翻到了这本教育“圣经”,并细细研读了起来。一方面被朴实的语言所打动,另一方面被独到的见解所震撼,尤其是将我工作所经所历与书本所讲所言相对比,收获巨大,感想颇深,为下一步完善工作找准了突破点和立足点,明确了工作的抓手和依据。

  《爱和自由》写的是什么

  《爱和自由》实质上是一本演讲实录,来源于著名的蒙特梭利教育专家孙瑞雪数十年教育工作实践,其所宣扬教育的核心在于“爱”,而不是“教”,如作者所言“我爱孩子们,始终小心翼翼地仰视他们”,此书饱含了作者对儿童至深至烈、至纯至真的爱,利用自己十余年的教育实践,用心与儿童对话,用心倾听儿童渴求,“以爱的感情唤醒儿童成长的积极性,以自由的空间确立儿童的创造热情和自我意识,以规则的内化形式形成儿童的社会秩序和内在智慧,以平等的关系引导未来社会的和谐和文明”。“爱”、“自由”、“尊重”等核心理念始终贯穿书本,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指南和思维导论。

  《爱和自由》对我的启发

  书中表达的关于“爱”与“尊重”对我触动颇深。通常,学生家长和教师,特别是幼儿教师,普遍认为牢牢把握儿童六岁前的学习教育和各类技能培养十分重要,而且我们认为这是疼爱关爱孩子的最佳方式,都可以想象自己很爱孩子,往往也便认为这就是爱孩子。然而,实际上这同真正的爱孩子是有差别的。中国的传统教育容易把自身观念理念强加到孩子身上,“寄希望于下一代”等“梦想寄托式”教育方式在国内教育模式中普遍存在,并“名正言顺”,然而孩子背负的沉重寄托与承受的繁重课业,让孩子不仅成长举步维艰,也让其身心遭受重创。对于作者提出的“同情儿童的苦难”莫过于多年的教育实践和耳闻目睹,也可谓是对教育事业最大的呼吁。

  或许我们该好好反省下自己和我们的方式:我们疼爱的方式是不是基于自己的想法,教育的方式是不是基于自己的恐惧,培养的模式是不是基于自己的习性。

  同当前教育背景相协调,书中也旗帜鲜明的表达了观点,即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人自身的潜力。在工作生活中,家长通常寄予了厚望于孩子,教师也被赋予了使命在岗位,仿佛必须要让孩子掌握某种技能才代表智力发展了、学习进步了、技能提升了,实则不然,六岁以前的儿童是无需掌握和学习专门技能的,他们所需要的是掌握技能的智力,通俗来讲,就是要让孩子们学会捕鱼,而不是得到某一条鱼本身。如果儿童要创造自己,他就必须生活在爱和自由里,他必须拥有时间空间,必须拥有爱的照顾和支持,这样,他才拥有创造自己的机会,就像儿童成长在自由当中,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他自己,你必须给他一样东西,那就是自由,只有把自由给他,他才能成为他自己,否则的话,他就要跟他的自我分离,这就是心理学中常说的一句话,“你这一生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成为你自己”,你要成为你自己,而你成为你自己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你必须拥有自由。

  对于及早接触此书我觉得很庆幸,特别是从事儿童教育数年以来,愈来愈发现个人在教育和培养儿童方面尚有一些不足,而这本书里面又有太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对于每一个孩子的每一阶段的成长期,敏感期的关注,等我看完这本书合上它的时候,眼前尽是阳光下海滩上追逐嬉闹的孩童,他们尽情释放自己的欢乐,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这也是读完此书获得的最大的认同感。自己内心也得到了一个豁然开朗的答案,这真的是一本适合教育者以及家长去读有深度的好书。

  学习的意义在于实践。读完《爱和自由》,心中满是激动和感恩,在下一步教育和帮助家长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找到了方向。第一,我要精心设计课堂,确保孩子课程环节与孩子身心发展更加融合贴近;第二,营造和谐舒适的教学人文环境,树立以“关爱”“尊重”为核心的工作理念,多关爱、多鼓励、多支持、多尊重,确保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发现儿童的天性,亦发现自己的本性。我们能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即是爱。

【爱和自由读后感】相关文章:

爱和自由 读后感08-13

爱和自由读书笔记15篇12-08

自由和拘束04-06

自由和温暖作文09-07

自由读后感08-11

给其自由,才是爱作文12-19

爱他就让他自由飞翔06-01

庄子和庄子自由名人故事07-12

严格教育和自由教育04-06

巴金先生《家》的读后感 《儒林外史》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