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分享两位妈妈的心得:
河北—小钻风:前两天模仿《我学会了包饺子》,我和孩子共同口水创作——孩子说,我记录。成稿后,录在了手机上,儿子他爸听到,竟然说里面的句子不是儿子说的,气得儿子要我作证,把我们乐得前仰后合,真不知道如何感谢非常老师。
山西—亮亮妈:我昨天也收到书了,昨晚和儿子研究了半天,儿子决定按非常老师说的方法开始写他的作文,自己找了原来作文中存在的两个问题:第一点是写不生动;第二点是看的书多,但写起来就眉毛胡子一把抓。
看了这两位妈妈的发言、心得、体会,就能得出一个结论:必有进步!为什么这么讲?四个字:信解行证。做什么事情,取得什么样的成果。第一个就是信,如果没有自信,没有他信,那就不能坚持。因为有了信,所以就会老老实实地跟着做、跟着学。对小钻风这位妈妈我很熟悉,因为这位妈妈进群还不到一个月,刚来的时候说的全是牢骚话、全是问题、全是责怪自己的孩子不好。但因为有了信,所以自己改得很快。妈妈的一点点改变,对于孩子来讲,就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还有那位亮亮妈,也是一样。我们在课堂上、在书里都讲过:调整自己的心态是第一位的,第二位是调整自己的学态。学态怎么调整?简单来讲,就是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孩子们的作文大致存在四个问题:一是写不出,二是写不动(生动),三是写得散,四是写得空。但这四个问题,需要一个一个来解决。怎么解决?希望大家帮着孩子诊断一下:孩子的作文,最突出的问题在哪里?然后再来一一解决。写不出的问题,需要用对称的思维来解决;写不动的问题,需要用“六根六尘”来解决;写得乱、散的问题,需要用“头身脚,帽衣鞋”来解决;写得空的问题,需要“作文八法”来解决。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所以说亮亮妈做得好,这样做必有进步,这是我们下的结论,这是信。在信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实生活中有一个现象:在学校里孩子喜欢哪个老师,那个老师教的科目就学得好;不喜欢哪一个老师,那个老师教的科目就学得不好,原因就在于信。佛法里讲:信为道德功源母。没有信就没有成就。所以,我们讲亲子作文也是这个道理。
我们做妈妈的,可能自己作文也写得不太好,但可以装得很强,装得很厉害,装得很轻松,自己就要当着孩子的面说:“作文,多大点事啊!”大家想想,如果要写一篇作文,做妈妈的也叹气、也皱眉,那孩子会是什么心态呢?肯定会想:老妈都觉得作文难,那么我觉得难也是正常的了。孩子的作文。都是让妈妈的脸色吓怕的。所以趁孩子还小,趁孩子还把妈妈当圣母,趁孩子还信你的时候,多加一把劲,多重视一些。如果孩子再长大,到了初中了,有了个性了,有了独立性了,圣母也变剩母了,妈妈改称老妈了,对你不信了,这时你再来讲,也就不起作用了。所以这个信,非常重要,有了信的前提与基础,孩子才能与你开诚布公地讨论,才能有问题向你提出、请教,这就是解。
第三是行。解还是知识,知识要转换成能力,那就要行。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心里知道了,头脑里明白了,还要知行合一。所以就要做,要实践。在《作文,多大点事儿——基础篇》与《作文,多大点事儿——实战篇》里我们就讲,做也要经历一个僵化、固化、强化,最后到优化的过程。
所以刚才亮亮妈的分享,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发: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经历一个过程。有些妈妈为什么心浮意燥呢?原因就是:一上来,就想让孩子优化;听了两次课,翻了两页书,就希望孩子立马见效,那孩子不会得表扬,必定是找抽的。昨天,有一位妈妈谈到学经典,问了我一些问题,也是急功近利、心浮意燥。我是这样回答了几句话:谁能听到花开的声音?谁能看到树长的样子?喂了孩子一口奶,就想他成为大力士?恐怕不现实。拜拜佛就能保平安、得富贵?按时价,两块钱只能买一根大葱。若想着两块钱买个宝马,怕也不现实。对不?所以,不要一上来就让孩子怎么样,入门比入室更重要。不要大门不入,就想直奔内室,那是不可能的。没有一定的过程,就想把作文写好,那就相当于用买大葱的钱去买宝马,是不可能的。
最后一个过程,是证。证,就是证得,证悟。把知识转换成了能力,转换成了自己的东西。“信解行证”这四个字,不仅仅适用于写作文,在生活中、工作中,何尝不是这个道理?在单位不信领导,跟领导没有亲近感,看领导怎么都不顺眼,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会有你的好下场?《三字经》中讲,学的第一步就是“亲师友”。信师友就是亲师友,亲师友就是信师友。同样的,僵化、固化、强化、优化这四个步骤,这四个过程,也不只是对于作文而言,一切学习都是这个过程。不能才吃三天素,就想上西天。把心态摆好,学态也就正确了。心态好,学态就对;心态不好,学态就不对。
好,下面我们继续讲《春天来了》,再发一遍原文:
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小朋友们都冲出家门,去找春天。
小草发芽了,绿绿的;小河解冻了,叮叮咚咚;小鸟飞回来了,叽叽喳喳;柳枝发芽了,摇摇摆摆。春天真是美极了!
一阵春风吹来,小朋友们迎风放起了风筝。
春天来了,我爱春天。
小作文,大道理。老实说,这样的作文,难以改动一个字,写得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再让大家看一篇作文:
《初春》
和暖的太阳光,从窗外射进来。我还躺在床上,太阳光的暖气,把我熏得周身很舒服。
我起来了,起到花园中,只见那些枯了的花木,不知什么时候,兴奋了起来,改了装束了。“嗡嗡嗡”有声音传进我的耳鼓,一群蜂儿在花园间飞舞。忽然那一群蜂儿停止了颤动的翅膀,一个个钻进花蕊里去了。
我走出大门,只见柳条的下梢被一阵轻风托起,一会儿又沉默下去了。那道路的两旁种着高高矮矮的树木,都争先恐后地发芽了。
空中的鸟儿们,快活地飞着,并唱着婉转的歌曲。池塘里的鱼儿们,快活地游泳。白云青空以及树木的影子,都在水中荡漾。好一幅活动的图画!
我呼一会新鲜的空气,不自主地说:“已是春天了。”
我们从这两篇文章中可以看到异曲同工之处,只不过一篇字数多一些,一篇字数少一些。有妈妈问,这篇作文是谁写的啊?这也是一个小学生的作文。只不过这位小学生,我们要管他叫爷爷了,因为这篇作文取自于《民国小学生作文》。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结构:和暖的太阳光,从窗外射进来。我还躺在床上,太阳光的暖气,把我熏得周身很舒服。——这是“头”。
因为本文的题目是《初春》,所以开门见山,就要写初春的太阳、初春的变化。初春的第一个信息,就是太阳出来了,周身晒得暖洋洋的。我呼一会新鲜的空气,不自主地说:“已是春天了”——这是“脚”。
去“头”去“尾”,就是“身体”。在“身子”中,有两个对称段:一个是在园内,一个是在园外。
园内:我起来了,走到花园中,只见那些枯了的花木,不知什么时候,兴奋了起来,改了装束了。“嗡嗡嗡”有声音传进我的耳鼓,一群蜂儿在花园间飞舞。忽然那一群蜂儿停止了颤动的翅膀,一个个钻进花蕊里去了。
空中的鸟儿们,快活地飞着,并唱着婉转的歌曲。池塘里的鱼儿们,快活地游泳。白云青空以及树木的影子,都在水中荡漾。好一幅活动的图画!
园外:我走出大门,只见柳条的下梢被一阵轻风托起,一会儿又沉默下去了。那道路的两旁种着高高矮矮的树木,都争先恐后地发芽了。空中的鸟儿们,快活地飞着,并唱着婉转的歌曲。池塘里的鱼儿们,快活地游泳。白云青空以及树木的影子,都在水中荡漾。好一幅活动的图画!
园内与园外,两个对称段。从两个角度来思维,从两个方面来写春。而在每一个对称段里,又是以对称块的形式展开的。比如,在第一个对称段里有两个对称块,或者说是两个描写的对象——一个是花木,一个是蜜蜂。在第二个对称段中,也就是在门外,也是以几个对称块展开的——一是柳树,二是鸟儿,三是鱼儿,四是池塘。
我们的孩子写作文,写不出或是写得不多,问题就在于对称少。换句话来说,就是描写的`对象少。多加一个对象,不就增加一些字了吗?多增加一个对象,不就让作文厚重一些了吗?我们回头再看看《作文,多大点事儿——基础篇》里朱自清的《春》,字数多,是因为写的对象多。明白了吗?刚才讲字数多,是因为描写的对象多。描写的对象多,是因为有对称的思维。有了对称的思维,我们就可以用对称的形式展开。对称词、对称句、对称块、对称段一路展开,文章就厚重了。
我们再用“六根六尘”来分析一下本文的生动性:
头——和暖的太阳光,从窗外射进来。我还躺在床上,太阳光的暖气,把我熏得周身很舒服。——“射进来”是色法;“和暖”、“舒服”,是触法;阳光射进窗内,是眼睛看到的;感觉到暖洋洋的,是身体感受到的,是触法。一个对象——太阳光,两个感官的感受:一个是视觉的感受,一个是触觉的感受。这样不就立体、生动、多层面了吗?
我们再来看“身子”的第一个对称段:
我起来了,走到花园中,只见那些枯了的花木,不知什么时候,兴奋了起来,改了装束了。“嗡嗡嗡”有声音传进我的耳鼓,一群蜂儿在花园间飞舞。忽然那一群蜂儿停止了颤动的翅膀,一个个钻进花蕊里去了。
色法:眼睛看到的——枯了的花木,改了装束了;声法:耳朵听到的——“嗡嗡嗡”有声音传进我的耳鼓。不就是言之有物、言之有声了吗?画面一下子有了声音,3D动画,动漫。
接下来两句:
一群蜂儿在花园间飞舞。忽然那一群蜂儿停止了颤动的翅膀,一个个钻进花蕊里去了。
对称的思维:一句是写蜜蜂飞的时候,一句是写蜜蜂采蜜的时候。还是一个道理,写同一个东西,换个角度,换个思维,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状态。动静合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春天,是动的啊!这样一写,春天那种生动的气息、灵动的画面就出现了。谁能说“写作”不是用文字作画呢?
我走出大门,只见柳条的下梢被一阵轻风托起,一会儿又沉默下去了。那道路的两旁种着高高矮矮的树木,都争先恐后地发芽了。在这里,一开始也是两个对称句,同时也是一静一动的比较。一句是柳条被轻风托起,一句是一会又沉默下去了;一个是动的状态,一个是静的状态。我们有的孩子写东西往往会说:风一吹,柳树轻轻摆动,婀娜多姿。光会写动,不会用对称的思维来写静。要是写了动,再用对称的思维来写静,不就让文章增字又增色了吗?
比如孩子们写妈妈,往往只是写妈妈好啊、妈妈美啊。咱们换个思维,在写妈妈好的时候,再来一段:妈妈生气时,俨然从圣母变成了母虎。不就有意思了吗?一会是圣母,一会是母虎,这才是真实的妈妈。当圣母的时候,亲亲啊,乖乖啊,心肝啊,宝贝啊。变成母虎的时候,恨不得吃了亲亲肝肝的,这才是真实的亲娘。所以说,不是孩子肚子里没货,是孩子还不太了解作文的思维。有了作文观,有了对称观,哪还需要挖枯心思、搜肠刮肚,外加百度的?有了好妈妈,不需百度娘。
接着来看下面的:
空中的鸟儿们,快活地飞着,并唱着婉转的歌曲。池塘里的鱼儿们,快活地游泳。白云青空以及树木的影子,都在水中荡漾。好一幅活动的图画!
在这里最明显的是两个对称块:一个是鸟,一个是鱼;一个是天,一个是地;一个是空中,一个是水里;一个在上,一个在下——对称的思维。还记得柳宗元的《江雪》吗?大家都记得,那我们就再来学另一首诗——《绝句》,看看是不是异曲同工。拿到书的朋友可以看一下《作文,多大点事儿——实战篇》103页。
画解古诗:
绝句(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画意:从大到小,从远到近,从动到静,绘出了一幅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旖旎春光图。
大与小、远与近:江山与花鸟,为大,为远;燕子与鸳鸯,为小,为近。
高与低:燕子在高处,鸳鸯在低处。
色法、香法、触法:色法——江山丽;香法——花草香;触法——泥融、沙暖。
诗中大小、动静、高低、形色对称着写,就相映成趣。与我们本文中天上的鸟、地上的鱼是一个原理。了解了对称,就理解了文章的思维与表达。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时间里,细细地去品味《作文,多大点事儿——实战篇》与《作文,多大点事儿——提高篇》里的画解古诗。
【作文讲评《春天来了》(二)】相关文章:
作文 春天来了07-20
春天来了作文11-05
《春天来了》作文09-24
春天来了_作文06-09
春天来了!作文05-14
春天来了初二写景作文600字11-25
春天来了10-23
春天来了04-29
春天来了04-28
春天来了04-20